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軍人的歸屬

“聽說,你在馬爾代夫過得很安逸,都不想回來了。”

“可能嗎?”牧浩洋擡頭看了眼坐在對面的周渝生,又把目光轉回到手頭的文件上,這是周渝生剛剛送來的作戰計劃。

“昨天,我去看了老楊。”

牧浩洋的眉頭跳了幾下,放下了文件。“他怎麼樣了?”

“精神還不錯,不過一下老了許多,都快認不出來了。”周渝生嘆了口氣,說道,“誰能想到,他會像現在這個樣子。”

“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不管怎麼說,他算是解脫了。”

“算是吧,有的時候我還真有點羨慕他。”

牧浩洋勉強笑了笑,也忍不住嘆了口氣。

對日戰爭結束後不久,楊禹方被查出患了皮膚癌,肯定是在粒子風暴期間,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導致的。因爲抗癌藥物還沒有研製成功,所以他接受了兩年的化療。當時像他這種情況的軍人不是少數,海軍就有兩千多名官兵在戰爭結束後查出患了皮膚癌,陸戰隊的情況更加糟糕。所幸的是,楊禹方堅持了兩年,在抗癌藥物研製成功後,他是第一批接受治療的軍人。只是,前期化療讓他徹底垮掉了。兩年前,騰耀輝正式簽署了他的退役申請,黎平寇還親自爲他送行。

楊禹方現在的毛病不在身上,而是在精神上。

牧浩洋完全可以想像,在軍隊裡幹了大半輩子、把所有都奉獻給了軍隊,不管是誰在離開的時候都會非常茫然,甚至不知道該做什麼。這就像當初騰耀輝給他放大假一樣,讓他根本無所事事。

有的時候,牧浩洋就在想,要是哪一天他脫下了軍裝,會是個什麼樣子。

對海軍來說,楊禹方的離去,絕對是一大損失。

要知道,他是中國海軍中,最精通航空作戰、也是經驗最豐富的航空兵將領,即便放眼全世界,恐怕也沒人能超越他。

當初,騰耀輝還希望由他出任海軍司令。

所幸的是,這兩年來,出任海軍航空兵司令的晏鷹搏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沒有讓楊禹方離去變成遺憾。

“對了,晏鷹搏昨天打了電話過來。”

“找我?”

“你不在,轉到我這裡來了。”

“有什麼事嗎?”

“還能有什麼事?”周渝生笑了笑,說道,“沈飛那邊的事情,J-33已經準備好了,計劃六月份首飛,他問你要不要去現場觀摩。”

“有這個必要嗎?”

“不管怎麼說,你是負責裝備工作的副總參謀長,還是海軍大將,而且騰總現在是甩手掌櫃,你要不去的話……”

“行,我讓秘書安排。”

“晏鷹搏還說了,最好能在觀摩後跟沈飛籤合同。”

“這麼急?”

“這不叫急,而是在鼓勵沈飛。”

“這事我會考慮,用不着他來提醒我。”

周渝生笑着搖了搖頭,說道:“我只是傳話的,就當我什麼都沒說。時間不早了,先去吃飯吧。”

牧浩洋沒有拒絕,他總不能天天在辦公室裡吃盒飯吧。

吃過午飯,周渝生回去處理潛艇部隊的事情,牧浩洋也返回辦公室,讓秘書把J-33的相關資料送了過來。

與J-30跟J-32的關係一樣,J-33也是J-31的艦載型號。

在J-J-33項目中,贏得試製合同的不是長期霸佔着主力戰鬥機位置的成飛,而是痛改前非的沈飛。

在三十多年前,沈飛是中國頭號飛機制造企業,不但製造了J-8這種典型的國產高端戰鬥機,還製造了J-11、J-13與J-15等一系列重型戰鬥機,但是到第四代戰鬥機的時代,沈飛嚐到了不思進取的苦頭,不但在J-20項目上完敗給成飛,還在J-J-25項目上再次被成飛斬落馬下。

歸根結底,還是沈飛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或者說毀在了J-11項目上。

當初,在引進Su-27與Su-30的時候,軍方就把仿製任務交給了沈飛,而沈飛也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J-11、J-13與J-15系列戰鬥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奠定了研製重型戰鬥機的基礎。

