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

牧浩洋只在德黑蘭呆了一天,只參加了一次會議,即東方同盟集團軍事首腦第一次全體會議,而他也只闡明瞭一個觀點:不要質疑中國的戰爭策略,同盟集團只有團結在中國周圍才能取得勝利。

隨後,牧浩洋就急匆匆的飛回了北京,讓周渝生大將去替他參加接下來的會議。

要知道,攻打所羅門羣島的作戰行動已經迫在眉睫了,而這是牧浩洋親自策劃、組織的戰略進攻行動,他可不想在戰役發起的時候,呆在鳥不拉屎的德黑蘭,而不是在戰爭部裡遙控指揮。

周渝生到了德黑蘭,立即向那些盟軍元帥提出:遞交一份詳細的兵力表,中國會根據實際情況安排盟軍參戰。

十一月三日,盟軍首腦表決,一致通過了成立“盟軍司令部”的決議。

當天,盟軍司令部就在德黑蘭宣告成立。

問題是,當時沒有任命盟軍司令,只是由周渝生暫時代任這個關鍵職務。按理說,這個位置屬於牧浩洋。可是隨後牧浩洋拒絕了出任盟軍總司令的任命書,而是建議黃瀚林另外安排合適人選。

牧浩洋這麼做也可以理解,作爲戰爭部長,他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協調與指揮盟軍。

問題是,除了牧浩洋,還有誰有資格出任盟軍司令?

從威望上講,能夠頂替牧浩洋的,也就只有戚凱威了,而且那些盟軍元帥恐怕也只會聽從戚凱威的調度與指揮。

可惜的是,戚凱威也不大熱心,覺得這是個清水衙門。

結果就是,繼續由周渝生暫代盟軍司令一職。直到二零五四年底,在黃瀚林把戚凱威晉升爲陸軍元帥之後,才讓戚凱威去了德黑蘭,正式出任盟軍司令一職,並且由他一直擔任到戰爭結束。

不管怎麼說,盟軍司令部總算是成立了,而且也開始調度盟軍的作戰部隊。

必須承認,在這個位置上,周渝生的表現非常不錯。在他暫代司令的一年多裡,盟軍由默默無聞逐步發展成了一支不可小覷的作戰力量,而且周渝生也盡職盡責,力所能及的爲盟軍爭取利益。比如,從二零五四年七月開始,中國開始爲盟軍主要部隊提供地面戰平臺,讓盟軍的戰鬥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只是,這樣一來,周渝生就沒無法輔佐牧浩洋了。

事實上,這讓牧浩洋非常不滿,因爲他拒絕出任盟軍司令,就是希望黃瀚林把戚凱威派過去。

爲什麼要這麼做,前面都已提到。

周渝生得留在德黑蘭,牧浩洋也就只有老老實實的呆在戰爭部,在離戰場上萬公里的地方“觀戰”。

所幸的是,龔繼飛與佟少雲沒有讓他失望。

十一月三日,也就是盟軍司令部成立當天,所羅門羣島戰役開始,首先由龔繼飛指揮的第一太平洋艦隊轟炸了所羅門羣島上的美軍基地。當天晚上,佟少雲指揮的第二太平洋艦隊開始炮擊所羅門羣島。

與所羅門海戰時一樣,龔繼飛指揮航母戰鬥羣,佟少雲指揮突擊艦隊。

不同的是,這次佟少雲手裡有十二艘大型綜合戰艦與十二艘反潛戰艦,而且反潛戰艦都配了一門大口徑電磁炮。

由此產生的影響就是,龔繼飛的艦隊裡只有十四艘防空型的大型綜合戰艦。

當時,還有兩艘大型綜合戰艦的反應堆出了故障,在十月下旬返回造船廠,沒能參加攻打所羅門羣島的作戰行動。

受大型綜合戰艦減少影響,龔繼飛採用了新的防空編隊,即把七艘航母集中起來,讓十四艘大型綜合戰艦組成一個範圍更大的防空圈,讓三十五艘反潛戰艦擔任內圈防禦,以提高艦隊的整體防空能力。

