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精密計劃

二十九日上午七點三十分,二部發來了最新的情報,由偵察衛星拍下的照片。

印度艦隊已經進入孟加拉灣,仍然沿着前往維沙卡帕特南的最短航線,以二十二節的速度航行。

到此,發動攻擊的最後一個關鍵條件成熟了。

牧浩洋沒有再次下達命令,按照他的安排,在最後一次確定了印度艦隊的行蹤後,各參戰部隊將按計劃展開行動。

首先出動的,正是在凌晨轉移到雲南的反潛巡邏機。

按照牧浩洋的安排,海軍將出動三十六架FQ1,也就是一個半海航師,每架攜帶十二枚YJ818反艦導彈。

YJ818是中國海軍最新式的反艦導彈之一,發射質量爲八百八十公斤;採用一臺小型渦輪風扇發動機,以亞音速進行全程超低空飛行時的最大射程爲三百五十公里,彈道末段彈頭與彈體分離,質量爲三百公斤的彈頭由小型火箭發動機加速到三馬赫;導彈的平均命中率爲百分之八十五。

從性能上看,YJ818不算先進,比如射程比十年前的YJ808還少了一百多公里。

YJ818的先進之處體現在制導系統上,即在惡劣電磁干擾環境下,平均命中率仍然能夠達到百分之八十。此外,在設計的時候,海軍就明確要求能夠裝備所有平臺,包括反潛巡邏機與大型反潛直升機,因此對導彈的總質量控制非常嚴厲。考慮到彈重,YJ818的性能絕對不算差。拿射程來說,YJ818就比質量相當的“俱樂部”多了近兩百公里,而且彈頭更重。

FQ1是反潛巡邏機,而不是轟炸機。

攜帶十二枚YJ818,載彈量超過十噸,比執行反潛任務時多出四噸以上,還超過了很多中型轟炸機。

受此影響,FQ1在起飛的時候,只能攜帶三分之二的燃油。

爲此,海軍不得不安排八架加油機同時升空,跟隨FQ1機羣飛往印度洋,在孟加拉灣北部海域上空進行空中加油。

作爲反潛巡邏機,FQ1的飛行速度並不快。

事實上,FQ1是由Y16發展而來的,而Y16是第一種完全自研的戰術運輸機,採用四臺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只有每小時九百七十公里,巡航飛行速度只有每小時七百二十公里。在改裝爲反潛巡邏機的時候,機身結構得到加強,空重增加了兩噸,還安裝了很多電子設備,破壞了氣動結構。爲了適應反潛作戰需求,還對發動機做了調教,降低了最大功率、提高了燃油經濟性。結果就是,FQ1的最大飛行速度降到了每小時八百四十公里,巡航飛行速度只有每小時六百三十公里。在搜索潛艇的時候,還能把速度控制在每小時四百公里以內。

外掛反艦導彈後,FQ1的經濟巡航飛行速度只有每小時五百八十公里。

以這個速度,至少需要四個小時才能到達孟加拉灣中部海域,算上加油耗費的時間,需要飛行四個半小時。

不出意外的話,FQ1機羣能在十二點左右到達攻擊印度艦隊的海域上空。

爲了保證同時到達、同時攻擊,艦載戰鬥機的起飛時間至少得延遲兩個半小時,也就是在十點左右開始升空。

只是,在此之前,航母上的航空勤務人員就將忙碌起來。

按照楊禹方的安排,除了兩架執行偵察任務的J15B之外,其他的戰鬥機都將執行制空任務。

選擇J15B,而不是J25去執行偵察任務,主要是必須外掛電子偵察吊艙。

此外,J15B的航程比J25遠,如果遇到防空戰鬥機,還能高速逃逸,不用擔心沒有燃油返回艦隊。

在航空兵編制中,電子戰軍官也主要配備給J15B中隊。

因爲需要首先打掉E3G,所以電子偵察機必須首先起飛,在沒有戰鬥機的掩護下單獨完成偵察任務。

更重要的是,爲了精確計算出E3G的巡邏路線,兩架偵察機必須嚴格按照楊禹方規定的航線飛行,在完成偵察任務之前不能轉向,不然就無法通過三角測量法,計算出E3G的準確位置。

