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軟磨硬泡

元首拍板後,剩下的就是軍事決策了。

“你也看到了,元首的態度非常明確,他不會過問軍事決策,但是也不會允許我們把事情搞砸。”陸風烈請黃峙博坐下後,去泡了兩杯茶。“現在國內的情況有點複雜,高層領導的態度也五花八門。雖然總理的莫斯科之行取得了圓滿成果,爭取到了俄羅斯的支持,但是事情總有正反兩面,俄羅斯的支持讓更多的人相信,我們能夠在不流血、或者少流血的情況下與美國妥協。”

“可能嗎?”黃峙博笑着搖了搖頭。

“你怎麼知道不可能?”陸風烈坐到了黃峙博對面的沙發上。

“結束一場戰爭比發起一場戰爭困難得多。可以想像,在發動這場戰爭前,美國當局遇到了很多難題。以美國的實力,跟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交戰,即便能獲勝,最多也是慘勝。美國能夠克服困難發動戰爭,要想結束戰爭,肯定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難。打到這個地步,希望讓戰爭擴大的不是美國聯邦政府,而是在戰場中大發橫財的軍火集團,以及那些希望讓我們爲華爾街颳起的金融風暴買單的金融集團。”

“你什麼時候也關心起經濟問題了?”

“戰爭只是手段,沒有十足的好處,誰會發動戰爭?”黃峙博笑了笑,說道,“既然我們想打贏這場戰爭,就得找準戰爭的根源。只有從根源上着手,才能戰勝敵人,或者是迫使敵人放下手裡的武器。”

“照你的意思,戰爭不會很快結束?”

黃峙博點了點頭,說道:“這也是我最擔心的問題。”

陸風烈鎖緊眉頭,讓他說下去。

“我在會議上提出,推遲地面部隊入朝時間,盡最大努力爭取在空中與海洋戰場上擊敗敵人,至少頂住敵人的進攻,不是說志願軍地面部隊不能打,而是大規模地面戰爭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影響。”

“傷亡?”

“傷亡是一個方面,而且是最重要的。”黃峙博嘆了口氣,說道,“陸總,上次我跟你提到過,軍隊裡的獨生子女太多了,如果傷亡過於慘重,就算打贏了,我們也很難從中獲得好處。這段時間,我也在關注國內的情況。你也許不知道,仍然有很多民衆不理解我們爲什麼要參加這場戰爭,爲什麼要爲了一個封閉、落後、甚至是獨裁的政權與世界上最強大、而且與我們的經濟關係最密切的國家交戰。雖然民衆的疑惑還沒有上升到對政府產生質疑,或者說沒有對國內局勢產生影響,但是當成千上萬的將士犧牲在他國的領土上,當成千上萬的家庭因此破滅,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你說得沒錯,國內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黃峙博長出口氣,說道:“陸總,你非常瞭解我,所以你肯定看了出來,我採取的所有戰術都爲了減少傷亡,儘可能用最少的鮮血戰勝敵人。可是目前看來,就算我們能夠在地面部隊入朝前扭轉局面,仍然無法預測戰局走向,更不可能憑我們的主觀意志,把戰爭傷亡控制在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

陸風烈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黃峙博的意思。

當初,陸風烈向傅秀波推薦黃峙博,除了黃峙博的軍事才華之外,與他在乎部隊、關心部下有很大關係。

勝利不是靠鮮血與生命堆積出來的。

如果必須靠鮮血與生命換取勝利,那樣的勝利也沒有任何價值。

問題是,認識到了問題,不等於解決了問題。

“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嗎?”陸風烈直奔主題。

以黃峙博的爲人,在沒有想到解決辦法之前,他絕對不會提出問題。作爲軍人,也理應如此。

“暫時沒有想到解決辦法。”

“是嗎?”

黃峙博勉強笑了笑,說道:“實在不行,我們仍然得在地面上擊敗聯軍,仍然得做好思想準備。”

“什麼是實在不行?”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我們不能在地面戰爭開打之前迫使美國認輸,那麼地面戰爭就成了唯一的取勝手段。”

陸風烈點了點頭,讓黃峙博說得明確一些。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地面戰爭確實無法避免,但是我們有機會把地面戰爭、或者說地面戰爭的傷亡控制在最低程度。”

“怎麼控制?”

