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艦隊攔截

六月一日上午,日本防衛省情報本部獲得的消息得到CIA證實,中國海軍確實出動了兩支艦隊,而且之前在舟山集結的登陸艦與運輸船已經出港,正在駛往釣魚島途中,這些船隻很有可能載有防禦部隊。

防禦部隊還是小事,畢竟釣魚島就那麼大個地方,即便中國軍隊把島上的山峰全部挖空也部署不了多少地面部隊。關鍵是,中國軍隊很有可能在島上部署遠程防空系統、甚至是岸基反艦導彈。

這絕對不是小事。

別說遠程防空系統,只要中國軍隊在島上部署一套遠程防空警戒雷達,就能打破戰場平衡。

更重要的是,只要中國軍隊在釣魚島上部署武器系統,日本就將進退兩難。

雖然從戰術角度來看,不管是登陸攻打釣魚島、還是轟炸釣魚島都不存在難度,但是在政治上,只要中國軍事佔領釣魚島成爲既成事實,日本針對釣魚島採取的任何軍事行動都會使戰爭擴大。

說得嚴重一點,只要中國認定釣魚島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並且在島上部署了數量可觀的軍隊,日本轟炸釣魚島、導致中國軍人傷亡,中國就有理由進行鍼對性的反擊,轟炸日本的外島,比如沖繩。

即便中國有所剋制,也會轟炸沒有常住居民、但是有駐軍的島嶼。

本土遭到轟炸,日本還能剋制嗎?

也許,小林光一能剋制住,那些好戰的軍人絕對不會忍讓。

發展下去,這場衝突遲早會演變成全面戰爭。

單純從戰爭的角度出發,這對日本沒有什麼壞處,因爲只要爆發全面戰爭,美國就會參戰。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美國沒能取勝,並不意味着在以海空爲主的戰場上,美國也無法取勝。即便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美國在海空戰場上的優勢依然非常明顯,在付出了代價之後仍然掌握着制空權與制海權,而志願軍在海空戰場上的反擊,頂多只是破壞了美國的制空權與制海權,遠沒有達到奪取制空權與制海權的地步。只要美國參戰,中國戰敗就是遲早的事情了。但是這樣的戰爭對日本有好處嗎?中國肯定會戰敗,可是日本也會失敗,因爲中國絕對不會在全面戰爭中手軟,就算不用戰略核武器打擊美國本土,也有足夠的能力用常規武器摧毀日本。到最後,取勝的只有美國。也許美國也會爲此付出很大的代價,可是肯定比不上日本付出的代價。

別說理智的政治家,即便是最狂熱的政治家,也得考慮全面戰爭的後果。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日本獲得了戰略打擊能力,讓中國不敢襲擊日本本土,纔有可能從全面戰爭中獲益。

當然,只要日本獲得了戰略打擊能力,中日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

結果就是,受到最大刺激的不是木村小次郎與今井利村,而是小林光一。

收到消息後,小林光一就電令木村小次郎與今井利村:用一切辦法阻止中國登陸艦隊到達釣魚島。

其實,情報本部與CIA提供的情報出了問題。

船隊的規模並不大,而且運送的是工程設備與物資,沒有運送作戰裝備。

以當時的情況,在是否向島上運送作戰裝備的問題上,最猶豫的不是黃峙博,而是傅秀波。

要讓黃峙博做主,早就把防空系統與反艦導彈送過去了。

傅秀波沒有讓黃峙博這麼幹,主要還是政治因素。

在釣魚島上部署作戰裝備,意味着中國佔領釣魚島成爲既成事實,不管接下來的戰鬥打得如何,中國軍隊都得拼盡全力守住釣魚島,從而在政治與外交上喪失轉圜空間,讓中國必須在這場衝突中堅持到底。

打贏了,還沒什麼。

要是戰爭出現轉折,比如美國出兵干預,那就沒什麼好處了。

傅秀波在對外問題上很強硬,但是絕對不會把所有資本放在一個籃子裡。留下足夠的轉圜空間,也能爲處理戰後事務創造有利條件。

從技術上講,當時向釣魚島部署遠程防空系統與反艦導彈的難度也不小。

主要就是,在部署這些作戰裝備之前,得預先構築陣地,而釣魚島的面積太小,主島的地形又不夠平坦,只能修建地下設施。因此首先得把工程部隊送上去,等到挖掘好地下防禦攻勢之後,再部署作戰裝備。

