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光復

平壤會戰,成爲第二次戰役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志願軍來說,這場會戰有着不一般的意義。

政治上的意義不用多說,那是政治家的事情。從軍事角度出發,平壤會戰讓志願軍學會了如何使用空中力量,或者說打破了一直由地面部隊唱主角的尷尬局面,讓志願軍首次嚐到了大規模轟炸的甜頭。

不管黃峙博對空軍有沒有信心,在損失了幾百架先進戰鬥機之後,他不再對空中力量抱多大希望。雖然在第二次戰役的組織策劃階段,母祁鐵就提出,動用戰略空軍,爲地面部隊提供支援,但是被黃峙博一口否決了,因爲在他看來,那些H-6提供的幫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地面部隊本身就有足夠強大的火力,沒有必要讓空軍冒險,更沒有必要拿轟炸機冒險。

黃峙博不重視,不等於空軍不會自己想辦法。

在母祁鐵看來,黃峙博拒絕使用戰略空軍,主要還是空軍難以適應電磁戰,很難爲志願軍提供有效支持。

這是客觀存在的問題,誰也不能忽視。

解決辦法不是沒有,只是實施起來有難度。

當時,志願軍空軍想到的辦法與聯軍採用的辦法差不多,即用閉式慣性制導系統取代其他制導方式,提高彈藥的投擲精度。雖然很難達到精確轟炸的要求,但是總比使用自由落體炸彈好得多。

更重要的是,採用了慣性制導系統之後,可以通過某些手段增加彈藥的投擲距離,讓轟炸機在安全區域投彈,不用冒險進入戰場。

問題是,在具體實施的時候遇到了麻煩。

中國軍隊不是美軍,不但數十年沒有打過仗,更沒有像美軍那樣打過仗。雖然中國軍隊的高層領導人已經認識到了空軍與海軍的重要性,認識到了制空權的重要性,但是在中國軍隊中,空軍的地位仍然不高。別說其他將領,就連黃峙博都認爲,空軍只是陸軍的保護傘。

這個問題,在志願軍中更加突出。

除了在戰爭初期,即地面部隊入朝之前,志願軍發動了幾次規模不大的空襲,其他絕大多數時候,空軍的任務就是奪取制空權,掩護地面部隊作戰,而不是充當主力,用轟炸把敵人打回去。

在志願軍空軍的兵力配置上,這個問題顯得非常突出。

別的不說,在志願軍損失的八百架先進戰鬥機中,以制空任務爲主的戰鬥機就有六百多架。雖然像J與30這類的多用途戰鬥機也能執行對地打擊任務,但是在作戰使用中,幾乎全部參加制空作戰。

兵力配置上的問題,直接導致了志願軍空軍的彈藥以制空爲主。

事實上,這也正是中國空軍的主要任務。

在剛剛引進30的時候,中國空軍甚至一度讓這種價值數千萬美元的重型戰鬥機掛着非制導火箭與自由落體炸彈執行轟炸任務,而沒有配備精確制導武器,連激光制導炸彈都非常少。

雖然這些年來,中國空軍在精確制導彈藥上有了長足進步,還一度向國外出口,比如在銷售JF-17與FC-20、即J-10的出口型號時,連同把“雷石”制導炸彈在內的幾種精確制導彈藥賣給了巴基斯坦,而且獲得了巴基斯坦空軍的好評,爲巴基斯坦空軍採購第二批FC-20打下了基礎。但是在中國空軍的武器庫裡,精確制導彈藥仍然不多,甚至連對地打擊彈藥也不是很充足。

志願軍空軍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獲得足夠多的慣性制導彈藥。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這個問題還能解決。

當時,空軍提出了一個辦法,即委託科研機構開發一種通用制導裝置,把庫存的各種炸彈改裝成制導炸彈。

這個辦法並不新鮮,美軍一直在這麼做。

可以說,美軍使用的幾乎所有制導炸彈,都是由在冷戰期間生產的大量非制導炸彈安裝制導系統改裝而來的,連JDAM也是用MK系列炸彈改裝的。

改裝的好處非常多,比如可以有效利用庫存彈藥,避免在銷燬彈藥的時候再花錢,還能有效減少製造新彈藥的費用。更重要的是,通過更換不同的制導組件,能夠非常便利的採用各種制導手段。

