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空中打擊

五月十四日,陸戰隊發動全面進攻。

第三陸戰旅徑直向西推進,第二陸戰旅向南突擊十公里之後,也轉向西進,與第三陸戰旅並駕齊驅。

這一天,登陸場方向上的戰鬥達到第一個頂峰。

在第二十三師與第二十五師出動之後,牧浩洋讓楊禹方出動全部空中力量,持續轟炸兩支增援部隊。

從十四日上午九點開始,空中打擊就沒有中斷過。

隨後,由章玉廷派出的“炮擊編隊”也加入戰鬥,從一百多公里外用戰艦上的大口徑電磁炮轟擊越軍。

可以說,正是猛烈的空中打擊與炮火打擊,粉碎了越軍的鬥志。

經過數輪打擊,到當天傍晚,越軍增援部隊已經潰不成軍。

南面,在東河到洞海的高等級公路上,被摧毀的越軍車輛綿延數公里,士氣崩潰的越軍士兵四處潰逃。北面,在河靜到洞海的公路上,到處都是被拋棄的車輛、以及越軍官兵的遺體。

戰爭是殘酷的,落後的一方只能被動挨打。

爲了擊潰兩個越軍二線預備師,中國空軍與海軍在白天的十個小時裡,出動了一千八百架次作戰飛機,投彈五千多噸。在某些戰場上,執行支援任務的戰鬥機還用機關炮掃射了地面目標。

如此大的出動量,既說明中國的空中力量足夠強大,也說明了一個問題。

中國空軍與海軍缺乏用於近距離對地支援的作戰飛機

在很多人看來,在崇尚精確打擊的時代,那些披着重甲、在超低空盤旋,用炸彈、火箭彈與航炮作戰的攻擊機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可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專門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攻擊機仍然很有價值。

問題是,中國空軍沒有專用攻擊機。

在q-5退役之後,中國空軍沒有研製攻擊機,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多用途戰鬥機上,希望用多用途戰鬥機頂替攻擊機。此外,陸軍也裝備了武裝直升機,能在一定程度上頂替攻擊機執行近距離對地打擊任務。

可是在這場戰鬥中,多用途戰鬥機被證明並不適合近距離空中支援任務。

比如在十四日上午的戰鬥中,一架空軍的j-22就在執行近距離對地打擊任務時,被越軍的大口徑高射機槍擊落。當時這架戰鬥機在投下了所有炸彈後,接到陸戰隊偵察部隊的火力支援請求,進入超低空,用機關炮掃射第二十四師的一支步兵部隊,結果在改出攻擊航線時被高射機槍擊中。

不可否認,j-22是非常先進的戰鬥機。

按照空軍的作戰守則,在沒有絕對必要的時候,j-22必須把高度保持在五千米以上,避免進入小口徑高射武器的打擊範圍。在絕大部分時候,j-22也確實在中高空飛行,很少進入超低空。

只是戰場上總有預料之外的情況。

在超低空,j-22的穩定性不夠好,也缺乏足夠的防護能力,別說小口徑高射炮,大口徑高射機槍都能將其擊落。

如果當時執行支援任務的不是j-22,而是q-5,肯定是另外一種情況。

別的不說,q-5的厚重裝甲足以抵抗口徑在二十三毫米以下的小口徑高射炮彈,更別說高射機槍了。

除了戰場生存率,作戰效率也是一個問題。

拿美軍的a-10c來說,在掛滿彈藥的情況下,能在戰場上巡邏兩個小時,隨時爲附近的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別的不說,那門七管加特林航炮就能摧毀絕大部分地面目標,甚至能打穿坦克的頂部裝甲。與之相比,j-22最多在內部彈艙攜帶四枚炸彈,使用外部掛架也只能攜帶八枚炸彈,戰場巡邏時間不會超過一個小時,出動一次打擊的地面目標只有a-10c的一半。

當然,其他性能上,多用途戰鬥機與攻擊機也有差別。

比如攻擊機的飛行速度較慢,低空機動性更好,比如轉彎半徑更小,能以更快的速度對同一個目標進行第二次攻擊,而多用途戰鬥機的飛行速度較快,在低空不夠敏捷,很難對同一個目標進行多次攻擊。

