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

王彥川這是想保住光祿寺。

只是既然有這個機會,陳佑自然不會放過。

他稍一思忖,開口道:“馬彥成也是愛子心切,且其親自扭送馬符充至大理寺受審,雖功過不能抵,也不該重責之。”

話說一半,他看向馬彥成:“只是畢竟無故拒收大理公文,此風不可長,亦不可留於光祿寺。泗州申雲海將回京,你就去泗洲做一任知州事如何?”

馬彥成有心答應,可他不能直接說出來,只好將目光投向王彥川,等待指示。

陳佑彷彿沒注意到他的小動作,轉而掃視一干宰相:“諸公以爲如何?”

“我認爲平章所爲符合常理。”

第一個開口的還是薛崇,他現在是堅定與陳佑站到一塊。

緊接着,竇少華也開口了:“該當如此。”

反對這件事對他沒好處,支持卻能向陳佑賣好,他知道該怎麼選。

江夏青沒有說話,他等着王彥川的答覆。

倒是巴寧泰,語氣有些輕鬆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若是如此,光祿卿該叫何人接任?”

沒有明說,但顯然是贊同陳佑的意見。

事到如此,王彥川只得點頭同意。

“光祿卿人選先讓吏部推薦吧,到時候再商討定下何人。”

陳佑說出解決辦法,之後對馬彥成道:“你且回去準備。至於馬符充案,李文淵定會秉公審理,不會胡亂殺人。”

放心也好,不放心也罷,馬彥成都得點頭稱是,答應下來。

隨着這一連串的事項有了定論,京中官員愈加狂熱。

申雲海被罷免的消息剛傳開,立刻就有御史彈劾侍御史、東推院令楊禹巖在調查濠泗饑民案時受賄瀆職。

負責御史臺雜事的公廨院令錢政文立刻向董成林請求調查此事,很快獲得許可。

只是讓人沒想到的是,董成林不但啓動內部調查,還移文肅政司,要求肅政司糾蠹院協助調查楊禹巖瀆職一案。

沒人能想明白董成林究竟是怎樣的思維模式,但是調查文武官員瀆職案本就是糾蠹院的職責,既然收到了御史臺的公文,理應開展調查。

御史臺的事情還沒完,陳南金被收監待審的事情也傳播開來。

立刻就有人彈劾京衛北邙警備區都虞侯王政忠盜用弩甲、私訓家兵。

王政忠同李繼勳關係密切,如果說之前陳南金被彈劾還有人認爲是巧合,現在王政忠被彈劾,知情者都知道一定是有人在針對李繼勳!

盜用弩甲、私訓兵馬,幾乎可以等同於“蓄意謀反”了。

彈章剛送到陳佑案頭,他立刻找來巴寧泰,說服其一同下令讓北邙警備區都指揮使劉光義控制住王政忠。

隨即命令樞密院庶務司軍法案協同御史臺西推院調查此事。

一名名中高層官員被調查,展現了一副官不聊生的景象。

好在京中官制早已改革完畢,各項職責清楚明晰,一時半會間還沒人敢糊弄職事。

王政忠被彈劾不久,調查甚至還沒有結束,就有人上書稱應當加強對各地將校的監管,強化朝廷對地方兵馬的領導與控制權。

這是好事。

對朝廷來說是一件大好事,畢竟能夠增強對各地兵馬的控制權。

可以說,除了領兵在外的大將,幾乎所有官員——包括那些不得不留在京中的將校們——對這個提議都持着贊成的態度。

如此好的提議,陳佑當然也贊成,很快糾以兩府的名義下發符令,要求加強節度使轄下州縣文官的權利。

符令下發沒多久,就有人彈劾知登州事、渤海都監寧強之前不朝廷監管,且渤海海軍各種狀況不斷,但寧強一直隱瞞不報送朝廷。

毫無疑問,這是對陳佑的反擊。

彈劾寧強的奏章,直接擺到了趙德昭面前。根本沒給陳佑反應的時間,包括巴寧泰、盧孟達在內,一起推動委派使者前去調查登州事務,武德司隨行。

就如王政忠之於李繼勳,對付寧強的最終目標是陳佑。

八月壬寅,高麗國遣使朝貢,平章事陳佑親自負責接待事宜。

官家趙德昭在宣政殿接國書時,兩府宰相僅有陳佑、薛崇兩人在。

待高麗國使在鴻臚寺官員帶領下離開,陳佑陪同趙德昭回到同明殿。

君臣坐下之後,趙德昭首先詢問陳佑對高麗國使處置措施。

高麗使者抵達洛陽之前,陳佑已經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即利用高麗牽制契丹,爲周國北伐契丹提供掩護。

但是具體該如何做,還沒有一個定論。

陳佑沒有空口白話隨便說一說,而是把兵部職方部和鴻臚寺四方館收集到的情報拿出來分析。

他所說的安排能不能起到作用另說,至少聽起來有道理,而且有執行的可行性。

不過這件事現階段並不重要,陳佑只是想借着這個機會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罷了。

因此說完高麗國事,陳佑立刻就談到了軍隊現狀。

一開口就是重重一擊:“晚唐以來,軍中將校多聞主帥之名,而不曉天子之恩。凡能征善戰之將,景從之人不計其數。此等將校,若有不臣之心,必爲國家大害!”

趙德昭一時半會聽不懂他話裡話外的暗示,但沒關係,這番話天然正確。

因此,陳佑提出嚴厲打擊軍中將校互相勾連結黨之事,同時嚴查軍需後勤,防止軍隊可以自給自足。

一旦查出以上兩種情況,負責的將領必須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事關帝位安穩,趙德昭自無不同意之理。

當即讓知制誥按照陳佑的意思草擬詔令。

或許是巧合吧,今天門下省印是薛崇掌管。

於是,巴寧泰等人聽到消息時,詔令已經抄錄存檔了。

這樣一份合法的詔令,任誰也沒辦法攔着陳佑將其公佈天下。

但公佈詔令不是目的,目的是整頓禁軍。

很快,查出陳南金送往洛陽的金銀中有一部分給了王政忠。

而王政忠盜用弩甲、私訓家兵的事情基本屬實。

盜用弩甲無可辯駁,但私訓家兵,說實話只要是帶過兵的,這一條都能沾上邊。

但沒辦法,真拿出來說,的確不合規矩。

於是,一條邏輯鏈就成立了:陳南金資助王政忠訓練私兵!

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
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六百九十三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二)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九十四章戰地黃花分外香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八)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十)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