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

從農事到工商,趙普整整說了半個時辰纔將他在兩浙的種種施政手段說了個遍。

趙德昭則一邊聽,一邊把趙普所說的話同政事堂、武德司送來的信息比對,看趙普是否有欺瞞。

然而趙普說得全都是事實,雖然他只說一部分事實,但這些事實正好包含了所有必要信息,剩下沒說的那一部分,你不知道他是有意隱瞞,還是無意略過。

再加上趙普所說的內容中,有一部分是武德司之前沒打探到的,因此趙德昭聽完之後僅有的兩個感想就是“趙普是個忠臣”和“可惜一直跟着陳佑的政策走”。

趙德昭是真的被朔日朝會上的情形嚇到了,現在一想到趙普這個即將拜相的忠臣也贊同陳佑的政策,就好像吃了只蒼蠅一樣難受。

待趙普停下,趙德昭皺着眉想了想,試探着開口詢問:“近日兩府提出免除百姓徭役事,趙卿以爲如何?”

趙普眉頭微挑,他沒想到天子會問這個問題。

少一思忖,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回稟官家,臣以爲陳中令此舉,操之過急也。”

天子問的是“兩府”,趙普直接把矛盾點放在陳佑身上。

顯然,他把握住了天子的心思!

不出所料,趙德昭面色稍霽,繼續問道:“這是爲何?”

趙普拱手道:“早些年朝廷規範徭役,以貧富定百姓之家有九等,唯上四等戶需役。以杭州府爲例,興國二年有十二萬三千餘戶,需役者不過四萬戶。

“只是這些上等戶因家中頗有資產,常輸免役錢,爲補人工之缺,當地官府或出錢僱工,或增派雜徭。

“因朝廷考課,羨餘亦可爲功績,故官府少有僱工,而多派雜徭,由此使得下五等之家負擔日重,貧者愈貧,由是有免除徭役之議。”

趙德昭連連點頭。

有司官員就這事上了許多奏章,他大都看過,對免除徭役也是持支持態度的。

趙普繼續道:“然則,官府轉運租稅、興修水利、服侍衙前、看守場庫等,皆需丁夫。若免徭役,則必需出錢僱工。

“免役錢不再,則官府收入已減。若再僱工,臣恐官府再無羨餘,甚或有那貧苦之地,入不敷出,還需朝廷撥下款項方得維持。如此節源開流,朝廷國庫早晚空矣!”【1】

“那,卿以爲……”

趙普鄭重拱手:“臣以爲,罷天下雜徭即可,保留上等之家丁役,如此可徵免役錢。以此免役錢僱傭下等戶,一則可令貧苦之家有一二閒錢,二則也不會叫官府支出太多。”

趙德昭繼續點頭。

只不過趙普這完全是再欺負趙德昭讀書少。

他提出的這個建議,同當初兩稅法的部分內容相差不多,都是讓有錢富戶用錢替代丁役,同時免除雜徭。

但很可惜,雜徭從來沒有真正消失過,而且種類還越來越多,最終成爲定規。

失敗的政策不一定走不通,或許只是時機不對。

興國以來兩府下了大力氣構建一個監督各層級官員以及將朝廷政策宣傳到最底層鄉村的體系,雖然現在還沒有建成,但現在施行兩稅法,或許效果會比唐時更好。

陳佑之所以堅持直接免除徭役,乃是爲了防止地方官府和富戶勾結,通過“僱人”替代服役的法子變相讓下五等戶口服雜徭。

至於原本該上等戶出的免役錢,他是準備推動分級稅率,增加富戶稅額,來劫富濟貧,實施二次分配。

現在戶部和稅務監正在研究如何更精準地劃分不同等級的戶口,以及各等級該徵多少稅。

這事並不是什麼機密事項,趙普自然是知道的,但不妨礙他現在不知道。

總之一片拳拳報國之心表現出來,就足夠了。

趙德昭嘆息一聲:“卿以爲,現在更改可還來得及?”

趙普有些驚訝,連忙道:“朝令而夕改,傷朝廷之望,亦會叫官員百姓不知何從。”

“惜哉前些時日卿不在朝中!”

聽到天子的感慨,趙普只是躬身一禮,沒有多說話語。

……

趙普回京被天子召見談了一個時辰,且出門之時淡定從容!

這個消息很快在洛陽城中傳播開來。

大家的想法基本雷同:趙普的相位穩了!

當然現在沒人當衆說出來。

幾日之後,江夏青請求致仕。

只是讓人沒想到的是,江夏青三天連上三道奏疏,全部被天子駁回。

“將明,你可知官家這是何意?”

第三道奏疏被駁回後,江夏青坐不住了,直接找到陳佑書廳。

陳佑起身把江夏青迎到客座。

聽到江夏青的話,無奈搖頭:“畢竟是天子,他不說,我等又能從何處知曉?”

“是這樣麼?將明你也不知?”

江夏青仔細觀察陳佑,再次問道。

他這很明顯是懷疑是不是陳佑又在搞什麼幺蛾子。

不過陳佑這一次的確是無辜的!

“的確不知。”陳佑長舒一口氣,“江相若要知曉,不若直接去問官家。”

目前來開,江夏青的女婿趙普更有可能同他陳佑默契配合,陳佑沒理由阻止江夏青致仕。

江夏青聽了,直接就道:“若如此,恐天子變卦。”

陳佑聞言笑道:“那就得看江相有多大決心了。”

以陳佑對朝廷的掌控力度,擬一份完全合法的聖旨毫無難處。

但這也意味着徹底撕破臉,如果不能保證中高層思想統一,他不會冒險這麼幹。

沒得到答案的江夏青最終還是去尋天子了。

進門行禮,直接就跪伏在地:“臣年邁老朽,頗難處置軍政事務,懇請陛下允臣乞骸骨!”

趙德昭沒有回答,而是問道:“江青致仕之後,有何事可爲?”

突然詢問私人問題,江夏青稍稍猶豫,決定老實回答:“回稟陛下,臣以爲,學政乃百姓首重之事,亦是天下發展之基,故而預備着去求賢書院做一任山長,以教書育人,爲朝廷、爲官家盡一份力。”

“是麼?“

趙德昭喃喃一聲。

“胥吏總計二十三人,其中八人出自求賢書院吏學院……兩名胥吏得入流外九品,皆是求賢書院出身……”

何德彥的話語浮現在他的腦海。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迎難而上因時變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