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

這個案子很可能會掀起一場政爭,按道理說再怎麼重視都不爲過,但是陳佑除了囑咐汪弘洋盯着進展之外,便沒在這上面耗費精力。

反正他已經做好準備了,現在就等着旁人出招。

至於主動出擊先下手爲強,他已經提不起這個心思了。

倒不是他自高自大,只是慢慢的認識到你來我往的構陷攻訐落於下乘,偶爾一用還可以,用得多了容易走偏。他現在還沒到那等前方無路惟自闢之的程度,完全可以讓自己站在正確的道路上,逼迫其他人不得不和自己走同一條路。

對於現在的周國來說,或者說對於周帝趙元昌來說,所謂的正確道路,就兩個點:忠君和統一。

忠君自不用說,這是趙元昌用人的首要考慮,即便做不到百分百的忠心,也要說到百分之兩百的忠心。譬如定難軍,譬如靜江軍,若光看他們同朝廷中樞的往來文書,那可是個頂個的大忠臣。

但統一就不一樣了,雖然不知道趙元昌爲什麼這麼着急地培養兒子,但陳佑陪着魏王來了淮南,那就是得了地利。只要他所作所爲皆利於滅宋,朝堂上的風波等閒波及不到他。

他盡心竭力謀劃滅宋,朝中有人趁着機會去攻訐於他,那就是與宋國勾結,那就是破壞大局。若不是爲了名聲,爲了以後順遂一些,他甚至都不會有反擊的想法。

當然,事情是做出來的,所以在冉益謙審案的時候,陳佑並盧仲彥、許竹林等人在城外校閱諸軍。

冉益謙只是有些嚴肅謹慎,但不死板,爲了審案,他特意向一干僚屬請教過,故而這案子不僅僅是審問餘小林一人。尤其是他準備藉助此案來宣揚自己的觀點看法,爲了方便士庶旁聽還得把所有人證物證一一展示說明,耗費的時間不會短。

有這個時間,都夠陳佑把保信軍理一理了。

目前廬州的兵馬有兩處,一個是魏王府三千親軍,一個是保信軍一萬餘人。

魏王親軍不歸屬都督府,只聽趙德昭的話,目前是親事府典軍包牯牛統率。保信軍的一萬多人是經過整頓之後的人數,能不能拉出去打暫且不知,總歸是比不上禁軍出身的魏王親軍。

不過站在城頭觀看演武,別的不說,這一萬多人至少能做到令行禁止,行走坐臥之間氣象森嚴,單看這一點,至少不是那等充門面的敗絮。

“我觀此軍當時強軍。”許竹林誇讚一聲,“跑了這麼多地,能戰者除鎮海軍之外,就是陳節使的保信軍了。”

許竹林身爲淮南觀軍容使,到處巡察是應有之意。

“皆是盧司馬的功勞。”陳佑讚了一句盧仲彥,然後對他說:“請開結社的奏章已經批覆,雖說是民政事,昭美你身爲都督府司馬,也可以盯着些,免得叫那些不知兵事的縣令壞了事。”

共事一個多月,盧仲彥不說心結盡去,至少不像在京中初見面時那般冷面相對,聽陳佑提到這事,他點頭應下:“將明你放心,只是這結社能到什麼程度,你得給我劃一條線出來。”

所謂結社,類似於澶淵之盟後北地出現的弓箭社,是本地居民——主要是城外鄉里的村民——抱團自保的產物,其實就是沒有政府參與的民兵組織。根據史料記載,北地弓箭社的頭目是根據家產和武藝高低選出來的,賞罰紀律嚴於官府,習慣便利與夷人無異。

想必大家也能明白,家產武藝,家產在前,是首要考量。畢竟習武操練需要錢糧,賞罰調度需要威望,這些都只有當地大戶才能做到。

但這樣也就意味着位於縣城之內的官府對城外鄉里控制力進一步下降,必須把權力分割給當地大戶。

盧仲彥也是明白陳佑不管到哪裡,第一件事就是集權,容不得有手下獨立於州府之外的權力體系存在,所以這個結社能做到什麼程度,他必須提前問清楚了,

對此陳佑早有考量,沒有猶豫就直接道:“具體能持有何等器械,你久在行伍比我清楚,這個你自己定。另就是人數,每社人數不可太多,算上老幼,十人之中有一人差不多。”

“十中有一,是不是太少了點?”盧仲彥皺眉,“據我瞭解廬州這邊一村多爲兩百餘人,只有二十人的結社怕是不足應付賊兵盜匪吧?”

陳佑聽着嘿了一聲:“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說是十中有一,但他青壯多,怎麼可能謹守規矩!這結社有兩個原則,一個是村民自主,一個是官府監督,你當我要官府監督的是甚?就是除了登記在冊的這些人之外,其餘人等不得持有器械。”

說到這裡,他收回看着城下演武的目光,看向許竹林:“不過那些領頭髮起結社之人,就有勞許軍容多多費心了。”

讓許竹林做的是監督的事情,同時陳佑也會讓鞠興達重點關注那些發起結社的大戶,相比普通庶民,這種人有動機有能力去勾結敵國。

畢竟對絕大多數庶民來說,賣國無門這句話比較貼切。

洛陽皇宮,朝會散去,江夏青同李明卿走到一處:“聽說顯瑞那東牀在廬州鼓搗什麼結社,奏請官家開兵禁?”

這聽說是假的,當初討論此事的時候,江夏青就在現場。

不過這只是爲了起個話頭,李明卿點頭:“說是開兵禁,實則爲了嚴禁民間持械相鬥。”

“手段頗爲奇巧。”江夏青笑讚了一句,緊接着狀似無意道:“看樣子官家是準備對宋吳用兵了,也不知道會遣何人爲帥,前朝時這等大事多是遣樞相領兵啊!”

這句話剛說出口,他就轉換話題:“說起來顯瑞你在樞府所做之事皆是善政,只可惜僅爲副樞。”

李明卿微微一笑,江首相這是對王樸不滿啊!

一個是中樞老臣,一個是天子心腹,這兩個人鬥法,李明卿可不想貿貿然插進去:“都是爲官家做事,在哪都是一樣的。”

江夏青微笑搖頭,不再多說。

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
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二百二十九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七)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