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起航

二零三五年四月十一日,上午十點不到,牧浩洋接到了黎平寇的電話。

高層會議已經做出決定,即時啓動對日作戰行動,黎平寇與易援朝已經簽署了總參謀部提交的戰爭計劃。

牧浩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啓動“太陽武器”。

只是,相關準備工作還在進行之中。

半個小時之後,杜小蕾在外交部新聞發言中心召開記者招待會,對中國的對日政策做出了進一步解釋。

到這個時候,日本巖手縣發生的爆炸已經不是秘密。

經五個核大國證實,日本確實在秘密提煉濃縮鈾,而且很有可能同時進行了另外一種核原料,即鈈的濃縮工作。根據中國公佈的消息,日本已經生產出了十多公斤濃度接近百分之九十的濃縮鈾,以及數公斤濃縮鈈,獲得了製造核武器的必要原料,也就有能力在短期內製造出原子彈。

雖然並非所有核大國都認爲日本已經制造出了武器級核原料,比如美國聯邦政府就在調查報告中提到,日本的鈾濃縮工程仍然處於初級階段,離製造武器級濃縮鈾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至少需要好幾年時間,但是五個核大國在公佈的消息中均提到,巖手縣爆炸後產生的核輻射已經超過民用級濃縮鈾的最大限制,即日本已經提煉出了濃度在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濃縮鈾。

這一點,已經是足夠的戰爭理由了。

要知道,國際原子能機構早就確認,百分之二十是鈾濃縮工程的關鍵門檻,只要跨過了這道門檻,離製造核武器就不遠了。說得直接一點,從工業上講,只要能把鈾的濃度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就能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區別只是時間。只要日本有足夠的時間,就能製造出武器級濃縮鈾。

也正是如此,國際原子能機構一直將此作爲標準。

當初,美國在處理伊朗核問題的時候,就採用了這個標準,即只要伊朗的鈾濃縮工程跨過了這到坎,就意味着伊朗在謀求核武器。

事實上,如果僅爲民用,根本不需要百分之二十的濃縮鈾。

現在,中國用這個標準來對待日本,美國自然沒有理由反對。

輿論宣傳炒起來後,中國的相關行動相繼展開。

當天下午,中國國防部發布了一條消息:將派遣艦隊進入西太平洋,應對日益惡化的日本核問題。

隨後,中國商務部公佈了最新的禁運清單,把所有與核設施有關的器材都列了進去。

五點左右,黃瀚林在國務院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中國將根據“華盛頓條約”賦予的權利與義務,對日本實施更加嚴厲的戰略禁運,要求所有締約國嚴格遵守核禁運政策,中國將在必要的時候攔截與檢查其他國家的船隻,以便禁止一切能夠用於核武器工程的物資與設備進入日本。

這下,問題複雜了。

在此之前,中國的戰略禁運只是單方面行爲,即不針對其他國家。

隨着中國擴大戰略禁運範圍,必然牽扯到其他國家。如果中國海軍攔截第三方船隻,必然引發國際糾紛。

問題是,“華盛頓條約”賦予了五個核大國相關權力。

對此,美國聯邦政府立即表態,美國將嚴格執行“華盛頓條約”中的禁運條款,但是不會接受中國的禁運封鎖政策,即美國船隻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自由通行權,中國無權對美國船隻進行檢查。

那麼,如何才能保證美國船隻沒有運送禁運物品呢?

當天晚上,中國駐美國大使首次與美國國務卿進行了會晤,提出了禁運政策,要求美國積極配合。

會晤中,中國大使還提到,只要美國嚴守條約,中國海軍就不會攔截美國船隻。

顯然,中國與美國在戰略禁運上的分歧與矛盾,只能通過談判解決,不然美國將捲入這場地區戰爭。

對美國來說,這也是唯一選擇。

如果美國不配合中國的戰略禁運行動,中國就會攔截美國船隻,而美國就會因此替日本賣命。問題是,美國並不打算替日本賣命,更沒有打算在西太平洋地區與中國爆發一場大規模戰爭。

