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強渡

牧浩洋並不懷疑戚凱威的軍事才華,可是對這種鋪開來打的戰術,他也有點不放心。

別說牧浩洋,當時前來頂替戚凱威,負責地面戰況情勢分析的魏成龍上將都爲戚凱威捏了把汗。

按照魏成龍的說法,戚凱威這套戰術存在一個致命缺陷:渡河行動開始後,很難把展開的部隊集中起來。

雖然在二十三日清晨,戚凱威就開始讓三個集團軍分頭集結,但是總有個過程,分散的部隊不可能在他下達了命令之後就立即到達目的地,而在以軍的轟炸與炮擊干擾下,再考慮到埃及陸軍的素質,再次集結的難度肯定不小。用魏成龍的話來說,就算能夠到達,也不見得能夠形成拳頭。

由此產生的直接後果就是,即便強渡了蘇伊士運河,也很難立即發起突擊。

只是,魏成龍沒有否定這套戰術的重要性,因爲首先得讓部隊渡過蘇伊士運河,不然其他的都是空談。

戚凱威在二十二日與二十三日的部署,正是爲了讓部隊成功渡過蘇伊士運河。

面對他這種完全不守章法的打法,別說以軍將領,就算換上魏成龍,也不見得能夠找到應對之策。

二十三日下午四點三十分,離日落還有不到兩個小時。

在進行了半個小時的全方位炮火準備後,第三集團軍首先在蘇伊士城渡河,隨即第一集團軍與第二集團軍也加入進來。

結果就是,三個集團軍在三個地點開始強渡蘇伊士運河。

因爲第五站與舍特仍然在埃及軍隊控制之中,所以嚴格說來,只有塞得港方向上的第二集團軍纔是在強渡運河。

一個半小時之內,三個集團軍各有一個主力師渡過運河。

這個速度不算慢,畢竟埃及陸軍只能依靠效率不太高的浮橋,而且運河的深度超過了所有主戰裝備的潛渡能力。

確認埃及陸軍開始大舉渡河之後,以色列國防軍發起了近乎瘋狂的反擊。

塞得港方向上,五個以軍裝甲旅同時撲向埃軍橋頭堡。第五站附近,以軍集結了十個旅的兵力輪番發動進攻。舍特方向上,以軍動用了五個旅鞏固包圍圈。可以說,以軍的前線部隊全部投入了戰鬥。

爲了阻止埃軍渡河,以色列空軍還發動了一場近乎自殺式的空中打擊。

當時,在埃及空軍的防空戰鬥機已經嚴陣以待的情況下,以色列空軍出動了三百多架戰鬥機,在近有不到五十架戰鬥機掩護的情況下,對埃及軍隊的渡河地點進行密集轟炸,結果遭受了開戰以來第一次慘敗。

僅僅半個小時,以色列空軍損失了一百四十多架戰鬥機,埃及空軍僅損失三十二架。

在激烈、血腥與殘酷的戰鬥中,以色列飛行員表現得異常英勇,很多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在遭到攔截後,不但沒有拋掉炸彈,反而加速撲向目的地。當時,還有一名以軍飛行員駕駛被導彈擊中的戰鬥機,撞斷了一座浮橋,而這名飛行員後來被追授最高榮譽勳章。事實上,在傍晚的戰鬥中,至少有十多名飛行員駕駛受創的戰鬥機撞擊埃及軍隊的浮橋,不過只有一人成功。

可以說,以色列空軍的亡命反擊,給埃及軍隊製造了非常大的麻煩。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在當天傍晚,埃及陸軍就陣亡了兩千多名官兵,損失了近百輛坦克戰車,絕大部分都是在強渡運河的時候遭到轟炸損失的,只有極少數是在橋頭堡的戰鬥中被以軍擊毀。

當時,最激烈的戰鬥出現在塞得港方向上。

這也可以理解,如果埃及軍隊在塞得港這邊站穩了腳跟,就可以沿着零號公路,即地中海沿岸公路直接殺向加沙地帶,到以色列本土的行軍距離不到一百公里,沿途幾乎沒有可以固守的險要陣地。

