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擴軍備戰

盛世平去了泰國,牧浩洋卻沒有輕鬆下來。

八月十三日,他以方代表身份飛往吉隆坡,代替黃峙博會見了馬來西亞總參謀長馬哈蒂爾上將。

有意思的是,馬哈蒂爾是海軍上將。

黃峙博讓牧浩洋去吉隆坡,一是牧浩洋是海軍中將,二是牧浩洋剛剛率領艦隊在印度洋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更重要的是,現在是拉攏馬來西亞的大好時機。

按照黃峙博的說法,新加坡已經選擇了隊列,請求美國提供支持,所以中國也應該儘快表明態度。

牧浩洋去吉隆坡,只是唱前戲。

他的任務不是與馬來西亞總參謀長商討國家大事,而是敲定幾項已經談了好幾年的軍火貿易合同。

早在二零二零年,馬來西亞就派遣軍事代表團訪華,當時的總參謀長還參觀了成都飛機制造公司,詢問了正在研製的J-22的進展情況,對這種先進戰鬥機表現出了濃厚興趣,隨後還傳出,馬來西亞希望參加研製工作的消息。只是中國當局很快出面闢謠,宣稱J-22是中國單獨研製的戰鬥機。

J-22首飛之後,馬來西亞軍事代表團再次訪華。

二零二五年,馬來西亞公佈了“戰鬥機替代計劃”,向全球所有戰鬥機生產廠商發出標書,爲採購一百二十架戰鬥機進行公開招標。中國的成飛與沈飛分別拿出J-22與J兩種戰鬥機參與競標。經過三輪篩選,最終J-22贏得了馬來西亞空軍的訂單,只是得按照馬來西亞的要求進行改進,正式編號爲J不是型號代號,而是馬來西亞的國家代號。

只是,這筆合同沒有得到落實。

原因只有一個:成飛的生產線早已排滿。

雖然中國空軍的訂單可以暫緩,畢竟在J-20大規模量產,而且J-20B與J-20C相繼服役之後,空軍對多用途戰鬥機的需求並不迫切,但是海軍的J-25訂單必須按時完成,此外巴基斯坦與朝鮮在此之前就下了訂單。

即便加快生產速度,也要到二零三零年,才能輪到馬來西亞。

結果就是,在二零二六年,正式簽署合同之前,馬來西亞提出,要麼在二零二七年底之前交付第一批J-22M,要麼出售生產線與生產專利。提前交貨不大可能,而成飛只答應幫助馬來西亞建一座飛機大修廠。不管怎麼說,J-22是非常先進的戰鬥機,作戰性能與F-35相差無幾,中國沒有理由出售生產線。

要知道,巴基斯坦都沒能獲得J-22的生產權。

從經濟上講,出售成品的利潤更大。當時,J-22M的單價是三億四千萬,而出售生產專利,最多能獲利四十億,僅爲出售成品的十分之一。別說成飛不會答應,作爲J-22研製投資方的空軍也不會答應。

這件事就此擱置下來,但是馬來西亞沒有更好的選擇,一直沒有放棄。

雖然以馬來西亞跟美國的關係,買到F-35A的問題不是很大,而且F-35A的外銷情況遠不如預期,美國正在大力推銷這種戰鬥機,但是價格昂貴不說,美國肯定不會向馬來西亞開放F-35A的數據總線,因此馬來西亞獲得的F-35A最多隻有百分之六十的戰鬥力,遠遠達不到馬來西亞空軍的作戰需求。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是F-35A的研製國之也是最重要裝備F-35A的國家之一。如果將來與新加坡發生軍事衝突,馬來西亞的F-35A絕對打不過新加坡的F-35A,甚至無法升空作戰。

至於法國的“陣風M3”,歐洲聯合研製的EF2000,俄羅斯的T-50等,要麼是價格過於昂貴,要麼是性能過於單都讓馬來西亞空軍不大滿意,在成飛的J-22M面前基本上沒有競爭力。

