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白宮的晚餐

總統的晚餐很簡單,對於少年時期相信真主的總統來說更是如此。主菜是牛排,輔菜是蔬菜沙拉與水果拼盤,還有一杯鮮榨的芒果汁,飯後甜點是一份樣式很普通的糕點與一杯加了咖啡的冰激凌。

大概是煩心事太多,總統沒有多少胃口,心思全都放在一份報告文件上。

錢德勒進來時,總統收起文件,讓白宮服務員收走了已經放得冰涼的牛排,只留下了沙拉與芒果汁。

“吃過晚飯了嗎?”

錢德勒笑了笑,坐到總統對面的位置上,隨他前來的布萊恩博士則站在一旁。

“我讓廚師準備了你最喜歡的意大利麪。”林德伯格回過頭去,對正在等待吩咐的服務員說道,“多加點芥末,不要……”

“不要大蒜。”錢德勒主動說了出來,他對大蒜過敏。

“對,不要大蒜,這位……”林德伯格把目光轉向了布萊恩。

“他是我的首席助理布萊恩教授,在耶魯大學任教,還是藍得公司的資深分析師,參加過對……”

“你想要點什麼?”林德伯格似乎沒有心思聽錢德勒羅嗦。

布萊恩有點尷尬,這是他第一次來白宮,第一次面對面的見到總統。

錢德勒笑了笑,朝布萊恩看了一眼。

“別客氣,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你是愛爾蘭人?”

“算不上是,我祖上是第一批來到新大陸的荷蘭人。”布萊恩更加尷尬了。他對這位總統的瞭解不算少,但是談不上深入。

成爲總統之前,林德伯格是伊利諾伊州的一名議員,沒有多少名氣。如果不是考入了耶魯大學法學系,從政之前已經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律師,恐怕沒有多少選民認識這個來自夏威夷的混血兒,更不可能在六年前把他送進白宮。

與前任相比,林德伯格算得上聰明,只是遠遠算不上絕頂聰明。

六年來執政生涯,足以證明他是一位在危機到來時把握住了機會,卻沒有好好利用機會的總統。

布萊恩沒與總統深入交流過,不太清楚總統與衆不同的地方。

只是,他很快就會發現這些特別之處。

林德伯格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說道:“那好,想要點什麼?除了牛排與意大利麪,還有漢堡與烤肉,如果……”

“就要牛排吧,其實我們……”

“那好,再來一份牛排。”林德伯格又對服務員吩咐了一句,纔對錢德勒說道,“廚師還要一些時間才能準備好,所以在此之前,我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該死的事情,以及如何向民衆交代。”

“不用交代。”錢德勒很清楚總統的脾氣,回答得簡潔明瞭。

林德伯格的眉頭跳了幾下,明顯不滿意CIA局長的答覆。

“不用我們出面,媒體就能自圓其說。如果有必要,我們會利用一些有關係的記者,對輿論進行適當的引導。”

“向民衆隱瞞實情,絕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難道把我們知道的全都告訴那些沒有多少頭腦的選民?”

林德伯格嘆了口氣,態度稍微軟弱了一些。

“雖然暫時還不知道是哪個國家的潛艇擊沉了‘北卡羅來納’號,但是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北卡羅來納’號沉沒與‘三叉戟’號遇襲有關。”

“不是巧合?”

“什麼樣的巧合?”

“比如……”林德伯格稍微遲疑了一下,說道,“事發海域離伊朗很近,會不會是伊朗潛艇乾的?”

“那幾艘‘基洛’級常規潛艇?”

林德伯格點了點頭,表示就是這個意思。

“絕對不可能!反潛巡邏機到達後,那艘潛艇的航速高達三十五節,沒有任何一種常規潛艇能跑這麼快。再說了,我們早已掌握‘基洛’級潛艇的基本特徵,‘北卡羅來納’號不會在發送支援請求時忽略如此重要的信息。以當時的情況,別說一艘‘基洛’,就算伊朗海軍的四艘‘基洛’全部出動,也不是‘北卡羅來納’號的對手。可以肯定,那是一艘性能非常先進的攻擊核潛艇,而伊朗沒有核潛艇。”

