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突擊開始

\請到WwW,69zw,com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牧浩洋的預感非常準確,這場戰鬥從一開始就不大順利。

按照楊禹方的估計,最先升空的兩架J-15B將在十一點左右發回偵察報告,如果在十一點十五分仍然沒有反饋,楊禹方就得在最後一批戰鬥機升空之後,安排兩架J-15B爲其補充燃油。

直到十一點二十分,艦隊也沒有收到偵察報告。

此時,J-25機羣已經飛行了一千四百公里,即將追上印度艦隊。如果不能及時發現敵人的預警機,J-25機羣肯定會在空戰中遇到麻煩,必須在不太有利的情況下爭奪制空權,作戰損失在所難免。

所幸的是,此時J-25機羣也沒有與印度戰鬥機遭遇。

就在牧浩洋與楊禹方都有點焦急,考慮是否應該取消攻擊行動的時候,一架J-15B終於發來了偵察報告。

此時,已經是十一點二十五分了。

印度艦隊上空不但有一架E-3G,還有一架“費爾康”。E-3G在艦隊東面大概二百五十公里初,“費爾康”在艦隊西北大概一百五十公里處,兩架預警機正好覆蓋了艦隊周圍的所有空域。

顯然,這個情況跟楊禹方預料的不大一樣。

也正是如此,J-15B沒能在預定的時間內發現預警機,只能按計劃擴大搜索範圍,花了更多的時間。

因爲J-15B發現預警機的時候,預警機也發現了J-15B。也許把J-15B誤認爲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印度艦隊裡戰艦隨即啓動了雷達,所以在報告預警機行蹤時,J-15B也彙報了印度艦隊的情況。

雖然與預料的不大一樣,但是在可控範圍之內。

情報同步傳輸給了後方的彈道導彈部隊,楊禹方要做的,只是通過衛星通信網絡讓跟進的J-25機羣減速,等到彈道導彈部隊完成攻擊之後,再進入戰場,與羣龍無首的印度戰鬥機爭奪制空權。

十一點二十八分,海南島上,早已部署就位的兩個彈道導彈營完成了發射準備工作。

雖然按照最初的作戰方案,首先由一個導彈營攻擊預警機,另外一個導彈營負責進行第二輪攻擊,但是同時出現了兩架預警機,兩個導彈營都接到了作戰命令,將分別攻擊一架預警機。

兩分鐘後,導彈升空。

爲了確保彈着點一致,每個營的四部發射車在同一時間發射導彈。因爲不存在轉移發射陣地的問題,所以在發射了導彈之後,立即進行再裝填作業,爲可能進行的第二輪導彈攻擊做準備。

兩個營發射的都是最大射程爲二千五百公里的DF-23F型中程彈道導彈。

作爲二炮最先進的中程彈道導彈,DF-23F在二零二一年投產,年產量達到五十枚,預計到二零三一年停產時,總共裝備五百枚。在設計的時候,DF-23F就把重點放在了常規打擊上。在二炮手裡,DF-23F的主要使命就是威脅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基地,在戰爭期間阻止美國的軍事介入。說得直接一點,服役之後,DF-23F就瞄準了關島,是中國軍隊打擊關島的主要手段。

要想突破關島的反導防禦系統,DF-23F必須具備卓越的戰術性能。

因爲採用了新式固體燃料,DF-23F發射時的紅外信號特徵非常弱,與五百公里級的戰術彈道導彈相當,所以被美軍的導彈預警衛星發現的概率非常低。採用機動發射車,大幅度提高了導彈的部署能力。因爲以常規打擊爲主,所以DF-23F沒有配備誘餌彈。只有在執行核打擊任務時,纔會攜帶誘餌彈,提高彈頭的突防率。如果使用子母彈頭,更沒有必要使用誘餌彈。

作爲新一代中程彈道導彈,DF-23F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了較爲平直的彈道。

較低的彈道,除了能夠提高突防效率之外,還能縮短彈道時間,也就縮短了敵方反導系統的反應與攔截時間。

發射後,只需要十分鐘,DF-23F就能飛行二千五百公里。

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導彈發射時產生的紅外輻射,任何一種反導系統也無法在DF-23F進入彈道中段之後進行有效攔截。