問題是,大規模仿製,讓沈飛忘記了創新纔是生存之道。

結果就是,在第四代戰鬥機項目上,成飛的J-20毫無懸念的戰勝了沈飛的J-14,迎得了空軍的大筆訂單。

在J-J-25項目上完敗後,沈飛痛定思痛,開始反思與改革。

只是,這個時候成飛已經在J-30項目上拔得頭籌,而且沈飛提交的方案依然被空軍認爲過於保守。

如果照此發展下去的話,沈飛很難有打翻身仗的機會。

對日戰爭改變了一切,J-30項目提前,成飛把大量精力放在了這種戰鬥機上,導致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項目延期,而且空軍與海軍也推遲了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的研製進度,決定不在戰前裝備。

接下來,全球自然災害導致所有軍備項目延期兩到三年。

對沈飛來說,這等於獲得了五年的時間,而且在此期間,最大的競爭對手沒有把精力放在多用途戰鬥機項目上。

二零三八年,在空軍重啓多用途戰鬥機項目後,沈飛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事實上,成飛提交的設計方案也非常不錯,而且結合了J-J-32的特點,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技術難度,保證項目順利實施,並且通過與J-J-32提高通用化程度,能夠大幅度降低裝備維持費用。

只是,在權衡考慮後,牧浩洋還是把試製合同給了沈飛。

準確的說,是同時給了沈飛與成飛,要求兩家飛機制造廠在二零四一年底之前製造出第一批試飛驗證機,再通過試飛來確定到底哪一種進入工程發展階段,即定型研製,也由此決定最終採購方案。

這麼做,等於給了沈飛一個機會。

當然,看好沈飛的人並不多。

主要就是,J-J-32裝備了好幾年,總產量超過一千五百架,已經形成規模效應,成飛的方案更具有成本優勢,特別是綜合成本優勢,而且技術風險更小,在二零四一年試飛、兩年內完成工程研製,在二零四四年底之前投產的可能性最大,而沈飛的方案與J-J-32幾乎沒有關係,不但不具備綜合成本優勢,技術風險也非常大,別說在二零四四年底量產,能否順利試飛都是個問題。與成飛的方案相比,沈飛方案只有一個優勢:在技術層面上更加先進。

當然,某些時候,劣勢也能變成優勢。

如果沈飛能及時拿出技術驗證機,解決技術難題,確保項目按計劃進行,J-J-33的產量肯定會超過J-J-32,而且將成爲中國主打的外銷戰鬥機,成飛依靠J-J-32的規模效應優勢就不再成立了。更重要的是,沈飛方案的技術更加先進,因此在J-J-33裝備部隊之後,與J-J-32不在是高低搭配關係,而是任務搭配關係,即根據主要作戰任務來區分戰鬥機。

事實上,這也正是空軍與海航追求的目的。

“高低搭配”是美國在研製第三代戰鬥機時提出來的概念,主要是第三代重型制空戰鬥機的價格過於昂貴,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無法用其全部取代第二代戰鬥機,纔不得不研製一種更加廉價的輕型戰鬥機,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別的不說,F-16是噴氣時代美國產量最多的一種戰鬥機,也是全球產量第二多的戰鬥機,僅次於前蘇聯的Mig-21。到了第四代戰鬥機的時候,同樣受成本等因素限制,美國繼續採用“高低搭配”模式,開發出了輕型化的F-35。只是在發展方向上,美國過於注重三軍一體化,即在相同的構架下,研製三種不同的戰鬥機,最終導致F-35的研製成本嚴重超標,採購價格也一再攀升,變成了一種不算便宜的廉價戰鬥機,而F-35的產量也遠遠比不上F-16。在F-35上遭遇的失敗,讓美國當局不得不考慮改變戰鬥機的發展模式。

只是,在怎麼變的問題上,美國人還沒有想好。

與之相比,中國反而走到了前面。

相對而言,中國空軍的J-20與J-22形成的高低搭配模式更加理想,只是中國海軍開闢出了一條全新的發展模式,即用原本是低端戰鬥機的J-25承擔高端任務,讓重型的J-15承擔低端任務。在此基礎上,中國海軍首先提出,應該以任務來區分戰鬥機,而不再是以製造成本來區分。

