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

陸戰隊在旺烏努島站穩腳跟之後,纔算正式拉開了血戰所羅門羣島的帷幕。

接下來的一年多裡,交戰雙方爲了控制這座羣島,幾乎無所不用其極,而且誰都不肯退讓半步。

按照牧浩洋的部署,陸戰隊沒有急於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

從戰後披露的資料來看,在二零五三年底,陸戰隊甚至沒有制定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的作戰計劃。主要原因就是,陸戰隊當時只能湊齊四個師的兵力,要到二零五四年中期,才能獲得新編陸戰師。雖然龐躍龍在制訂計劃的時候提出直接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但是被牧浩洋否決了。隨後龐躍龍也不再堅持,主要是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讓他意識到,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絕對不是件易事。

在沒有必要立即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情況下,旺烏努島成爲陸戰隊的立腳點。

十一月三十一日,在萬事準備妥當的情況下,陸戰隊配合艦隊,對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軍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炮擊。

在這場長達一整天的炮擊中,陸戰隊動用了四百門電磁炮,投射炮彈十二萬枚,平均每個小時投射五千枚,在艦載偵察機大型無人偵察機岸基偵察機的引導下,對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美軍進行了無規律的炮火打擊。只是,真正的主角不是陸戰隊,也不是艦隊,更不是艦載航空兵,而是部署在馬里亞納羣島的戰略轟炸機。當天,中國空軍至少動用了一百二十架戰略轟炸機,投下了兩百多枚被稱爲“地下工事終結者”的超級鑽地炸彈,重點打擊了美軍的地下防禦工事。

這種炸彈重達十二噸,由陸軍報廢的大口徑火炮身管做彈體,採用三極串聯戰鬥部,主戰鬥部裝填了一百五十公斤烈性炸藥,由智能引信起爆,能夠鑽透一百二十米厚的土層或者四十米厚的混凝土或者二十五米厚的花崗岩,一枚炸彈就能摧毀容積超過十萬立方米的地下工事。

可以說,這是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鑽地炸彈。

只是,實戰證明,對付美軍最堅固的地下防禦工事,這種炸彈依然有點力不從心。

後來,中國軍隊又研製了兩種專門對付地下工事的炸彈,一種是重達二十噸的“掩體毀滅者”,一種是重達十六噸的“開罐器”。前者依然是鑽地炸彈,即通過增強彈體的強度與前置戰鬥部的威力,來增加鑽地深度。後者則算不上是鑽地炸彈,而是用來破壞地下掩體頂部加強結構的炸彈。實戰證明,把這兩種炸彈結合起來使用,基本上能夠對付世界上所有類型的地下掩體。主要就是,先用“開罐器”拋掉地下掩體上方的土層岩層與鋼筋混凝土加固層,再使用“掩體毀滅者”進行終極打擊。如果一枚“開罐器”還通不過,可以反覆使用幾枚來摧毀地下掩體的加固層。

當然,能夠使用這些巨型炸彈的,不僅僅是戰略轟炸機。

後來,空軍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投彈方式,即用載重能力超羣的大型電動運輸機從尾部艙門把炸彈拋出去。

只是,這兩種炸彈問世的時候,所羅門羣島戰役已經快要結束了。

打到這個地步,美軍除了想方設法守住所羅門羣島之外,根本沒有別的選擇。

要知道,在澳大利亞的民間反戰浪潮一波高過一波的情況下,美國沒有退路,只能不惜代價的守衛所羅門羣島。如果所羅門羣島迅速淪陷,澳大利亞肯定會反水,至少會單方面退出戰爭。