結果就是,美國接受了中國的要求。

從四月十五日開始,所有直接駛往日本的美國船隻,都將在離港之前,接受中國覈查人員檢查。爲了讓美國保住顏面,所有與禁運有關的檢查工作都將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框架範圍內進行。

說得直接一些,這些覈查人員屬於國際原子能機構。

這樣一來,美國就是在積極配合國際原子能機構,而不是向中國妥協。

也就在這個晚上,發生了一件只有不到十個人知道的事情。

大概在十一點左右,西北高能物理學實驗中心的衛星通信天線,向一顆近地軌道通信衛星發射了一組信號,再轉發給了太陽同步軌道上的一顆偵察衛星。八分多鐘之後,該信號傳到了三億公里之外。通過繞日觀測衛星,該信號經過三次加強之後,最終到達已經位於太陽側面的太陽火箭。

太陽火箭是怎麼運作的,牧浩洋並不清楚。

按照錢仲泰的介紹,太陽火箭收到信號之後,將首先進行載荷分離,把反物質彈頭送入撞擊軌道,運載艙則將啓動軌道轉移火箭發動機,進入觀測軌道,以便在日冕爆發後獲得大約半分鐘的轉移時間。

兩個小時後,反物質彈頭將進入日冕層。

因爲約束反物質的是高能磁場,而在進入日冕層後,彈頭內的所有設備都將在極短的時間內燒燬,磁場消失後,反物質與正物質接觸發生爆炸,所以彈頭上沒有引爆裝置,也沒有這個必要。

從進入日冕層到發生爆炸,前後不會超過一秒鐘。

要知道,日冕層的溫度高達兩千萬攝氏度,而彈頭上的絕熱層只能在五萬度的高溫下堅持兩秒鐘。

正是如此,要在大約兩小時十七分鐘之後,地面中心才能收到反饋信息。

四月十二日凌晨一點二十分,高能物理學實驗中心截獲了由通信衛星發來的信息,確認反物質彈頭已經在日冕層內引爆。

這次爆炸會產生多大的影響,要到一個月之後才能知道。

原因很簡單,錢仲泰需要用一個月的時間,分析反饋回來的信息,確定爆炸對日冕活動產生的影響。

牧浩洋離開之前,錢仲泰只給出了一個粗略答案。

按照他的說法,反物質彈頭在日冕層頂端引爆,沒有進入日冕層內部,造成的影響將遠遠低於預期。

這讓牧浩洋稍微安心了一點。

天亮前,牧浩洋回到北京,先向騰耀輝彙報了情況,然後趕往元首府,當面向黎平寇彙報情況。

如果錢仲泰的判斷沒有錯,反物質彈頭只會引發一次大規模的太陽黑子爆,強度遠遠超過自然發生的太陽黑子爆,必然會對所有在軌人造衛星、以及絕大部分地面通信與電子設備造成影響。

只是可以肯定,發生太陽風暴的概率將遠遠低於百億分之一。

當天上午,牧浩洋啓程離開北京,飛往舟山海軍基地。

艦隊在三月初就已集結到位,四支航母戰鬥羣組成兩支特混艦隊,即以兩艘“崑崙山”級爲核心的第一艦隊、以兩艘“長江”級爲核心的第二艦隊。每支艦隊有四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六艘護衛艦與三艘攻擊核潛艇,此外還各有兩艘快速戰鬥支援艦,一艘快速液貨補給艦與一艘潛艇母艦。

