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退卻

?六月五日下午,牧浩洋跟隨騰耀輝離開北京,返回東海艦隊。?

雖然最終沒能躲過陸雯,但是牧浩洋也沒花多少精力。陸雯只是回京處理一些與科研經費有關的事情,六月四日下午就走了。牧浩洋沒有把他跟黃峙博說的事告訴陸雯,暫時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這一天,美國總統在援日問題上做出了最終決策。?

雖然在軍售問題上,美國做出讓步,答應提供大型戰艦,並且委派美軍官兵前去指導日本海上自衛隊。在至關重要的售價上,美國做出的讓步更加明顯。但是在軍售規模上,麥克米倫否決了錢德勒的提議,只答應幫助日本重建一支護衛羣,即僅出售十艘戰艦,而且沒有答應出售封存的常規動力航母。?

消息傳開後,國際社會一片譁然。?

按照五角大樓公佈的消息,美國將向日本提供兩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四艘“伯克”級驅逐艦與四艘“自由”級濱海戰鬥艦,其中兩艘巡洋艦與兩艘第二批次的驅逐艦將免費贈送給日本,只是戰艦的維護設備、以及戰艦上的彈藥需要日本掏錢採購,另外兩艘驅逐艦以半價銷售,而四艘較新的濱海戰鬥艦則以美軍採購價格、加上通貨膨脹係數,以平價賣給日本。?

即便如此,這筆買賣的金額也不小。?

要知道,因爲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美國海軍縮小了濱海戰鬥艦的建造數量,所以“自由”級的造價超過了二十億美元。以二零一九年的幣值,“伯克”級驅逐艦的造價更是超過了三十億美元。算上戰艦上的彈藥,特別是昂貴的防空導彈,日本需要爲這十艘戰艦支付五百億美元。?

這僅僅是開始,十艘戰艦不足以幫助日本重建海上力量。?

保守估計,在中國海軍構成了實質性威脅的情況下,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主力戰艦規模至少要達到三十五萬噸。以二零一九年的水準,大概是五十艘驅逐艦與大型護衛艦。如果日本發展航母,則至少需要兩支航母戰鬥羣。?

當然,不是立即需要這麼多戰艦,只是絕對不能拖得太久。?

以日本的造船能力,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間建造五十艘大型戰艦不會有任何困難,可是日本等不了這麼久。?

要知道,在此期間,中國海軍不會裹足不前。?

按照藍德公司估計,中國將在二十年之內建造包括五艘航母的上百艘大型戰艦,組建全球第二大海軍。?

要想獲得與中國對抗的能力,日本艦隊的規模至少要達到中國海軍的百分之七十。?

也就是說,日本至少要建造五十五萬噸的大型戰艦,其中至少得有三艘航母,而且是三艘大型航母。?

顯然,這遠遠超過了日本的國力。?

不是造船能力,而是日本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設計建造這麼多戰艦。?

不能自建,就只能從國外採購,而美國是日本的主要選擇。?

結果就是,東海衝突結束之後,日本又從美國採購了二十艘戰艦,在短短兩年之內組建了三支護衛羣。?

因爲戰爭已經結束,所以日本在這些戰艦上花掉了更多的美元。?

保守估計,日本在二零二零年與二零二一年,總共花掉了三千五百億美元爲海上自衛隊採購武器裝備,其中僅有不到一千億美元花在國內。從美國採購二十艘戰艦、以及配套的彈藥設備,至少花掉了兩千億美元。?

平均算下來,這些戰艦的單價高達一百億美元。?

顯然,遠遠超過了實際價值。?

要知道,美國的DDG-2000,也就是“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改進型號,在二零二零年的建造總價也只有七十八億美元,其中還有分攤的二十四億美元的設計費用,從第七艘開始降到了六十二億美元。?

而且,日本獲得的只是美國海軍即將淘汰的戰艦。?

不得不說,利用東海衝突,美國大賺了一筆,日本也只能把打掉的牙齒往肚裡吞,根本不敢說三道四。?

只是,麥克米倫的決策,爲這場衝突劃上了句號。?

