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改革的前奏

吃了午飯,牧浩洋去了軍事情報局。

對日戰爭爆發前,黎平寇批准了由騰耀輝提交的軍事情報部門改建規劃,總參情報二部與情報三部合併爲軍事情報局,由李明陽任局長。只是改建工作沒能及時到位,直到二零三五年底才完成。

改建後,軍事情報局不再隸屬於總參謀部,而是由國防部的下設情報機構。

行政管理上,軍事情報局與總參謀部是並行機構,只有在戰時,才直接聽從總參謀部指揮。

這只是行政編制,現實中軍事情報局仍然爲總參謀部服務。

改建的最大好處就是,軍事情報局獲得了獨立預算權,可以獨立申報預算,不用再與總參謀部的各個部門爭奪經費。

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李明陽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作爲國防部下屬機構,李明陽除了對國防部長負責之外,還對元首負責,即有權直接向元首彙報工作。按照黎平寇的安排,軍事情報局將與國家安全部、外事情報局共同構成情報與安全系統。軍事情報局的主要職責是負責與軍事有關的情報蒐集與情報安全工作,國家安全部主要負責國內安全、特別是情報安全工作,外事情報局則主要負責對外、特別是外交領域的情報蒐集工作。

由此可見,在新的情報體系中,軍事情報局的地位最高,職能最爲全面。

說得直接一點,通過改建,李明陽成了黎平寇的頭號情報顧問,他提供的情報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元首的戰略決策。

從某種意義上講,李明陽的影響力不亞於騰耀輝。

所幸的是,牧浩洋與李明陽的私人關係,並沒有隨着地位發生變化。

“怎麼,假期結束了?”

“老李,你也來笑我。”

“我可沒笑你,而是羨慕死了。”李明陽請牧浩洋坐下後,親自去泡了杯咖啡。“去年就交了休假申請,到現在都沒批准下來。一週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幾乎都在工作,有的時候恨不得一天有二十五小時。”

“什麼事這麼忙?”

“多得很,改建需要我來負責,對外情報也要我來負責,現在連對內情報安全工作也要我來負責。”

“能者多勞嘛。”

李明陽笑着搖了搖頭,說道:“說實話,我真想好好休息一下,別說兩個月,兩天就夠了。”

“我也說實話,真讓你休息兩天,你恐怕不知道該做什麼。”

“什麼都不做最好,在家裡睡懶覺。”

牧浩洋笑了笑,說道:“老騰讓我留下來,說是讓龐躍龍出任陸戰隊司令。”

“讓你當他的副手?”

牧浩洋點了點頭,說道:“還讓我搞軍事戰略規劃。”

“所以你來找我。”李明陽點上香菸,說道,“既然休假結束了,那就好好做事吧。需要哪方面的情報?”

“聽老騰說,美軍搞了個戰術小組,專門研究新戰術。”

“這個沒什麼好擔心的,我們的進度比美軍快。”

“是嗎?”。

“對日戰爭爆發前,我們就成立了戰術研究機構,專門探索未來的戰場環境,摸索未來戰術。你想了解得更多一些的話,我派人把資料送過去。”李明陽抽了兩口煙,又說道,“如果真讓你接替,我覺得你應該把精力放在全球局勢發展的大趨勢上,而不是盯住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什麼大趨勢?”

李明陽笑了笑,說道:“你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

“老李,我今天才回來上班,你又不是不知道。”

“行,那我們簡單聊聊。”李明陽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先從近的說起,臺海問題即將得到圓滿解決。”

“什麼?”

“二月份,也就是你從美國回來前幾天,元首簽署了援助臺灣的行動命令。”

“援助?”

“主要是人道主義援助,提供糧食、藥物、生活用品等等。隨後臺灣當局通過了‘緊急事態法’,向我們開放了全部航線,並且在臺北、臺中、高雄等地建立救助中心,由我們派遣人員過去。”

“進展如何?”

“第一批援助人員在上個月就到位了,救助行動進行得非常順利。”

“然後呢?”

“月初的時候,元首在廈門與臺灣領導人進行了秘密會晤,就兩岸和平統一問題達成了初步協議。”

牧浩洋一愣,隨即鎖緊了眉頭。

“你也知道,現在全世界都處於全面動員狀態,臺灣立法機構也賦予行政部門處理危機的全部權力,而臺灣當局把與大陸實現和平統一作爲應對災害的必要步驟,因此統一問題不再需要經立法機構批准。”

“怎麼統一?”

“我們做出了讓步,而且是非常關鍵的讓步。”

牧浩洋點了點頭,等着李明陽說下去。

“元首已經做出承諾,在二十年之內進行全民大選,承認包括國民黨在內的臺灣政黨的合法性。在大選之前,臺灣保持現有的政治體系,而且保留除外交權之外的所有自治權,臺灣軍隊也將得到保留。說得直接一點,臺灣只是形式上回歸祖國,不再謀求獨立國家才擁有的外交權利。”

“然後呢?”

“如果我們沒有兌現諾言,臺灣有權做出第二現選擇。”

“什麼選擇?”

“你說呢?”

“這……”

“這麼說吧,元首與臺灣領導人達成的協議,給了雙方二十年的緩衝期,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政治改革。”

牧浩洋長出口氣,說道:“這麼說,元首打算進行政治改革?”

李明陽點了點頭,說道:“具體方案已經制訂好了,將在六月份提交全體代表大會進行表決。”

“什麼方案?”