至於進行末段攔截,對付攜帶常規彈頭的彈道導彈根本沒用。

十一點四十分,八枚DF-23F幾乎同時落下。

準確的說,落下的是八枚DF-23F攜帶的ZM-2000型彈頭。

因爲以驅逐預警機爲主要目的,所以ZM-2000在離海平面三十五公里處開始撒佈四十克的子彈藥,單枚彈頭的覆蓋範圍達到五十萬平方米,相當於半徑四百米的圓形區域。四枚彈頭攻擊一架預警機,沿預警機的飛行航線分佈,能夠覆蓋一條長三公里,寬三百到八百米的區域。

雖然E-3G與“費爾康”發現了執行偵察任務的J-15B,但是沒有轉向規避。

也就是說,導彈落下時,E-3G與“費爾康”仍然沿着巡邏航線飛行。

因爲彈頭幾乎垂直落下,而預警機上的相控陣雷達在天頂方向上有探測盲區,所以沒能及時發現落下的彈頭。

打擊來得毫無徵兆,直到被鎢合金棍擊中,預警機的飛行員才反應過來。

此時,做任何規避動作都沒用了。

因爲接連有三臺發動機被擊中,左側機翼還被打斷,所以“費爾康”當即墜毀。E-3G的結果也沒好到哪裡去,兩臺發動機被擊毀,返航時左側水平尾翼斷裂,隨後機尾因爲結構損傷折斷,最終在內洛爾東南三百五十公里處墜毀,四名機組乘員陣亡,剩下的二十多名機組成員在兩天後才被救起。

預警機遭到突然打擊,印度艦隊亂了陣腳,連今井利村都嚇得不輕。

雖然預警機上的飛行員不知道是什麼武器攻擊了他們,但是戰艦上的官兵卻很清楚,因爲戰艦的雷達發現了彈道導彈,也發現了在預警機上空分離出來的彈頭,甚至探測到了撒佈的子彈藥。

即便沒人說得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可是很明顯,中國軍隊使用了彈道導彈。

“費爾康”當場完蛋,E-3G受傷撤走,情況變得十分糟糕。

當時,還在空中盤旋的,只有從航母上起飛的兩架預警直升機。雖然這兩架直升機都在艦隊東南方向上,也就是襲擊最有可能到來的方向上,但是探測能力非常有限,甚至比不上戰鬥機,根本提供不了預警,更別說引導戰鬥機作戰了。如果中國艦隊發起攻擊,印度艦隊將在劫難逃。

很快,今井利村的擔憂變成了事實。

十一點四十七分,前出到艦隊東南方向上的四架Su-30MKI遭到攻擊,被中程空對空導彈擊落。

半分鐘後,在其後方的四架F-22I遭到襲擊。

只有一架F-22I避開了導彈,並且截獲了J-25的雷達信號。

緊接着,位於艦隊最南面的防空驅逐艦截獲了ZY-1的雷達信號,確認中國艦隊的機羣已經到達。

此時,印度艦隊裡的戰鬥機正在緊急升空。

預警機遭到攻擊前,印度艦隊正在進行燃油補給,三艘航母都沒有出動戰鬥機,而是依靠印度空軍提供的防空戰鬥機。預警機遭到攻擊後,今井利村就命令停止補給作業,讓艦載戰鬥機緊急升空。

到十一點五十,“維拉特”號出動了十八架F-35C、“維克蘭特”號出動了六架LCA、“維克拉馬迪亞”號出動了十二架Mig-29M,加上二十一架F-22I與二十架Su-30MKI,艦隊上空總共有七十七架戰鬥機。

從數量上講,印度艦隊有優勢。

可惜的是,沒有預警機支持,僅僅依靠防空戰艦,防空戰鬥機很難全力作戰,也就難以保住制空權。

更重要的是,在J-25機羣后方,還有三十二架J-15B。

也就是說,楊禹方總共投入了八十架制空戰鬥機,而且都有預警機協同作戰。

與J-25交戰,F-22I與F-35C還勉強能夠應付,至少能夠憑藉出色的機動性能,把空戰延續到格鬥階段。LCA、Mig-29M與Su-30MKI早已落後,幾乎沒有機會與J-25進行格鬥空戰。