“利用一切手段打擊聯軍的制空權、制海權與制信息權,爭取在地面部隊參戰之前創造最有利的戰場態勢。”

“這麼說,也太籠統了吧?”

黃峙博笑了笑,說道:“目前來看,首先要做的就是替志願軍補充空中力量,派更多的潛艇前往日本海。”

“就這些?”

“我專程回來,主要就是爲了這兩件事。”

陸風烈笑了笑,說道:“後者的問題不大,我已經幫你安排好了。半個月之內,北海艦隊、東海艦隊與南海艦隊將各自抽調兩艘到三艘潛艇,最快能在二十五天後到達,最遲也能在一個月之後進入日本海。”

“前者呢?”

“我看過志願軍司令部遞交的作戰報告,此次反擊戰役的損失非常巨大,僅作戰飛機就損失了近兩百架。”陸風烈嘆了口氣,說道,“打到現在,志願軍損失的戰鬥機已經超過四百架,這還沒有包括那些無法修復的戰鬥機。開戰前,空軍與海航的第三代戰鬥機總量不到八百架,扣除用於本土防空的戰鬥機,最多能給志願軍調配六百架,而你在一個月內就用得一乾二淨。”

“我也不想這樣。”

“現實情況是,我也沒辦法爲志願軍補充損失的戰鬥機。”

“總能補充一部分。”

“很少的一部分,大概五十架左右。”

“可是……”

“總裝備部已經讓沈飛與成飛立了軍令狀,從下個月開始,戰鬥機生產線就能達到設計的最大產能。文總理的莫斯科之行替我們解決了最大的問題,俄羅斯當局已經承諾,將向我們緊急提供一批庫存發動機,並且從明年年初開始,以每月一百五十臺的速度,爲我們提供發動機。總的來說,情況正在好轉,只是沒有辦法立即達到你的要求,即立即補充志願軍的作戰損失。”

黃峙博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說道:“這麼說來,我們將不得不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與聯軍打地面戰爭。”

“這是你必需解決的問題,至少在第一次戰役之前,制空權得不到保證。”

黃峙博嘆了口氣,沒有急着開口。

“如果我是你的話,就會考慮調整戰役計劃。”

“陸總,你這話說得輕鬆,做起來卻不容易。”黃峙博嘆着氣搖了搖頭,說道,“只要地面戰爭打響,到底打成什麼樣子,就不是我們能夠決定的了。六十多年前,我們用一個軍都沒能啃下美軍一個營。雖然今非昔比,但是優劣差距依然非常明顯。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與聯軍打地面戰爭,損失與傷亡暫且不說,能否達到戰役目的也無法保證。硬着頭皮打,恐怕難以見到成效。”

“這麼說,你害怕打輸?”

“當然不是,我擔心的是,打輸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能有什麼後果?”陸風烈笑着搖了搖頭,說道,“天塌下來,還有個高的頂着。你只是志願軍總司令,如果得有人承擔責任,也輪不到你。”

“陸總,我不是害怕承擔責任,只是……”

“別什麼只是的,別的不說,志願軍在這次反擊中的表現就非常搶眼。”陸風烈拍了拍沙發扶手,似乎想讓黃峙博振作起來。“在此之前,沒人相信我們能夠用現有的武器裝備襲擊美軍航母戰鬥羣,更沒有人會相信,我們能夠用一些非常落後的彈道導彈與幾艘常規潛艇擊潰美軍航母戰鬥羣,甚至擊沉美軍的超級航母。可是現在誰會懷疑,我們不但用現有的武器裝備打了勝仗,還是了不起的勝仗。決定戰爭勝負的永遠不是武器裝備,而是使用武器裝備的人。只要你能用好手裡的武器,我相信,即便不得不在不利局面下與聯軍打一場地面戰爭,笑到最後的也是我們。”

“我從不懷疑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只是……”

“又來了,只是什麼?”陸風烈笑了笑,說道,“在南京的時候,你可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陸總,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真刀實槍的幹,我……”

“缺少信心嗎?”