與後來的戰爭相比,如果當時中國空軍有一種類似於a-10c的攻擊機,五月十四的作戰出動量至少可以減少三分之一。在保持出動量的情況下,對地打擊能力至少能提高百分之五十。

當然,能夠勝任對地打擊任務的不僅僅有戰鬥機,還有轟炸機。

五月十四日白天最重要的一場轟炸發生在下午…左右,空軍的八架h-22戰略轟炸機對聚集在公路上的越軍第二十三師進行了地毯式轟炸,在兩分鐘內投下近兩百噸炸彈,一舉殲滅了上千名越軍。

從效率上講,這次轟炸並不高,但是意義非常重大。

要知道,這是h-22第一次參加實戰。

這場戰鬥開啓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即中國成爲繼美國與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

用h-22執行戰術轟炸任務,顯得有點大材小用。

這種標誌性的轟炸機具有四千五百公里的作戰半徑,以及最大二十七噸的載彈量,能夠攜帶核炸彈執行戰略轟炸任務,也能攜帶常規彈藥執行常規轟炸任務。正常情況下,在執行常規轟炸任務時,h-22的主要彈藥是空射巡航導彈與制導炸彈,特別是配備了滑翔彈翼的防區外彈藥。

只是在這場轟炸中,八架轟炸機使用的都是非制導炸彈。

不是非制導炸彈更加便宜,而是空軍對h-22的性能還不夠了解,因此安排了一個較爲簡單的任務。

從心理打擊上講,八架轟炸機把兩百噸炸彈投向同一個目標,絕對要比把幾百枚制導炸彈分別投向數十個目標更加有用。至少在這場轟炸中,倖存的越軍官兵全部崩潰了,有的甚至主動向陸戰隊偵察兵投降。

這場戰鬥也表明,h-22完全具備了作戰能力,可以執行更高級的打擊任務。

打到五月十五日,越軍增派的兩個師、以及守衛廣平省的第二十四師全部崩潰,陸戰隊在地面戰場上幾乎沒有遇到有組織的抵抗。即便打了幾場地面戰,大部分時候也是由陸戰隊發出支援請求,由空軍與海軍出面解決問題。

到五月十六日上午,第三陸戰旅已經到達越老邊境。

下午,第二陸戰旅完成了突擊行動。

龐躍龍預計要用十到十二天的作戰行動,在五天半內就全部完成了。

進攻的順利程度,遠遠超過了牧浩洋的設想,而且越軍沒有像想像中的那樣,進入叢林打游擊戰。

事實上,在廣平省也沒有多少叢林了。

戰爭爆發前,廣平省是越南最主要的橡膠種植地區,產量佔全國的百分之四十,分佈着數十個橡膠園。此外,廣平省還是越南中部地區的產糧大省,有近一百萬畝稻田,年產水稻近一百五十萬噸。

顯然,種植園與稻田絕不是打游擊戰的好地方。

鑑於陸戰隊的進攻非常順利,牧浩洋在當天調整了作戰部署,讓第二陸戰旅與第三陸戰旅的工程營提前上岸。

爲了加快工程兵的部署速度,兩個工程營將首先在洞海附近開闢野戰機場。

隨後,將由運輸機把第四陸戰旅的工程營、以及大部分工程設備送過來。如果工程進展順利,還將從陸軍抽調幾個工程營。

說到工程部隊,牧浩洋就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了。

陸軍總共有一百八十個工程營,此外二炮、海軍與空軍還有一百多個工程營,工程部隊的總兵力在四十萬以上。和平時期,這些工程部隊主要從事與軍事有關的建設工作,比如在偏遠地區修建公路與鐵路,在山區裡修建野戰機場等等。在“中華”項目中,軍隊的工程部隊都得到了鍛鍊。

可以說,中**隊擁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工程部隊。

在工程設備方面,自然也不會落後。按照標準配備,陸軍的工程營至少有兩百臺各類車輛與施工設備,比美軍的工程營還要多,而且大部分都按照軍事標準制造,能夠適應惡劣的戰場環境。

