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共同化

收費章節12點

共同化

“牧浩洋計劃”的正式啓動是在二零五六年底,即東方同盟國集團就戰後重建方案達成一致意見之後,可是在八月十五日,牧浩洋就簽署了一份針對美國的重建方案,開始了重建工作。13800100

從某種意義上講,“牧浩洋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幫助美國重建。

這裡,關係到了中國的對美政策。

不可否認,在大戰爆發之後,中國從上到下,對美國只有仇恨、沒有同情,甚至連絕大部分軍政領導人都認爲,只有讓美國成爲歷史書裡的文字,才能徹底消除威脅,確保在今後不會次遭到毒手。

這些觀點,在大戰最初的兩年裡,通過一些較爲極端的政策,表現得非常突出。

比如,中國在二零五二年底制訂的戰時生產計劃,遠遠超過了打敗美國的最高限度,而是以徹底摧毀美國爲目的。

當然,在一些絕密文件中,表現得更加露骨。

根據戰後的一些傳聞,在二零五二年底、或者是二零五三年初,牧浩洋曾經委託李明陽制訂了一份絕密計劃,而該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徹底毀滅美國。爲此,李明陽提出建立一個秘密武裝機構,專門負責毀滅美國的作戰行動。隨後,軍事情報局就毀滅美國,制訂了一套非常系統性的方案。

這套方案已經不是秘密了,在戰爭結束後五十年,就已解密。

按照該方案,中隊將在攻上美國本土之後,設置集中營,開始有計劃的殺害所有美國人,而執行該計劃的將是一支專門成立的秘密部隊,最終目的是使美國人像當初的印第安人一樣,成爲極少數。

顯然,這太瘋狂了。

要,美國在戰爭爆發的時候有七億人,而系統性的毀滅七億人,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哪怕是當年幾乎毀滅了歐洲的大流感,也就只奪走了兩億人的生命,而歷史上最大的幾次黑死病,所奪走的生命根本就算不上多。

所幸的是,牧浩洋沒有這麼瘋狂。

更重要的是,黃瀚林絕對不會允許軍隊這麼做。

結果就是,這份毀滅性計劃只是個設想,從來沒有變成現實。

只是,由此可以看出,在戰爭初期,中國人對美國的仇恨感有多麼強烈。

當然,客觀的講,這種仇恨感,多半來自恐懼,即對戰敗的恐懼。要,在戰爭最初的一年多裡,中國一直處在戰敗的邊緣上,在任何一次重要會戰中失利,都會導致中國在兩年內戰敗。雖然中國頂住了美國的強大軍事壓力,打贏了戰爭初期所有的重要會戰,避免了戰敗的結局,但是這只是事後諸葛亮,而身處當時,別說普通人,連牧浩洋都得爲戰敗做好準備。

有趣的是,當時中國還制訂了一份“民族生存計劃”。

該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在戰敗之後,如何讓中華民族延續下去,並且在將來、也許數十年、也許數百年之後,再次復興。可以說,這是一份更加瘋狂的計劃,其中很多內容在事後看來,簡直就是匪夷所思。比如,用反物質武器炸燬喜馬拉雅山,徹底改變亞洲大陸的氣候環境。又比如,在西北地區修建地下城市羣,安置一千萬人。還比如,在西太平洋上製造一場超級海嘯,在沿海地區製造出縱深在一百公里左右的淤泥地帶,使美軍無法在中國本土登陸。

毫無疑問,這些瘋狂計劃的根源,都是對戰敗的無限恐懼。

只是,到了二零五三年,情況就有所改變了。

隨着中隊在戰場上穩步推進,一個接一個的勝利喜訊傳來,民衆對戰敗的恐懼感漸漸消退,對美國的仇恨感也就漸漸淡化。

到了二零五四年,隨着中隊在西太平洋與西南太平洋上取得重大勝利,中國本土遭到轟炸的次數越來越少,戰火逐漸遠去,中國民衆的情感也逐漸變化,對美國的仇恨也就拋到腦後了。

進入二零五五年,仇恨逐漸被同情所取代。

當然,這得歸功於中國的戰時宣傳。

在宣傳機構的嘴裡,美國已經是一個被軍國主義控制了的國家,成千上萬的美國平民被強制徵召入伍,然後派往戰場送死,大批美人陣亡,美國人民正在國內反抗窮兵黷武的暴。

總而言之,美國就是一個民不聊生的地方。

當時,很多宣傳根本不符合實際情況,不僅僅誇大其詞,還有意醜化美國。

比如,在與美國國內情況有關的宣傳中,宣傳機構着重強調了兩點,一是絕大部分美國人不願意參軍服役,二是美國民衆的生活極爲困苦。前者,宣傳機構把功勞歸到了美國民衆的覺悟上,即美國民衆這是一場由萬惡的寡頭資本家策劃的戰爭,而賣命的卻是平民百姓。後者,宣傳機構強調了美國爲了打贏這場戰爭,把重點放在了軍事生產上,導致民生物資供不應求。

事實上,這根本就不是事實。

至少在二零五五年,美國民衆的參軍積極性還是非常高的,而且美國的生活物資供應也非常充足。

只是,這些宣傳確實改變了中國民衆對美國的看法。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讓很多中國人,美國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國家,美國人民也正受到軍國主義政府的迫害。

到了二零五六年,隨着戰略轟炸全面開始,中國民衆對美國的同情,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上。

有趣的是,當時中國國內甚至出現了反戰思緒。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很多民衆認爲,不應該把矛頭對準美國的平民百姓,即便爲了徹底打敗美國,也應該打擊美隊。