收到消息的時候,小林光一還心存一線希望,畢竟美國沒有拒絕提供戰艦,還答應委派海軍官兵。?

雖然十艘戰艦少了一點,但是總比沒有強。?

當時,小林光一特別徵求了今井利村的意見,得到了一個非常肯定的答覆,即只要空中自衛隊奪取了制空權,就沒有海上自衛隊多少事,十艘戰艦足以控制整個東海,把地面部隊送上釣魚島。?

也就在這一天,美國開始交付第二批作戰飛機。?

因爲在六月二日的戰鬥中,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損失大超預期,所以錢德勒接受了喜田多一郎在華盛頓提出的請求,即把F-22A增加一倍,在兩天之內交付一百二十架,同時增派六十名飛行員。?

如此一來,到六月七日,空中自衛隊的F-22A機羣將達到一百四十架左右。?

雖然從數量上看,仍然不佔優勢,因爲中國空軍與海航至少能投入四百架戰鬥機,最先進的J-20也很有可能超過六十架,但是這批戰鬥機足以讓空中自衛隊奪得局部制空權,對中國艦隊構成致命威脅。?

要知道,隨同F-22A交付的還有一百二十架F-16CD。?

也就是說,到六月七日,空中自衛隊將獲得一百八十架具有對海打擊能力的戰鬥機,足以發動一次大規模空中打擊。?

作爲支撐力量,早期交付的八架E-3G與四架EC-135足以支持三百架戰鬥機作戰。?

正是如此,今井利村做出了保證,即在六月七日之後,發動一次大規模空中打擊,消滅中國東海艦隊。?

今井利村沒有誇海口,只要合理應用這些戰鬥機,絕對能夠幹掉東海艦隊。?

正是如此,小林光一還覺得有一線希望。?

只是僅僅一天之後,小林光一就認識到,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取勝。?

六月六日,喜田多一郎回到東京。?

下了飛機之後,他就直接趕往首相府,向小林光一彙報華盛頓之行的成果。?

喜田多一郎帶回來了一條極爲重要的消息,即麥克米倫已經明確表示,美國不會再爲日本提供現役武器裝備。?

麥克米倫爲什麼要這麼做,喜田多一郎搞不明白。?

小林光一卻非常清楚,因爲這意味着,日本將失去唯一的武器來源,已有的戰機與戰艦將越打越少,而中國卻不存在這個問題。?

更重要的是,麥克米倫的態度,表明美國不想捲入這場戰爭過深。?

顯然,中國向美國施加了壓力,而美國不得不在與中國交戰的問題上有所顧慮,也就不可能全力支持日本。?

沒有美國的支持,日本必敗無疑。?

打下去,只會輸得更慘。?

送走喜田多一郎之後,小林光一獨自呆了幾個小時,把這場戰爭前後發生的事情回想了一遍。?

雖然他非常不願意相信,但是仍然不得不相信。?

從一開始,美國就不看好日本,在明知道日本將一敗塗地的情況下,仍然蓄意挑起了這場戰爭。?

美國這麼做,就是要讓中日決裂,通過日本牽制中國。?

在美國看來,日本輸得越慘,越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爲只有慘敗之後的日本,纔會心甘情願的聽從美國擺佈。?

也只有在軍事上擡不起頭的日本,纔會瘋狂擴軍,對中國構成威脅。?

有日本擋在前面,美國即便丟掉了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也能牽制中國,在其他戰略方向上高枕無憂。?

事實上,即便沒有這場衝突,美國也將失去西太平洋地區的霸權。?

對美國來說,幾乎沒有損失什麼,就讓兩個具有超強國力的大國的世仇向深層次發展,在今後數十年之內鬥得你死我活。?

作爲幕後導演,美國則坐收漁利。?

顯然,日本已經輸得夠慘了,不然美國不會在這個時候收手。?

問題是,日本國內的主戰力量會就此罷休嗎??

小林光一有一個選擇,即公開麥克米倫的話,爭取得到內閣支持,然後由內閣通過臨時行政法案,結束戰爭行動。?

這不是選擇,而是冒險。?

