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

只是反應過來之後,陳佑臉上露出一絲喜色,微笑着走出船艙吩咐道:“傳令李都指,先看好糧倉和武庫,不得侵犯民衆!”

劉河應了一聲,轉身吩咐傳令兵。

艙內的張和聽到陳佑這麼吩咐,臉色更是陰冷。

一旁地潘美看到這一幕,心中暗自嘆息。

陳佑這是在步步緊逼,通過擡舉李響來架空張和。廣節軍內當然也會有對張和忠心之人,但李響也可以用這個法子將那些人架空。

當然,這個法子也就噁心一下張和,一旦廣節軍不在陳佑手底下,張和就能通過同樣的手段奪回廣節軍控制權。

也就是說,只要張和縮着、忍着,除了丟些面子,並不會被怎樣。

只是陳佑既要動手,就不可能讓他這麼安安穩穩地縮下去。

昧爽,陳佑進入石鏡城,休息一夜的荊門軍各營被安排前去攻佔合州其餘諸縣。

說是攻佔,其實就是宣示一下武力存在,然後將糧食、兵器啥的運回石鏡。

合州原本是屬於武信節度使治下,各縣軍兵在當初叛亂的時候基本上都被當時的武信節度使抽調前往蜀都參戰。叛亂結束之後大部分人又被楊中廣徵用,回到各縣的很少。

從這次也攻石鏡就能看出來,現在這些城池,基本上屬於傳檄而下的情況。

通過投降的合州別駕瞭解到這些情況之後,陳佑一方面覺得自己之前緊張的表現有些可笑,另一方面心思也活絡起來。

若是這蜀地州縣都是這般表現,他們似乎不必傻傻地守在這裡啊!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他所料,周軍在江津縣再敗王昭遠,追至瀘川將其生擒。

隨後李繼勳帶一萬人馬沿中江水北攻資、簡二州,而秦王則親率大軍攻戎州,轉入大江直趨蜀都。

而在北邊,高彥儔於白馬關再敗,自焚身亡。

匆忙趕到漢州的楊中廣放棄德陽縣以北區域,堅壁清野死守德陽、什邡一線。

現在這種情況,正是去年周國攻蜀時預想的結局,歷史上後蜀就是在北宋類似的攻勢下投降的。

只不過這個世界的蜀國還有一個楊中廣可堪一戰,而且南北軍兵分屬兩家,蜀國君臣尚未到絕望的時候。

陳佑收到消息之後,立刻叫來潘美,攤開地圖研究起來。

他們現在佔據合州,下一步該怎麼走,這個是急需考慮的。

不論是陳佑還是潘美等將校,肯定不會滿足僅僅待在合州。

若是之前攻打合州十分艱難也就罷了,但合州基本上可以算是一鼓而下,這功勞就小了很多。

所以在中軍順利挺進蜀都的情況下,這一支偏師離開合州,繼續攻城略地就是必然的選擇了。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選擇哪一個方向?

先前已經說過,合州位於涪江、嘉陵江、巴水三江交匯處,川東地區依舊多山地丘陵,下一步肯定是溯江而上。

只是究竟要沿哪一條江,這是需要考慮的。

第一條路是沿着巴水北上,過渠州、巴州,通過米倉道入漢中。

現在史肇慶帶領大軍徵蜀,漢中空虛,雖陳佑部只有六七千人,依然有很大可能拿下漢中。

難點就在於拿下漢中之後怎麼守住,必須得聯繫上鳳州兵馬,才保險。就算這樣,在鳳州軍入漢中之前,也必須由陳佑部獨自抵擋成、階二州可能來的進攻。

第二條路是沿着嘉陵江,經果州、蓬州、閬州,過劍門關、葭萌關、陽平關,通過勉縣入漢中。

從這一條路走的話,除了得獨自守住漢中一段時間,還得快速奪下三關,這也不是易事。

當然,他們也可以奪下劍門關之後不走了,直接在劍門關堵住漢中軍的退路。

第三條路就是沿涪江北上,過遂州、梓州,直抵綿州。

此時漢中軍主力正在漢州德陽城下同蜀軍對峙,一旦陳佑部拿下綿州,就能對漢中軍形成前後夾擊之態。

而且歷史上北宋滅蜀時候的東路軍就是走的遂州,可以說是有成功的經驗。

走這一條路的難點就在於,一旦蜀國楊中广部沒被消滅,抵達CD的秦王、李繼勳等人就沒辦法北上夾擊。

到那個時候,漢中軍肯定要拼了命往回趕,而蜀軍則會掉頭阻擊周軍,陳佑部就得獨自面對漢中軍。

面對這種情況,陳佑就有些難受。

若是史肇慶沒有反叛該多好,不需要猶豫,直接就選擇涪江。可是現在多了漢中這一方勢力,需要考慮的情況就多了。

“目前消息太少。”被他拉過來的潘美也是一臉糾結,“若是求穩的話,我建議還是走涪江這一條線。走慢一點,如果大帥蜀軍敗了,那我們就趕緊到綿州;如果沒有,那還是回來守着合州比較好。”

聽了這話,陳佑盯着地圖仔細考慮。

潘美選擇這一條路線,主要原因就是它路程短,經過的城池比較少,往來比較迅速。

良久,他終於下定決心道:“就走這條路吧!不管怎樣,先到遂州再說。”

到遂州之後,離綿州不過三百里,水路運兵,一天多一點就能到了。

目標定下,陳佑看起來輕鬆許多。

靠坐到椅子上,輕笑道:“估摸着這場戰事持續不了多久,我們得快些動手了。”

潘美點頭道:“哥哥所言甚是,只是還需找個機會......”

“就在遂州!”陳佑伸出食指敲了敲桌面,“我會安排人激他一激,你只需安排好人手,到時候控制住場面便好。”

“那就定在遂寧縣?”

看了一眼地圖,陳佑略一思考,道:“還是青石縣吧,給他留出足夠的時間。拿下遂寧之後,你先安排人在路上等着,之後我再單獨帶着他前往青石。”

“可是,”潘美有些擔憂,“如果他離開遂寧之後提前發難怎麼辦?”

“仲詢且放寬心,某自會多帶些護衛,堅持到你們到來不難。”陳佑搖頭說着,臉上露出一絲譏諷的笑容,“況且那李響一定會拼命攔住張和的。”

也是,若是張和要殺陳佑,必定不會放過李響。

考慮到這一茬,潘美也便點點頭。又閒聊幾句,便離開了。

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
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三百十六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三)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四)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失所望結果定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二百五十六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六)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亂周沈爭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二)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一百五十九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八)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四百四十一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四百八十章 論爲政突發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