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以退爲進

以軍猛攻安曼時,二月十日,俄軍再次發動了攻打德黑蘭的作戰行動。

與安曼不同,中伊軍團沒有死守德黑蘭,而是放棄了德黑蘭,把這座徹底破壞掉的城市留給了俄軍。

也就是說,二月十一日,“德黑蘭戰役”就宣告結束了。

雖然俄羅斯當局宣稱,在經過激烈的戰鬥之後,俄軍攻佔了德黑蘭,但實際情況卻是俄軍開進了德黑蘭。留給俄軍的,只是成千上萬座被徹底炸燬的建築物,一座根本不適合軍隊駐紮的城市。

更重要的是,中伊軍團破壞了德黑蘭的所有基礎設施。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俄軍佔領了德黑蘭,卻無法利用這座地理位置非常關鍵的交通樞紐城市。

事實上,中伊軍團的主要戰略就是“堅壁清野”。

當然,這也是由伊朗的地理環境決定的。

作爲一個擁有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國家,而且三分之二的國土是高原與山區,伊朗有足夠的戰略縱深,也就擁有對抗強敵入侵的戰略資本。別的不說,從德黑蘭到波斯灣的港口的直線距離有數百公里,道路里程則高達上千公里,就算俄軍佔領了德黑蘭,也無法佔領整個伊朗。

此外,這也與中國的伊朗戰略有關。

在中國的戰略中,伊朗就是俄軍的墳墓,或者說是俄羅斯的泥潭,只有讓俄羅斯深陷其中,才能達到戰略目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只要俄軍還在伊朗作戰,就永無出頭之日。

事實上,俄羅斯不可能從伊朗撤軍。

當時,俄羅斯在伊朗作戰有兩個主要的戰略目的,一是切斷從中國到中東的鐵路,二是到達波斯灣北岸。

顯然,這兩個目的具有很大的誘惑性。

問題是,中國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讓俄羅斯不斷向伊朗增兵,從而無法在西伯利亞投入主力部隊。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這套作戰計劃是由戚凱威親自擬定的。

按照戚凱威的規劃,中伊軍團的主要任務就是誘敵深入,給俄軍一些勝利的希望,又不讓俄軍嚐到勝利的果實,從而讓俄軍爲了即將到手的勝利不斷的增派作戰力量,從而消耗掉俄軍的作戰力量。

事實上,這套戰術並不高明。

要知道,任何有點軍事頭腦的旁觀者都能看得出來,中國在伊朗的主要戰略就是消耗俄軍的作戰部隊。

問題是,俄軍中沒有幾個是旁觀者。

當時,真正認清了現實的,只有俄軍總參謀長布魯希洛夫,而且也只有他一直反對向伊朗增兵,甚至認爲應該從伊朗撤軍,從而把用在伊朗戰場上的數十萬部隊派往更加重要的西伯利亞。

爲此,布魯希洛夫也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俄軍的幾支王牌部隊全部留在大後方。

問題是,布魯希洛夫必須服從總統的命令。

當時,俄羅斯總統並不認爲伊朗戰場無關緊要,反而把伊朗當成主戰場,或者說是與美國合作的主戰場。

戰後,很多人認爲,俄羅斯總統的野蠻幹預是造成俄羅斯戰敗的主要原因。

也許,這個道理說得通,但是考慮到當時的情況,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俄羅斯總統絕非俄羅斯戰敗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作爲精明的政治家,俄羅斯總統不可能分不清本土與海外戰場的輕重關係。

俄羅斯總統堅持在伊朗用兵,只有一個關鍵因素,即俄羅斯離不開美國的支持,還需要獲得更多的支持。

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足以證明這個判斷。

在二零五三年,俄羅斯需要進口的四十二種戰略物資中,有三十七種主要來自美國,而且佔到了總進口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美國提供的戰略資源,俄羅斯根本不可能參戰。

相對而言,俄羅斯最缺的不是資源,而是設備與技術。

僅在二零五三年,俄羅斯就從美國進口了一萬餘臺機牀,並且引進了上千項技術,甚至直接引進了裝備生產線。俄軍能在二零五三年底獲得美國開發的新式主戰裝備,主要就是美國提供了成套的生產線。