聯軍能快速適應電磁戰,就與這個因素有關。

只是,對中國空軍來說,開發一種制導組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大規模生產,而且滿足戰爭的巨大消耗,顯然更加困難。

到第二次戰役打響的時候,南京電子所已經在外貿軍火的基礎上,開發出了適用於二百五十公斤到一千公斤級別炸彈的制導組件,而且空軍還開發出了增程組件,把制導炸彈的投擲距離提高到了一百公里以上。

只是,批量生產剛剛開始,志願軍獲得的制導彈藥並不多。

在黃峙博決定讓戰略空軍參戰的時候,只獲得了兩千套制導與增程組件,僅夠四十架轟炸機執行三次轟炸任務。

所幸的是,對攻打平壤來說,三次轟炸就足夠了。

再說了,黃峙博並沒把希望寄託在空軍身上,火力打擊的主要兵力是陸軍的遠程炮兵。

夜間的轟炸與炮擊後,十九日上午,第十三集團軍的步兵師率先攻入平壤城區,隨即遇到了韓軍的頑強抵抗。

城市作戰,對志願軍提出了新的考驗。

雖然持續一整夜的轟炸與炮擊,沉重打擊了韓軍的士氣與鬥志,還造成了數千名韓軍傷亡,在進攻的時候,炮火打擊也沒有終止,使得韓軍的反擊很難構成威脅,但是進攻部隊是步兵,沒有多少裝甲力量,利用城市建築物佈防的韓軍,讓進攻的速度快不起來,也讓平壤攻防戰充滿了變數。

黃峙博非常清楚,炮火打擊不能持久。

雖然遠程炮兵能夠部署在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以外,但是沒有及時的通信聯絡,前線部隊很難爲炮兵提供準確的火力引導,導致在炮擊的時候,不得不擴大打擊範圍,而且得嚴格按照時間表進行。

浪費,在所難免。

在後勤保障本來就不得力的情況下,把成千上萬枚炮彈與火箭彈浪費掉,顯然很難長期持續下去。

以當時的情況,大規模炮擊最多持續到十九日夜間。

遠程炮兵退出去後,進攻部隊就只能依靠自身的火力。

更重要的是,如果在二十日天亮前還無法打下平壤,第四十七集團軍就得面對洶涌而來的第四步兵師。

對志願軍來說,快速攻佔平壤的機會正在流失。

也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第十三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的反擊產生了效果。

中午,特種部隊發來消息,第四步兵師正在回撤。

黃峙博沒有遲疑,甚至沒有讓牧浩洋去證實特種部隊發來的情報,就讓第四十七集團軍參與了攻打平壤的戰鬥。

雖然僅僅兩個小時後,特種部隊發來的第二份情報把黃峙博驚出了一身冷汗,即回撤的只是第四步兵師的一小部分,仍然有超過一個旅的兵力在平城,而且隨時有可能南下攻打第四十七集團軍。但是當天下午,第四十七集團軍沒有遭到大規模進攻,只是在戰線上與第四步兵師的偵察兵打了幾次規模不大的遭遇戰。

有意思的是,第四十七集團軍在遭遇戰中的表現並不好,而且沒有佔到便宜,第四步兵師卻沒有大舉南下,盤踞在平城的數千名美軍像是不知道平壤正在遭到猛攻,根本沒有抓住這個機會。

這個局面,讓黃峙博也非常意外。

只有一種可能,即聯軍認爲第四十七集團軍在故意示弱,而且志願軍攻打平壤的目的就是讓第四步兵師向南突圍,繼續拉長戰線,爲第十三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創造機會,達到圍殲第四步兵師的目的。

此外,平城是平壤與順川的銜接部,如果志願軍趁第四步兵師大舉南下拿下平城,不但能包圍第四步兵師,還能切斷第三步兵師的退路,讓兩支美軍主力部隊無法相互照應,從而達到分散殲滅的目的。