正是如此,原本應該是重型制空戰鬥機的J-J-32變成了中型戰鬥機。

接下來的幾場戰爭,證明了這一設計思路的正確性,不管是在對日戰爭中,還是第五次中東戰爭中,J-J-32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在主要戰術性能上,不比美國的F-44差,甚至更加優秀。

也正是受此影響,J-J-33從一開始就被定性爲中型多用途戰鬥機。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在適當兼顧制空作戰的情況下,加強多用途性能,並且通過降低戰術指標來控制製造成本。比如,J-J-33的最大機動過載只需要達到十二G,能夠在空戰中擊敗第四代戰鬥機就行了,不要求達到第五代制空戰鬥機的水平,僅降低機身機構強度就能把成本減少百分之十。

降低成本,意味着能夠採購更多的戰鬥機。

如此一來,在國際市場上,也就能夠獲得更多的訂單。

事實上,絕大部分國家根本用不着J-J-32這樣的純制空戰鬥機,更需要的是多用途戰鬥機。

沈飛能夠提前半年讓技術驗證機上天,應該是個好兆頭。

第35章 奔赴前線第9章 新冷戰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3章 分外事第44章 艦炮怒吼第2章 利益交換第43章 傳奇人物第21章 突如其來第85章 突擊開始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5章 走投無路第6章 戰略籬笆第81章 前沿科技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43章 根源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248章 災難第31章 接觸第15章 轟炸任務第86章 全面競賽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56章 難題第21章 決戰開始第38章 狼羣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22章 大決戰第10章 迎難而上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章 海軍強國第49章 第二戰場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110章 退卻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46章 豐收年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4章 戰爭陰雲第11章 不怕死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84章 強攻第51章 護身符第13章 新兵能戰第39章 去臺灣第83章 歪打正着第4章 不留活口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54章 總撤退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45章 關鍵情報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1章 海軍強國第9章 備戰第18章 畫蛇添足第303章 幸運兒第8章 高歌猛進第31章 返航第63章 誤打誤撞第5章 最終辯論第83章 歪打正着第25章 自食其果第30章 緊急攔截第94章 戰略價值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32章 臨界點第159章 盟軍第27章 精妙戰術第4章 科技競賽第47章 金蟬脫殼第60章 精銳之師第78章 廣泛動員第13章 無限制第82章 戰火再起第75章 真真假假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74章 信心十足第5章 來晚了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318章 總則第54章 生於憂患第48章 交戰第23章 戰略誤判第67章 錯失良機第301章 暴政時代
第35章 奔赴前線第9章 新冷戰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3章 分外事第44章 艦炮怒吼第2章 利益交換第43章 傳奇人物第21章 突如其來第85章 突擊開始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5章 走投無路第6章 戰略籬笆第81章 前沿科技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43章 根源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248章 災難第31章 接觸第15章 轟炸任務第86章 全面競賽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56章 難題第21章 決戰開始第38章 狼羣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22章 大決戰第10章 迎難而上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章 海軍強國第49章 第二戰場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110章 退卻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46章 豐收年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4章 戰爭陰雲第11章 不怕死第65章 再次見面第184章 強攻第51章 護身符第13章 新兵能戰第39章 去臺灣第83章 歪打正着第4章 不留活口第70章 分道揚鑣第154章 總撤退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45章 關鍵情報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1章 海軍強國第9章 備戰第18章 畫蛇添足第303章 幸運兒第8章 高歌猛進第31章 返航第63章 誤打誤撞第5章 最終辯論第83章 歪打正着第25章 自食其果第30章 緊急攔截第94章 戰略價值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32章 臨界點第159章 盟軍第27章 精妙戰術第4章 科技競賽第47章 金蟬脫殼第60章 精銳之師第78章 廣泛動員第13章 無限制第82章 戰火再起第75章 真真假假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74章 信心十足第5章 來晚了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318章 總則第54章 生於憂患第48章 交戰第23章 戰略誤判第67章 錯失良機第301章 暴政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