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

估計杜皇后也不適應這樣的交流,沉默了好一陣。

她不說話,趙元興樂得不開口,就這麼幹坐着。

見他這副模樣,杜皇后眉頭皺起,頗爲不喜。

好在這時候宮人紅豔端着紅色木托盤走了進來,托盤上是一個盛着乳鴿湯的紅色瓷碗,碗旁一個碟子上放着尾端包銀的筷子和湯匙。

紅豔將托盤擺到趙元興身旁的茶几上,杜皇后適時開口道:“這是御醫給的方子,裡面加了黃芪,最是暖身。若是三郎喜歡,就讓紅豔把方子給你。”

趙元興端起瓷碗,舀了一匙送進嘴中,點頭道:“確實不錯。”

又喝了一口,才放下瓷碗,擡頭朝杜皇后拱手道:“多謝聖人賜方。”

按道理,這時候他該詢問杜皇后召他過來所爲何事,可他就是不說!

說完那一句感謝的話語之後,再次將雙手擺到腿上,低頭不語。

這是典型的恭恭敬敬就是不配合。

杜皇后眼皮直跳,胸口一起一伏喘了一陣才勉強平靜下來。

當下眼神也有些冷,毫無感情地問道:“聽說三郎最近日日去爲官家祈福?”

雖能聽出皇后語氣變化,但趙元興依然是十分恭敬:“臣每日爲官家聖人,爲我大周江山祈福。”

“你是一個孝子,知道替官家祈福,每日入宮探視。”

“這都是臣分內之事。”

“是啊,分內之事。”杜皇后盯着恭敬垂頭的趙元興,“那你覺得二郎是不是也應該做一做這分內之事啊?”

原來她的目的是趙元盛。

已經猜到皇后想幹啥的趙元興嘴角扯出一絲笑容:“好叫聖人知曉,二哥乃是廣晉府尹,事務繁忙不可輕離。且對我等臣子來說,處理好政務就是對君父的忠孝了。”

聽了這話,杜皇后面色一沉:“廣晉府就那麼重要?換一個府尹就不行嗎?還是說,你不想二哥回來?”

“臣不敢!”趙元興立刻否認,“只是這府尹任免,非是臣所能決定,是否讓二哥回京,還得看官家的意思。”

“你探視官家的時候提一嘴,成與不成都不怪你。”

皇后都這麼說了,爲臣爲子,他趙元興都不可能硬頂着不答應,當即應道:“謹遵聖人之命。”

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全然沒有半點真心。

杜皇后盯着他看了一陣,終於無力地擺手道:“你若是無事,便先回去吧。”

聽到這話,趙元興立刻起身長揖:“臣告退。”

言罷,甩袖轉身離去,提都沒提什麼食療方子。

離開宮殿的一剎那,隱約聽到拍桌子的聲音。

站在原地搖頭笑了笑,在宦官的帶領下離開皇宮。

十月十二日,第一甜水巷周邊賣出了兩套房子,其中一套房子中,就住着陳佑和他的兩名家兵。

這兩套房子是張昭出手,繞了幾層關係拿下來的,幾乎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下午,等在城外的趙普也帶着兩名護衛進城。其餘人等分作幾批在外城住下,等候通知。

好在現在趁着冬日農閒,尚未修完的外城牆再次動工,外城亂糟糟的一片,這三十幾個人就仿若一滴水進了大海,悄無聲息地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陳佑在約定的地點等到趙普,帶着他來到另一處住所。

關上院門之後,兩名護衛在院中守護,陳、趙二人來到正堂。

趙普左右看看,這套房子是一個單獨的小院,前院後屋。院中兩邊分別是廚房茅廁,後面的一排屋子總共就三間,一間正堂在中間,左右是臥房。

圍着桌子坐下之後,趙普不由讚道:“將明竟能尋得如此住所!”

陳佑聽到這話,心中一突,連忙笑道:“也是運氣好。”

說着,眼睛一眨:“或許正應了天命也說不準。”

天命,什麼天命?用在此處,自然是輔佐秦王趙元昌登基!

讖緯天命之說縹緲不定,但在此等出生入死之時卻足以讓人心安。

趙普也是十分贊同地點頭道:“說不得我等此行正合天命!”

關於天命的討論到此結束,精神鼓勵偶爾有一次就夠了,重要的還是實事。

陳佑率先道:“還是按照計劃來吧,先不要動,等聯繫上盧府和童家令,把城中的情況搞清楚再說。”

“嗯。”趙普點點頭,“時間緊急,咱們分頭行動,你去聯繫盧府的人,我想法子聯繫上童家令。”

下午快到未正之時,陳佑穿着麻衣草鞋,一副窮酸落拓的樣子,順着人流緩緩走向大相國寺。

這日天氣不錯,街面上行人不少,大相國寺牆根那也有不少破落戶靠着曬太陽。

此時太陽偏西,東牆那邊幾乎沒什麼人,陳佑便尋了東牆和南牆的拐角靠着。

不到半盞茶功夫,開在南牆的大相國寺山門內使出兩駕馬車。

聽到車輪轉動的聲音,陳佑轉頭一看,正看到駛在前方的馬車的車轅上拴着一紅一白兩條絲帶。

頓時直起身來朝四周看看,並無人注意到這邊。

兩駕馬車道牆角這裡就要向北轉,此時跟在後方的那一駕馬車加速從外側超過前方的馬車。

就在內側馬車的入口被擋住時,車簾掀開,陳佑連忙快速跨步,在車廂中伸出的一隻手臂的幫助下迅速進入車內。

不過短短一瞬,兩駕馬車重新恢復成一前一後,完成超車的那駕馬車中傳出一陣清脆悅耳的笑聲。

而後方馬車中,陳佑朝面前的錦衣青年拱手道:“見過盧衙內。”

“陳司馬客氣了。”錦衣青年,也就是盧璟嫡子、義成軍副都虞候盧仲彥拱手回禮。

沒有過多虛禮,互相見禮之後,盧仲彥直接就開口道:“好叫司馬知曉,如今家中軍士百多人已在城外一處農莊,城內府中尚有家兵三十餘人可供驅使。”

“我等自蜀地也帶回了三四十人,只要不是大戰,這近兩百人也足夠了。”

按照之前的計劃,最壞的打算是,一旦有動靜就直接突襲拿下寧王。在陳佑看來,只要寧王當時還未入宮,兩百人綽綽有餘。

盧仲彥點點頭,接着道:“據細作回報,荊王派了手下謀士前去聯絡彰德軍和鎮寧軍。”

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
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四百一十章 肆意猖狂京兆匪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一百九十五章 保義謀反欲親征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