還好,這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J15B攜帶的電子偵察吊艙能在數百公里外截獲E3G的雷達信號,機載計算機能夠在數秒能計算出E3G的飛行數據。兩架偵察機不用靠近目標,也就不大可能遭到印度戰鬥機攔截。

一般情況下,印度空軍不會讓戰鬥機到離預警機幾百公里的地方巡邏。

正規防空戰術中,巡邏的防空戰鬥機與預警機的距離不會超過兩百公里,以便及時獲取預警機提供的信息。原因很簡單,具備抗電磁干擾的高帶寬數據鏈的通信距離都不遠,在兩百公里左右。

九點四十五分,兩架J15B偵察機升空了。

因爲不需要在艦隊上空集結,所以兩架偵察機能在一個小時十五分鐘之後到達,然後發回戰術情報。

也就是說,在十一點左右,就能獲得E3G的巡邏信息。

如果沒有遭到攔截,偵察機不會返航,而回留下來繼續監視預警機,爲後方的導彈部隊提供實時信息。

一切順利的話,導彈部隊將在十一點三十分到四十五分之間發射導彈。

十分鐘之後,配備一千公斤級ZM2000彈頭的中程彈道導彈就將落下,即便不能擊落預警機,也能迫使預警機返航。

爲了確保制空戰鬥機在第一時間到達,J25機羣必須在十點十五分之前升空。

這只是艦隊派出的第一批戰鬥機,總共四十八架,全部按照制空模式攜帶彈藥,與之配合的是四架ZY1預警機。除掉爲預警機護航的八架J25,將有四十架J25與印度空軍的戰鬥機爭奪制空權。

按照楊禹方的判斷,印度艦隊上空最多隻有四十八架印度戰鬥機。

雖然J25機羣沒有數量上的優勢,但是印度空軍最多出動二十四架F22I,其餘的都是Su39MKI。更重要的是,只要成功驅逐了E3G,J25就能在ZY1的指揮下,輕鬆戰勝印度機羣。

只是,這並不意味着奪取了制空權。

印度空軍早有準備,肯定會在E3G遭到攻擊後,立即出動待命的戰鬥機,並且增派預警機。

如此一來,就得在J25機羣之後出動第二批戰鬥機。

按照楊禹方的安排,第二批戰鬥機將在十一點之後升空,爲三十二架J15B,與之配合的是兩架ZY1。

在這其中,有兩架J15B將執行電子偵察任務,一是搜尋印度艦隊,二是盯住增派的預警機。

一切順利的話,這兩架J15B能在十二點半左右,爲FQ1機羣提供戰術情報。

如果印度空軍出動了預警機,或者是日本空軍的E3G返回戰場,二炮的導彈部隊將進行第二次導彈打擊。

在此期間,J25機羣將返航,由J15B機羣負責制空作戰。

不出意外的話,FQ1的攻擊行動將在下午一點之前結束,J15B機羣最快能在一點十五分撤離戰場。

шшш _тт κan _¢ ○

爲了確定攻擊效果,以及有沒有必要進行補充轟炸,楊禹方還安排了兩架J15B在十二點升空。

這兩架戰鬥機升空後,J25機羣就將回到艦隊上空。

此後,除非需要進行補充轟炸,不然航母將不再出動戰鬥機,而是全力回收返航的戰鬥機。

事實上,即便需要進行補充轟炸,也得先回收J25機羣,然後出動剩下的J15B,並且讓部分J25再次升空,爲執行攻擊任務的J15B護航。

可以說,航空作業的強度非常大,遠遠超過了“長江”級航母的設計指標。

要想嚴格按照楊禹方的計劃完成作戰行動,除了需要素質過硬的航空勤務人員,還需要合理調配資源,比如合理安排戰鬥機的升空與返航時間,讓機羣錯開。對於初次讓航母參戰的中國海軍來說,這絕對是個考驗。

