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導火索

與陸雯談過後,牧浩洋沒有立即答應提供經費資助。

在這個問題上,牧浩洋不會輕易做出決斷,哪怕陸雯是他老婆,他也不會拿軍費開支開玩笑。

要知道,真要把賭注押在陸雯的項目上,科研撥款就不是小數。

具體需要多少,不但牧浩洋心裡沒底,連陸雯都不清楚。只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要達到實用化程度,肯定需要天文數字般的科研經費。當然,這是有歷史經驗可以借鑑的。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搞的“曼哈頓工程”花掉了四百億美元,而當時的四百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四十萬億美元。美蘇冷戰期間,美國搞的“阿波羅工程”花掉了上千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數萬億美元。

如果沒有可行性,那麼所有科研投入都將白費。

至於實用價值,牧浩洋心裡非常有數。

回到總參謀部後,牧浩洋召集戚凱威、母祁鐵、周渝生、章欲廷、龐躍龍等人,商討了這件事情。

與牧浩洋一樣,幾位將軍都認爲應用前景着迷,可是又沒有任何把握。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軍方應該在原則上支持陸雯的科研工程,只是需要更確切的情報證明該項目具有發展前景。

說得準確一點,就是加入美國也在搞的話,就沒有什麼好遲疑的了。

到了三月初,李明陽提嬌了第一份綜合情報。

雖然沒有獲得直接證據,但是根據美國最近幾年的國防預算與實際開支,李明陽給出了一個明確結論,即在過去四年間,至少有一萬三千億美元的國防開支去向不明,還有近兩萬億美元的已撥經費沒有用到實際項目中。也就是說,美國在過去四年中,至少爲秘密軍事科研項目投入了三萬三千億美元。

顯然,這不是一筆小錢,而且不可能用在任何一種秘密裝備上。

要知道,即便美國秘密開發某種新式戰鬥機,四年內的經費投入也不過數千億美元,根本要不了數萬億美元。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美國肯定存在某項、或者某幾項高級科研項目。

僅僅一個月後,陸雯送來了一條重要消息:麻省理工大學的戴維森教授在國際學術刊物上刊登了一篇詳細論述重力場理論的文章,對“重力輻射理論”提出了新的觀點,而且得到了學術界的支持。

顯然,美國也在“重力輻射”理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雖然與中國科學家沒有公佈的論文相比,戴維森教授的論文算不了什麼,甚至可以說比較膚淺,還沒有涉及到實際應用,但是這篇論文打破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還得到了西方學術界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戴維森教授參與了美方的多個科研項目。

按照李明陽提供的情報,戴維森是美方的特聘科學家,每年從美方獲得了數千萬美元的科研經費。

毫無疑問,他肯定在爲美方服務。

四月五日,清明節這一天,牧浩洋借弔唁傅秀波的機會,把資助陸雯進行科學研究的報告嬌給了黃瀚林與杜小蕾。

黃瀚林沒有提出反對意見,畢竟這是軍事科研項目。

關鍵是,杜小蕾認爲投入這麼多的錢去搞一項誰也不知道結果的科研工作,是否有這個必要。

要知道,二零五二到二零五三財年度的國防預算已經佔到中央政fǔ總開支的百分之五十二了,如果額外增加一筆科研開支,除了得修改國防預算總額之外,還得對已經申報的項目進行調整。當然,最關鍵的問題是,國防預算已經榨乾了中央財政,增加預算肯定會產生負面影響。

按照杜小蕾的說法,就算她不反對,全國代表大會也會反對。

擺在牧浩洋麪前的問題是:要想獲得這筆預算,就得壓縮其他國防開支,甚至得砍掉一些軍備項目。

四月六日,牧浩洋再次召集軍兵種參謀長,商討預算的事情。

雖然幾位將領都表示應該支持陸雯的科研項目,但是在調整預算的問題上,誰都不想做出太大犧牲。

搞到最後,牧浩洋只籌集到了不到一千億元。

顯然,這離陸雯的要求差得很遠。

按照陸雯制訂的科研規劃,在接下來的一年之內至少需要投入兩千五百億元,才能完成基礎準備工作。

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牧浩洋找到了已經退休的黎平寇。

當然,他的目的不是讓黎平寇把退休工資捐獻出來,而是希望黎平寇能夠說服盛世平等民間資本家。

說服盛世平並不難,作爲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他非常清楚這項科研的前景。

問題是,盛世平需要牧浩洋證明他的投資有意義,而不是像搞可控聚變一樣,被軍方挪做他用。

六月底,國際物理學會學術期刊刊登了一篇由一百多名中國物理學家署名的論文。

這篇論文,從根本上論證了原子在受激狀態下,能夠產生電磁場疊加效應,從而在物質內部形成強電磁場的基本理論,並且由此理論推導出,在原子能在受激狀態下自然釋放出原子能。

七月初,盛世平接受了牧浩洋提出的條件,答應提蠱研資金。

此時,這篇劃時代的論文,已經在國際物理學界引發了空前的爭議,重點不是理論本身是否成立,而是如何實現。

當然,有一點非常明確,即中國科學家肯定掌握了實驗結果。

說得直接一些,中國肯定製造出了具有受激能力的材料,而且已經通過實驗證明了論文中提到的理論。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牧浩洋只是希望藉此說服盛世平。

