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

“等夏稅收繳完成。”陳佑解釋,“之前已經放出話去,既往不咎。且看哪些人願意悔改,哪些人要一條路走到底,同去年一對比就清楚了。”

和去年比,只是爲了有個參照,法司人手就那麼點,調查州縣肯定得有先有後、分出重點主次。

他這話說出,竇少華和王彥川心中有底,照此通知下去,底下官員自然知道該怎麼做。

而那些不願意照着做的,不僅僅是貪腐,更是不服從中樞,他倆也樂得換上聽話的。

此事略過,開始討論清田括籍的規程。

他們的討論基本上不會涉及具體細則,主要是方向上的內容。

“清田括籍,有三點:第一,限度定在哪;第二,怎麼獎懲;第三,如何叫底下人重視。”

陳佑說完,笑着道:“這三件事,得咱們幾個同心同德才行。但凡有什麼不妥,底下那些官員就敢挑撥着咱們對立。”

竇、王二人也跟着露出尷尬的笑聲。

倒是宋敏貞,仿若沒有聽見,繼續閉目養神。

在其他官員面前,他恭敬有禮有助於陳佑樹立首相威嚴,可在同爲宰相的竇王二人面前,那些虛禮沒用。真正有用的,是在各項事務上帶領手下一批官員表態支持。

可以說,當前形勢下,在陳佑找到新人抗衡竇少華王彥川之前,宋敏貞能健健康康留在相位上,就是最大的支持。

屋內的尷尬氣氛沒有保持太久,王彥川直接就開口了:“天下久戰方平,真要說起來,荒田多得找不到人來種。要我看,只要能把當下還在種的農田數目理清楚就可以算合格。籍沒多餘農田,完全沒有必要。”

陳佑聞言,不置可否,扭頭看向竇少華:“竇相有何看法?”

竇少華隱蔽地瞥了眼王彥川,輕咳一聲道:“我就簡單說說。荒田它也是田,禁軍也好,鎮軍也罷,很多都是家裡過不下去出來當兵吃糧的。等剿滅定難軍,有戰事的地方也就北面契丹,戰事少了,就得裁撤軍兵。總不能把這些軍漢裁撤之後任由其浪蕩任俠吧?正好就把這些荒田拿來酬功,日後裁撤,也能做一農夫安守桑梓。”

“此正是吾所慮也!”陳佑點頭附和,“竇相之言,甚是持重。”

見兩人達成共識,王彥川微微向後靠,懶得再說。

如果他這時候同竇少華鬧起來,只對陳佑有好處。

反正又不是之前那種擴大議事,能被衆人所知的只有結果,不會有丟面子的顧慮。

陳佑見狀,定下基調:“那就這樣,但凡荒田、隱田,皆括籍入官。”

聽到多了個隱田,竇少華面色微動,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王彥川原本打起精神想跟在竇少華後面出聲,沒想到竇少華竟然就這麼默認了。

他若有所思,笑着應道:“便照陳相所言。不知伯菁對獎懲有什麼看法?”

“獎懲?”

竇少華重複一聲,隨即道:“沒必要單獨獎懲,按考課來即可。”

“倒是巧了,我也是此想法。”王彥川笑着看向陳佑,“陳相以爲如何?”

宋敏貞聞言睜開雙眼,掃了一眼王彥川,看向陳佑。

只見陳佑面色不變,微微頷首:“若是如此,倒也不必單獨列出來。就這樣,具體考課,叫吏部拿一個章程出來。”

沉默一陣,王彥川悶聲道:“如此甚好。”

宋敏貞重新闔目,不需要他操心那是最好不過,若真鬧到二比二的地步,陳佑可能就得依靠皇權來壓下竇、王二人了。

一旁的竇少華彷彿沒看出來眼前一幕有什麼不對,直接就出言道:“至於怎麼叫底下人重視,要我看,不如直接就讓一個參政專門負責此事,到各州走一走,若真有那等不服中樞的,直接拿下便是。”

聽到他這麼說,王彥川有些不解。

單只是在中原地區轉悠,就得畫上大半年。

還是那句話,讓一個參政離京這麼久,基本上是將其排擠出權力中樞的信號。

竇少華突然提出這個建議,豈不是幫着陳佑對付李繼勳嗎?

想到此處,王彥川心中一沉。

別是竇少華死心塌地同陳佑站到一邊了吧?

陳佑聽了,卻是點頭道:“竇相此言有理。若真讓一參政主持此事,的確會叫各州縣重視起來。”

竇少華立刻笑道:“正是如此,且參政可以代表兩府處置地方官員,免去往來通訊耗費的時間。要我看,李繼勳就比較合適,畢竟帶過兵打過仗,性子剛直,處事果斷。”

王彥川當即道:“我覺得不妥!”

陳佑扭頭看向王彥川。

至於竇少華,只是仔細盯着陳佑的面孔。

“正是因爲李繼勳性子剛直,就怕地方動輒得咎。”

在陳佑的注視下,王彥川硬着頭皮找了個理由出來。

聽到這話,陳佑輕笑一聲:“王相這話,倒是說出了李繼勳的缺點。真說起來,李繼勳不適合這等具體事務。”

說着,他輕輕敲了敲桌子,緩緩開口詢問:“清田一事,不若另擇一人蔘政,出京主持。”

竇少華還沒來得及放鬆,便皺眉暗自思忖。

而王彥川想了想,有些勉強地點頭:“陳相此議可行。”

聽聞這話,竇少華也舒展眉頭:“我也無甚意見。只是這人選,不知陳相可有中意者?”

陳佑稍稍考慮,開口道:“宋杞言如何?”

御史大夫宋杞言,主持御史臺數年。說不上御史皆出自他門下,但大部分御史都受他的影響。畢竟按照規定,御史彈劾具體官員需要御史大夫署名。

“可。”

竇少華出聲贊同,隨即問道:“何人可接掌憲臺?”

“董成林如何?”

眉頭一皺即舒,竇少華嘆了口氣,身體往後靠到椅背上:“我沒意見,看王相如何說。”

王彥川仍有糾結。

只是他權衡一番,最終還是放棄了其它的想法:“就照陳相所言罷!”

到此,陳佑面色笑容盡去,肅容頷首道:“既然如此,中書便依此下令。”

清田事畢,考課之事簡單討論幾句,扔給了吏部。

四人散去,王彥川出門時本想叫住竇少華,猶豫一下決定再等等。

倒是宋敏貞,直接走進陳佑的書廳。

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
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一)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一百七章辭舊迎新除夕夜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二百三十二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一)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