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海軍新銳

“海蛇”號越過黃海中線後不但沒有加速,反而減慢航速,隨後向南轉向九十度,把右舷朝向西邊。

作爲中國海軍最新式的常規潛艇,“海蛇”號不但配備了氫氧質子膜燃料電池,能夠以四節的巡航速度潛航二十天,還是中國海軍中第一種配備拖拽式聲納的常規潛艇。只是黃海的平均水深太淺,拖拽式聲納根本派不上用場。

在041型的前兩艘分給南海艦隊後,按計劃“海蛇”號將加入東海艦隊。

只有在平均水深超過一千米的東海,“海蛇”號的性能才能發揮出來。中國潛艇在東海的主要對手是日本的“親潮”級與“蒼龍”級,這兩種潛艇都很先進,特別是安裝了斯特林發動機的“蒼龍”級。在黃海,中國潛艇主要面對韓國潛艇。如果不是戰爭爆發,以及韓國海軍的“孫元一”級進入黃海,“海蛇”號已經去了舟山羣島,與經常在東海出沒的日本潛艇卯上了。

拖拽式聲納用不上,側舷聲納成爲主要被動探測手段。

與“鯊魚”號不同,“海蛇”號的側舷聲納呈直線安裝在艇體兩側,從指揮艙外面到推進艙外面,貫穿整個圓柱形艇體,長達到四十四米。

沒有采用陣列布局的主要原因是:常規潛艇的排水量太小,耐壓殼直徑過小,導致表面幅度太大,如果按照攻擊核潛艇的方式部署側舷聲納陣,探測精度得不到保證。因爲艇體長度有限,所以安裝三塊陣列,間隔距離過小,還會相互干擾,對測向與測距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從技術角度講,線形聲納陣的難度還要高一些。

受橫向尺度限制,線形聲納陣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缺點:無法準確測量目標深度。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海蛇”號在線形聲納陣下方,也就是側舷舯部各安裝了三塊只有測向能力的小型被動聲納陣。與線形聲納陣結合使用,用三角函數計算法,就能測出目標的深度。

單從被動探測性能上講,“海蛇”號肯定比不上“鯊魚”號。

常規潛艇受排水量與尺寸限制,無法安裝大型被動聲納,甚至無法拖帶核潛艇那樣的拖拽式聲納。作戰使用中,大部分常規潛艇側重打擊水面艦船,而不是執行反潛任務。如果需要常規潛艇執行反潛任務,往往提前部署到交戰海域,採用定點設伏的方式,攻擊從附近經過的潛艇。

體量小,不一定全是壞處。

與核潛艇相比,常規潛艇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優點:更加安靜。

同時代的核潛艇與常規潛艇,往往常規潛艇的靜音水平要高出一個級別。比如俄羅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發的“基洛”級就比同期的“塞拉”級與“阿庫拉”級安靜得多,低速航行產生的噪聲低於海洋背景噪聲,被西方國家稱爲“大洋黑洞”。

以往,常規潛艇不受重視,在反潛作戰中難有作爲,主要就是潛航能力太差。

與核潛艇對抗,隔三岔五就要浮上海面充電的常規潛艇幾乎沒有勝算,核潛艇可以憑藉超常的耐力幹掉常規潛艇。

AIP系統問世,改變了這一局面。

雖然AIP系統對潛艇的另外一項戰術性能指標,即最大潛航速度的幫助並不大,但是賦予常規潛艇更久的潛航能力。一般情況下,常規潛艇的任務週期在一個月之內,作戰半徑在一千五百海里左右。大部分AIP系統都能持續工作十五天,有的還能達到二十天,加上蓄電池提供的潛航能力,執行作戰任務時,AIP常規潛艇絕大部分時候都能呆在水下,最多在返航時上浮充電。