“如果有更加先進的武器裝備,勝利肯定來得更加容易一些。”

“你需要什麼武器裝備?”

“越多越好,越先進越好,只要能上戰場的,我都要。”

“你想得美,就算我答應了,元首也不會答應。”

“當然,我只要常規武器。”黃峙博笑了笑,說道,“比如j-20,以及在渤海澡盆裡徘徊了好幾年的航母戰鬥羣。”

“j-20與航母?”陸風烈一愣,說道,“戰鬥機就別想了,我幫你問過,在新式發動機出來前,配備老式發動機的j-20連j-11都比不上,而且只有幾架技術驗證機,最快也要明年才能完成設計試飛,能在五年內定型量產就非常不錯了。再說了,成飛正在擴大j-10的產能,j-20的研製工作已經受到影響,即便能夠從俄羅斯引進發動機,也無法在幾個月內投入量產。”

“航母呢?”黃峙博沒有對j-20抱希望,只是藉此提高要價。

“這個我得考慮一下,現在不能給你任何保證。”

黃峙博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陸風烈的意思。雖然“施琅”號在編制上屬於海軍,編在北海艦隊裡面,但是其指揮權直接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向元首負責,也只有元首纔有權力調動這艘航母。

陸風烈答應考慮,表示會向元首提到讓航母參戰的事情。

至於要不要航母參戰,得由元首決定。

第93章 同化政策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36章 小心過頭第35章 孤注一擲第86章 膠着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90章 機遇第9章 備戰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35章 支柱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219章 做徹底第36章 權衡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35章 軍事政變第44章 歷史使命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56章 創新之舉第100章 恐懼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90章 獨木難支第81章 前沿科技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56章 創新之舉第64章 孤注一擲第59章 再接再厲第50章 重創第238章 不歸路第184章 強攻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3章 本性難移第29章 嚴陣以待第202章 衝刺第21章 慘敗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84章 青出於藍第29章 力挽狂瀾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127章 改進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49章 最佳選擇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76章 熱點地區第9章 十萬火急第101章 反擊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63章 朋友第8章 經濟賬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05章 突襲第126章 內訌第8章 不知進退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9章 十萬火急第282章 秘密第20章 別無選擇第57章 爭論第176章 硬碰硬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13章 狙殺第46章 決策點第67章 錯失良機第88章 最後關頭第83章 空中遭遇第52章 空中力量第32章 分兵攔截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5章 來晚了第2章 厚積薄發第20章 權衡利弊第14章 拉力賽第98章 嚴陣以待第62章 戰略意第6章 愈演愈烈第34章 矯枉過正第58章 邁向戰爭第24章 勇敢面對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57章 戰爭決議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7章 不測風雲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60章 精銳之師第64章 孤注一擲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81章 防空攔截
第93章 同化政策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36章 小心過頭第35章 孤注一擲第86章 膠着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90章 機遇第9章 備戰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35章 支柱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219章 做徹底第36章 權衡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35章 軍事政變第44章 歷史使命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56章 創新之舉第100章 恐懼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90章 獨木難支第81章 前沿科技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56章 創新之舉第64章 孤注一擲第59章 再接再厲第50章 重創第238章 不歸路第184章 強攻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3章 本性難移第29章 嚴陣以待第202章 衝刺第21章 慘敗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84章 青出於藍第29章 力挽狂瀾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127章 改進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49章 最佳選擇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76章 熱點地區第9章 十萬火急第101章 反擊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63章 朋友第8章 經濟賬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05章 突襲第126章 內訌第8章 不知進退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9章 十萬火急第282章 秘密第20章 別無選擇第57章 爭論第176章 硬碰硬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13章 狙殺第46章 決策點第67章 錯失良機第88章 最後關頭第83章 空中遭遇第52章 空中力量第32章 分兵攔截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5章 來晚了第2章 厚積薄發第20章 權衡利弊第14章 拉力賽第98章 嚴陣以待第62章 戰略意第6章 愈演愈烈第34章 矯枉過正第58章 邁向戰爭第24章 勇敢面對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57章 戰爭決議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7章 不測風雲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60章 精銳之師第64章 孤注一擲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81章 防空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