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定論

討論進行了幾個小時,除革陸風烈與黃峙博,其他人都發夾劾噫見。

最高領導人豐,仍然旗幟鮮明的分成了三派。以傅秀波爲主的支持軍方的意見,即重點發展軍事科研項目,然後用這些項目的紅利來支持其他科研項目,特別是至關重要的基礎科研工作。

以易援朝爲主的則明顯反對把重點放在軍事科研項目上,更加強調面向經濟的科研項目的重要性。以文廷貴爲主的保持中立,不過着重強調了基礎科學的重要性,應該得到更高的重視。

“我贊同老文的觀點,基礎科學至關重要,沒有紮實的功底,我們在應用科學領域做出的努力不會有決定性的回報。”傅秀波非常清楚,文廷貴偏向于軍方,只是爲了維護領導集體的團結,沒有明確表態,而是借基礎科學讓傅秀波獲得反擊的理由口“但是俗話說,棄多大的力量辦多大的事。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需要非常大的投入、也需要足夠的資金,更需要來自政府的支持。除了少數公益基金之外,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把成百上幹億的利潤用來搞基礎研究。因爲關係到各行各業、關係到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所以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應該由政府牽頭、政府資助。可惜的是,以現在的科技發展模式,政府沒有足夠的能力支持大範圍的基礎科研工作。即便改變科技發展模式,政府資源主要用於基礎科學研究,也需要數十年才能追上美國。顯然我們沒有這麼多時間,美國也不會給我們這麼多時間。在我們取得成果之前就會被美國絞殺。”

文廷貴嘆了口氣易援朝沒有急着發表意見。

“顯而易見,新一輪軍事革命即將到來,而且很有可能打破現有的戰略平衡。”傅秀波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各位都知道,我們投巨資建立了高能物理學實驗中心,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經預示了新的科技革命即將到來。在未來二十到三十年之內,科技革命將徹底改變人類社會。毫無疑問,只要國家還存在、只要民族還存在任何科研成果都會首先應用到軍事領域。我們能夠等到基礎科研取得突破之後,再加強軍備嗎?答案明顯是否定的,五年之內,我們被迫捲入兩場戰爭。在未來五年、十年之內誰能保證我們不會再次被美國推入新的戰爭刁”

這下,易援朝夾加無言以對。

二部提供的情報已經證明,東海衝突並沒讓美國收手,除了武裝日本,以及幫助簽署了同盟條約的菲律賓加強武裝,美國正在積極與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國展開軍事合作。

只要時機成熟美國隨時可以利用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矛盾,製造一場戰爭。

“如果我們不能避免捲入下一場戰爭,就得儘快做好戰爭準備,就得讓科研工作爲軍事服務。”傅秀波長出口氣,說道“,這不是戰略選擇上的問題而是必然的發展之路。除非美國肯向我們妥協,承認我們的崛起不可避免,心甘情願的與我們分享利蓋,不然就沒有第二種辦法來維護我們的國家利益。

“不可否認,和平發展什麼我們追求的目標,可是和平與否不由我們決定。

“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艱難險阻。那麼,有沒有必要從現在開始,加強我們的國防力量?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不但要加強國防力量,還要爲今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座的十一人中,除了老陸與峙博同志,其他都多少懂點經濟。從長遠來看,我們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援朝同志說得沒錯,如果科研不能爲經濟服務,就沒有內在動力。可是科學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嗎?答案是否定的,經濟要想發展,除了需要技術,還需要技術無法提供的條件,比如資源、市場、金融主導權、國家影響力等等。在必須面對挑戰、戰勝挑戰的前提下,後者顯得更加重要。

“作爲一個擁有十五億,不久將超過十六億人口的國家,我們能夠照搬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嗎?這個問題,我們討論過無數遍,也請專家學者做過研究。得出的答案無一例外的表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模式適合我們,但是我們仍然得受經濟的基本活動規律限制。

“毫無疑問,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源、更加廣闊的市場、更加強大的金融主導權與更加廣泛的國家影響力。

“那麼,要通過什麼方式才能獲得這些椎動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呢?

“棒望美國嗎?

“如果可以,相信在坐的各位會跟我做出一樣的選擇

,因爲國家的使命.不是打贏多少場戰爭.也不是把軍隊派往世界各地,而是讓我們的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讓我們的民族得到更多的尊重。

“可惜的是,這五年來發生的事情已經證明,美國不能指望。如果讓所有中國人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我們將不可避免的超越美國,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美國也將不可避免的衰落。

“美國不會主動放棄霸權,也就不會讓我們和平崛起。

“我們別無選擇,必須用一切手段來捍衛與實現國家民族利蓋,必要的時候,不惜採用戰爭手段。

“短期內,我們必須以軍事爲重。”

一口氣說完,傅秀波喝了幾口水,其他幾位領導人都沉默了。

“即便如此,我們也得對科技發展做好規劃。”易援朝不得不妥協,畢竟在領導層,他的影響力遠遠比不上傅秀波。“我仍熱認爲,科技發展得爲經濟服務,哪怕短期內得爲軍事服務,今後也得爲經濟服務。”

“援朝同志,你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傅秀波笑了笑,沒有多做解釋,因爲他在前面就做了電}腦訪整理解釋。

易援朝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當然,現在討論的,只是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傅秀波看了眼黎平寇,說道“,在應用科學領域,我們不用過於操心口”

“我跟盛世平等人商討過,他們願妻資助大部分應用科研項目。”

黎平寇這麼一說,易援朝更沒有什麼好反對的了。

“他們的承諾有保證嗎?”文廷貴問了一句。

“當然有,我”