大幅度提升的潛航能力,讓AIP常規潛艇在反潛舞臺上有了用武之地。

只是,如何用AIP常規潛艇執行反潛任務,或者說AIP常規潛艇的反潛戰術仍然在摸索階段。

與核潛艇相比,AIP常規潛艇仍然有很多短板。比如最大潛航速度太慢,大多隻能達到二十節,遠不及核潛艇的三十節,連戰略核潛艇的二十四節都比不上。受AIP系統輸出功率限制,AIP常規潛艇的巡航速度多在四到八節之間,作戰時要想跑得更快,只能使用蓄電池。因爲蓄電池的容量非常有限,所以AIP常規潛艇以衝刺速度航行,最多隻能維持數小時。

這些性能缺陷,讓AIP常規潛艇在執行反潛任務時受到很多限制。

因爲最大潛航速度非常有限,AIP常規潛艇遭到魚雷攻擊時,逃脫的概率遠遠低於核潛艇,所以在反潛作戰中,更加重視搶先攻擊與攻擊成功率。要是讓對手搶先攻擊,逆轉局勢的希望非常渺茫。

要想搶先攻擊,就得首先發現、並且鎖定敵艇。

時間充足的話,汪譽涵會跟那艘韓國潛艇繼續周旋,看誰先憋不住氣。

韓國海軍的“孫元一”級潛艇就是德國在209級潛艇的基礎上,應用212級的一些先進技術,增加AIP系統的214級。雖然在編號上,214級比212級靠後一些,但是212級是原滋原味的AIP潛艇,而214級是爲了降低建造成本,讓衆多209級海外用戶買得起的“閹割版”AIP潛艇。

論性能,214級遠不及212級。

韓國海軍是209級的主要用戶之一,考慮提升潛艇戰力的時候,首選對象就是德國的214級。九艘“孫元一”級中,除了首艇在德國建造之外,其餘七艘由霍瓦茲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在現代重工建造。

韓國潛艇的性能到底如何,汪譽涵非常清楚。

幾年前,汪譽涵在一艘從俄羅斯購買的636型上服役時,在黃海南部海域遇到過韓國的209級。升任艇長後,他曾經指揮一艘040型前往日本海,監視海試的“孫元一”號。只是那次行動並不圓滿,他的潛艇在完成任務前被反潛巡邏機發現,不得不浮上水面。通過朝鮮海峽時,一度靠近日本領海,搞得非常緊張。進入東海後,海軍航空兵出動戰鬥機驅逐了日本的反潛巡邏機。

與040型相比,“孫元一”級不算差,只是跟041型比起來,就不是一個檔次的了。

作爲中國海軍的第一種AIP常規潛艇,040型的很多設計都不成熟,性能指標也沒有達到海軍的要求。比如在至關重要的AIP系統上,040型採用的是閉式循環蒸汽機,雖然直接燒油,經濟性比較好,但是性能很不理想,巡航噪聲非常大。在艇體結構設計上,040型大量借鑑“基洛”級,爲了降低成本又不得不控制排水量,導致內部空間狹窄,無法安裝性能先進的作戰系統。

040型的失敗,爲041級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041型摒棄了俄系潛艇的一些極端設計,比如採用單雙混合殼體,只在艇首與艇尾採用雙殼體,中間的平直段爲單殼體,爲安裝高性能側舷聲納打下了基礎。海軍也放開了一些性能指標,比如把下潛排水量上限提高到三千二百五十噸,最大潛航速度由二十二節降低到二十節。

最本質的變化,在AIP系統上。

041型沒再採用閉式循環蒸汽機,而是採用了氫氧質子膜燃料電池。

只是,這套AIP系統與德國的沒有任何關聯。

最早研究燃料電池的不是德國,而是前蘇聯。上世紀六零年代,前蘇聯建造了一艘使用燃料電池的實驗潛艇。只是受當時的技術限制,這艘潛艇沒能發揚光大。在更多的核潛艇服役後,前蘇聯也不再重視燃料電池技術。

從俄羅斯進口877與636型潛艇時,中國海軍花高價購買了燃料電池的技術資料。

經過二十多年努力,特別是在材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後,科學家與工程師終於攻克了燃料電池中最關鍵的技術:質子交換膜。