出現問題,不止是戰鬥機項目。

在二零二七年之前,馬來西亞陸軍打算購買一批主戰裝備,特別是主戰坦克,以抗衡新加坡的“豹2A6”,而當時中標的是中國北方重工的ZTM型主戰坦克,並且在二零二六年簽署了合同。

按照合同約定,北方重工將在二零二七年底之前交付四十八輛ZTM。

在牧浩洋飛往吉隆坡之前,北方重工已經提前交付了四十八輛ZTM,得到了馬來西亞陸軍的高度讚賞。

問題是,坦克貿易合同沒有涉及到彈藥。

當時,馬來西亞陸軍只要求配備標準彈藥,而沒有要求獲得最新式的穿甲彈。雖然在此之前,北方重工已經提出,只有配備最新式的鎢合金穿甲彈,ZTM才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戰鬥力,但是出於價格原因,馬來西亞陸軍沒有采納這個建議,而是決定採購價格低廉的標準穿甲彈。

使用了一段時間後,馬來西亞陸軍意識到了穿甲彈的重要性。

在使用標準穿甲彈的時候,ZTM的火力很難在正常交戰距離上對付“豹2A6”,也就沒有多少優勢可言。只有配備新式穿甲彈,才能在火力上壓倒對手,不然這些昂貴的主戰坦克將成爲擺設。

結果就是,馬來西亞陸軍提出了一份追加訂購協議,打算緊急採購一批彈藥。

這下問題出來了,北方重工開出了更高的價格,而且產期排到了二零二八年底,要在二零二七年交貨,要麼由馬來西亞替北方重工支付合同違約金,要麼只能從中國陸軍手裡採購現貨。

至於價格,肯定不會低到哪裡去。

當然,這是事。中國陸軍在二零二零年就開始採購新式穿甲彈,庫存非常大,恐怕十年也用不光,賣一些給馬來西亞根本不算什麼。

當時,最大的問題在海軍的潛艇項目上。

自從本世紀初,印度尼西亞首先引進了兩艘二手潛艇後,東南亞地區颳起了一股“潛艇熱”,其他國家陸續開始採購潛艇,馬來西亞在二零一零年之前,花高價在法國訂購了兩艘當時看來很先進的“魷魚”級常規潛艇。

使用過後,馬來西亞海軍發現,法國貨沒有吹噓的那麼厲害。

到二零二五年,兩艘“魷魚”級已經落後了,而且改進餘地不大,馬來西亞海軍急需新式潛艇來補充陣容。

採購潛艇的選擇餘地並不大,主要只有四個貨源,即法國、德國、俄羅斯與中國。

馬來西亞海軍沒有考慮法國貨,而德國的212型與214型已經落後、最新的216型則價格昂貴,俄羅斯的常規潛艇很便宜、性能卻不怎麼樣。選來選去,馬來西亞海軍最終還是選擇了中國武漢造船廠的042型。

當時,巴基斯坦海軍已經訂購了042型,還有好幾個國家打算購買這種先進潛艇。

馬來西亞海軍在二零二五年派遣考察團前往武漢造船廠,詳細詢問了042型的情況,對這種潛艇非常滿意。

只是,談判並不順利,因爲馬來西亞海軍希望在二零二七年獲得兩艘潛艇,而武漢造船廠的工期已經排到了二零三二年之後。原因很簡單,當時委內瑞拉與伊朗已經繼巴基斯坦之後,成爲042型的海外用戶,武漢造船廠必須按照簽署合同的時間安排生產工期,馬來西亞海軍就算願意花高價,也得排隊。

二零二六年,馬來西亞海軍再次派代表團前往中國。

這次沒有去武漢造船廠,而是去了青島海軍司令部,希望能夠從中國海軍租借兩艘常規潛艇。

騰耀輝答應得非常爽快,可是在審批的時候,被總參謀部否決了。

不是黃峙博不願意把潛艇租給馬來西亞,而是確實沒有幾艘潛艇可以出租了,因爲在此之前,已經把八艘041租借給了巴基斯坦,中國海軍保有的常規潛艇不到二十艘,在攻擊核潛艇大規模服役之前,不能再少了。更重要的是,在這十多艘常規潛艇中,只有四艘是041型。