“既然不是巧合……”

“那就與之前發生的事情有關。”

“‘三叉戟’號上有什麼?”林德伯格抓住了重點。

錢德勒朝布萊恩伸出手,接過文件後遞給了林德伯格。等總統翻開文件,他說道:“兩年前,我們決定從阿富汗撤軍,開始調整戰略計劃。當時,包括國務卿與前任國防部長在內的衆多要員都相信,我們從阿富汗撤離之後,最有可能趁虛而入,填補勢力真空的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

“我記得那次會議,你也這麼認爲,只不過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中國有這個能力。”

“事實證明,我們的判斷沒有錯。”

林德伯格朝錢德勒看了一眼,目光又回到了文件上。

“雖然我們的撤軍行動還沒結束,還有大批軍隊留在阿富汗,但是這兩年來,塔利班越來越活躍。有足夠多的情報證明,一些塔利班的派別,特別是較爲溫和的幾個派別得到了外界支持。除此之外,阿富汗還出現了幾股介於塔利班與政府軍之間的武裝力量,實力最強大的正是以阿富汗東北數省爲根據地的民族解放陣線。這些,都與中國在阿富汗、乃至中亞地區的戰略部署有關。”

“要是中國打算接過這個爛攤子,我們應該感到高興。”

“問題是,中國不會接過爛攤子,只會把阿富汗搞得更亂。”

林德伯格擡起頭來,目光在錢德勒身上停留了一陣,才說道:“真要如此,對我們也沒有什麼壞處。”

“這只是表面現象。”

“那麼,表面現象下面又是什麼?”

錢德勒長出口氣,說道:“受阿富汗戰亂影響最大的是巴基斯坦,特別是塔利班對巴基斯坦的滲透,已經對巴基斯坦中央政權構成了威脅。在反恐問題上,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文章可以做了。隨着我們與印度改善關係,巴基斯坦將義無返顧的倒向中國。利用阿富汗戰亂產生的影響,中國能夠更有力的控制巴基斯坦,從側翼牽制印度,消除來自南亞次大陸的戰略威脅。”

“這兩個國家走不到一塊,遲早會翻臉。”

“如果印度輸在了起跑線上,擊敗中國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你不會認爲,插手印巴關係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吧?”

“當然不是,控制巴基斯坦只是中國整體戰略的一部分。”錢德勒把話題拉回來,“冷戰結束後,我們就把中國當成頭號潛在威脅。只要這個國家獲得了機會,就會對我們的國家利益構成重大威脅,甚至超過了曾經讓我們寢食難安的蘇聯。對中國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缺乏資源、也不是缺少戰略縱深、更不是人力不足與沒有挑戰我們的雄心壯志,而是沒有可以與我們媲美的地理位置。作爲一個傳統大陸強國,中國擁有令人羨慕的廣袤國土,也擁有讓我們無法奢望的悠久歷史與民族基礎。雖然現在的中國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社會體制、貧富差距、價值觀念、文化思想等等,但是隻要有足夠多的時間,這個已經延續了五千年的民族就會逐一解決這些問題,從而超越我們,成爲這顆星球上最強大的國家。我們能做的,只是讓這一天晚點到來。”

林德伯格沒有打斷錢德勒,因爲他很小的時候去過中國,對這個國家有一些瞭解。

“具體操作上,我們把戰略重點從歐洲轉移到亞洲,花費二十多年,建立起從日本到阿富汗的新月形戰略包圍圈。中國要想崛起、要想成爲擲地有聲的大國、要想從我們手中奪過話語權,就得衝破這條由幾十個國家串起來的枷鎖,打破戰略封鎖。從阿富汗入手,借道巴基斯坦插手印度洋,只是中國整體戰略的第一步。因爲巴基斯坦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一直在大國間左右逢源,所以中國不會把籌碼全部押在西邊,而會在適當的時候,從主要戰略方向上下手。”

“日本?”

錢德勒點了點頭,說道:“不是日本就是韓國,在此之前,中國必須完成統一大業,從臺灣入手,扯斷我們構建的戰略包圍圈。”

林德伯格笑了笑,說道:“你說了這麼多,只是爲了證明是中國的潛艇擊沉了‘北卡羅來納’號,卻沒有告訴我‘三叉戟’號上有什麼東西。”

“我說這些,只是爲了證明‘三叉戟’號纔是所有事情的根源。”

“是嗎?”

