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

不過總感覺很不得勁啊,明明都做好暴打對手的準備了,結果因爲犯規被裁判扔出場外。

шшш ●тTk án ●¢ ○

說是不管,實際上他還是有些放不下,便寫了封信給京中胡承約。

胡承約現在依然是肅政大夫,陳佑之前就餘小林案跟他通過氣,兩人算是統一立場。但是這次第一個對餘小林案提出不同意見的不是複覈死刑的刑部之人,而是肅政司和御史臺的,想來胡肅政樂意藉此機會把肅政司中不聽話的司憲清理出去。

這事完結,陳佑對朝中爭論便只保持有限的關注,他開始召集人手議論攻宋之事。

五月二十一日,敕以舒州、蘄州屬揚州大都督府;以江陵府及復、安、嶽、黃等州置荊南制置使司,湘北都監潘美爲荊南制置使;以荊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使事竇少華任武安節度使。

連續三道敕令,拉開了攻宋的序幕。

舒州、蘄州、黃州,以及武安軍駐地長沙府,全都是宋國領土。這次任命不是那種名義上的遙領,而是要他們把這些地方拿到手中。

節度府正廳內,廬、和、舒、黃周邊地圖掛在牆上,陳佑並一干將校幕僚坐在地圖前面盯着地圖。

範昌祐手裡攥着一根尺許長的木棍站在地圖巨大的地圖前面,有些緊張。

這是出兵之前的軍議,參與者陳佑、盧仲彥、冉益謙、許竹林、鞠興達、三府一州諸幕僚以及保信諸軍指揮使。

陳佑正襟危坐,見範昌祐看過來,朝他微微點頭:“開始吧。”

得到許可,範昌祐深吸一口氣,擡起木棍點在舒州上:“根據大帥要求,這一次出兵的目標是舒州,包括桐城、懷寧、望江、宿松,這一次都要拿下,如果條件允許,黃梅縣也在目標範圍內。其中有兩個地方要特別注意。”

範昌祐重重一點:“樅陽和皖口。這兩處皆是重要津渡,不可留在僞宋手中。”

聽到這裡,盧仲彥突然開口:“沒有水軍的情況下,這兩處便是得了,也是易攻難守之處。”

“先看情況。”魏仁浦出言解釋,“淮水水軍已然南下,只是不知道在我等拿下這兩處之前能不能趕到。如果敵軍來攻時仍無水軍支援,可縱火焚燬。”

一干將校皆是點頭,盧仲彥示意範昌祐繼續。

被這麼一打斷,本來變得平靜的範昌祐又有些緊張起來,頓了頓才接着道:“根據鞠觀風所言,現如今僞舒州刺史爲周同慶,此人出身低微,以軍功至此。其人手下兵馬兩萬有三,其中牙兵四千餘人......僞池州刺史爲戴延和,是僞宋帝戴延康族弟......有戰船五艘......”

一大串的內容,分別是舒州和池州、蘄州的情況介紹。舒州是他們這次的目標,池州和蘄州是這次有可能會援助舒州的敵方勢力。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介紹完敵人,範昌祐便停了下來:“我就介紹到這裡。”

“嗯。”陳佑點頭,轉向倉曹參軍事寧彰文:“寧司倉,你來說一說後勤補給。”

倉曹參軍事有一個職責是“度量”,來負責後勤糧草剛剛好。

四十多歲的寧彰文起身走到地圖前:“先說糧草,夏糧未收,廬州各地都是之前存下來的陳米舊糧。扣除留下過渡和應急所需,若出兵五千以下,則糧草足夠兩月之用......”

打仗打得是錢糧,沒有錢沒有糧,就使不動那些大頭兵。

總得來說,廬州的糧食還算充足,只是錢不多。

等寧彰文說完,陳佑輕咳一聲,沉聲問道:“現在情況是這麼個情況,你等認爲出兵多少合適?”

靜了一陣,指揮使王輝第一個開口說話:“只需我這一軍三千,便可拿下舒州獻與節使!”

“哦?你有何計劃?且說來聽聽。”

陳佑這麼一問,王輝尷尬地愣住了,這是爭奪當先鋒主力時候常說的話,反正就是吹一個抵達能力極限的牛,具體該怎麼做,還真沒想過。

他不回答,陳佑也不着急,就這麼靜靜地看着他。

王輝被陳佑看得頭頸通紅額頭冒汗,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惹得一干同僚輕聲笑出來。

終於,他似乎是下定決心,彷彿豁出去一般大聲道:“好叫節使知曉!我某就帶兵過去,那周同慶投降便罷,若是不投,某就把他打到投降!”

陳佑不置可否:“可有其它想法?”

見王輝頭搖得跟個撥浪鼓一般,陳佑擺手示意他坐下,看向其他人:“可有想法?”

另一個指揮使黃通舉手朗聲道:“之前範參軍言舒州兩萬兵分於各縣寨,多者不過兩千,少者僅有數百,某以爲可遣六千兵馬分作兩路,以求各個擊破。”

......

一個又一個計劃和建議被提出,適合的就留下,不適合的就剔除,最終定下來一個比較完善的計劃。

這次出兵計有七千人,其中馬軍兩百,弓刀槍盾等兵各有其數。

這七千人是戰兵,另外還有一千多的民夫雜兵負責運送糧草輜重、洗衣做飯等雜活。

由於是揚州大都督府設立以來第一次戰事,所以將由盧仲彥統率各軍。

根據計劃,鞠興達會提前策反舒州將官,同時也會聯絡蘄州、池州官員給兩地將領拖後腿。即便無法讓兩地不馳援舒州,能遲滯發兵速度也是大功。

二十九日,盧仲彥領兵出廬江,兵分三路奪取桐城和廬江之間的三個寨子。

六月初一,盧仲彥中軍至桐城城下,王輝部繞過桐城,直撲桐城西南方向的石井鎮。

與此同時,懷寧城內的周同慶也收到了周兵進犯的消息,他當即召集諸將議事,當天下午便點起兵馬往東而去。

他不準備守城,四千百戰精兵,使他信心充足。

六月初三,王輝部在樅陽水北岸遭伏,幸而敵軍人少,王輝當機立斷指揮突圍後退。退至掛車寨整頓兵馬時,兩千人只剩下一千五百餘人。

少的這五百人,戰死的估計只有一百多,其餘都是跑丟了的。

這次戰鬥的消息很快傳到雙方耳中,剛剛攻取桐城的盧仲彥立刻要求王輝回到桐城修整,而正朝這邊趕來的周同慶軍則是士氣大振

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
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六百七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五章時移事易非前史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有些話,不吐不快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