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

“啓稟陛下,臣以爲當前科舉有兩點缺陷。”

何德彥起身,不看馬如風,直接自顧自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一者乃是規定與現實不符。朝廷律令,科舉中者必須參加吏部試方可授官,然近兩年只有三甲以下參加吏部試。

“二者醫、理、工三科報考人數太少,且前幾年中者多出於周山書院和將作軍器監、太醫署、太史局等。臣以爲或可暫時取消,而別開制科,或直入吏部擇選,待學子增加之後方纔重設此三科。”

周山書院不必多說,前些年開這三類學科的僅有周山書院一家,故而官吏學子們纔會抨擊陳佑徇私。

而將作監等衙門,則是術業有專攻,原先考經義策論那些基層技術官吏沒機會,現在多了對口科目,肯定要參加鎖廳試拼一把。

他這邊剛說完,馬如風立刻反駁:“何拾遺所言之一,可教官家下詔恩澤學子;所言之二,則是大謬!”

何德彥笑笑,朝馬如風點頭示意,然後朝天子躬身一禮,坐回椅子上,不跟馬如風爭論。

馬如風支持醫、理、工三科完全在他意料之中。

那些官員後來不再罵陳佑徇私,科舉上讓進士優於諸科安撫住學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這些官員發現理、工兩科要想學得好,要麼有天分,要麼肯花時間去鑽研去實踐。

花時間鑽研也就罷了,學經典也是學,學理工也是學。

問題在於實踐。

哪怕現在各種學問還處於萌芽階段,試驗也是要花錢的。

就拿當年陳佑在書院演示的那塊三棱鏡舉例,那塊澄澈規則可以用於試驗的三棱鏡,別說貧寒之家了,背景稍微普通一點,想買都找不到地方!

那麼顯然,高官顯貴之家的子弟,如果經義策論不行,又不願意走軍功路線,學習理工兩科參加科舉是最佳選擇。

何德彥好整以暇地聽馬如風駁斥他的意見。

等馬如風停下來,他面露疑惑,十分不解地問道:“既然理工等科有如此種種利國利民之益處,補闕何以反對諸科?”

馬如風一下子噎住。

不過他既然敢拿出這件事來說,自然想好了說辭。

當即看向趙德昭,恭敬道:“啓稟陛下,臣雖以爲諸科有益,然諸科考生不修道德,不明經義,或有專才,不爲良臣!”

何德彥聞言皺眉。

旁觀了兩人交鋒的趙德昭卻興致勃勃地問道:“馬卿以爲當如何?”

馬如風長揖:“臣以爲,諸科當雜考經義!”

何德彥明白了!

考經義,無非是進一步把那些參加考試的基層官吏篩選下去!

現如今普通學子學習理工科的渠道非常少,也就周山書院和從周山挖了人的幾處私人書院,官學尚未普及開。

反而是相關衙門基層官吏水平更高,人數更多。

而這些人,大多都不通經義!

何德彥雖然想明白了,但他一時無法確認是否需要反對。

想了想,他最終放棄這時候同馬如風起爭執。

一來此事尚有挖坑的機會,二來馬上就要說出平章事陳佑要罷免集賢相王彥川的事情,此時最好避免爭吵讓天子心煩。

不提何德彥這邊心思變換,趙德昭聽了馬如風的話語,稍一思忖,見何德彥沒有出言反對,便連連點頭:“馬卿所言有理。”

話音落下,他繼續吩咐:“馬卿且去通知政事堂商討此事。”

這又是宰相勢大的一個證明,天子有想法,哪怕下定決心,也不會,或者說沒辦法直接下詔書敕令,而是要獲得宰相們的認可纔會草擬詔令傳達有司。

馬如風答應下來,卻並未起身。

他想看看何德彥送來的奏章說了什麼。

趙德昭見狀,沒有在意,翻開奏章的同時開口詢問:“平章事可有說什麼?”

何德彥有些不想說,然而他不得不說:“陳平章言,欲罷免集賢相王相公。”

正在翻看奏章的趙德昭愣住了,拿着奏章的雙手就這麼停在半空中,直愣愣地看着何德彥:“什麼?”

馬如風更是渾身戰慄,也不知是激動還是恐懼,只是緊盯着何德彥,等着他繼續往下說。

何德彥朝天子一禮,字正腔圓地複述:“陳平章欲罷免集賢殿王相公。”

言畢,他忍不住補充一句:“平章說官家看了條陳自會明白。”

趙德昭心潮起伏難以平靜,但聽了這話,也只得將目光放到眼前的奏章上。

而馬如風,則是面沉如水,低着頭仔細思考該如何應對。

陳佑的條陳只說一件事:如何向大同之世邁進?

更直白點,就是陳佑今後的施政目標。

限於篇幅,只有大概,總共三條。

一是修文興武,於內教化百姓,於外掃滅強敵;二是劫富濟貧,通過分級稅制增加豪富顯貴提供的稅銀,將財稅收入轉化爲基礎建設,變相增加普通百姓的收入;三是移風易俗,通過強制手段——比如嚴打——使百姓權貴們習慣並自覺維護和平安穩的社會環境。

如果全部能實現,陳佑大概可以封聖。

趙德昭看完之後,心中只餘疑惑:這是陳佑真正的想法嗎?

他不敢信。

就在這時,察覺到趙德昭猶豫懷疑的精神狀態,馬如風咬牙起身。

長揖到地,朗聲道:“陛下!臣聞明君者,親賢臣遠小人。又聞賢臣者,佐理陰陽,使賞罰皆出於上。而今中書令佑者,不審天子之意,不尊皇帝之命,妄自廢立宰相,僭賞越罰,可謂‘小人’矣!左補闕臣如風,昧死以聞,請逐中書令佑!”

果然如此!

何德彥心中哀嘆,只是他此時不能站出來阻止,因爲馬如風這是在“維護君權”!

深吸一口氣,起身恭敬行禮道:“左拾遺臣德彥啓奏陛下。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彥川無有過錯,而中書令佑請逐之,乃爲政不明也,請陛下責罰之!”

趙德昭面色變幻不已。

何德彥給了他臺階,就看他願不願意踩了。

當然也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直接同意罷免王彥川。

等了一陣,見天子仍未下定決心。

何德彥心一橫,再次出聲:“啓稟陛下!臣有機密要事欲奏,不可爲外人知也!”

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
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五)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七)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棗沒棗打一杆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五百九十八章 官分清濁又增污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四十九章君臣問對定計策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