有趣的是,中**隊大力打造工程部隊,並非針對越南。

在二零二七年的第一次印度洋戰爭之後,中**隊加強了工程部隊建設,主要就是針對將來與印度的戰爭。要知道,不管是在東部邊境地區、還是在西部邊境地區,中印接壤地區的環境都很惡劣,基礎條件非常糟糕。和平時期只能進行一些重大工程,因此必須爲戰時準備一支足夠強大的工程部隊。

按照這個要求,中國空軍的戰略投送能力也得到了高度重視。

雖然在運輸機總量、以及運輸能力上,中國空軍還比不上美國空軍,但是中國空軍更加重視在惡劣條件下的空運作業。比如在中國空軍中,兩種主力運輸機都具備在土質跑道上起降的能力,而且在往前線運送物資與兵員的時候,不需要進行維護,能夠保證連續飛行十個架次以上。

用打印度的力量來對付越南,絕對是大材小用。

五月十八日,野戰跑道開始使用。

當天,就有八十架運輸機到來,送來了第四陸戰旅的工程營,以及三個工程營所需的工程設備。

這一天,越軍第二十四師的最後一支部隊投降。

到此,中國陸戰隊在越南廣平省的軍事佔領成爲既成事實。。.。

第63章 全力以赴第24章 勇敢面對第7章 突然襲擊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78章 中國化第15章 千慮一失第9章 備戰第23章 戰略誤判第22章 出師有名第35章 聲東擊西第46章 決策點第52章 空中力量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63章 一箭三雕第9章 新冷戰第73章 沉默是金第76章 樂觀派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8章 雙輸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36章 小心過頭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21章 一鍋端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82章 戰火再起第86章 膠着第266章 門檻第77章 分歧第194章 誘餌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2章 前途未卜第61章 意外因素第88章 奢望第68章 措手不及第8章 經濟賬第4章 各算各的第78章 中國化第9章 以退爲進第58章 新班子第40章 奮起直追第268章 光速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66章 回家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52章 順手拈來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36章 負擔第83章 空中遭遇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17章 打與不打第66章 不可避免第5章 最終辯論第40章 積極主動第120章 多面手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118章 和解第303章 幸運兒第27章 山窮水盡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43章 門檻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9章 人心所向第91章 再接再厲第10章 重在過程第58章 邁向戰爭第24章 昏了頭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75章 預演第1章 新崗位第38章 狼羣第33章 引流疏導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9章 相互指責第28章 出人意料第3章 把握機會第7章 鋼鐵鯊魚第71章 拼盡全力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98章 嚴陣以待第25章 自食其果第32章 大夢初醒第74章 迴歸第77章 針鋒相對第28章 一觸即發第92章 怎麼打第118章 和解第34章 阿拉伯聯邦
第63章 全力以赴第24章 勇敢面對第7章 突然襲擊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78章 中國化第15章 千慮一失第9章 備戰第23章 戰略誤判第22章 出師有名第35章 聲東擊西第46章 決策點第52章 空中力量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63章 一箭三雕第9章 新冷戰第73章 沉默是金第76章 樂觀派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8章 雙輸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36章 小心過頭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21章 一鍋端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82章 戰火再起第86章 膠着第266章 門檻第77章 分歧第194章 誘餌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2章 前途未卜第61章 意外因素第88章 奢望第68章 措手不及第8章 經濟賬第4章 各算各的第78章 中國化第9章 以退爲進第58章 新班子第40章 奮起直追第268章 光速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66章 回家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52章 順手拈來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36章 負擔第83章 空中遭遇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17章 打與不打第66章 不可避免第5章 最終辯論第40章 積極主動第120章 多面手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118章 和解第303章 幸運兒第27章 山窮水盡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43章 門檻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9章 人心所向第91章 再接再厲第10章 重在過程第58章 邁向戰爭第24章 昏了頭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75章 預演第1章 新崗位第38章 狼羣第33章 引流疏導第46章 全速北上第29章 相互指責第28章 出人意料第3章 把握機會第7章 鋼鐵鯊魚第71章 拼盡全力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98章 嚴陣以待第25章 自食其果第32章 大夢初醒第74章 迴歸第77章 針鋒相對第28章 一觸即發第92章 怎麼打第118章 和解第34章 阿拉伯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