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定論

討論進行了幾個小時,除革陸風烈與黃峙博,其他人都發夾劾噫見。

最高領導人豐,仍然旗幟鮮明的分成了三派。以傅秀波爲主的支持軍方的意見,即重點發展軍事科研項目,然後用這些項目的紅利來支持其他科研項目,特別是至關重要的基礎科研工作。

以易援朝爲主的則明顯反對把重點放在軍事科研項目上,更加強調面向經濟的科研項目的重要性。以文廷貴爲主的保持中立,不過着重強調了基礎科學的重要性,應該得到更高的重視。

“我贊同老文的觀點,基礎科學至關重要,沒有紮實的功底,我們在應用科學領域做出的努力不會有決定性的回報。”傅秀波非常清楚,文廷貴偏向于軍方,只是爲了維護領導集體的團結,沒有明確表態,而是借基礎科學讓傅秀波獲得反擊的理由口“但是俗話說,棄多大的力量辦多大的事。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需要非常大的投入、也需要足夠的資金,更需要來自政府的支持。除了少數公益基金之外,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把成百上幹億的利潤用來搞基礎研究。因爲關係到各行各業、關係到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所以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應該由政府牽頭、政府資助。可惜的是,以現在的科技發展模式,政府沒有足夠的能力支持大範圍的基礎科研工作。即便改變科技發展模式,政府資源主要用於基礎科學研究,也需要數十年才能追上美國。顯然我們沒有這麼多時間,美國也不會給我們這麼多時間。在我們取得成果之前就會被美國絞殺。”

文廷貴嘆了口氣易援朝沒有急着發表意見。

“顯而易見,新一輪軍事革命即將到來,而且很有可能打破現有的戰略平衡。”傅秀波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各位都知道,我們投巨資建立了高能物理學實驗中心,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經預示了新的科技革命即將到來。在未來二十到三十年之內,科技革命將徹底改變人類社會。毫無疑問,只要國家還存在、只要民族還存在任何科研成果都會首先應用到軍事領域。我們能夠等到基礎科研取得突破之後,再加強軍備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五年之內,我們被迫捲入兩場戰爭。在未來五年、十年之內誰能保證我們不會再次被美國推入新的戰爭刁”

這下,易援朝夾加無言以對。

二部提供的情報已經證明,東海衝突並沒讓美國收手,除了武裝日本,以及幫助簽署了同盟條約的菲律賓加強武裝,美國正在積極與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國展開軍事合作。

只要時機成熟美國隨時可以利用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矛盾,製造一場戰爭。

“如果我們不能避免捲入下一場戰爭,就得儘快做好戰爭準備,就得讓科研工作爲軍事服務。”傅秀波長出口氣,說道“,這不是戰略選擇上的問題而是必然的發展之路。除非美國肯向我們妥協,承認我們的崛起不可避免,心甘情願的與我們分享利蓋,不然就沒有第二種辦法來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

“不可否認,和平發展什麼我們追求的目標,可是和平與否不由我們決定。

“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艱難險阻。那麼,有沒有必要從現在開始,加強我們的國防力量?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不但要加強國防力量,還要爲今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座的十一人中,除了老陸與峙博同志,其他都多少懂點經濟。從長遠來看,我們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援朝同志說得沒錯,如果科研不能爲經濟服務,就沒有內在動力。可是科學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嗎?答案是否定的,經濟要想發展,除了需要技術,還需要技術無法提供的條件,比如資源、市場、金融主導權、國家影響力等等。在必須面對挑戰、戰勝挑戰的前提下,後者顯得更加重要。

“作爲一個擁有十五億,不久將超過十六億人口的國家,我們能夠照搬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嗎?這個問題,我們討論過無數遍,也請專家學者做過研究。得出的答案無一例外的表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模式適合我們,但是我們仍然得受經濟的基本活動規律限制。

“毫無疑問,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源、更加廣闊的市場、更加強大的金融主導權與更加廣泛的國家影響力。

“那麼,要通過什麼方式才能獲得這些椎動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呢?

“棒望美國嗎?

“如果可以,相信在坐的各位會跟我做出一樣的選擇

,因爲國家的使命.不是打贏多少場戰爭.也不是把軍隊派往世界各地,而是讓我們的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讓我們的民族得到更多的尊重。

“可惜的是,這五年來發生的事情已經證明,美國不能指望。如果讓所有中國人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將不可避免的超越美國,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美國也將不可避免的衰落。

“美國不會主動放棄霸權,也就不會讓我們和平崛起。

“我們別無選擇,必須用一切手段來捍衛與實現國家民族利蓋,必要的時候,不惜採用戰爭手段。

“短期內,我們必須以軍事爲重。”

一口氣說完,傅秀波喝了幾口水,其他幾位領導人都沉默了。

“即便如此,我們也得對科技發展做好規劃。”易援朝不得不妥協,畢竟在領導層,他的影響力遠遠比不上傅秀波。“我仍熱認爲,科技發展得爲經濟服務,哪怕短期內得爲軍事服務,今後也得爲經濟服務。”

“援朝同志,你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傅秀波笑了笑,沒有多做解釋,因爲他在前面就做了電}腦訪整理解釋。

易援朝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當然,現在討論的,只是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傅秀波看了眼黎平寇,說道“,在應用科學領域,我們不用過於操心口”

“我跟盛世平等人商討過,他們願妻資助大部分應用科研項目。”

黎平寇這麼一說,易援朝更沒有什麼好反對的了。

“他們的承諾有保證嗎?”文廷貴問了一句。

“當然有,我”