結果就是,美軍只能無所不用其極。

十一月三十日,弗倫奇就簽署了太平洋艦隊的總動員令,命令所有部隊參與所羅門羣島保衛戰。

當然,這隻有宣傳效果。

別的不說,當時弗倫奇就沒有動用已經迴歸的第五艦隊,並且頂住了白宮的壓力,堅決不肯派第五艦隊出戰。

必須承認,弗倫奇非常理智。

以當時的情況,他真把第五艦隊派出去的話,結果不會比第三艦隊好多少,肯定會被中國艦隊全殲。

要知道,中國海軍的第一艦隊一直沒有進入珊瑚海,就是在等待美軍第五艦隊。

只是,弗倫奇也就只有這點能力了,除了保全第五艦隊之外,他把能夠調集到的所有戰艦都派了過去。

當時,美軍最主要的艦艇,就是數量衆多的攻擊核潛艇。

到二零五三年底,美國海軍攻擊核潛艇的數量已經增加到了一百六十四艘,在太平洋艦隊裡面有一百二十艘。這些潛艇中,至少有三分之二能夠出海作戰,另外三分之一要麼在港口裡維護,要麼在返航途中。

也就是說,美軍可以動用的戰略核潛艇多達八十艘。

要知道,大戰爆發前,美軍擁有的戰略核潛艇總共還不到八十艘。

這些潛艇中,有二十艘被派往澳大利亞,在珊瑚海與塔斯曼海活動,主要用來對付南下的中國潛艇。

其餘六十艘,全部被弗倫奇派往西太平洋。

按照弗倫奇的部署,這些潛艇只一個任務:伏擊前往所羅門羣島的船隊與艦隊,阻止中國海軍向前線增兵。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策略。

到達旺烏努島的陸戰隊只有四個師,不足以攻佔瓜達爾卡納爾島,因此中國陸戰隊要想繼續進軍,就得增派作戰部隊。即便中國陸戰隊不打算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而是以火力打擊的方式壓制該島上的美軍,也得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特別是彈藥,後勤補給的壓力不會小到哪裡去。

只要切斷了海上航線,旺烏努島上的中國陸戰隊就不足爲懼。

只是,僅靠潛艇,顯然不可能完全切斷海上航線。

爲此,弗倫奇開始在威克島做手腳,在這裡部署了數十架反潛巡邏機,用來監視從馬里亞納羣島到所羅門羣島的航線,主要是監視南下的運輸船隊,爲潛艇提供戰場信息,幫助潛艇作戰。

當時,弗倫奇還在澳大利亞的東北部地區部署了一百多架反潛巡邏機,並且讓這些巡邏機冒險從巴布亞新幾內亞北上,在密克羅尼西亞南面以及菲律賓海巡邏,搜尋從琉球羣島前往所羅門羣島的運輸船隊。這些巡邏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後來至少有六支船隊遭到潛艇伏擊與之有關。只是在這個方向上,美軍巡邏機必須面對中國戰鬥機的攔截,也付出了極爲慘重的代價。到所羅門羣島戰役結束的時候,美軍在這個方向上損失了近兩百架巡邏機,以及大約一千八百名機組成員。當時,美軍把前往密克羅尼西亞與菲律賓海搜尋運輸船隊的行動稱爲“死亡任務”,就是因爲出動的巡邏機中,有四成無法返回基地,而且被擊落的飛行員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

打破交戰是弗倫奇的一個辦法,但不是全部辦法。

到年底,聚集在澳大利亞的艦艇已經超過了八百艘,大部分都是小型艦艇,特別是導彈艇與水翼艇。後來,美軍還利用澳大利亞的造船廠,大批量生產速度在六十節以上的新式水翼導彈艇。

這些小型艦艇對登陸艦隊運輸船隊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從某種意義上,其造成的損失超過了美軍其他作戰部隊。特別是在夜間,這些由玻璃鋼等非金屬材料製成的小型艦艇很難被雷達發現也難以被肉眼看到,往往能夠出其不意的發動襲擊。後來,美軍還研製出了由燃料電池驅動的高速導彈艇,就更難以被探測到了,因爲這種導彈艇沒有明顯的紅外輻射特徵,也就不容易被紅外設備探測到,而在夜戰中,紅外夜視儀是最主要的探測設備。