再過三天,這兩支艦隊就將先後離開舟山,開赴西太平洋。

按照牧浩洋的安排,第一艦隊將由楊禹方與章玉廷指揮,楊禹方爲艦隊司令,章玉廷則爲艦隊參謀長。

牧浩洋與周渝生呆在第二艦隊,充當第一艦隊的支援力量。

此外,登陸艦隊與陸戰隊將由龐躍龍與曹安國全權負責。只是在奪得制海權之前,登陸艦隊與陸戰隊都得留在舟山。

安排好這些事情,牧浩洋給馬明濤打了電話。

與以往一樣,二部將派遣情報官員隨同艦隊作戰,負責情報聯絡,以及擔任艦隊裡的情報參謀。

馬明濤留在了第二艦隊,第一艦隊的情報參謀爲李明陽派來的羅厚生。

自從李明陽負責二部工作之後,打破了以往的慣例,即主要情報官員的假姓不再以李爲主,而是採用了更多的姓氏。

四月十四日,牧浩洋登上了“黃河”號航母。

此事,晏鷹搏已經是“黃河”號航母戰鬥羣的少將指揮官了。因爲在第一次印度洋戰爭期間以“黃河”號爲旗艦,所以牧浩洋再次選擇了這艘戰艦。所幸的是,“黃河”號上的主要軍官都跟隨牧浩洋蔘加過第一次印度洋戰爭,都很瞭解這位海軍大將的脾氣,牧浩洋也很瞭解他們。

十五日凌晨,第一艦隊的“崑崙山”號率先起錨。

直到當天傍晚,才輪到“黃河”號進入出港水道。

天黑後不久,第二艦隊在舟山羣島海域完成集結,此時第一艦隊已經向外海航行了六個小時。

中國海軍全面出動,戰爭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全世界的新聞媒體都在關注中國海軍時,沒有人知道,在三個月之後,一場導致人類航天活動倒退七十年的太陽黑子爆就將到達,而且將成爲中日全面戰爭的重頭戲,也將徹底改變戰爭面貌。

第33章 最後反擊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86章 膠着第99章 進退兩難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2章 關鍵時刻第87章 接敵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98章 追趕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65章 門檻第81章 同盟集團第31章 不可避免第49章 首輪空戰第31章 返航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37章 刺刀見紅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38章 警鐘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99章 等不起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19章 水深火熱第307章 壁壘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03章 覆滅第127章 改進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0章 迎難而上第50章 沉默第42章 第五代第63章 卸甲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18章 和解第319章 反思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43章 試探第37章 刺刀見紅第4章 怎麼打第52章 全速追擊第70章 分道揚鑣第28章 九死一生第85章 科技戰爭第40章 突襲第219章 火線第17章 打與不打第81章 前沿科技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84章 轉變第43章 根源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34章 空軍出擊第2章 利益交換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219章 火線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42章 第五代第37章 刺刀見紅第68章 歷史時刻第47章 前哨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7章 關聯性第48章 外派第67章 全面動員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6章 巢臼第80章 轉變第29章 初顯身手第18章 坦克戰第85章 重拳出擊第8章 擴軍浪潮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73章 沉默是金第20章 逼婚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63章 反導攔截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30章 誰更瘋狂第34章 空軍出擊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10章 迎難而上
第33章 最後反擊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86章 膠着第99章 進退兩難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2章 關鍵時刻第87章 接敵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98章 追趕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65章 門檻第81章 同盟集團第31章 不可避免第49章 首輪空戰第31章 返航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37章 刺刀見紅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38章 警鐘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99章 等不起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19章 水深火熱第307章 壁壘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03章 覆滅第127章 改進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0章 迎難而上第50章 沉默第42章 第五代第63章 卸甲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18章 和解第319章 反思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43章 試探第37章 刺刀見紅第4章 怎麼打第52章 全速追擊第70章 分道揚鑣第28章 九死一生第85章 科技戰爭第40章 突襲第219章 火線第17章 打與不打第81章 前沿科技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84章 轉變第43章 根源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34章 空軍出擊第2章 利益交換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219章 火線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42章 第五代第37章 刺刀見紅第68章 歷史時刻第47章 前哨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7章 關聯性第48章 外派第67章 全面動員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6章 巢臼第80章 轉變第29章 初顯身手第18章 坦克戰第85章 重拳出擊第8章 擴軍浪潮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73章 沉默是金第20章 逼婚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63章 反導攔截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30章 誰更瘋狂第34章 空軍出擊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10章 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