傅秀波壓了壓手,說道:“首先,我們不用懷疑民族企業家的動機,他們已經通過第二次朝鮮戰爭獲得了足夠多的好處,早已把國家利蓋放在首位。其次,只要我們採取積極主動的對外戰略,就能幫助民族企業走向全世界口最後,我們會通過法律、政策等方式制約民族企業,讓他們兌現承諾。”

“除了企業參與科研工作之外,主要還是通過公益基金來推動科學發展。”黎平寇對傅秀波的話做了解釋。“因此,我們要對現有的政策做出調整,比如放寬限制,給予公益基金更多的活動空間,讓更多的企業家願意參與公蓋事業。又比如,我們得建立一套全新的監督模式,讓社會來監管基金的運作情況。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儘快出臺更加完善的知識產權立法,保護民族企業在科研領域取得的成果,讓更多的民族企業願意花錢進行科研工作。”

“這些都是很現實的事情,得儘快落實。

”文廷貴的態度在這個時候發生了轉變。

“看來,大家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傅秀波笑了笑.說道“,行政上的事情仍然由國務院負責,因爲平寇同志與民族企業家關係密切,所以我覺得讓他來負責比較合適。廷貴同志,你覺得如何?”

“這樣最好不過。”文廷貴立即答應了下來。

“立法方面也要抓緊,先出臺行政法規,在部分地區試點。搞出成績來後,再推廣到全國,並且出臺相應法規。”傅秀波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因爲涉及到民族企業,所以在立法的時候,得充分徵求企業家的意見。”

傅秀波這麼一說,黃瀚林立即點頭答應了下來。

“至於政府主導的科研項目,因爲偏向于軍事應用,所以我建議由草方牽頭.科技部等部委協助,各位有意見嗎?”

顯然,不會有人當着陸風烈與黃峙博的面提出反對意見。

“科技發展關係到國家未來.所有工作都得向我彙報,廷貴同志與援朝同志也要參與進來,積極協調各部門。”傅秀波做了最後的安排“,對我們來說,時間非常寶貴。不管是五年之後、還是十年之後,當我們再次面對戰爭威脅,我們都不希望輸得一乾二淨,相信下任元首也是如此。”

這下,易援朝更加沒什麼好說的了。

雖然還沒有正式確定接班人,但是易援朝作爲國家副元首,按照不成文的規定,他將是下任國家元首。

傅秀波開創了大好局面,不管誰做上去,都不希望成爲民族罪人。

更重要的是,外來威脅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更加迫切。再過兩年多,傅秀波就將離開元首府,不用爲今後的事情承擔責任。需要認真考慮這個問題的,正是有機會接班的易援朝等人。

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51章 護身符第8章 倒計時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3章 底線第62章 開戰在即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42章 分兵合進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54章 準備反擊第40章 此消彼漲第70章 忙裡偷閒第52章 全速追擊第46章 逃命第11章 經濟圍剿第48章 突發奇想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35章 導火索第33章 引流疏導第32章 拼光拼盡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9章 以退爲進第39章 戰禍第12章 開戰第82章 理論突破第12章 措手不及第72章 炮擊第192章 選擇權第49章 第二戰場第90章 一網打盡第39章 糧食危機第303章 幸運兒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10章 迎難而上第314章 大重建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4章 裂痕第39章 去臺灣第109章 未來第64章 千鈞一髮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9章 新戰線第52章 兇猛打擊第204章 小人物第10章 迎難而上第74章 迴歸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81章 臨時調整第80章 援助第57章 戰術偵察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84章 戰將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84章 守株待兔第34章 盟友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86章 精心部署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27章 利誘第55章 兩手準備第65章 門檻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63章 不可避免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15章 遭遇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47章 唯一選擇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81章 同盟集團第80章 情況有變第63章 不可避免第66章 不可避免第95章 快馬加鞭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32章 金融戰爭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132章 機會第36章 分外之責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92章 怎麼打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48章 針鋒相對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49章 拋開幻想第69章 休假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89章 虛與委蛇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175章 三板斧
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51章 護身符第8章 倒計時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3章 底線第62章 開戰在即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42章 分兵合進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54章 準備反擊第40章 此消彼漲第70章 忙裡偷閒第52章 全速追擊第46章 逃命第11章 經濟圍剿第48章 突發奇想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35章 導火索第33章 引流疏導第32章 拼光拼盡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9章 以退爲進第39章 戰禍第12章 開戰第82章 理論突破第12章 措手不及第72章 炮擊第192章 選擇權第49章 第二戰場第90章 一網打盡第39章 糧食危機第303章 幸運兒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10章 迎難而上第314章 大重建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4章 裂痕第39章 去臺灣第109章 未來第64章 千鈞一髮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9章 新戰線第52章 兇猛打擊第204章 小人物第10章 迎難而上第74章 迴歸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81章 臨時調整第80章 援助第57章 戰術偵察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84章 戰將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84章 守株待兔第34章 盟友第64章 退與不退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86章 精心部署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27章 利誘第55章 兩手準備第65章 門檻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63章 不可避免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15章 遭遇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47章 唯一選擇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81章 同盟集團第80章 情況有變第63章 不可避免第66章 不可避免第95章 快馬加鞭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32章 金融戰爭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132章 機會第36章 分外之責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92章 怎麼打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48章 針鋒相對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49章 拋開幻想第69章 休假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89章 虛與委蛇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175章 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