不管怎麼樣,美軍的遲鈍,讓志願軍獲得了非常寶貴的一個晚上。

入夜後不久,第四十七集團軍的突擊部隊攻佔了牡丹峰公園,開始向南突擊。雖然韓軍仍然控制着南部城區,但是在第十三集團軍步兵師的包抄下,韓軍已經無法守住平壤,更不可能從平壤突圍。

爲了加快攻打平壤的速度,黃峙博首次動用了特種部隊。

準確的說,是讓一直執行偵察任務的特種部隊參與了正規戰鬥。

二十日凌晨,由張寶強上校率領的特種突擊部隊攻佔了設在平壤醫學大學裡的韓軍司令部,一舉俘獲包括韓軍最高指揮官在內的一百多名將領與高級軍官,並且迫使韓軍司令官命令作戰部隊投降。

牧浩洋沒有參與特種作戰,卻爲特種部隊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當時,特種部隊是僞裝成韓軍滲透了韓軍的防線,然後在韓軍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攻入司令部。幫助特種部隊滲透的,正是由牧浩洋從李明陽那裡獲得的一份情報,即韓軍前線作戰部隊的通行口令。

到二十日天亮前,平壤已經捏在志願軍的手中了。

———————————————————————————————

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5章 戰略方向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24章 變數第131章 掃蕩第46章 決策點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9章 伏擊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章 各算各的第64章 千鈞一髮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52章 突擊開始第89章 一枚導彈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21章 奪回失地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40章 突襲第25章 光明磊落第41章 標杆第48章 戰爭準備第43章 門檻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92章 長遠目光第24章 反擊第90章 一網打盡第38章 勞動力第234章 決勝點第46章 豐收年第27章 樹梢優勢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84章 青出於藍第62章 戰略意第74章 戰爭狂人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20章 剋制第44章 歷史使命第37章 犧牲品第59章 擊鼓傳花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26章 排兵佈陣第28章 出人意料第80章 情況有變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6章 第一步第57章 老少校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63章 卸甲第58章 搶先一步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93章 兩頭作戰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91章 再接再厲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43章 根源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33章 拉幫結派第88章 進退維谷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38章 技不如人第98章 嚴陣以待第25章 先做準備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154章 總撤退第268章 光速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3章 戰前會議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297章 警戒圈第8章 經濟賬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64章 外交勝利第97章 戰前會議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35章 導火索第64章 退與不退第81章 防空攔截第14章 宣戰第163章 第一站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68章 上前線第79章 盲目猜測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33章 科技戰略第304章 文明接觸
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5章 戰略方向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24章 變數第131章 掃蕩第46章 決策點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9章 伏擊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章 各算各的第64章 千鈞一髮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52章 突擊開始第89章 一枚導彈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21章 奪回失地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40章 突襲第25章 光明磊落第41章 標杆第48章 戰爭準備第43章 門檻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92章 長遠目光第24章 反擊第90章 一網打盡第38章 勞動力第234章 決勝點第46章 豐收年第27章 樹梢優勢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84章 青出於藍第62章 戰略意第74章 戰爭狂人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20章 剋制第44章 歷史使命第37章 犧牲品第59章 擊鼓傳花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26章 排兵佈陣第28章 出人意料第80章 情況有變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6章 第一步第57章 老少校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13章 兩個人的冒險第63章 卸甲第58章 搶先一步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93章 兩頭作戰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91章 再接再厲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43章 根源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33章 拉幫結派第88章 進退維谷第110章 愛莫能助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38章 技不如人第98章 嚴陣以待第25章 先做準備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154章 總撤退第268章 光速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3章 戰前會議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297章 警戒圈第8章 經濟賬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64章 外交勝利第97章 戰前會議第96章 迴歸正位第135章 導火索第64章 退與不退第81章 防空攔截第14章 宣戰第163章 第一站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68章 上前線第79章 盲目猜測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33章 科技戰略第304章 文明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