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技不如人

眼看着F-22A在翻滾轉向的同時拉起躍升,晏鷹搏卻有力使不上。

航炮的威力不小,那枚擦中機翼的炮彈說不定能讓一次性塑壓成型的機翼報廢,可是弊端也非常明顯。

兩次點射,晏鷹搏的J-11B發射了八十枚炮彈。每枚炮彈的彈頭重二百四十多克,炮口速度爲每秒八百六十米。根據動量守衡原理,可以大致算出,這八十枚炮彈能讓J-11B的速度降低每秒一米。

對於飛行速度超過每秒四百米的戰鬥機來說,這個影響並不大。

最大的問題是,航炮的攻擊距離比導彈近得多,長點射時J-11B與F-22A的距離不到八百米,短點射時縮短到四百米。因爲緊追F-22A,所以J-11B一直在F-22A的尾流中,發動機吸入了F-22A排出的廢氣。雖然進氣量沒有減少,但是廢氣中的氧氣比空氣少得多,導致J-11B的兩臺WS-10推力大減。

結果顯而易見,F-22A加速爬升時,J-11B很難跟上。

拉回操縱桿前,晏鷹搏掃了眼空速表。

只有每小時一千四百公里,而且還在迅速降低。

這個速度,J-11B絕對咬不住F-22A。讓敵機拉開距離,後果將難以設想。

晏鷹搏沒有遲疑,立即撥動火力開關,切換到發射導彈的位置,隨後摁下按鈕,把左側機翼下的PL-11射了出去。

此時,戰鬥機上的火控系統還沒有鎖定目標,剛剛發射的PL-11也沒有鎖定目標。

沒有鎖定目標,導彈無非是一枚裝上火箭發動機的大號炮彈。

晏鷹搏必須在接下來的幾秒鐘之內,用頭盔瞄準系統鎖定目標,戰鬥機上的火控系統纔會自動把數據傳輸給已經射出的導彈。

成功率肯定不高,正常情況下也只有百分之五十。

戰鬥機正在做高過載機動,飛行員被相當於自身體重數倍的力量壓在座椅上,轉動頭部非常吃力。晏鷹搏沒有其他選擇,距離正在拉開,再過幾十秒,F-22A就將離開PL-11的攻擊區域。

僅僅依靠意志,解決不了問題。

看着PL-11從F-22A的機身下方飛過,晏鷹搏咬緊牙關,再次把右手大拇指壓在開火按鈕上。

過載已經超過八G,還在繼續上升。

達到九G時,晏鷹搏最多能堅持五秒,隨後會因爲血液無法流入大腦,產生黑視、眩暈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昏厥。

讓F-22A拉開距離,無異於自殺。

既然是“自殺”,還不如放手一搏,把剩下的那枚PL-11射出去,說不定導彈能自行鎖定目標。

視野變暗的時候,晏鷹搏摁下了按鈕。

PL-11呼嘯而出,朝F-22A飛去。

此時,晏鷹搏什麼都顧不上,也什麼都管不了。

羅伯特的情況不比晏鷹搏好多少,F-22A的性能比J-11B好,並不意味着飛行員承受過載的能力更勝一籌。

因爲處於被攻擊位置,所以F-22A提前數秒鐘達到九G的最高過載。

導彈告警機響起時,羅伯特把手伸到控制面板上,準備發射干擾彈與拖拽式誘餌。

格鬥導彈採用紅外被動導引頭,得用紅外干擾彈。因爲一些較爲先進的格鬥導彈採用了紅外與紫外雙模式陣列導引頭,所以干擾彈不見得能夠欺騙導彈,必須用上能夠模仿戰鬥機輻射信號的拖拽式誘餌。

與J-11B的外掛拖拽式誘餌不同,F-22A的拖拽式誘餌放在尾撐中,拖放距離超過五十米,足以讓確保導彈爆炸產生的碎片不會擊中戰鬥機。

導彈告警機到底響了幾次,羅伯特根本搞不清楚。

高過載下,流入大腦的血液大幅度減少,產生黑視前,會使飛行員的反應速度變慢,還會對飛行員的感官與思維造成嚴重影響。說得形象一點,就是使飛行員變得笨拙、遲鈍與弱智。

羅伯特能做的,就是摁下發射開關。

能否避開導彈,只能聽天由命。

只能說,上帝在這個時候顯靈,護佑了這位虔誠的天主教徒。

羅伯特摁下發射開關,投放干擾彈與拖拽式誘餌之前,第一枚PL-11已經與F-22A擦肩而過。因爲沒有鎖定目標,所以導彈的引信沒有通電,沒在距離足夠近的時候引爆。等到干擾彈在戰鬥機後方散開,拖拽式誘餌完全放出,第二枚PL-11射來,而且鎖定了目標。只是,鎖定的不是F-22A,而是戰鬥機後面的誘餌。