“這……”李明陽遲疑了一下,說道,“首先明確中央與各級地方政府的關係,主要通過稅收改革,劃清財政界線,給予地方政府更多實權,中央政府主要負責外交、國防、社會保障、跨省性基礎設施建設、公共安全、商務貿易等方面。然後對選舉制度進行改革,從下至上的改革。”

“什麼意思?”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先在縣市級行政區域進行直選。”

牧浩洋沒有開口,因爲這麼改的話,肯定會有很多麻煩,也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

“要在以往,肯定沒人敢這麼做。”李明陽笑了笑,說道,“別說現在的元首,就算是當年的傅老,也沒有這個膽量,或者說沒有這個能力。改好了,日子都好過。該不好,那就天下大亂。所幸的是,現在的特殊情況,讓元首敢於嘗試,或者說是不得不嘗試。至於我們的社會體制有什麼問題,你也非常清楚。不進行深度改革的話,哪怕我們在對外戰爭中取得再多的勝利,也維持不了多久,國內矛盾遲早都會爆發。別的不說,國營與私營兩大經濟體系的對抗已經白熱化,不改就是死路一條。這場自然災害,把我們逼到了絕境,也創造了進行深度改革的條件。”

“問題是,改成功並不容易。”

“至少有足夠大的把握。”

“是嗎?”。

“全面動員之後,元首獨攬大權,軍隊控制了國家的命脈。只要有軍隊撐腰,改革就不會失敗。”李明陽看了牧浩洋一眼,說道,“騰總早已表態,你也不會反對,連黃總都表明了立場。”

“黃總?”

“你覺得他真的退休了?”

“這……”

“現在,他是元首的特別軍事顧問。說得直接一點,只要他還在,陸軍那幫將領就會站在元首這邊。有你跟老騰在,海軍與陸戰隊肯定沒問題。至於空軍,母祁鐵的影響力遠遠比不上你,只是空軍的影響力也最低。”

“問題是,軍隊不是唯一能夠影響改革的力量。”

“這是當然,所以連傅老都回來了。”

“什麼?”

“有的時候,我還真佩服傅老,都八十好幾的人了,精力還那麼旺盛。對了,他現在是元首的特別政治顧問。”

這下,牧浩洋完全無語了。

“顯然,改革勢在必行,不然這麼多元老級的大人物也不會登場。”

“也許,與臺灣的談判,正是傅老的意思。”

李明陽笑了笑,說道:“不管怎麼說,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進行政治改革,而且肯定會在災難過去之前完成。”

“不管怎麼說,這是好事,至少能夠實現和平統一。”

“統一隻是基礎,不是目的。”

“什麼纔是目的?”

“對我們來說,統一隻是成爲世界大國的基礎。設想一下,如果沒能實現統一,我們有什麼資格去別的地方指手畫腳呢?”

“這麼說,還有別的事情?”

“你說呢?”李明陽笑了笑,點上了第二根菸,說道,“你回來得正是時候,說不定很快就有重要任務讓你去負責。”

“什麼重要任務?”

“你小子……”

“老李,我可是專程登門拜訪,不懂的當然要問個明白。”

“去埃及旅遊過嗎?”。

牧浩洋一愣,隨即搖了搖頭。

“那好,你一定要去金字塔,那可是跟我們的長城同等級別的文明古蹟,絕對值得你花上幾天時間好好看一下。還有獅身人面像,那截缺了的鼻子,還是被拿破崙轟掉的,肯定值得你專程跑一趟。”

“老李……”

“我能說的就這麼多了,回來之前,記得給我帶兩樣紀念品。”

李明陽不肯說,牧浩洋也不好多問。

第31章 風捲殘雲第227章 滅絕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3章 希望尚存第33章 最後反擊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29章 選將第38章 勞動力第192章 選擇權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52章 空中力量第61章 戰略打擊第99章 妥協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63章 卸甲第46章 預料之外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8章 膽識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77章 針鋒相對第57章 提前行動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54章 準備反擊第15章 受害者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39章 救援行動第46章 登島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90章 機遇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21章 慘敗第19章 伏擊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79章 艦隊攔截第4章 不留活口第16章 暗藏殺機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41章 孤注一擲第9章 臨時考覈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96章 突襲第5章 戰略方向第66章 末端攔截第30章 小事化大第34章 矯枉過正第15章 全面展開第52章 統一意見第39章 救援行動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28章 力所不及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32章 臨界點第94章 技術軍官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32章 針鋒相對第87章 接敵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41章 順藤摸瓜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56章 守株待兔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40章 奮起直追第2章 秘密任務第53章 橄欖枝第5章 是戰是和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49章 彈道導彈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37章 再接再厲第16章 陰差陽錯第28章 出人意料第36章 分外之責第5章 鐵娘子第318章 總則第69章 休假第68章 推波助瀾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2章 幕後推手第117章 防空作戰
第31章 風捲殘雲第227章 滅絕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3章 希望尚存第33章 最後反擊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29章 選將第38章 勞動力第192章 選擇權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52章 空中力量第61章 戰略打擊第99章 妥協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63章 卸甲第46章 預料之外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8章 膽識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77章 針鋒相對第57章 提前行動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54章 準備反擊第15章 受害者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39章 救援行動第46章 登島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90章 機遇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21章 慘敗第19章 伏擊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79章 艦隊攔截第4章 不留活口第16章 暗藏殺機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41章 孤注一擲第9章 臨時考覈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96章 突襲第5章 戰略方向第66章 末端攔截第30章 小事化大第34章 矯枉過正第15章 全面展開第52章 統一意見第39章 救援行動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28章 力所不及第21章 突如其來第132章 臨界點第94章 技術軍官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32章 針鋒相對第87章 接敵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41章 順藤摸瓜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56章 守株待兔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40章 奮起直追第2章 秘密任務第53章 橄欖枝第5章 是戰是和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49章 彈道導彈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37章 再接再厲第16章 陰差陽錯第28章 出人意料第36章 分外之責第5章 鐵娘子第318章 總則第69章 休假第68章 推波助瀾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2章 幕後推手第117章 防空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