他並沒想到,這篇論文成爲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根據戰後披露的消息,在此之前,美國在相關領域的研究依然處於起步階段,即主要集中在理論領域。必須承認,美國在理論物理學領域的實力遠遠超過了中國,戴維森教授也才能在中國物理學家的基礎上再上一層樓。可是在應用研究領域,因爲美國當局在最初的時候不大重視,所以比中國差得多。事實上,當時很多美國的物理學家依然認爲,戴維森提出的理論並不成立,即“重力輻射”只是一種謬論,存在重大的欠缺,根本不可能推翻廣義相對論。

問題是,在中國科學家發表了論文之後,情況出現了重大轉變。

事實上,這篇論文不是推翻廣義相對論,而是以另外一種方式解釋了廣義相對論,或者說是完善了廣義相對論。這就好比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沒有推翻牛頓力學,只是在宏觀與微觀尺度上對世界做出了更加激ng確的解釋,而在大部分應用場合中,牛頓力學仍然具有足夠高的激ng確度。

當然,這篇理論最大的影響,還是在其應用前景上。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重力輻射”被證明是正確的,而且找到了屏蔽手段,那麼人類文明將從此邁上一個全新的臺階。

如此重要的科學發現,美國肯定不會失之嬌臂。

問題是,在該領域,美國與中國的差距確實非常明顯。

要知道,到二零五二年的時候,美國的科學家依然沒有掌握製造屏蔽材料的方式,甚至對基本原理都不夠了解,而陸雯領導的科研機構已經在四年前取得突破,而且在實驗室裡製造出了屏蔽材料。

這好比還在研究鈾礦的科學家與已經開始提煉濃縮鈾的科學家之間的差距。

由此引發的結果就是,美國當局在衡量中美兩國的技術實力的時候,不得不做出全新的判斷。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二零五二年七月份,美國聯邦政fǔ委託外嬌事務諮詢委員會召集上千名知名科學家、特別是物理學家對中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進行評估,然後向白宮、國務院與國會國防委員會等幾個機構提嬌了評估報告。

雖然這份報告在戰爭期間遺失,但是根據參與了評估工作的科學家回憶,當時得出的結論非常悲觀,一釁學家甚至認爲,中國已經在該領域取得了決定性的突破,已經掌握了重力屏蔽技術,很有可能在五到十年之內達到實用化程度,而美國僅在理論研究方面就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

也就是說,就算美國舉全國之力,也不見得能夠趕超中國。

至於由此帶來的影響,美國科學家給出的結論更加悲觀。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中國能在五年之內掌握重力屏蔽技術,達到實用化程度,肯定會首先應用在軍事領域,而中國也將據此獲得絕對的軍事優勢,甚至有能力在一年之內徹底擊敗美國。

用一些美國科學家的話來說,中美在該領域的差距,就像原始人與現代人的差距。

毫無疑問,美國很難追上中國。

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美國要麼心甘情願的承認失敗,接受由中國領導的新世界,降級爲二流國家;要麼在中國全面掌握重力屏蔽技術之前發動戰爭,利用微弱的優勢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對政治家來說,第二種選擇也不太樂觀。

原因很簡單,戰爭只會刺激中國,迫使中國在科研領域投入更多的力量,更快的掌握性技術。

可是,控制美國的不是政治家,而是各大財團。

更多到,地址

第3章 把握機會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6章 強渡第25章 強攻第39章 積極備戰第77章 誘餌第84章 戰略平衡第23章 戰略誤判第127章 雷暴第20章 惹是生非第61章 垂死掙扎第81章 臨時調整第71章 再上戰場第39章 出其不意第7章 又見熟人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6章 強渡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章 唯一選擇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26章 理由第52章 統一意見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73章 捆綁政策第61章 防空作戰第32章 金融戰爭第122章 拖後腿第53章 再次攻擊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321章 起源第194章 誘餌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2章 鬥爭第76章 水下力量第82章 擔憂第16章 急轉直下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57章 老少校第26章 威逼第314章 大重建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52章 預料成真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38章 技不如人第101章 反擊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266章 門檻第169章 亂戰第9章 十萬火急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283章 第一步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26章 逐步推進第62章 戰略意第190章 主動權第19章 核戰爭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53章 繼續打第10章 站隊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30章 虎口逃生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50章 重創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53章 橄欖枝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章 棄武從文第40章 奮起直追第53章 繼續打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114章 向前看第2章 秘密任務第298章 決裂第68章 搶任務第87章 接敵第12章 漸行漸遠第38章 打工皇帝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238章 不歸路第72章 新崗位第135章 導火索
第3章 把握機會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27章 商船立功第16章 強渡第25章 強攻第39章 積極備戰第77章 誘餌第84章 戰略平衡第23章 戰略誤判第127章 雷暴第20章 惹是生非第61章 垂死掙扎第81章 臨時調整第71章 再上戰場第39章 出其不意第7章 又見熟人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6章 強渡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章 唯一選擇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26章 理由第52章 統一意見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73章 捆綁政策第61章 防空作戰第32章 金融戰爭第122章 拖後腿第53章 再次攻擊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321章 起源第194章 誘餌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57章 戰爭決議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2章 鬥爭第76章 水下力量第82章 擔憂第16章 急轉直下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57章 老少校第26章 威逼第314章 大重建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52章 預料成真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38章 技不如人第101章 反擊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266章 門檻第169章 亂戰第9章 十萬火急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283章 第一步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26章 逐步推進第62章 戰略意第190章 主動權第19章 核戰爭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53章 繼續打第10章 站隊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30章 虎口逃生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50章 重創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53章 橄欖枝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章 棄武從文第40章 奮起直追第53章 繼續打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114章 向前看第2章 秘密任務第298章 決裂第68章 搶任務第87章 接敵第12章 漸行漸遠第38章 打工皇帝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238章 不歸路第72章 新崗位第135章 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