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

“正是。”陳佑輕輕點頭,不等趙元昌再次開口,便將兩人談話的內容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同時,也沒忘了把自己被坑的那段經歷說出來,最後說道:“屬下認爲,此人心思無法探知,可信與否還是兩說。”

趙元昌考慮了好一會兒,才緩緩開口道:“黃庶子乃是我招降的,如今他欲投靠於我,豈有不見之理?”

說着,看向陳佑道:“既然黃庶子同將明乃是故交,便由將明代孤聯絡一番。”

既然趙元昌做下決定,陳佑不論是何想法,都得答應下來。

兩人正聊着,秦王家令童謠突然拿着一封文書走進書房:“殿下,王先生自江陵送來的書信。”

“文伯來信?速速拿來我看。”趙元昌聽到之後,有些急切地站起來。

童謠連忙快步送到他桌前。

陳佑將這一番動作看在眼中,亦起身道:“既然大帥有事,屬下便先告退了。”

趙元昌剛拆開信,聽到陳佑的話之後,朝他道:“將明稍安,等下有事相商。”

聽了這話,陳佑也只得坐下。

擡眼望去,只見趙元昌目光在信紙上移動,眉頭漸漸皺起。陳佑不由好奇王樸在信中究竟說了何事。

也不知過了多久,趙元昌終於放下信紙,皺着眉想了好一會兒,纔對童謠道:“令歌,你去把胡功曹請來。”

童謠應聲退下,只是趙元昌還是沒跟陳佑說明到底是何事,看來是準備等胡承約到了再一齊說了。

陳佑心中有了計較,便端坐在椅子上默默思量。

要說此時能讓趙元昌皺眉不已的事情,要麼是江陵知府呂施彥趁機在都督府安插人手,要麼是爭儲之事。

若是一般人,那十有八九就是說的前面一件事了。但王樸的話,那就說不準了。

雖只是短短一個多月的相處,但陳佑感覺王樸屬於那種一葉落而知秋的人,心思細膩、目光毒辣,說的就是他。

這段時間趙元昌肯定有同王樸通信,若說王樸通過趙元昌信中所述的一鱗半爪判斷出什麼,陳佑是一點也不奇怪。

不多時,胡承約走進書房。

待他行禮坐下之後,趙元昌開口道:“文伯來信,言若儲位不定,當儘早南歸。”

果然是爭儲之事!

陳佑當即開口問道:“敢問大帥,文伯先生信中可說了緣由?”

胡承約也看向趙元昌,想知道原因。

“信中言,我監國失當,恐官家心中不滿,而開封府攪動風雲,亦惹厭煩。故而此時自請歸去,可全盡忠體國之情,亦有爲父消憂之意。”

聽了趙元昌的話,陳佑同胡承約對視一眼,之後便聽胡承約道:“若果真如此,豈非是我等計策壞了殿下之事?”

他這說的是他們兩個建議趙元昌直接把事情鬧大,好牽扯到荊王的人。

這種說法陳佑可不會承認,當即反駁道:“正相反,在我看來,正是因此事牽連甚廣,甚至影響到官家北伐,這才能拖開封府下水。”

不過這種因果關係的辯論,還是不要深入地比較好,免得趙元昌聽着聽着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糟了。

故而,說完那一句,陳佑立刻朝趙元昌拱手道:“大帥,屬下以爲,文伯先生所言可行。”

卻聽胡承約道:“雖此言可行,但何時行之,卻需好生思量。”

聽了這話,趙元昌卻有些好奇:“德儉有何見解?”

胡承約拱手道:“殿下乃荊南大都督,都督七州之地,手握二十萬兵馬,更有長山公、李奉聖這樣的將帥之才輔佐,可謂強鎮矣!”

陳、趙二人皆是頷首贊同,雖然這二十萬人有水分,戰兵不過十萬人左右,但也算是一個比較強力的節鎮了。

只聽胡承約接着道:“然殿下新婚燕爾,便欲歸軍中,所欲者何也?”

此話一出,陳佑悚然一驚,隨即看向趙元昌,只見他重又眉頭緊鎖,抿脣思量。

好一會兒,才聽趙元昌緩緩開口道:“不若吾請爲官家視事如何?”

本來還沒想到什麼好的解決辦法的陳佑聽到趙元昌的話,突然靈光一閃,遽然開口道:“大帥可還記得曾請官家賜傅、友?”

“我自是記得。”趙元昌隨口回了一句,突然頓了一下,遲疑着問道:“莫非......”

見他也想到了,陳佑點頭道:“正是如此!”

趙元昌不由撫掌笑道:“將明此計甚妙!”

見他倆在這打啞謎,胡承約不由奇道:“陳司馬所言何計?”

陳佑笑着看了胡承約一眼,也不答話,等着趙元昌解釋。

只聽趙元昌笑道:“將明乃是讓我再次請賜傅、友。”

“這......”胡承約沉吟一番,突然眼前一亮,不由讚道:“確爲妙計!”

見他如此表現,趙元昌便知他也想到了,不由暢快笑起來。

二十四日,秦王趙元昌上書言:監國方知事難,才疏學淺以致朝局混亂,欲替君父分憂而不成。臣聞王當有傅,掌傅相贊導而匡其過失,亦當有友陪侍規諷。今秦王府中傅、友空置,欲學而不得,盼諫而不有。故請陛下憐臣盡忠報國拳拳之心,賜傅友以相之、匡之、諷之、諫之。

當日,官家下詔撫慰秦王,同時敕命政事堂擇適當人選,充爲秦、荊、寧三王之友。

二十五日,馮道回京,官家遣秦王郊迎。

當日,馮道入宮問對,留宿禁中。

二十六日,下制馮道加開府儀同三司,敕命爲秦王傅。

此命一出,一石驚起千層浪。

這可是馮道啊!

竟然當了秦王傅!

最重要的是,開府儀同三司乃是從一品,而王傅只不過是從三品。

讓從一品的馮道去當從三品的秦王傅,這是意味着秦王要勝出了嗎?

然而,還不等衆人消化這個消息,宮中又敕命國子博士池陌爲荊王傅。

這池陌不是馮道這等出名的人物,但是他有個老師,叫孫啓祥!

沒錯,正是支持秦王趙元昌的那個前任首相、現任西京留守孫啓祥。

這一下是真的看不懂趙鴻運究竟是何想法了。

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
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四)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盜匪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