由此可見,楊禹方在艦隊中的地位有多高。

可以說,沒有楊禹方,牧浩洋根本玩不轉,有再好的戰術設想也無法實現。

十點過五分,J25機羣開始升空。

因爲是跟隨戰鬥機執行奪取制空權的任務,所以四架ZY1在J25機羣之後升空,然後與最後升空的八架J25會合,另外四十架J25則組成四個編隊,在前方開路。預計到達戰場時,J25機羣與ZY1的距離將擴大到三百公里以上。

距離稍微遠點不是問題,J25都攜帶了電磁火箭彈,必要時可以進行電磁戰。

十五分鐘後,J25與ZY1機羣先後離開艦隊上空。

此時,兩架前出的J15B偵察機已經飛行了三十五分鐘,離艦隊大約六百公里,離目的地還有不到九百公里。因爲不需要逼近E3G,在五百公里外就能截獲雷達信號,所以最遲半個小時後,J15B就能有所收穫。

牧浩洋一直呆在作戰指揮中心,等待偵察機的消息。

楊禹方制訂的航空作戰計劃堪稱完美,可是牧浩洋總覺得,如此精密的計劃,肯定不可能完全實現,總會遇到麻煩。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麻煩,後面的作戰行動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有可能導致整個作戰行動以失敗收場。

只是,牧浩洋也不知道會在哪個環節上出問題。

可以說,牧浩洋的心情非常緊張。

艦隊裡,每個官兵的心情都很緊張。

雖然打了兩場勝仗,但是這次纔是決戰。只有打贏這場戰鬥,才能奪取制海權,也才能消除最大的威脅。

如果打不好,之前的那些勝利將毫無意義。

第78章 兩強標準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35章 後方部署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39章 投送力量第198章 追趕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97章 針鋒相對第54章 反擊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88章 奢望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37章 回國第51章 護身符第35章 奔赴前線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22章 備用計劃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76章 水下力量第75章 真真假假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203章 覆滅第61章 防空作戰第68章 措手不及第31章 政治變更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90章 總攻第233章 蠶食第57章 爭論第11章 經濟圍剿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24章 裂痕第24章 昏了頭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36章 艦隊司令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16章 馬蜂窩第66章 入朝方略第85章 科技戰爭第61章 動力革命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29章 選將第24章 伏擊戰第65章 門檻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50章 關鍵技術第84章 青出於藍第63章 反導攔截第84章 戰略平衡第126章 內訌第45章 越界第224章 內耗第30章 小事化大第66章 真假英雄第20章 逼婚第46章 預料之外第25章 先做準備第120章 多面手第4章 怎麼打第82章 擔憂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127章 雷暴第41章 求生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76章 樂觀派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4章 無聲對抗第58章 邁向戰爭第84章 守株待兔第96章 部署到位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63章 反導攔截第61章 戰略禁運第65章 門檻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306章 第一步第321章 起源第88章 奢望第1章 收假第52章 空中力量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203章 覆滅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65章 國家意志第56章 守株待兔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239章 穩住戰線
第78章 兩強標準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35章 後方部署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39章 投送力量第198章 追趕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97章 針鋒相對第54章 反擊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88章 奢望第192章 煙消雲散第37章 回國第51章 護身符第35章 奔赴前線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22章 備用計劃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76章 水下力量第75章 真真假假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203章 覆滅第61章 防空作戰第68章 措手不及第31章 政治變更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90章 總攻第233章 蠶食第57章 爭論第11章 經濟圍剿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24章 裂痕第24章 昏了頭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36章 艦隊司令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16章 馬蜂窩第66章 入朝方略第85章 科技戰爭第61章 動力革命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29章 選將第24章 伏擊戰第65章 門檻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50章 關鍵技術第84章 青出於藍第63章 反導攔截第84章 戰略平衡第126章 內訌第45章 越界第224章 內耗第30章 小事化大第66章 真假英雄第20章 逼婚第46章 預料之外第25章 先做準備第120章 多面手第4章 怎麼打第82章 擔憂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127章 雷暴第41章 求生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76章 樂觀派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4章 無聲對抗第58章 邁向戰爭第84章 守株待兔第96章 部署到位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63章 反導攔截第61章 戰略禁運第65章 門檻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306章 第一步第321章 起源第88章 奢望第1章 收假第52章 空中力量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203章 覆滅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65章 國家意志第56章 守株待兔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239章 穩住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