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

你跟他說,只要這個人能使民富強,哪怕道德有缺也沒關係。

他跟你說,只要這個人道德有缺,就不可能使民富強。

陳佑早就預料到會有這樣的人,但真的遇上了,依然感覺到身周圍繞着一股深深的無力感。

只是,成年人的爭論,只要沒有一個唯一而明確的答案,就註定爭不出勝負。

但是不能不爭,拋出自己的觀點,爲得不是說服對手,而是爭取旁觀者的認同。

所以,面對這個頑固分子,陳佑不能強硬地把他打發掉,必須說理。只是這樣一來,他這一節課就完全偏離了原定的軌道。

打起精神,陳佑環顧一圈,問道:“可有同他想法一致的,站起來我看看。”

等了一陣,有六個人站着,兩個教員,四個生員。

只是,坐着的那些人中,也有不少或是面露猶疑,或是一臉迷茫。

看來,必須說清楚了,不然這一節課下來估計要把之前的底子敗光了。

“行了,坐下吧。”

陳佑擺擺手,沉吟一陣纔開始說話:“不知諸位可曾讀過《程器》。”

他沒等大家的回答,直接就背誦出一段:“古之將相,疵咎實多。至如管仲孝竊,吳起之貪淫,陳平之污點,絳灌之讒嫉,沿茲以下,不可勝數。孔光負衡據鼎,而仄媚董賢,況班馬之賤職,潘岳之下位哉?王戎開國上秩,而鬻官囂俗;況馬杜之磬懸,丁路之貧薄哉?然子夏無虧於名儒,浚衝不塵乎竹林者,名崇而譏減也。”

頓了一頓,讓大家消化這一大段話,陳佑才繼續道:“觀史至今,陳某以爲,爲政者,不當以其道德而臧否其人。譬如常人,孝悌仁信、溫良恭儉,可稱君子,諸君以爲然否?”

沒有人迴應,但絕大部分都輕輕點頭表示贊同。

是贊同他後面一句話,對前一句,還是有不少人心存疑慮的。

“然其爲官,孝順父母,兄友弟恭,仁愛下民,稱信於世,若無作爲,有他無他,民皆如此,判其懶政怠政,可有不妥之處?”

有人站起來反駁:“與民休息,不亂農時,不擾民事,豈非仁政?”

陳佑看了他一眼,平靜問道:“你可知陳某治下,錦官庶民如何,陳某之前,錦官庶民又如何?”

那人糾結一陣,最終拱手道:“山長當爲良吏,卻非是我等所論。”

“若某知錦官,與民休息,不言不語,不做不爲,可會有良吏之贊?可會有你等隨某來洛陽之事?”

那人沉默,隨後一拱手,悄然坐下。

陳佑再次問道:“可有疑問?”

沒有迴應。

陳佑重重吐出一口氣,緩緩問道:“懶政怠政,可爲良吏好官否?”

聽到一陣稀稀拉拉的“不可”聲響起,陳佑又道:“常人之君子賢人,爲官卻未必是好官良吏。”

看之前那幾個站起來的似乎還有話說,陳佑揉了揉眉頭,沒讓他們說話,而是繼續自己的話語:“注意這個‘未必’,意思是什麼,意思是可能有君子賢人當了官也是好官良吏。同樣的道理,道德有缺的人也可能是好官良吏。

因爲評判一個官員的好與壞,看得是他對朝堂、對國家、對人民有無益處,而不是看他的道德水準。有益,那就是好的,有害,那就是壞的。如此簡單,諸君可認同?”

等了一陣,沒有反對的聲音,陳佑總算鬆了口氣。

整理了一下思緒,陳佑繼續道:“常人之纔是學識、是武藝,是琴棋書畫、是通曉古今,是心中萬卷書、是筆下千言語。然而,官吏的才卻是治國安邦、守土撫民。

我們當然希望上至宰相下至胥吏皆是德才兼備之士,然此等人,何其之少!由此,朝堂也好、州縣也罷,必然少不了德高而才薄、才高而德薄之人。朝堂銓選,首重德才兼備之人。其下,德高者可爲言官、文學;才高者則掌職事、知州縣。”

說到這裡,陳佑重又精神起來,語氣也有些激昂:“陳某辦這個書院,便是希望所有學生都能德才兼備,陳佑講這個爲政,便是希望學生中爲官的那些人也能德才兼備!若是你有德無才,我寧願你遠離官場做一君子賢人,也不要去做一個懶政怠政亂政,以致禍民的官員!”

......

陳佑花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終於初步樹立了“不要從道德上去臧否一個官員,而要從施政結果上去臧否一個官員”的概念。

其實,這個道理,絕大多數官吏心裡都知道,也有不少人認同。

但是,不得不說,“從道德上否定敵人肯定自己”,實在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

鬥倒批臭,鬥倒批臭。

你不把鬥倒的敵人批臭,怎麼能顯示出自己的正義性與正確性?

你不把鬥倒的敵人批臭,豈不是還要防着敵人東山再起?

失敗者不需要好名聲,勝利者不可能有缺點。

然而,陳佑認爲這樣的模式很可能會演變成黨爭。

比如歐陽修扒灰這件公案,沒辦法從政事上攻擊他,便從私生活上來攻擊。真假已經無所謂了,百姓總是喜歡傳播桃色消息,事情傳開,即便你問心無愧,還有臉留在原位?

而像林祚大被逼在大會上寫紙條證明葉靜宜是處女,聯邦大法官提名人被告性侵不得不公開自己的性經歷。

無論事實的真相是什麼,無論最後會達到什麼結果,爲得都是從道德上打擊對手,古今中外皆然。

當政治鬥爭發展到對人不對事之後,就可以稱爲黨爭了。

校長後來的對手多是自己以前的學生,陳佑不覺得自己就能讓所有學生忠心不二。

爲了避免以後同自己的學生陷入黨爭,那就一開始養成對事不對人的習慣。

當陳佑宣佈下課之後,真理堂裡的氣氛十分沉悶,所有人都在思考,陳佑所說的,究竟有沒有道理。

而陳佑自己也在反思,有沒有漏洞,如果有人攻擊,要怎麼補救。

沒有人閒聊,一羣人沉默地走出真理堂,各自散去。

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
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雜事如繁花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真十)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二百六十五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十九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