要是看到這一幕,晏鷹搏肯定會氣得吐血。

還好,他沒有看到這一幕。

視野完全變黑,意識變得模糊的時候,晏鷹搏憑本能壓下操縱桿,左右踏板差動,把戰鬥機從高過載中改了出來。

飛“鐘擺”機動的時候,晏鷹搏遇到過類似的險情。按照賈定康教的辦法,他成功改了出來。那次的情形非常驚險,如果他沒有記住賈定康的話,或者反應慢一點,戰鬥機就會墜毀,他也活不了。

這次的情況稍微好一些,至少飛行高度在七千米以上,他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整。

視力恢復的時候,F-22A已經不見蹤影,J-11B正以飛快的速度衝向地面。

“頭……頭……快拉起來……”

聽到四號僚機的呼叫聲,晏鷹搏立即回過神來。

肯定是爬升時損失了太多速度,改出時的動作過猛,飛行速度低於最低空速,戰鬥機進入了螺旋。

這可不是鬧着玩的,不盡快改出螺旋,戰鬥機肯定會墜毀。

神智清醒過來後,晏鷹搏迅速掃了眼高度表與空速表。

高度跌落了將近四千米,空速超過每小時六百公里,只是戰鬥機在飛速旋轉,像一匹脫繮的野馬,根本不受控制。

晏鷹搏沒有驚慌失措,離地面還有三千多米呢。

把油門杆推到底後,晏鷹搏首先放下全部襟翼與副翼,再把操縱桿推到底,讓戰鬥機在加速的同時穩定下來。

努力立即收到效果,操縱桿上的震動表明,戰鬥機正在擺脫失控狀態。

只是情況並沒好轉,晏鷹搏這時候才注意到左側的一號發動機已經停車。因爲J-11B的兩臺發動機間隔較遠,所以右側的二號發動機全加力運轉,產生的偏心力矩不但沒讓戰鬥機穩定下來,反而加快了旋轉速度。

重新啓動一號發動機,還是首先改出螺旋?

經驗告訴晏鷹搏,必須首先改出螺旋,纔有機會重啓一號發動機。

在螺旋狀態下,進入發動機的氣流很不穩定,強行啓動發動機,可能導致低壓壓氣機損壞,甚至會因共振使風扇葉片脫落,打爛發動機。

這樣的事不是沒有發生過,而是經常發生。

引進Su-27SK後,至少有一起事故就是因爲飛行員在螺旋狀態下強行啓動發動機,導致低壓壓氣機損壞。俄羅斯空軍在使用Su-27SK的時候,出現過低壓風扇共振,葉片脫落打穿發動機護罩的惡性事故。

憑經驗,晏鷹搏沒有多想,立即收起左側的襟翼與副翼,用右側襟翼與副翼產生的阻力抵消偏心力矩。

這個操作,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J-11B的旋轉速度迅速降低,飛行速度也保持在最低空速之上。

天旋地轉的感覺消失後,晏鷹搏又看了眼高度表。

高度已經跌到三千米以下,不算太低,有足夠的把握重啓一號發動機。

戰鬥機在空中啓動發動機,絕對不是汽車發動機點火那麼簡單。

起飛前,戰鬥機都是由電瓶車供電,賦予發動機初始轉速,然後才往燃燒室噴油,由燃燒產生的壓力驅動渦輪。因爲戰鬥機減重一公斤都非常困難、也很重要,所以絕對不會把笨重的電瓶裝到戰鬥機上。

在空中啓動發動機,只能用進入發動機的氣流帶動渦輪。

這就要求戰鬥機有一定的速度,以及較爲平直的航線,讓氣流有足夠的速度、也足夠平順。

做小角度直線俯衝,是重啓發動機的最佳選擇。

因爲放下了右側襟翼與副翼,所以J-11B的中心軸線與航向存在大約十度的仰角,讓晏鷹搏看不到地面參照物,只能全神貫注的盯住高度表、空速表與方位表,忽略了正在逼近的危險。

J-11B的航向終於穩定下來,在他準備俯衝的時候,導彈告警機響了起來。

那架F-22A殺回來了!?