由此可見,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俄羅斯不可能堅持到二零五四年。

事實上,當時俄羅斯有百分之三十的糧食需要從美國進口,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俄羅斯早就爆發內亂了。

問題是,俄羅斯不可能只索取、不付出。

要知道,美俄的關係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俄羅斯不在美國的經濟體內,也不是美國的附屬國。

由此產生的問題就是,只有證明自身的價值,俄羅斯才能獲得美國的幫助。

俄羅斯能夠證明自身價值的,就是在戰略上配合美國。如此一來,伊朗戰場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由此可見,伊朗戰場本來就是美俄利益的契合點。

如果俄羅斯放棄伊朗戰場,就算美國不會放棄俄羅斯,也會降低俄羅斯的重要性,從而使俄羅斯遭受更慘重的失敗。

不可否認,在政治上,俄羅斯總統是正確的。

只是,在軍事上,俄羅斯的伊朗戰略根本行不通。

以俄軍的推進速度,即便中國不再向伊朗增兵,俄軍也要花上一年以上的時間,纔有望佔領伊朗。

當然,俄羅斯總統也不是白癡。

按照美俄的秘密協議,在俄羅斯佔領德黑蘭之後,美國就將出兵伊朗,以便讓俄軍抽調二十萬部隊去西伯利亞。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中伊軍團放棄德黑蘭肯定與此有關。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在二月十一日之前,軍事情報局獲得了相關情報,但是根據中伊軍團的作戰行動,特別是戚凱威做出的特殊部署,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即便沒有情報,戚凱威也做出了準確判斷。

也就是說,當時戚凱威應該知道,美國會在俄軍佔領德黑蘭之後出兵伊朗。

事實上,在戰後,牧浩洋就提到過,伊朗本來就是一個可以放棄的戰場,其主要價值就是牽制敵人的作戰部隊。顯然,這個“敵人”不僅僅指俄羅斯,還包括美國,也就有理由相信,當時中**方已經做出了準確判斷。

當然,俄軍攻佔德黑蘭,也替巴拉姆解了圍。

要知道,巴拉姆發動“安曼會戰”的主要目的是牽制中**隊,即便他在最初的時候並不這麼認爲。

隨着俄軍佔領德黑蘭,以軍在安曼的進攻又毫無建樹,巴拉姆至少可以宣稱,以軍已經成功實現了主要目的,也就沒有必要繼續強攻安曼,可以在兵力損失還不足以威脅到戰線安全的情況下結束進攻行動。

更重要的是,羅林森不能由此指責巴拉姆。

至少從局面上看,以軍的進攻行動,確實牽制了中**隊,使中**隊不得不從德黑蘭撤退。

至於更加長遠的戰略影響,對美國就沒有那麼有利了。

雖然馬歇爾非常清楚,是中伊軍團主動放棄了德黑蘭,俄軍才能在二月十一日攻佔這座已經喪失了戰略價值的城市,但是美俄有約在先,所以馬歇爾不得不考慮向伊朗派遣四個美軍師。

二月十五日,在總統的催促下,馬歇爾下派了兩個師前往伊朗戰場。

這兩個師先進入黑海,再翻越高加索山脈進入伊朗。

兩天後,隨着美軍趕到,布魯希洛夫開始從伊朗撤離主力部隊,着手策劃在西伯利亞發動戰略反擊。

問題是,美國承諾的另外兩個師要到二月底才能到達。

結果就是,在二月二十日,戚凱威把之前派往伊朗的第一一三集團軍抽調了出來,用來加強中東、特別是沙特西北的戰略防線,鞏固了中**隊在約旦附近的防禦力量,使得以軍在“安曼會戰”中取得的勝利變得毫無價值,還使美以聯軍增加了數百公里的戰線,降低了美以聯軍的兵力密度。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美軍還得繼續向中東增兵。