也就是說,在塞得港方向上,以色列國防軍一步都不能退卻。

根據一名以色列記者在前線拍下的照片,塞得港方向的戰鬥結束時,運河裡漂浮着上千具雙方官兵的遺體,埃軍橋頭堡陣地上到處都是被摧毀的坦克戰車、遺棄的槍支彈藥,陣亡官兵的鮮血幾乎染紅了整片河灘。

在這場戰鬥中,以軍損失了第一名將領:第一軍團參謀長達姆斯准將。

根據以色列的作戰記錄,達姆斯是在趕往前線指揮作戰途中,遭遇了埃軍炮擊,乘坐的軍用吉普車被一枚一五五榴彈直接擊中,隨行官兵中還有十七人陣亡,三十八人負傷,而能夠證明達姆斯身份的,只有一截戴着結婚戒指的左手無名指。

達姆斯陣亡後不久,以色列國防軍就明確命令,所以高級指揮官必須乘坐裝甲戰車。

在這場戰鬥中,埃及陸軍也損失了第一名將領:第二集團軍的穆罕默德少將師長。

與達姆斯不同,穆罕默德是在橋頭堡指揮戰鬥的時候,被以軍坦克打出的榴彈擊斃,倒下的時候他手裡還拿着望遠鏡,而在他前方八百米外,埃及軍隊的將士正在防線上與以軍浴血奮戰。

當天,納傑夫就親自追授穆罕默德“民族英雄”稱號,隨後爲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可以說,在這場戰鬥中,雙方的將士都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而且都以極大的勇氣戰鬥到了最後時刻。

三年後,埃及導演根據這場戰鬥改編的電影《橋頭堡》在阿布扎比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影片獎與最佳導演獎。關於這場戰鬥產生的影響,更是成爲今後數十年內,軍事界最受爭論的話題。

要說影響,絕對不小。

當天晚上十點左右,在輪番發起十多輪衝擊之後,以色列國防軍終於用巨大的代價攻佔了橋頭堡,擋住了埃及軍隊。

到這個時候,參戰的以色列地面部隊已經達到十七個旅,還有三個旅正在趕來。

如果按照作戰部隊的數量計算,以色列國防軍相當於在這裡投入了西奈半島上總兵力的一半

名義上,以色列國防軍在西奈半島投入了八十個旅,可是在一線作戰的步兵旅與裝甲旅只有四十個,其餘的是炮兵旅、防空旅與後勤旅。因爲後勤保障極度困難,所以僅後勤旅就達到了二十四個。

也就是說,在另外兩處渡河地點,以軍可以動用的只有二十個旅。

因爲在此之前,已經在第五站投入了十個旅,在舍特投入了五個旅,所以以軍的機動部隊只剩下了五個旅。

打到這個時候,誰都能看出戚凱威的意圖。

在大部隊渡河之前,即便需要犧牲部分主力部隊,也要竭盡所能的消耗以色列國防軍的預備隊。

對防禦一方來說,沒有了預備隊,後果將不堪設想。

塞得港東邊的激烈戰鬥還在進行的時候,戚凱威打出了一計重拳:讓第三集團軍的渡河部隊向亞喀巴灣方向挺進,並且沿途展開,擴大突擊的正面寬度,爲後繼渡河部隊留出活動空間。

顯然,埃及軍隊的主要渡河地點在舍特。

只是,戚凱威做的並不止這一件事。

在第三集團軍開始突擊後不久,也就在塞得港東面的戰鬥結束前,他就命令第二集團軍與第一集團軍各留下一個師的兵力守衛運河防線,其餘未渡河的部隊全部南下,以最快的速度開往蘇伊士城。

因爲塞得港東面的戰鬥還沒結束,所以以軍沒能立即跟近。

在埃及軍隊集體南下大約一個小時後,集中在塞得港戰場上的以色列軍隊才南下,而且速度慢得多。

別忘了,這些以軍部隊剛剛打了一場惡仗,行軍速度根本快不起來。

當然,這還不是主要問題。

因爲只有一號公路線沿運河東岸南下,所以以色列軍隊全部擁擠在這條公路上,極易遭到炮火打擊。更致命的是,以色列軍隊的後勤保障本來就不足,如果長途全速行軍,就算能夠趕到戰場,恐怕坦克戰車也將燒光燃油,根本沒有能力在灘頭陣地上與埃軍交戰,甚至守住防線。

