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

當天下午趙元昌回到秦王府,剛把這個事情說了,胡承約立刻站起來道:“殿下操之過急了!”

緊接着他痛心的道:“昨天不還是商量的先穩一穩嗎?”

趙元昌訕笑着解釋道:“德儉莫怪,我只是想借着此事樹立威望罷了。”

聽了他的解釋,胡承約無奈地搖搖頭:“事到如今,也只好想法子補救了。”

趙元昌呵呵笑了兩聲,看向一旁低頭沉思的陳佑:“將明有何見解?”

陳佑擡起頭來,看着趙元昌拱手道:“大帥急於建功之心屬下亦能理解,只是恐此事被人利用啊!”

原本面色還有些尷尬的趙元昌聽到這話,也嚴肅起來:“他還不至於在戰事上生亂吧。”

雖未點明,但房間內的三人都明白話裡話外說的都是一個人——荊王趙元盛。

“大帥須知,如今大帥監國,這大週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先從大帥這裡過一遍,之後再擇其要事送達聖駕。有功是大家的,有過就要大帥來負責。”

聽到這番話,趙元昌也不由皺起眉頭。

陳佑接着道:“故而此時應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動不如一靜啊!然則對開封府來說,只要開封府內不生亂,任何事情都算不到開封府頭上。”【1】

趙元昌長嘆一聲,起身行禮道:“不知二位可有教我。”

“殿下快起!”陳、胡二人連忙避開此禮。

兩人對視一眼,胡承約先開口道:“此事也非是無有補救之機,只是其中分寸還要殿下把握。”

“德儉速速說來!”

“喏。”

胡承約應了一聲,禁不住站起身來,踱了幾步之後才道:“殿下既然要做事,那便要做好。常言道治民先治官,殿下初上來選擇依法審查,不失爲一個妙招。”

聽到胡承約的誇讚,趙元昌也有些自得,只是再好的點子也經不住別人在一旁搗亂,故而還是自謙道:“德儉莫要再誇獎於我,還是先說說該如何做纔好。”

趙元昌既然這麼說了,胡承約也就不賣關子了:“此事若欲成,在於三點。第一,吏部選人不得選那等圓滑市儈之人;第二,審查須處處依照國朝法度,切不可偏離;第三但有情況須報知官家。”

說罷,他便開始一一解釋。

“監督審查是個容易得罪人的活。歷來御史臺言官多終身不得調出臺省,原因就在於御史風聞奏事,得罪太多官員。故而圓滑市儈之人必然不肯得罪人,即便有錯也視而不見,甚至同流合污也不無可能!”

“此事在理!”趙元昌點頭贊同。

胡承約得意地捻着鬍鬚繼續道:“這第二點嗎,爲得便是防止有人藉此生事。殿下朝堂所言,在於保障大軍征戰,故而任何可能妨礙到大軍征戰的事情都得避免發生。”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十分嚴肅地看着趙元昌,一字一頓地道:“包括貪腐風評。”

趙元昌手掌微不可察的抖動了一下,擡眼道:“如若不查,此次審查又有何用?”

“殿下!查貪腐、查風評,對保障戰事可有作用?無論他們有什麼過錯,只要在戰爭期間不亂伸手,官家迴轉之前都不宜輕動!”

胡承約苦口婆心道:“國朝自有法度,殿下此次只需督促衆人按照法度行事便可,莫要翻前賬。”

聽了這話,趙元昌沉默一會兒,才沉聲道:“吾知矣。”

聽到趙元昌這麼說,胡承約才鬆了口氣:“最後,就如王司馬所言,殿下當以父子親情爲重。這大周天下,還是官家做主的!只是奏事不可失之其繁,亦不可失之過簡,其中分寸,還需殿下把握。”

待其說完,趙元昌再次起身行禮道:“德儉深謀遠慮,能得你之輔佐,實乃吾之幸事!”

胡承約稍稍站開,也躬身道:“某必竭盡所能以報殿下。”

重新坐下,趙元昌纔看向陳佑道:“不知將明可有話說?”

陳佑沉吟一陣,開口道:“我所欲言,胡先生都已說盡。只是有一事需提醒大帥。”

趙元昌此時也收拾好心情,聽到陳佑如此說,不由奇道:“何事?”

陳佑拱拱手,道:“敵之所欲,我之不欲其得;敵之不欲,我之所欲其有。方法再好,也需要人去辦。殿下想要平穩完成這件事需要注意到方方面面,而開封府卻只需收買一二小吏便可壞了此事。”

他話音剛落,胡承約就斥責道:“將明莫要多言,世間豈有萬全之事?但在人爲罷了!”

說着,朝趙元昌拱手道:“殿下,雖將明所言有理,但切不可因噎廢食,着人仔細盯着便是。”

陳佑也是拱手道:“確如胡先生所言,若想辦事,錯漏之處必不可免,只要盯緊了,有錯及時改正也就是了。”

說到這裡,他頓了一下,終於說出了自己最想說的話:“只是這樣一來,大帥必須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此事上,其餘諸事,當行‘維穩’二字。”

趙元昌一愣,隨即指點着陳佑笑道:“原來將明你在此處等着我呢!將明、德儉且放心,某斷不會一事未成,又尋一事!”

陳佑等人商議的是很好,只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雖趙元昌一再聲明此次審查只不究過往,只看當下,可那些御史不管這些,時不時就是一份彈章遞到政事堂、送到趙元昌面前。

好在現在政事堂也就昭文相劉明一人,趙元昌同劉明商議之下取得共識:彈劾之事報知趙鴻運,至於彈章,全部留中不發。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七月十一,開封縣一曹椽酒後殺人,被殺者乃是將作監一工頭。

初始只是一件普通的兇殺案,只不過牽扯到兩名小吏罷了。

只是隨着案件的調查,漸漸查出那工頭私售將作監工件,曹椽與工頭二人極有可能是因爲分贓不均而引發爭執。

開封府對這個案子極爲關注,開封知府荊王趙元興指示查到底。

七月十五日,開封府查出工頭盜售工件背後另有主謀。

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
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二十四章虛職酬功忠爲首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