喜田多一郎沒有通過電話向小林光一彙報情況,就是擔心遭到內閣成員反對,而電話並不安全。?

如果內閣不支持首相的決策,就會罷免首相,選出新的代言人。?

結果可想而知,小林光一離開首相府還是小事,新上任的首相肯定會把日本推進戰爭深淵,讓日本在這場註定贏不了的戰爭中輸掉所有本錢,也輸掉在今後二十年內重振旗鼓的所有資本。?

如果小林光一是個沒有責任心的首相,早在五月下旬他就辭職了。?

留下來,肩負所有責任,就是爲了避免日本走上歧途。?

深思熟慮之後,小林光一認識到,是時候做出自我犧牲了。?

當天晚上,小林光一召開內閣全體會議。內閣成員的意見,讓他堅定了之前的判斷,即內閣絕對不會支持首相在此時做出的停戰決定。?

內閣走不通,小林光一隻能以解散內閣來阻止戰爭擴大。?

會議結束後,小林光一把喜田多一郎留了下來,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希望喜田多一郎能在國會爲他提供支持。?

與小林光一一樣,喜田多一郎也是國會衆議院議員。?

按照日本的法律,內閣主要成員都有雙重身份。?

再過幾個小時,小林光一就會前往國會衆議院,親自宣佈解散內閣,由國會多數黨重新組建內閣,而他將擔任看守政府首相,直到新內閣成立。在此期間,小林光一將宣佈結束在東海的軍事行動。

第73章 餘波第67章 錯失良機第46章 逃命第8章 泰然處之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37章 刺刀見紅第38章 狼羣第17章 新的選擇第71章 再上戰場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2章 封鎖第63章 朋友第39章 出其不意第48章 關鍵戰報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75章 三板斧第13章 無限制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1章 收假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66章 入朝方略第57章 老少校第54章 自亂陣腳第63章 全力以赴第3章 大難不死第16章 中東戰爭第44章 出山第57章 爭論第5章 來晚了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64章 退與不退第22章 大決戰第45章 突然遭遇第56章 創新之舉第31章 風捲殘雲第61章 唯一方案第77章 分歧第45章 宣傳戰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45章 面面俱到第22章 還以顏色第7章 直覺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16章 中東戰爭第52章 大獲全勝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99章 等不起第57章 戰術偵察第21章 動員第82章 擔憂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40章 援助戰第9章 新冷戰第71章 任人唯才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章 關鍵人物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1章 新崗位第5章 夜空魅影第56章 抽身第58章 邁向戰爭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78章 中國化第52章 大獲全勝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40章 突襲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9章 主動攻擊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21章 決戰開始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169章 亂戰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97章 針鋒相對第179章 救星第36章 分外之責第30章 全面對抗第92章 長遠目光第94章 戰略價值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6章 巢臼
第73章 餘波第67章 錯失良機第46章 逃命第8章 泰然處之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37章 刺刀見紅第38章 狼羣第17章 新的選擇第71章 再上戰場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2章 封鎖第63章 朋友第39章 出其不意第48章 關鍵戰報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75章 三板斧第13章 無限制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1章 收假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66章 入朝方略第57章 老少校第54章 自亂陣腳第63章 全力以赴第3章 大難不死第16章 中東戰爭第44章 出山第57章 爭論第5章 來晚了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64章 退與不退第22章 大決戰第45章 突然遭遇第56章 創新之舉第31章 風捲殘雲第61章 唯一方案第77章 分歧第45章 宣傳戰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45章 面面俱到第22章 還以顏色第7章 直覺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16章 中東戰爭第52章 大獲全勝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99章 等不起第57章 戰術偵察第21章 動員第82章 擔憂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40章 援助戰第9章 新冷戰第71章 任人唯才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1章 關鍵人物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1章 新崗位第5章 夜空魅影第56章 抽身第58章 邁向戰爭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78章 中國化第52章 大獲全勝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40章 突襲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9章 主動攻擊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21章 決戰開始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169章 亂戰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97章 針鋒相對第179章 救星第36章 分外之責第30章 全面對抗第92章 長遠目光第94章 戰略價值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6章 巢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