五分鐘不到,在兩輪視距外攻擊後,首批升空的LCA、Mig-29M與Su-30MKI被悉數擊落,僅有六架F-35C與十一架F-22I與J-25進入格鬥階段。因爲剩下的F-35C與F-22I都被打散,必須獨自作戰,所以在成羣結隊的J-25面前沒有任何優勢,甚至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十二點不到,一架奉命前出的F-35C發現了到達的J-15B機羣。

www ★тt kān ★c○

這下,今井利村絕望了。

在他看來,緊跟着到來的肯定是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那些J-15B上肯定攜帶了致命的反艦導彈。

生死攸關,今井利村顧不了那麼多,命令所有戰鬥機前去攔截J-15B機羣。

到這個時候,三艘印度航母又出動了十二架F-35C、四架LCA與六架Mig-29M,具備了攔截攻擊機羣的實力。

只是,這些戰鬥機中,大部分沒能突破J-25的封鎖線。

要知道,空中有四十八架J-25,只有不到一半在對付那些F-22I與F-35C,剩下的全部呆在戰場外。

結果就是,緊急升空的戰鬥機根本沒能遇到J-15B機羣。

十二點過五分,執行偵察任務的兩架J-15B在ZY-1的支持下,用火控雷達探測到了印度艦隊。

其實在此之前,ZY-1通過追蹤緊急升空的艦載戰鬥機,大致確定了印度艦隊的方位。

只是按照楊禹方的計劃,必須精確鎖定印度艦隊,才能發出攻擊信息,而這個任務由突前的J-15B承擔。此外,空中還有少量敵機,所以ZY-1沒有冒險前出,一直在離印度艦隊四百公里之外的地方活動。

十二點過七分,負責搜尋印度艦隊的J-15B發出了攻擊信息。

第32章 大夢初醒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30章 緊急攔截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5章 戰略方向第83章 一錯再錯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72章 炮擊第58章 潛艇伏擊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63章 一箭三雕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74章 爭取時間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39章 積極備戰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03章 覆滅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110章 退卻第1章 極限第75章 咄咄逼人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32章 匹夫有責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57章 戰爭決議第24章 勇敢面對第41章 孤注一擲第20章 保持沉默第54章 最後衝刺第63章 誤打誤撞第18章 戰爭推手第9章 十萬火急第40章 奮起直追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29章 初顯身手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74章 爭取時間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36章 破例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52章 預料成真第66章 起航第120章 多面手第41章 求生第56章 創新之舉第2章 經濟基礎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46章 預料之外第44章 理想主義第53章 生存競賽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20章 惹是生非第66章 真假英雄第57章 爭論第59章 再接再厲第24章 昏了頭第74章 戰爭狂人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0章 別無選擇第83章 試探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5章 先做準備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46章 豐收年第47章 唯一選擇第55章 墳墓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57章 老少校第234章 決勝點第43章 南亞明珠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37章 遠洋護衛第24章 昏了頭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58章 戰爭餘燼第61章 猛然醒悟第6章 錯失先機第79章 另闢蹊徑第78章 中國化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3章 演習第55章 兩強相爭第59章 擊鼓傳花第54章 生於憂患第53章 繼續打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9章 選將
第32章 大夢初醒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30章 緊急攔截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5章 戰略方向第83章 一錯再錯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72章 炮擊第58章 潛艇伏擊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63章 一箭三雕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74章 爭取時間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39章 積極備戰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03章 覆滅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110章 退卻第1章 極限第75章 咄咄逼人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32章 匹夫有責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57章 戰爭決議第24章 勇敢面對第41章 孤注一擲第20章 保持沉默第54章 最後衝刺第63章 誤打誤撞第18章 戰爭推手第9章 十萬火急第40章 奮起直追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29章 初顯身手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74章 爭取時間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36章 破例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52章 預料成真第66章 起航第120章 多面手第41章 求生第56章 創新之舉第2章 經濟基礎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46章 預料之外第44章 理想主義第53章 生存競賽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20章 惹是生非第66章 真假英雄第57章 爭論第59章 再接再厲第24章 昏了頭第74章 戰爭狂人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0章 別無選擇第83章 試探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5章 先做準備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46章 豐收年第47章 唯一選擇第55章 墳墓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57章 老少校第234章 決勝點第43章 南亞明珠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36章 前仆後繼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37章 遠洋護衛第24章 昏了頭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58章 戰爭餘燼第61章 猛然醒悟第6章 錯失先機第79章 另闢蹊徑第78章 中國化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3章 演習第55章 兩強相爭第59章 擊鼓傳花第54章 生於憂患第53章 繼續打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9章 選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