隨後的實戰證明,新的防空編隊能夠更有效的發揮末段防禦系統的作戰能力。

當時,還有一個變化,即海軍爲大型綜合戰艦提供了第二種增程炮彈,射程達到了驚人的一千六百公里。

只是,這種炮彈並不受待見,主要是威力太差了。

測試證明,在減輕了彈重的情況下,新式增程炮彈甚至無法砸穿航母的飛行甲板,只能對付護航戰艦。

事實上,這是無法避免的結果。

在大口徑線圈電磁炮的輸出能量受到限制的情況下,提高炮彈射程,除了改善炮彈的氣動外形、降低飛行阻力之外,就只能安裝更大的火箭增程發動機,而炮彈總質量不變,彈頭質量自然得降低。因爲大口徑電磁炮炮彈大部分彈道在空氣稀薄的亞軌道上,所以改善炮彈氣動外形的效果並不理想。如此一來,就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火箭增程發動機上,以延長中段彈道的長度。

要想在不降低炮彈威力的情況下提高射程,就得重新設計大口徑線圈電磁炮。

當時,海軍已經啓動了相關的研究項目,而且取得了一些成果,甚至有能力在年內對大型綜合戰艦進行改進。主要就是,大型綜合戰艦上的供電與儲電系統在設計的時候,就留下了餘量,能夠在不改變基礎結構的情況下,把輸出電能提高百分之五十。只是,電磁炮的感應線圈得重新設計,以增大輸出功率。這樣一來,就得讓接受改進的大型綜合戰艦返回造船廠,改裝工期在一個月以上。主要就是,除了改進線圈,還得改裝對地打擊模塊的彈藥庫設置方式,以便攜帶口徑更大的炮彈。

可惜的是,直到十月底,相關研製工作才完成。

顯然,牧浩洋不會爲此耽擱一個月的時間,而且他也不可能推遲戰役發起時間。

要知道,何時攻打所羅門羣島,在幾個月前就定了下來,而且在十月底,牧浩洋與戚凱威已經就此事達成了協議,還得到了黃瀚林的認同。如果因爲改造戰艦耽擱一個月,顯然無法說服戚凱威與黃瀚林。

再說了,當時美軍還沒有相應的大口徑電磁炮。

即便使用射程爲一千二百公里的增程炮彈,中國海軍也有足夠的優勢,沒有必要急着採用更先進的電磁炮。

當然,新式增程炮彈也有用武之地,即用來打擊沒有防護的地面目標,特別是設置在地面上的軍事設施。

十一月三日夜間,佟少雲指揮的第二艦隊就是在全速衝刺五百公里後,在霍尼亞拉北面大概一千六百公里處,炮擊了霍尼亞拉港,用大約四萬枚新式增程炮彈,把這座所羅門羣島上唯一的大型港口炸成了廢墟。隨後,第二艦隊在第一艦隊防空戰鬥機的掩護下,迅速撤退到了美軍戰術戰鬥機的打擊範圍之外。

接下來幾天裡,佟少雲都在做同樣的事情,即在傍晚全速南下,在一千五百公里之外炮擊所羅門羣島上的重要軍事設施,然後在下半夜全速北上,趕在第二天上午離開美軍戰術戰鬥機的打擊區域。

對這種打了就跑的戰術,美軍幾乎無計可施。

要知道,僅僅是搜索第二艦隊,就需要三個小時以上,然後至少得花兩個小時才能發起攻擊,而第二艦隊的炮擊時間不會超過兩個小時,然後能花三個小時規避兩百多公里,避開美軍的空中反擊。

撤下去之後,佟少雲要做的,就是補充彈藥,順帶讓官兵休息幾個小時。

白天的打擊任務,落到了第一艦隊身上。在最初五天裡,第一艦隊一直在美軍戰術航空兵打擊區域的邊緣活動。爲此,龔繼飛向波納佩島派遣了六十架大型加油機,以便支持艦載戰鬥機返航。

顯然,美軍出了動用戰略轟炸機,不然沒辦法進行反擊。

問題是,用戰略轟炸機發起反擊,肯定收效甚微。

十一月五日,美軍就進行了一次反擊,結果戰略轟炸機還沒升空,龔繼飛就接到了軍事情報局發來的緊急電報,隨即把防空區域擴大到了一千五百公里,在艦隊南面集中了十四架艦載預警機與一百六十八架戰鬥機。美軍的轟炸機還沒進入發射導彈的海域,就遭到艦載戰鬥機攔截。在反擊完全失敗的情況下,美軍損失了一百二十八架轟炸機,還有三十多架轟炸機帶傷返航。