租兩艘給馬來西亞海軍,中國海軍就得靠039型打天下了。

年初的時候,馬來西亞海軍再次派遣代表團訪華,而且直接去了總參謀部,向黃峙博提出了租借潛艇的事情。

結果仍然不大理想,黃峙博沒有給出任何答覆。

當然,中馬的軍事貿易,並非只有麻煩,沒有成果。

在二零二四年,馬來西亞就成爲了ZDK03型戰術預警機的第二個海外用戶,而且是性能有所增強的ZDK03M型。

雖然“M”仍然是馬來西亞的國家代號,並非具體型號,但是與賣給巴基斯坦的同類預警機相比,ZDK03M的改進非常顯著,比如增加了電磁對抗系統,採用了通信效率更高的數據鏈,在交付之前還增添了定向通信系統,控制界面增加到八個,基本上具備了空戰指揮能力。

從性能上講,除了探測能力稍差一些,ZDK03M基本上達到了戰略預警機的水平。

馬來西亞也因此成爲東南亞地區第三個裝備預警機的國家,而且ZDK03M的性能超過了新加坡與印度尼西亞的預警機。

依靠四架ZDK03M,馬來西亞空軍的作戰能力至少提高了一倍以上。

如果J-22M能夠及時到來,馬來西亞空軍很有可能在短期內超過新加坡空軍,成爲東南亞地區最強大的空中力量。

馬來西亞大力擴充軍備的原因只有一個:與新加坡的淡水協議即將到期。

不管以何種方式解決淡水之爭,馬來西亞都有必要增強軍事實力,對抗強敵、捍衛國家利益。。。

第37章 回國第90章 一網打盡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64章 退與不退第7章 太空戰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42章 四個小時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58章 潛艇伏擊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9章 做徹底第52章 突擊開始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25章 走投無路第83章 歪打正着第2章 秘密任務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6章 愈演愈烈第83章 科學寶藏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7章 遠景第35章 聲東擊西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44章 理想主義第77章 分歧第67章 錯失良機第180章 歸宿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77章 分歧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22章 橫掃全球第48章 外派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64章 孤注一擲第44章 加速追擊第28章 裁軍大會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41章 標杆第4章 戰爭陰雲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6章 準備第49章 疑點重重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22章 還以顏色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0章 迎難而上第3章 戰前會議第114章 向前看第87章 接敵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5章 受害者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80章 援助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10章 希望第31章 不可避免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99章 進退兩難第40章 援助戰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91章 浮上水面第4章 不留活口第6章 第一步第215章 光復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15章 宣戰第72章 對峙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8章 經濟賬第82章 巴軍出擊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50章 另有其人第62章 頭號王牌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9章 新戰線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45章 無用之舉
第37章 回國第90章 一網打盡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64章 退與不退第7章 太空戰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42章 四個小時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58章 潛艇伏擊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9章 做徹底第52章 突擊開始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25章 走投無路第83章 歪打正着第2章 秘密任務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6章 愈演愈烈第83章 科學寶藏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7章 遠景第35章 聲東擊西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44章 理想主義第77章 分歧第67章 錯失良機第180章 歸宿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77章 分歧第67章 全面動員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22章 橫掃全球第48章 外派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64章 孤注一擲第44章 加速追擊第28章 裁軍大會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41章 標杆第4章 戰爭陰雲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6章 準備第49章 疑點重重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22章 還以顏色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0章 迎難而上第3章 戰前會議第114章 向前看第87章 接敵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5章 受害者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80章 援助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10章 希望第31章 不可避免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99章 進退兩難第40章 援助戰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91章 浮上水面第4章 不留活口第6章 第一步第215章 光復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15章 宣戰第72章 對峙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8章 經濟賬第82章 巴軍出擊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50章 另有其人第62章 頭號王牌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19章 新戰線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45章 無用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