晏鷹搏一驚,立即回頭看去。經驗告訴他,如果那架F-22A殺了回來,肯定會從後方進入。

經驗沒有錯,F-22A確實從後方進入。

只是他沒有看到敵機,而是看到了被導彈擊中的四號僚機。

導彈的近炸引信沒有啓動,直接撞擊四號僚機,由碰炸引信引爆了戰鬥部。

雖然AIM-9X的戰鬥部只有十一公斤,裝藥量不到一公斤,但是烈性炸藥釋放的能量足以將J-11B炸得粉身碎骨。

爆炸產生的火球迅速消散,四號僚機從進氣口處斷成兩截,包含座艙在內的前機身墜向地面的時候,晏鷹搏看到了朝他射來的AIM-9X,以及大約五公里外,正在加速逼近的美軍戰鬥機。

還能做什麼?

理智迅速佔據上風,肯定無法避開導彈,唯一選擇就是彈射逃生。

最後關頭,晏鷹搏抓住了大腿中間的彈射手柄。

他沒有立即拉起來,因爲在導彈爆炸前彈出座艙,只會被橫飛的彈片與戰鬥機碎片打成馬蜂窩。

只要導彈沒有打在座艙附近,他就有機會逃生。

爲此,就得把屁股朝向導彈,而不是把寬大的背部朝向導彈。

晏鷹搏把操縱桿推了出去,讓機頭朝下,機尾朝上。感覺到機身劇烈震動,看到火焰從座艙外席捲而過,他才拽起彈射手柄。

爆炸索炸飛了座艙蓋,彈射座椅的火箭發動機隨即點火。

在一個陌生國家上空,晏鷹搏離開了這架伴隨他三年、在某種意義上超過了他所有親人的戰鬥機。

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38章 猛攻第47章 假設第14章 戰爭前奏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47章 唯一選擇第71章 任人唯才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62章 頭號王牌第21章 決戰開始第56章 創新之舉第32章 匹夫有責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29章 嚴陣以待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73章 外交戰果第80章 戰術推斷第31章 不可避免第24章 變數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78章 多此一舉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298章 決裂第7章 直覺第56章 放長線第26章 逐步推進第96章 部署到位第58章 新班子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9章 伏擊第89章 輪番轟炸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33章 超級航母第80章 情況有變第52章 突擊開始第39章 投送力量第20章 逼婚第48章 虛張聲勢第37章 犧牲品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12章 漸行漸遠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61章 戰略打擊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50章 沉默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6章 軍事化第99章 妥協第25章 偃旗息鼓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63章 不可避免第79章 立場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2章 登陸作戰第73章 沉默是金第40章 積極主動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29章 初顯身手第61章 意外因素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62章 軍方接觸第24章 重大發現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168章 暴風雪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236章 消耗戰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33章 超級航母第4章 戰爭陰雲第39章 救援行動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1章 棄武從文第42章 開戰時機第36章 小心過頭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84章 連環拳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38章 戰前會議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25章 光明磊落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50章 匿蹤突擊第238章 不歸路第24章 變數第54章 準備反擊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48章 針鋒相對
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38章 猛攻第47章 假設第14章 戰爭前奏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47章 唯一選擇第71章 任人唯才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62章 頭號王牌第21章 決戰開始第56章 創新之舉第32章 匹夫有責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29章 嚴陣以待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73章 外交戰果第80章 戰術推斷第31章 不可避免第24章 變數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78章 多此一舉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298章 決裂第7章 直覺第56章 放長線第26章 逐步推進第96章 部署到位第58章 新班子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9章 伏擊第89章 輪番轟炸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33章 超級航母第80章 情況有變第52章 突擊開始第39章 投送力量第20章 逼婚第48章 虛張聲勢第37章 犧牲品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12章 漸行漸遠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61章 戰略打擊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50章 沉默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6章 軍事化第99章 妥協第25章 偃旗息鼓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63章 不可避免第79章 立場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2章 登陸作戰第73章 沉默是金第40章 積極主動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29章 初顯身手第61章 意外因素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62章 軍方接觸第24章 重大發現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168章 暴風雪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236章 消耗戰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33章 超級航母第4章 戰爭陰雲第39章 救援行動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1章 棄武從文第42章 開戰時機第36章 小心過頭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84章 連環拳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38章 戰前會議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25章 光明磊落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50章 匿蹤突擊第238章 不歸路第24章 變數第54章 準備反擊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48章 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