錢德勒看了眼總統手上的文件。

“都在這裡面?”

“非常詳細,我還是簡單說一下吧。”錢德勒知道,總統每天要翻閱數十份文件,早就對公文厭煩透頂了。“雖然我們在日本與韓國身上下了很多功夫,希望這兩個盟國能夠肩負起封鎖中國的重任,但是以目前的情況,即便日本與韓國不會倒向中國,也不可能爲我們火中取栗。特別是在關係到國家的根本利益時,更加不會與中國徹底決裂。我們能做的,就是守住第一道防線。”

“臺灣?”

錢德勒點了點頭,說道:“只要臺灣問題一日沒有得到解決,臺海就是中國最重要的戰略方向。打好這張牌,我們就能減慢中國的前進步伐,爭取到更多的時間,甚至讓中國放棄已經存在六十多年的戰略野心。”

“你打算打這張牌?”

錢德勒又看了眼那份文件。

林德伯格猶豫了一下,不但沒有繼續翻看,反而合上後還給了錢德勒。

看到總統的這個動作,布萊恩不得不相信,總統不但不像表現出來的那麼遲鈍,還非常聰明,也非常有心機。

第22章 誰輸誰贏第3章 大難不死第50章 大無畏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27章 利誘第55章 決戰在即第3章 本性難移第44章 歷史使命第23章 戰略誤判第33章 嘎然而止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73章 捆綁政策第93章 鋌而走險第49章 拋開幻想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76章 新機會第24章 變數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49章 第二戰場第36章 艦隊司令第162章 彈雨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79章 立場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2章 鬥爭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41章 標杆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35章 支柱第45章 深海猛龍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71章 拼盡全力第9章 血染橫濱第12章 開戰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19章 做徹底第59章 起始點第48章 反潛戰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86章 全力以赴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307章 壁壘第87章 積極爭取第11章 打擊利器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15章 全面展開第36章 負擔第76章 作戰策劃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64章 孤注一擲第24章 伏擊戰第11章 經濟圍剿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66章 硬骨頭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13章 新兵能戰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1章 禁運效果第20章 別無選擇第67章 突然打擊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22章 出師有名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50章 沉默第228章 導火索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20章 混戰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2章 誰輸誰贏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73章 外交戰果第92章 突擊失敗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15章 受害者第3章 大國實力第18章 坦克戰第84章 戰將第97章 針鋒相對第83章 一錯再錯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94章 戰略價值第74章 爭取時間第59章 再接再厲第70章 分道揚鑣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34章 公衆事件第234章 推波助瀾
第22章 誰輸誰贏第3章 大難不死第50章 大無畏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27章 利誘第55章 決戰在即第3章 本性難移第44章 歷史使命第23章 戰略誤判第33章 嘎然而止第75章 咄咄逼人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73章 捆綁政策第93章 鋌而走險第49章 拋開幻想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76章 新機會第24章 變數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49章 第二戰場第36章 艦隊司令第162章 彈雨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79章 立場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2章 鬥爭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41章 標杆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35章 支柱第45章 深海猛龍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71章 拼盡全力第9章 血染橫濱第12章 開戰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19章 做徹底第59章 起始點第48章 反潛戰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86章 全力以赴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307章 壁壘第87章 積極爭取第11章 打擊利器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15章 全面展開第36章 負擔第76章 作戰策劃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64章 孤注一擲第24章 伏擊戰第11章 經濟圍剿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66章 硬骨頭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13章 新兵能戰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1章 禁運效果第20章 別無選擇第67章 突然打擊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22章 出師有名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50章 沉默第228章 導火索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20章 混戰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2章 誰輸誰贏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73章 外交戰果第92章 突擊失敗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15章 受害者第3章 大國實力第18章 坦克戰第84章 戰將第97章 針鋒相對第83章 一錯再錯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94章 戰略價值第74章 爭取時間第59章 再接再厲第70章 分道揚鑣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34章 公衆事件第234章 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