最大的問題是,以軍不可能全部開赴舍特。

原因很簡單,第二集團軍首先南下,因此在第五站附近的以色列軍隊還得盯住河對岸的第一集團軍,在增援部隊到達之前,必須守住河灘陣地。如果跟隨南下,那麼第二集團軍很有可能在第五站打開突破口,而從這裡向東進軍,對以色列本土的威脅更大。結果就是,在第一集團軍主力南下的時候,因爲增援部隊沒能及時趕到,第五站附近的十個以軍師沒有跟着南下,還在猛攻第五站。

受此影響,以軍根本無法及時增援舍特,也就無法阻止埃軍大部隊渡河。

事實上,在第三集團軍率先展開的情況下,以色列國防軍的唯一選擇就是放棄捨特,沿着二號公路線向東展開,把埃及軍隊擋在西奈半島南端,趁機集結主力部隊,然後與埃及軍隊決戰。

跟埃及軍隊賽跑,以色列國防軍根本沒有勝算。

二十四日凌晨,在第二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到達伊斯梅利亞後,以色列總參謀部就放棄了運動戰,命令舍特附近的五個旅全線後撤,同時把充當預備隊的五個旅,以及從北面派來的三個旅在二號公路線南面展開。

雖然此時埃及軍隊還在渡河,但是戚凱威已經達到了戰術目的。。.。

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86章 膠着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3章 拉幫結派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92章 長遠目光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章 棄武從文第56章 守株待兔第88章 奢望第21章 一鍋端第234章 決勝點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44章 蛇困淺灘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15章 受害者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120章 多面手第259章 遺贈第63章 反導攔截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9章 新冷戰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22章 出師有名第22章 備用計劃第96章 高調第78章 多此一舉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7章 關聯性第98章 嚴陣以待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69章 惡仗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35章 合理搭配第16章 急轉直下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66章 硬骨頭第75章 預演第54章 最後衝刺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13章 分外事第60章 振作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56章 抽身第24章 昏了頭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84章 青出於藍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59章 於公於私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67章 突然打擊第203章 覆滅第53章 軍事部署第12章 封鎖第64章 直接證據第33章 拉幫結派第30章 全面對抗第8章 膽識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36章 小心過頭第57章 老少校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23章 堅持主見第9章 備戰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44章 艦炮怒吼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50章 沉默第20章 保持沉默第26章 轉折點第75章 咄咄逼人第37章 遠洋護衛第237章 攻堅戰第31章 接觸第270章 投降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68章 措手不及第75章 預演第72章 新崗位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2章 封鎖
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86章 膠着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3章 拉幫結派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92章 長遠目光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章 棄武從文第56章 守株待兔第88章 奢望第21章 一鍋端第234章 決勝點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44章 蛇困淺灘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15章 受害者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120章 多面手第259章 遺贈第63章 反導攔截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9章 新冷戰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9章 主動攻擊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22章 出師有名第22章 備用計劃第96章 高調第78章 多此一舉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7章 關聯性第98章 嚴陣以待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69章 惡仗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35章 合理搭配第16章 急轉直下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66章 硬骨頭第75章 預演第54章 最後衝刺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13章 分外事第60章 振作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56章 抽身第24章 昏了頭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84章 青出於藍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59章 於公於私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67章 突然打擊第203章 覆滅第53章 軍事部署第12章 封鎖第64章 直接證據第33章 拉幫結派第30章 全面對抗第8章 膽識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36章 小心過頭第57章 老少校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23章 堅持主見第9章 備戰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44章 艦炮怒吼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50章 沉默第20章 保持沉默第26章 轉折點第75章 咄咄逼人第37章 遠洋護衛第237章 攻堅戰第31章 接觸第270章 投降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68章 措手不及第75章 預演第72章 新崗位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2章 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