針對美軍的導彈艇突擊,中國海軍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

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由驅逐艦組成編隊擴大巡邏範圍,而且爲驅逐艦配備專門用來對付小型艦艇的武器與彈藥。最有效的武器,就是七十毫米電磁速射炮,所需要做的,只是爲電磁炮提供高爆彈。

實戰證明,密集的彈雨在對付小型艦艇時同樣有效。

除了被動防禦,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主動進攻,打擊美軍艦艇所在的港口。

從二零五四年四月份開始,在轟炸機羣規模擴大之後,中國空軍就開始重點轟炸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港口,還數次從馬里亞納羣島出動轟炸機,長途奔襲新西蘭,轟炸了惠靈頓等地的港口。

當然,襲擊運輸船隊,也是打擊美軍的有效手段。

“金槍魚”級全電動潛艇大批量服役之後,就集中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動,伏擊美澳航線上的運輸船隊。爲了支持潛艇作戰,陸戰隊還隨後攻佔了新喬治亞島,並且在這裡修建了三座專門供遠程巡邏機使用的機場。此外,海軍在二零五四年,用大型電動運輸機改裝了航程超過兩萬公里的遠程巡邏機,專門用在太平洋戰場上,執行搜尋美國船隊協助潛艇作戰的任務。爲了掩護這些遠程巡邏機,海軍還在J-33的基礎上,開發出了作戰半徑達到三千公里的J-33C。

總而言之,雙方都在想方設法的壓垮對手。

只是,到了二零五三年的最後一個月,另外一場重頭戲開始了。

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68章 上前線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74章 信心十足第40章 援助戰第4章 各算各的第132章 臨界點第18章 圍捕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76章 樂觀派第302章 覺醒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79章 盲目猜測第43章 各有所謀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6章 戰略空運第71章 拼盡全力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159章 盟軍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20章 混戰第29章 選將第89章 輪番轟炸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18章 坦克戰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16章 強渡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6章 逐步推進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95章 迎難而上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63章 第一站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59章 於公於私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118章 和解第50章 關鍵技術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10章 欲蓋彌彰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43章 薄弱環節第80章 另尋出路第68章 推波助瀾第53章 橄欖枝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84章 連環拳第28章 出人意料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27章 利誘第20章 混戰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15章 千慮一失第284章 轉變第7章 鋼鐵鯊魚第82章 擔憂第16章 馬蜂窩第227章 滅絕第59章 於公於私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48章 針鋒相對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6章 強渡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8章 戰爭推手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79章 救星第80章 轉變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274章 覺悟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60章 集體智慧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7章 突然襲擊第100章 恐懼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02章 覺醒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27章 雷暴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51章 精密計劃第270章 投降
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68章 上前線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74章 信心十足第40章 援助戰第4章 各算各的第132章 臨界點第18章 圍捕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76章 樂觀派第302章 覺醒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79章 盲目猜測第43章 各有所謀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6章 戰略空運第71章 拼盡全力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159章 盟軍第86章 戰術偵察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20章 混戰第29章 選將第89章 輪番轟炸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18章 坦克戰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16章 強渡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26章 逐步推進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95章 迎難而上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63章 第一站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59章 於公於私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118章 和解第50章 關鍵技術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10章 欲蓋彌彰第212章 充分準備第43章 薄弱環節第80章 另尋出路第68章 推波助瀾第53章 橄欖枝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84章 連環拳第28章 出人意料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27章 利誘第20章 混戰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15章 千慮一失第284章 轉變第7章 鋼鐵鯊魚第82章 擔憂第16章 馬蜂窩第227章 滅絕第59章 於公於私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48章 針鋒相對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6章 強渡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8章 戰爭推手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79章 救星第80章 轉變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274章 覺悟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60章 集體智慧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7章 突然襲擊第100章 恐懼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02章 覺醒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27章 雷暴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51章 精密計劃第270章 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