傅秀波壓了壓手,說道:“首先,我們不用懷疑民族企業家的動機,他們已經通過第二次朝鮮戰爭獲得了足夠多的好處,早已把國家利蓋放在首位。其次,只要我們採取積極主動的對外戰略,就能幫助民族企業走向全世界口最後,我們會通過法律、政策等方式制約民族企業,讓他們兌現承諾。”

“除了企業參與科研工作之外,主要還是通過公益基金來推動科學發展。”黎平寇對傅秀波的話做了解釋。“因此,我們要對現有的政策做出調整,比如放寬限制,給予公益基金更多的活動空間,讓更多的企業家願意參與公蓋事業。又比如,我們得建立一套全新的監督模式,讓社會來監管基金的運作情況。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儘快出臺更加完善的知識產權立法,保護民族企業在科研領域取得的成果,讓更多的民族企業願意花錢進行科研工作。”

“這些都是很現實的事情,得儘快落實。

”文廷貴的態度在這個時候發生了轉變。

“看來,大家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傅秀波笑了笑.說道“,行政上的事情仍然由國務院負責,因爲平寇同志與民族企業家關係密切,所以我覺得讓他來負責比較合適。廷貴同志,你覺得如何?”

“這樣最好不過。”文廷貴立即答應了下來。

“立法方面也要抓緊,先出臺行政法規,在部分地區試點。搞出成績來後,再推廣到全國,並且出臺相應法規。”傅秀波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因爲涉及到民族企業,所以在立法的時候,得充分徵求企業家的意見。”

傅秀波這麼一說,黃瀚林立即點頭答應了下來。

“至於政府主導的科研項目,因爲偏向于軍事應用,所以我建議由草方牽頭.科技部等部委協助,各位有意見嗎?”

顯然,不會有人當着陸風烈與黃峙博的面提出反對意見。

“科技發展關係到國家未來.所有工作都得向我彙報,廷貴同志與援朝同志也要參與進來,積極協調各部門。”傅秀波做了最後的安排“,對我們來說,時間非常寶貴。不管是五年之後、還是十年之後,當我們再次面對戰爭威脅,我們都不希望輸得一乾二淨,相信下任元首也是如此。”

這下,易援朝更加沒什麼好說的了。

雖然還沒有正式確定接班人,但是易援朝作爲國家副元首,按照不成文的規定,他將是下任國家元首。

傅秀波開創了大好局面,不管誰做上去,都不希望成爲民族罪人。

更重要的是,外來威脅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更加迫切。再過兩年多,傅秀波就將離開元首府,不用爲今後的事情承擔責任。需要認真考慮這個問題的,正是有機會接班的易援朝等人。

第72章 對峙第71章 再上戰場第33章 嘎然而止第190章 總攻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11章 取經第87章 積極爭取第44章 出山第10章 共同體第25章 走投無路第69章 登門求教第66章 入朝方略第31章 接觸第88章 奢望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6章 軍事化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16章 陰差陽錯第36章 艦隊司令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23章 堅持主見第3章 大國實力第96章 瞞天過海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91章 浮上水面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68章 措手不及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78章 廣泛動員第89章 輪番轟炸第2章 唯一選擇第47章 搶先攻擊第39章 投送力量第20章 剋制第22章 還以顏色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1章 矛盾心態第11章 矛盾心態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章 關鍵人物第163章 第一站第65章 門檻第24章 反擊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52章 兇猛打擊第115章 遭遇第85章 矛盾爆發第51章 精密計劃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120章 餘波第13章 狙殺第45章 突然遭遇第83章 科學寶藏第73章 關鍵裝備第35章 支柱第31章 接觸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90章 一網打盡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18章 猛然覺醒第18章 左右逢源第71章 再上戰場第58章 新班子第9章 新冷戰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53章 巧合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27章 地面戰爭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1章 不怕死第47章 第一槍第79章 立場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33章 科技戰略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8章 圍捕第61章 戰略禁運第76章 樂觀派第93章 鋌而走險第149章 放棄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44章 出山第83章 歪打正着第9章 十萬火急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37章 抽絲剝繭
第72章 對峙第71章 再上戰場第33章 嘎然而止第190章 總攻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11章 取經第87章 積極爭取第44章 出山第10章 共同體第25章 走投無路第69章 登門求教第66章 入朝方略第31章 接觸第88章 奢望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6章 軍事化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16章 陰差陽錯第36章 艦隊司令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23章 堅持主見第3章 大國實力第96章 瞞天過海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91章 浮上水面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68章 措手不及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78章 廣泛動員第89章 輪番轟炸第2章 唯一選擇第47章 搶先攻擊第39章 投送力量第20章 剋制第22章 還以顏色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1章 矛盾心態第11章 矛盾心態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章 關鍵人物第163章 第一站第65章 門檻第24章 反擊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52章 兇猛打擊第115章 遭遇第85章 矛盾爆發第51章 精密計劃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120章 餘波第13章 狙殺第45章 突然遭遇第83章 科學寶藏第73章 關鍵裝備第35章 支柱第31章 接觸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90章 一網打盡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108章 高歌猛進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18章 猛然覺醒第18章 左右逢源第71章 再上戰場第58章 新班子第9章 新冷戰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53章 巧合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27章 地面戰爭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1章 不怕死第47章 第一槍第79章 立場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33章 科技戰略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8章 圍捕第61章 戰略禁運第76章 樂觀派第93章 鋌而走險第149章 放棄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44章 出山第83章 歪打正着第9章 十萬火急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37章 抽絲剝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