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

陳佑回長安之前,陳摶已經在五鬆的陪伴下抵達長安城了。

畢竟是後世有名的隱士,雖然他也修道,但陳佑還是抽空帶着禮物前去拜訪。只可惜也不知陳摶是不想說還是不會說,總之除了一些爲人處世的思想外,問到如何爲政,他只是說一些套話。

雖然沉迷修仙,但陳摶不是傻子,很清楚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他不想沾染政治,陳佑也不強求,轉而邀請他抵達洛陽之後去書院講一堂課。

陳摶沒有拒絕,反正他身體好精神好,去洛陽見見皇帝順便講一堂課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由於官家回覆還沒到,侍衛司的兩個軍去向未定,所以陳摶還留在長安,陳佑專門買了一個宅子讓他住着,五鬆小道士每日陪在他身邊學道。

說起劉守忠和石守信,這兩個都是歷史上趙匡胤義社十兄弟一員,可惜的是陳佑只是依稀聽過這個名詞,具體有哪十個人他說不上來,也就石守信在後世比較有名,他能記住。

所以,當這兩個人來到京兆府的時候,陳佑是準備不着痕跡地同石守信拉一拉交情的,可惜陰差陽錯之下最後是帶着劉守忠一起上了戰場。

說實話劉守忠做得也不錯,但不知道什麼原因,陳佑總感覺差了點什麼,也因此對這個結果有些惋惜。只可惜他不敢光明正大地同禁軍將領拉關係,這點遺憾只能放在心裡。

除了上面這兩件大事以外,還有一件事是陳佑需要考慮的。

如今京兆府五千多府兵,看着人數不多,但這是獲准挪用需要上交國庫的那一部分稅收得來的。如果秋稅無法挪用,京兆府維持這五千人就有些吃力了。

陳佑現在猶豫的是要奏請增加京兆府日常府兵員額呢,還是裁剪一部分府兵呢。

爲此,陳佑特地召集了一干僚屬來商議,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想要京兆府維持現狀,五千府兵是底線,再少的話府衙就必須放棄對一部分偏遠鄉村的掌控。

府兵和派駐的禁軍不同,府兵是府衙來養着的,而禁軍糧餉主要是來自京師,府衙供應的只佔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京兆府奏請增加禁軍數量,只要理由充分,很容易就能批下來,但是奏請增加府兵數量,就要冒點風險了。

畢竟當兵吃糧,吃誰的糧就聽誰的話,你一個地方官要養那麼多兵馬作甚?

這是陳佑提出的後勤改革的一部分,結果他自己也無法躲過這個新規定。

想了兩天,陳佑的應對方法是拆分府軍。

京兆府的府兵現在分爲三個部分:老府兵、警察營、防務營。他本就不準備把這三個部分合在一塊,既然如此,索性就徹底分開。

在奏章中,陳佑聲稱各州府緊要關隘都有禁軍駐紮,無需供養太多兵馬,應該取消傳統的州兵府兵。

取消府兵之後,可以設立一個治安曹,專門管理境內治安偵緝事宜。治安曹管轄警察,按照負責事務的危險性劃分不持械、持棍、持刀等,同時增加治安曹內技術官的比例。

再之後是稅曹,現在京兆府還在讓府兵警察營幫忙威懾不願意繳稅的人,以後應該在稅曹底下招收專門的稅務員。這些人不需要懂賬目也不需要接觸錢糧,更甚者持械的機會都很少,他們所要做的就是身穿統一制服,保護稅曹的稅吏覈查賬目收繳稅賦。

最後就是防務營了,不管怎麼說,禁軍都是朝廷才能調動的,日常需要剿匪、押送、護衛之類的,還得地方自己來。這防務營人數不必太多,只要能滿足日常使用就好,比如陳佑覺得京兆府有兩千人就夠了,臨時人手不夠的話還可以拉上持械警察。

如果這份奏章能夠獲批,毫無疑問,警察和稅務員都是從府兵轉過去的,而且京兆府這麼大。不論是警察還是稅務員都不可能太少,這樣算下來,人數超過五千沒什麼問題。再說這也不是養兵,是爲了更好的治理百姓,申請多一些稅賦份額也更容易。

畢竟地方官,想法子鑽中樞的空子爲自己施政爭取好處纔是正理。如果陳佑以後執掌朝政,那肯定得想辦法堵上他當地方官的時候找出來的漏洞,這就叫屁股決定腦袋。

這份奏章也很快朝洛陽送去,哪怕他前一份奏章才送過去沒多久。

說實話,若不是不想表現得太過諂媚,陳佑甚至動過每天一份奏章的念頭。

比如下雨了、天熱了,雖然沒變成天災,但他這個京兆尹看到之後心中焦急,同官家說一說;再比如發現了新奇的事物,立刻派人送給官家看一看嘗一嘗;又或者突然降溫,就想到官家要注意保暖保重身體。諸如此類的瑣事,爲得就是讓皇帝不會忘了你,覺得你和他一條心。

然而陳佑可不僅僅想要做一個被皇帝看好的臣子,如果無法更進一步的話,至少也得讓皇帝不得不依賴他。

這個目標有些遠大,短時間內實現不了,所以陳佑需要表現自己在政務上的價值,日復一日強調自己的能力與忠誠。

沒過幾天,李明卿來信了,問的就是削減府兵和設立治安曹、稅務員的事情。李明卿好歹也曾當過一州刺史,首要問題就是府兵少了,偌大一個京兆府他要怎麼管。

現在可不是承平年代,說是亂中有序,其實就是亂,一個弱勢的府衙,只會讓京兆尹的命令出不了長安城。

陳佑不得不去信解釋治安曹的作用,可惜李明卿認爲既然是治安警察,你要是進行軍事訓練肯定會讓官家不滿,不進行軍事訓練作用就比不過正規府兵,說白了就是這東西沒什麼用。

你還別說,李明卿說得確實有道理,陳佑仔細想想也不得不承認。

可朝廷留給京兆府的稅賦份額不多,如果不能繼續挪用需要上計的部分,要麼裁軍,要麼加大稅負。陳佑不想留下一個不惜民力的名聲,設立治安曹等舉措是他暫時所能想到的最好方法,可以光明正大的要求增加京兆府留用的稅賦份額。

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
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陰私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四百八十一章 兩難之地有默契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二百八十四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二)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十章收殮遺骸空餘悲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驀然回首闌珊處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狹豈有君王氣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九十五章寥廓江天萬里霜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