結果,中國的宣傳機構不得不刻意壓低戰略轟炸所造成的影響。

事實上,當時很多與前線有關的消息都沒有在國內公佈,中國民衆只,軍隊正在走向勝利。

由此可見,中國對待美國的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民衆的影響。

不管說,黃瀚林最不能忽視的就是國內民衆的態度,而民衆的態度,也最終決定了黃瀚林對待美國的態度。

幫助美國進行戰後重建,也正是中國民衆意願所產生的結果。

後來,黃瀚林在訪問華盛頓的時候就提到,善良的中國人民,是美國最好的,也是美國人民最值得信賴的,幫助美國完成戰後重建、修復戰爭創傷、走出戰爭陰影的是中國人民。

顯然,這種說法一點都不過分。

要,在大戰結束後的三年之內,中國國內自發爲美國捐助的重建款就有上萬億元之多,而且有上千萬中國人前往美國,參加戰後重建工作,其中很多都在美國安家,最終成爲美國公民。

當然,這也與中國的特殊國情有關。

要,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只有不到一百五十萬軍民死亡,而中國在大戰爆發之前是一個男多女少的國家,男性所佔比例超過了百分之五十三,比女性多了百分之十,相當於大約六千萬人。

有趣的是,大戰結束後,中國是唯一一個男性多於女性的國家。

Wшw.тTk ān.℃o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大量中國男性移民他國,而且以去美國爲主。

根據官方統計,在大戰結束後的二十年內,大約有五千萬中國人移民美國,其中男性佔到了百分之八十。

如此大規模的移民,不可避免的改變了美國的人口結構。

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國移民在到達美國之後,並沒有立即加入美國國籍,而是在定居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後才加入美國國籍。主要原因就是,繼續擁有中國國籍,能夠得到較高的社會福利,而這些福利能在美國供養一個家庭。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中國移民在美國的生育率最高。

在進入二十二世紀的時候,中國移民、移民後裔已經超過了三億,佔到美國人口總量的百分之三十,超過白人,成爲美國的第一大族羣。如果以家庭計算的話,中國移民、移民後裔佔到了美國家庭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八。與之同時發生的,還有中國移民在美國的政治地位大幅度提高。

顯然,美國在戰後很快就被中國同化了。

這是不難想像的結果,因爲中國在戰後積極幫助美國進行戰後重建,一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中美共同化。

也許,在推出戰後重建計劃的時候,牧浩洋就考慮到了這種結果。

有趣的是,牧浩洋的後代中,有三名曾孫移民美國,並且成爲美國公民,其中一人還成爲了美國紐約州的參議員。後來,牧浩洋的一名旁系後裔,即其曾孫女的孫子,還當上了美國總統。

當兩個最強大國家的主體人羣同根同源的時候,這兩個國家就具備了結盟的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正是黃瀚林與牧浩洋所追求的結果,因爲只有同化,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潛在的威脅。如果跳出國家這個圈子,站在民族的角度來看問題,同化美國則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對外擴張。

要,中華民族本身就是一個融合了數十個民族的大家庭。

在的數千年裡,中華民族一直在不斷的同化其他民族,最終形成了世界上結構最爲複雜的民族體。

只是,到了二十二世紀,中美共同化已經不是最主要的話題了。

共同化

共同化

第168章 上前線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95章 情報第20章 剋制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48章 突發奇想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88章 奢望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20章 混戰第100章 恐懼第37章 遠洋護衛第6章 錯失先機第12章 幕後推手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75章 主戰場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96章 瞞天過海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35章 聲東擊西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81章 前沿科技第6章 軍事化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74章 爭取時間第15章 受害者第67章 全面動員第47章 搶先攻擊第2章 唯一選擇第170章 崩潰第49章 疑點重重第73章 餘波第26章 逐步推進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0章 欲蓋彌彰第70章 分道揚鑣第30章 緊急攔截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282章 秘密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26章 內訌第70章 後果第24章 反擊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314章 大重建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77章 分歧第37章 遠洋護衛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34章 炮戰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39章 投送力量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53章 橄欖枝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6章 排兵佈陣第26章 排兵佈陣第1章 極限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37章 再接再厲第224章 內耗第9章 進軍神速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118章 和解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11章 取經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93章 鋌而走險第297章 警戒圈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1章 矛盾心態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36章 權衡第5章 宣戰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318章 總則第5章 來晚了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17章 經貿競爭第12章 封鎖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33章 拉幫結派第58章 搶先一步
第168章 上前線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95章 情報第20章 剋制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48章 突發奇想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88章 奢望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20章 混戰第100章 恐懼第37章 遠洋護衛第6章 錯失先機第12章 幕後推手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75章 主戰場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96章 瞞天過海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35章 聲東擊西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81章 前沿科技第6章 軍事化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74章 爭取時間第15章 受害者第67章 全面動員第47章 搶先攻擊第2章 唯一選擇第170章 崩潰第49章 疑點重重第73章 餘波第26章 逐步推進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0章 欲蓋彌彰第70章 分道揚鑣第30章 緊急攔截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282章 秘密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26章 內訌第70章 後果第24章 反擊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314章 大重建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77章 分歧第37章 遠洋護衛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34章 炮戰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39章 投送力量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53章 橄欖枝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6章 排兵佈陣第26章 排兵佈陣第1章 極限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37章 再接再厲第224章 內耗第9章 進軍神速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118章 和解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11章 取經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93章 鋌而走險第297章 警戒圈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1章 矛盾心態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36章 權衡第5章 宣戰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318章 總則第5章 來晚了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17章 經貿競爭第12章 封鎖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33章 拉幫結派第58章 搶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