這些都要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果搞清楚了情況,小林光一肯定會有所保留,不會以首相身份,強令自衛隊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發起進攻。

可惜的是,小林光一沒有搞清楚情況。

更重要的是,木村小次郎是小林光一親自任命的海上自衛隊司令官,絕對不會把首相的命令置於腦後。

這下,木村小次郎與今井利村再次發生爭執。

雖然今井利村也是小林光一提拔的司令官,但是在作戰問題上,今井利村肯定不會在乎首相的想法。

作爲一個純粹的軍人,今井利村非常清楚,現在發起反擊就是送死。

問題是,能夠置首相的命令於不顧嗎?

雖然名義上,首相併非自衛隊的總司令,但是在行政管轄上,首相實際上就是自衛隊的最高指揮官。

首相的命令,就是最高命令。

在木村小次郎堅持的情況下,今井利村只能做出讓步。

六月一日上午,木村小次郎開始制訂作戰計劃。

突擊登陸艦隊,顯然不是一件容易事。

在登陸艦隊前方,還有兩支艦隊的十九艘戰艦,空中則有上百架戰鬥機。

從理論上講,最理想的武器是潛艇,畢竟潛艇可以偷偷潛入敵後,出其不意的襲擊航行中的艦隊。問題是,此時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十艘潛艇都在沖繩羣島附近,六艘在沖繩諸島附近活動艘在大隅海峽與土噶喇海峽。這些潛艇離釣魚島數百公里,離登陸艦隊更遠,根本無法及時趕到。

潛艇派不上用場,次優選擇就是戰鬥機。

只要能夠奪得局部制空權,六十架戰鬥機就能用反艦導彈淹沒登陸艦隊。

可惜的是,今井利村堅決反對攻擊釣魚島西部的艦隊,因爲這不但需要讓攻擊機羣冒險突破中國空軍的防空網,還要投入更多的制空戰鬥機與中國空軍爭奪制空權,而空中自衛隊根本沒有這麼多戰鬥機。

或者說,如果在打擊登陸艦隊的戰鬥中損失過大,空中自衛隊就無法按照今井利村制訂的戰術攻擊東海艦隊了。

顯然,這種盲目的突擊行動,肯定會遭受慘重損失。

木村小次郎不是笨蛋,也知道這麼做等於讓空中自衛隊的戰鬥機去送死。至少在之前的戰鬥中,空中自衛隊就沒有在釣魚島附近佔到便宜。如果因爲攻擊登陸艦隊而損失了大部分制空力量,影響到了接下來的戰鬥,那麼空中自衛隊與海上自衛隊都無力挑戰東海艦隊,也就不可能奪回制空權與制海權。

從長遠來看,保留一些實力很有必要。

這下,就只能動用海上自衛隊的戰艦了。

問題是,沒有空中掩護,艦隊不但無法攔截中國登陸艦隊,還會遭到毀滅性打擊。

木村小次郎很無奈,只能向今井利村求助,即在艦隊突擊的時候,空中自衛隊提供必要的空中掩護。

相對而言,這是比較可行的。

畢竟在艦隊與預警機的支持下,空中自衛隊的戰鬥機在防空作戰中更有優勢。

這個時候,今井利村提出了一個折中解決方案,即提前發起進攻,讓第三護衛羣從大隅海峽進入東海,第二護衛羣與第四護衛羣在沖繩佯動,吸引中國艦隊,協助第三護衛羣從北面發起突擊,空中自衛隊將全力掩護第三護衛羣。

雖然這套方案也存在問題,畢竟第三護衛羣只有十艘戰艦,而且要想攔截登陸艦隊,需要在進入東海後全速前進,從而很難及時發現附近的潛艇,但是木村小次郎還是接受了今井利村的建議。