當時,戚凱威只在伊朗留下了一個集團軍,而且明確要求中伊軍團以防禦爲主,充分利用伊朗的有利地形阻擊美俄聯軍。雖然到了三月初,美軍兌現了承諾,把另外兩個師派到伊朗,但是美俄聯軍的兵力優勢,並不足以攻破中伊軍團的防線,也就不可能實現打到波斯灣的戰略目的。

可以說,這一系列變化對中國相對有利。

原因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向中東與伊朗增派作戰部隊,用已有的兵力就能守住重新形成的戰線。

相反,美國、以色列與俄羅斯則要動用更多的作戰部隊才能守住取得的戰果。

到了這一步,中東與伊朗的局勢再次穩定下來。

當然,地面戰爭並沒因此結束。

隨着伊朗的俄軍主力部隊得已解脫,布魯希洛夫開始策劃戰略反擊,集中優勢兵力圍攻西伯利亞的中**隊。

事實上,在此之前,布魯希洛夫就在準備。

在他看來,西伯利亞戰場將決定中俄戰爭的最終結局,也將決定俄羅斯的命運。只有在這裡取勝,俄羅斯纔有希望打贏這場戰爭。如果不能儘快取得勝利,那麼俄羅斯很快就會失血而亡。

別忘了,西伯利亞地區出產的資源佔到了俄羅斯資源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

事實上,如果西伯利亞在俄羅斯手中,俄羅斯就不會存在資源供應不足的問題,也就不需要倚重美國。

問題是,俄羅斯能在西伯利亞取勝嗎?

第61章 戰略打擊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20章 多面手第62章 戰術反擊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118章 和解第110章 退卻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192章 選擇權第69章 惡仗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297章 警戒圈第50章 民間力量第87章 接敵第52章 兇猛打擊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198章 追趕第76章 作戰策劃第59章 於公於私第8章 節外生枝第63章 誤打誤撞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75章 預演第65章 再次見面第49章 場外因素第16章 馬蜂窩第58章 死撐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259章 遺贈第174章 反擊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33章 嘎然而止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33章 嘎然而止第59章 再接再厲第55章 毅然決絕第7章 鋼鐵鯊魚第15章 風頭正勁第7章 機關算盡第219章 做徹底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68章 南海戰略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76章 水下力量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36章 分外之責第16章 耐心等待第42章 第五代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8章 不知進退第49章 拋開幻想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章 收假第45章 宣傳戰第86章 戰術偵察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61章 猛然醒悟第234章 決勝點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15章 遭遇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63章 誤打誤撞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6章 巢臼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8章 坦克戰第74章 戰爭狂人第43章 試探第4章 戰爭危機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27章 瘋狂計劃第5章 來晚了第6章 幽靈墜落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59章 盟軍第12章 開戰第25章 偃旗息鼓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101章 高歌猛進
第61章 戰略打擊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20章 多面手第62章 戰術反擊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118章 和解第110章 退卻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192章 選擇權第69章 惡仗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297章 警戒圈第50章 民間力量第87章 接敵第52章 兇猛打擊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198章 追趕第76章 作戰策劃第59章 於公於私第8章 節外生枝第63章 誤打誤撞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75章 預演第65章 再次見面第49章 場外因素第16章 馬蜂窩第58章 死撐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259章 遺贈第174章 反擊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33章 嘎然而止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33章 嘎然而止第59章 再接再厲第55章 毅然決絕第7章 鋼鐵鯊魚第15章 風頭正勁第7章 機關算盡第219章 做徹底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68章 南海戰略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76章 水下力量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36章 分外之責第16章 耐心等待第42章 第五代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8章 不知進退第49章 拋開幻想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章 收假第45章 宣傳戰第86章 戰術偵察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61章 猛然醒悟第234章 決勝點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15章 遭遇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63章 誤打誤撞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6章 巢臼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8章 坦克戰第74章 戰爭狂人第43章 試探第4章 戰爭危機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27章 瘋狂計劃第5章 來晚了第6章 幽靈墜落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59章 盟軍第12章 開戰第25章 偃旗息鼓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101章 高歌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