這場戰鬥,徹底打垮了美軍的士氣。

用仍然擔任第三艦隊司令官的尼克松中將的話來說:此時能夠攻擊中國艦隊的,恐怕就只有宙斯手裡的閃電了。

有趣的是,剛剛晉升爲中將的尼克松根本沒有考慮到另外一支力量:潛艇。

當時,對中國艦隊威脅最大的就是美軍潛艇。

十一月五日夜間,第一艦隊就差點栽了大跟頭。當時,一艘美軍攻擊核潛艇“靜坐”的方式突破了艦隊反潛警戒網,最近的時候離“泰山”號不到五十公里,離最近的“黃山”號大概只有三十公里。所幸的是,這艘潛艇的艇長沒有決死一搏的勇氣,因爲在它附近,至少有六艘中國海軍的全電動潛艇。結果是,等到第一艦隊轉向走遠了,這艘美軍潛艇才向五十公里外,落在最後面的“青城山”號發射了四條重型魚雷,然後緊急下潛到九百米處,轉向逃走了。

有趣的是,第一艦隊根本沒有感受到這次魚雷攻擊。

原因是,當時艦隊正在加速,準備回收返航的戰鬥機,航速很快就達到四十五節,而美軍潛艇發射的魚雷在離“青城山”號還有大約十五公里的時候就耗光了燃料,然後沉到了海底。

這也是前五天,美軍發起的唯一有威脅的反擊行動。

,!

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39章 投送力量第118章 和解第11章 經濟圍剿第22章 還以顏色第132章 臨界點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54章 最後衝刺第7章 實幹階段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6章 爭取和平第11章 取經第3章 把握機會第50章 大漠揚威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16章 暗藏殺機第89章 輪番轟炸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19章 伏擊第215章 光復第30章 全面對抗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38章 打工皇帝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98章 嚴陣以待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65章 門檻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194章 誘餌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8章 畫蛇添足第66章 回家第55章 兩強相爭第86章 戰術偵察第70章 後果第26章 戰略空運第61章 唯一方案第87章 積極爭取第22章 年關第39章 糧食危機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2章 厚積薄發第32章 成果第99章 進退兩難第92章 突擊失敗第71章 拼盡全力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35章 合理搭配第6章 錯失先機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167章 預見性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0章 希望第62章 暗涌滾滾第176章 硬碰硬第306章 第一步第12章 漸行漸遠第62章 軍方接觸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70章 後果第9章 血染橫濱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9章 備戰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72章 新崗位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12章 和平第9章 進軍神速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3章 前沿科技第55章 積極外交第64章 外交勝利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9章 新戰線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42章 找準目標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99章 進退兩難
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39章 投送力量第118章 和解第11章 經濟圍剿第22章 還以顏色第132章 臨界點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54章 最後衝刺第7章 實幹階段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6章 爭取和平第11章 取經第3章 把握機會第50章 大漠揚威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16章 暗藏殺機第89章 輪番轟炸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19章 伏擊第215章 光復第30章 全面對抗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38章 打工皇帝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98章 嚴陣以待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65章 門檻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194章 誘餌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8章 畫蛇添足第66章 回家第55章 兩強相爭第86章 戰術偵察第70章 後果第26章 戰略空運第61章 唯一方案第87章 積極爭取第22章 年關第39章 糧食危機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2章 厚積薄發第32章 成果第99章 進退兩難第92章 突擊失敗第71章 拼盡全力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35章 合理搭配第6章 錯失先機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167章 預見性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0章 希望第62章 暗涌滾滾第176章 硬碰硬第306章 第一步第12章 漸行漸遠第62章 軍方接觸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70章 後果第9章 血染橫濱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9章 備戰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72章 新崗位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12章 和平第9章 進軍神速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3章 前沿科技第55章 積極外交第64章 外交勝利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9章 新戰線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42章 找準目標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99章 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