燃料電池研製成功,海軍才下定決心,建造更先進的041型。

與“孫元一”級相比,041的各項性能指標不算突出,比如最大潛深都是三百米,最大潛航速度都是二十節,由AIP推進的最大持續潛航時間都是二十天左右。041型的優勢在排水量、艇體尺寸,以及全新設計。

多出百分之八十的排水量,意味着041型能攜帶更多的魚雷、配備更先進的裝備。

超出百分之十五的艇長,意味着041型能安裝更大的側舷聲納,獲得更加優異的被動探測性能。

全新的設計,使041型的佈局更加合理,綜合性能更加突出。

具體上,041型配備了拖拽式聲納,“孫元一”級卻沒有。在推進系統上,041型採用泵噴射推進裝置,而“孫元一”級使用的仍然是七葉大側斜螺旋槳。操作舵面上,041型採用的是X型尾舵,而“孫元一”型仍然是十字尾舵。

這些差別產生的影響,使得兩種潛艇在對抗時的表現截然不同。

雖然041型更大,但是憑藉效率更高的泵噴射推進系統與X型尾舵,反而比“孫元一”級更加靈活。

“海蛇”號轉向後,汪譽涵就盯着控制檯上的大屏幕。

現在,上面顯示的是側舷聲納探測到的信息。

與“鯊魚”號相比,“海蛇”號的火控系統更加先進。不是說厚此薄彼,而是海軍爲了求穩,沒把未經考驗的火控系統用在覈潛艇上。

沒過多久,屏幕上出現了一個亮點。

汪譽涵立即鎖緊眉頭,牧浩洋也緊張起來。

第10章 共同體第26章 重拳出擊第34章 中流砥柱第89章 一枚導彈第32章 成果第77章 誘餌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35章 軍事政變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3章 演習第298章 決裂第11章 打擊利器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15章 轟炸任務第64章 外交勝利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8章 倒計時第79章 立場第77章 分歧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18章 畫蛇添足第92章 怎麼打第52章 全速追擊第72章 對峙第321章 起源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9章 伏擊第7章 鋼鐵鯊魚第50章 大漠揚威第114章 向前看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36章 艦隊司令第57章 戰術偵察第25章 強攻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52章 空中力量第90章 機遇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154章 總撤退第115章 遭遇第38章 勞動力第72章 傾其所有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211章 大包抄第35章 孤注一擲第16章 巢臼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10章 裝甲主力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34章 空軍出擊第7章 機關算盡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70章 分道揚鑣第80章 戰術推斷第71章 以進爲退第96章 迴歸正位第27章 戰略目的第36章 負擔第42章 開戰時機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42章 分兵合進第47章 證據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21章 一鍋端第175章 犯糊塗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19章 核戰爭第96章 高調第30章 誰更瘋狂第55章 兩強相爭第44章 艦炮怒吼第24章 重大發現第296章 能量假說
第10章 共同體第26章 重拳出擊第34章 中流砥柱第89章 一枚導彈第32章 成果第77章 誘餌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35章 軍事政變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3章 演習第298章 決裂第11章 打擊利器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15章 轟炸任務第64章 外交勝利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8章 倒計時第79章 立場第77章 分歧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18章 畫蛇添足第92章 怎麼打第52章 全速追擊第72章 對峙第321章 起源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9章 伏擊第7章 鋼鐵鯊魚第50章 大漠揚威第114章 向前看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47章 金蟬脫殼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36章 艦隊司令第57章 戰術偵察第25章 強攻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52章 空中力量第90章 機遇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154章 總撤退第115章 遭遇第38章 勞動力第72章 傾其所有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211章 大包抄第35章 孤注一擲第16章 巢臼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10章 裝甲主力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34章 空軍出擊第7章 機關算盡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70章 分道揚鑣第80章 戰術推斷第71章 以進爲退第96章 迴歸正位第27章 戰略目的第36章 負擔第42章 開戰時機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42章 分兵合進第47章 證據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21章 一鍋端第175章 犯糊塗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19章 核戰爭第96章 高調第30章 誰更瘋狂第55章 兩強相爭第44章 艦炮怒吼第24章 重大發現第296章 能量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