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

那青年下意識地就低頭答應:“哦。”

但緊接着又反應過來,擡頭看向白崇文,禁不住反抗道:“我早已不是小孩了!不管什麼事,遲早都要去做的。”

雖說是反抗,但他說話的聲音卻越來越低,顯然出聲發對白崇文已經是他的極限了,讓他朝白崇文大喊大叫是萬萬做不到的。

白崇文盯着自己兒子,直看得他頭皮發麻才意興闌珊地擺擺手:“回去好好準備婚事,其它事情你少管。”

“嗯。”聲若蚊蠅地答應下來,青年低着頭離開了。

白崇文突然長嘆一聲。

後繼無人啊!

“把顧大追回來,好好招待周國那些人,跑快點。”

最終,白崇文無奈地說出這句話,將婢女打發走,興致缺缺地躺倒在榻上。

河南洛陽,陳佑坐在講武堂書廳內翻閱新近送上來的學員名錄。

七月流火,進入七月之後,天氣越來越涼爽,陳佑的心情也一直很好。

譬如說,雖然內間房梅鬆因爲江夏青的緣故沒能踢走,但在董成林的監督之下,內間房可謂是傷筋動骨,好好整頓了一番。

再譬如說,趙普入了御史臺之後,死盯着河南府,大事小事不間斷,林師德現在是焦頭爛額。

最後就是陳佑自己了,前次北面稟報說燕國似有爭嗣的傾向,等周國國內大事平息之後,外間房諸事被交到了陳佑手中。爲了方便行動,他又把鴻臚寺和都水監。

鴻臚寺主管賓客及兇儀,也就是禮儀中的賓禮和凶禮。

賓客,指的是非王之臣,比如遼國來使,用的就是賓客之禮。再比如興滅繼絶的二王三恪,用的也是賓禮,意思是皇帝不把你當臣子,兩個人是平等的。

至於凶禮,除了喪葬祭典之外,最主要的其實是國內賑災,不過這年頭通常是戶部和三司總攬,鴻臚寺能輪到的機會很少。

而都水監,顧名思義,同水有關,掌川澤津樑,舟船漕運河渠渡口,只要涉及到水,理論上都歸都水監管。

一個外交,一個水運,都是諜報工作的好載體。

沒有內間房,他可以通過都水監來起到相同的作用。而鴻臚寺更是成爲外間房的絕佳掩護,至少接觸他國高官重臣方便許多。

七月之後,陳佑突然就忙起來了。他先是安排人去燕國,不管徐徵是不是真的要崩了,總之就要鼓動燕國幾位皇子爭奪皇位。緊接着又說服趙元昌遣使出使宋國,將細作塞進使團,授意接觸宋國國內文武將官,寧王白崇文只是其中之一。

除此之外,像南漢、吳越、定難軍、永安軍、朔方軍、歸義軍、大理等,都是他的目標。也就吐蕃、遼國沒怎麼涉及。

吐蕃是因爲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也沒有比較強大的勢力,現在所能做的也就是利用行商刺探各部情報。

至於遼國,雙方隔着一個燕國,所接壤的部分也就只有永安軍那一片。由於周國採取先南後北的戰略,所以陳佑想要在燕國發力,看能不能推動燕遼通商,以催化遼國的漢化。而且兩國通商之後,或許燕國能維持的更久。

一個持續衰弱的燕國,對周國來說是最好的鄰居。

當然,這是在走鋼絲,燕遼通商之後遼國漢化、燕國持續衰弱只是最好的結果,也沒準會變成燕國被契丹同化,持續性地襲擾周國北面領地。

不過既然趙元昌同意了,又經過兩府議事確定下來,陳佑就放心大膽地操作,反正他只是提一個方向,具體執行還是那些專業細作來。

爲了這些事,他現在除了每月逢五的一堂課,根本沒多少時間去書院。

講武堂會在中秋之後開課,在此之前,各項準備工作要做好。

陳佑當年沒接觸過軍隊,也就日常教育中收到過一些軍事培訓,成年之後都忘得差不多了。來到這裡雖然當了將軍,但無論是世家出身還是底層拼搏上來的將領,都遠比他專業。簡單來說,就是陳佑對這個時代的軍隊沒有一個全面深入的理解,以致於當初竟然動了模仿士兵委員的想法。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中醫的三因原則在施政上也很適用。陳佑現在就是一面突擊學習當下的軍事理論,一面提出自己的思考見解。

其實現在成系統的軍事理論主要還是前人的那幾部兵書,更多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卻沒有總結成文,而這就是陳佑所做的事情。

他幾乎每天都要找在京將領討論,隔個三五天就請求入宮奏對,更是經常用太子衛率做試驗。現在雖然還沒有完整的成果出來,但也讓他確定了幾個嘗試的方向。

這些想法在奏報趙元昌之後,將會在講武堂的學員中進行試驗。

總之,指導思想就是不影響現有軍隊的戰鬥力,只要保證這一點,趙元昌允許陳佑盡情的嘗試。而且因爲王樸調任政事堂的緣故,趙元昌特意讓新任的樞密院副都承旨聞克全程協助陳佑,總算是免了陳佑被架空的隱憂。

說到聞克,他可以算是京城這段時間的名人了。

聞克一開始是趙元昌幕府的錄事,也是幕僚之屬。趙元昌登基、陳佑主持樞密院改制的時候,他成爲樞密院兵籍房主事,這一當就是兩年。

今年夏天樞密院多人或遷或貶,出了不少缺位,於是聞克開始了自己的傳奇經歷。

六月十三日,聞克調任司農寺鉤盾署令,爲正八品上;六月二十二日,調任少府監右尚署,正七品下;七月四日,調任尚書戶部倉部員外郎,從六品上;七月十四日調任樞密院副都承旨,加朝議郎,正六品上。

短短一個月,履歷之豐富非是一般人所能比。

好在他最後停在了五品以下,否則的話,一月之內由青衣至緋衣,估計得有不少人會嫉妒地發瘋。

當然了,從古至今也不缺一夕之內白衣拜相的奇人。只不過相比於那些聲名在外的人物,聞克這個默默無名的小人物驟然升起,給人的感覺總是不同的。

撇開聞克不談,樞密院另一個副都承旨董成林竟然意外地同陳佑親近起來。

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
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五百一章 韓熙載出使求和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五百七十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五)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三百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