原因很簡單,中國登陸艦隊已經出發,二十四小時之內就能到達釣魚島。

更重要的是,東海艦隊在前方活動,如果從正面突擊,就要與十九艘戰艦交戰,而第二護衛羣與第四護衛羣總共只有二十艘戰艦。

因爲日本戰艦上只有最基本的反艦導彈,而中國海軍的戰艦都非常重視制海作戰,不但兩艘956E型驅逐艦上有八枚“日灸”超音速反艦導彈,其他驅逐艦上也有中國開發的超音速反艦導彈,護衛艦的反艦火力都不比日本驅逐艦差,真要正面交戰的話,日本艦隊沒有任何優勢。

讓第二護衛羣與第四護衛羣佯動,就能吸引東海艦隊。

第三護衛羣行動迅速的話,剛好能在登陸艦隊靠近釣魚島的時候到達,然後從一百多公里外發射反艦導彈。

登陸艦隊沒有防空火力,也沒有反導能力,很難抵擋十艘驅逐艦的導彈攻擊。

如果情況理想一些,比如登陸艦隊沒有全速前進,那麼在制空權有保證的情況下,艦隊還能抵近炮擊。

不管怎麼說,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這是最靠得住的作戰方案了。

六月一日十二點三十分,木村小次郎給第三護衛羣下達了作戰命令,今井利村也開始調整防空部署。

隨後,木村小次郎又給第四護衛羣下達了命令,讓其前往四國道南部海域。

此時,中國海軍的登陸艦隊已經離開了舟山羣島海域,正在向東航行。

因爲最慢的一艘登陸艦的最快速度只有十二節,所以艦隊的速度只有十二節,而不是兩艘綜合補給艦所能達到的二十二節。

用這個速度,登陸艦隊要在二十個小時後才能到達釣魚島。

二十個小時,足夠第三護衛羣航行六百海里,即一千一百多公里。

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55章 墳墓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43章 試探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95章 情報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65章 完勝之途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298章 決裂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274章 覺悟第41章 瘋狂準備第234章 決勝點第35章 軍事政變第38章 技不如人第16章 急轉直下第86章 戰術偵察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274章 覺悟第97章 戰前會議第162章 彈雨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12章 前途未卜第85章 矛盾爆發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70章 崩潰第86章 膠着第5章 最終辯論第15章 受害者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73章 捆綁政策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63章 一箭三雕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55章 決戰在即第73章 擴軍備戰第60章 圍剿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80章 歸宿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61章 猛然醒悟第61章 唯一方案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28章 九死一生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50章 大漠揚威第58章 海航突擊第41章 順藤摸瓜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78章 中國化第34章 炮戰第1章 海軍強國第10章 共同體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19章 水深火熱第259章 遺贈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15章 受害者第8章 倒計時第23章 戰略誤判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22章 還以顏色第30章 誰更瘋狂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37章 犧牲品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88章 最後關頭第56章 放長線第59章 猶豫不決第71章 再上戰場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53章 關鍵日第62章 軍方接觸第190章 總攻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6章 軍事化第38章 猛攻第83章 歪打正着
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55章 墳墓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43章 試探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95章 情報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65章 完勝之途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298章 決裂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274章 覺悟第41章 瘋狂準備第234章 決勝點第35章 軍事政變第38章 技不如人第16章 急轉直下第86章 戰術偵察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274章 覺悟第97章 戰前會議第162章 彈雨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12章 前途未卜第85章 矛盾爆發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70章 崩潰第86章 膠着第5章 最終辯論第15章 受害者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73章 捆綁政策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63章 一箭三雕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55章 決戰在即第73章 擴軍備戰第60章 圍剿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80章 歸宿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61章 猛然醒悟第61章 唯一方案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28章 九死一生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50章 大漠揚威第58章 海航突擊第41章 順藤摸瓜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78章 中國化第34章 炮戰第1章 海軍強國第10章 共同體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19章 水深火熱第259章 遺贈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15章 受害者第8章 倒計時第23章 戰略誤判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22章 還以顏色第30章 誰更瘋狂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37章 犧牲品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88章 最後關頭第56章 放長線第59章 猶豫不決第71章 再上戰場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53章 關鍵日第62章 軍方接觸第190章 總攻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6章 軍事化第38章 猛攻第83章 歪打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