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反擊

從提出戰略設想到變成現實,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海軍方面,艦隊兵力依然非常有限。就算第二批“黑龍江”級大型綜合戰艦能夠提前服役,也只有十六艘,而不是原先規劃的二十艘,因此每支航母戰鬥羣只有四艘,與牧浩洋最初的安排相當。更重要的是,第二批“泰山”級航母不可能在三月份服役,因此艦隊的總體作戰能力不會有明顯提高。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海軍投資研製的大口徑遠程炮彈肯定能在二月底量產。

這種新式炮彈在戰前就已開始研製,只是進度不是很快,直到戰爭爆發後,才加快了研製進度。與普通大口徑電磁炮炮彈相比,遠程炮彈的主要改進之處,除了採用長徑比更大的彈體之外,就是安裝了火箭助推發動機,把中段彈道的飛行速度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從而使‘射’程增加到了一千二百公里。

增加‘射’程是主要目的,但是也因此帶來了負面影響。

最大的影響有兩個,一是炮彈的威力大幅度降低,二是‘精’確度有所下降。

威力降低主要是炮彈的有效載荷降低,裝‘藥’量減少了百分之七十,即便採用了最新研製成功的高能炸‘藥’,爆炸威力也比普通型低了百分之五十。如此一來,對付同樣的目標,增程炮彈的打擊能力明顯降低。根據海軍做的測試,增程炮彈在對付大型戰艦時,打擊威力僅有普通炮彈的三成。

‘精’度降低帶來的影響更加突出,增程炮彈的散佈範圍比普通炮彈高了一倍以上,因此在同等情況下,需要增加一倍的彈‘藥’投擲量,才能達到同樣的打擊效果。如果把威力降低帶來的影響算進去,則需要增加六倍以上的彈‘藥’投擲量,纔有可能達到同樣的毀傷效果,而這無疑降低了艦炮的作戰效率。

事實上,這也是海軍不太重視增程炮彈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在戰前,大口徑電磁炮的主要任務是轟擊岸上的目標,特別是防禦較爲堅固的軍事目標。

當然,增程炮彈也有非常突出的優點。

除了‘射’程更遠,能夠讓戰艦在更加安全的海域開火之外,最突出的優點,就是增程炮彈的體積進一步縮小,突防率大幅度提高。在進入末段彈道之前,炮彈的彈頭將與火箭發動機脫離,從而使得末段防禦系統更加難以攔截。根據海軍的測試,增程炮彈被末段防禦系統擊中的概率僅有普通炮彈的百分之四十。

當然,對海軍來說,增程炮彈的主要用途,就是用來打擊海上目標。

根據第二次迪戈加西亞海戰的經驗,牧浩洋把增程炮彈的生產工作排在了首位,要求承擔生產任務的三家兵工廠在三月中旬‘交’付兩萬枚,確保在接下來的海戰中,爲十六艘大型綜合戰艦提供一個基數的彈‘藥’。

可以說,在航母不夠的情況下,牧浩洋不得不倚重大型綜合戰艦。

爲此,他對現役的八艘大型綜合戰艦也做了調整。

特遣艦隊返回太平洋之後,被安排進駐金蘭灣,“黑龍江”號等四艘大型綜合戰艦在南海區艦隊反潛戰艦掩護下返回本土,前往廣州造船廠與湛江造船廠進行改裝,即用對地打擊模塊更換防空模塊。

只是,要到三月初,這四艘戰艦才能完成改裝。

主要就是,第一批八艘全是按照防空標準建造的,而且海軍沒有采購多餘的對地打擊模塊,只是在採購第二批的時候,才額外採購了八套對地打擊模塊,以便在必要的時候對已有的大型綜合戰艦進行改造。

按照牧浩洋的安排,到時候將有十二艘大型綜合戰艦具備全部的對地打擊能力,而另外四艘則是典型的防空戰艦。

接下來的兩個月內,特遣艦隊裡的其他戰艦也將進行改造。

主要的改造項目只有一個:增加末段防禦系統。

按照牧浩洋的要求,“泰山”級航母的末段防禦系統將達到八套,而這也是該級航母搭載末段防禦系統的極限。在八套末段防禦系統全部啓動的情況下,航母不但要停止向大部分電子設備供電,還要把航速控制在四十節以內。只是好處更加突出,即航母的末段攔截能力將增強三分之一。

這些改造工作,都安排在二月份進行。

因爲末段防禦系統是非開口接入武器系統,即在安裝的時候,不需要破壞航母的艦體結構,所以改造工作可以在任何一座擁有必要基礎設施的軍港內進行,不用返回造船廠,也不會佔用造船廠的人力資源。

相對而言,最大的問題還是地面部隊。

戚凱威已經明確提出,陸軍承擔了足夠多的作戰任務,而且元首已經命令向伊朗與中東增兵,所以陸軍無法在西太平洋戰場上提供幫助。說得直接一點,牧浩洋不要指望派陸軍去攻打馬里亞納羣島。

如此一來,牧浩洋能夠調動的,就只有陸戰隊了。

雖然龐躍龍已經表示,陸戰隊將全力配合攻打馬里亞納羣島的作戰行動,但是當時陸戰隊能夠調動的作戰部隊只有四個陸戰師,而且其中兩個部署在沖繩島,也就只有兩個陸戰師可用。

顯然,對於攻打馬里亞納羣島來說,兩個陸戰師顯然不夠。

最初的時候,龐躍龍建議把進攻時間推遲到四月底,因爲到時候,將有四個預備陸戰師完成整編。可是牧浩洋要求在三月底發動進攻,而且明確無誤的告訴龐躍龍,元首不會推遲進攻行動。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推遲,元首就會取消進攻行動。

到了一月底,這個問題變得更突出了。

根據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美國正在向西南太平洋增兵,到了三月底,部署在澳大利亞的美軍將超過五十萬,其中大約有十五萬地面部隊。也就是說,美軍很有可能在四月份攻打東南亞地區。

當然,事後證明,軍事情報局的情報有誤。

美國向澳大利亞增兵,不是爲了攻打東南亞,而是爲了增強西南太平洋上的防禦,或者說兌現美國總統的承諾。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在二零五三年初,美國沒有任何在西南太平洋上發動進攻的作戰計劃。

問題是,在當時,這條情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不能在三月底攻打馬里亞納羣島,掌握戰略主動權,那麼海軍與陸戰隊就得在四月份把重點轉向東南亞,迎接美軍的戰略進攻。結果就是,牧浩洋將不得不取消攻打馬里亞納羣島的作戰行動。

進入二月份,牧浩洋把‘精’力全都放在了即將發動的戰略進攻上。

其他戰場上,二月初期的局勢也比較平靜。

中東戰場上,美以聯軍在“德拉-霍姆斯會戰”之後,發動了幾次戰術級別的進攻,沒有取得多大收穫。根據羅林森的作戰規劃,除非把美軍增強到十個師,不然美以聯軍將不會發動進攻。

此時,羅林森已是聯軍總司令。

在美國與以‘色’列當局達成妥協之後,聯軍司令部不再是擺設,而是美以聯軍在中東戰場上的最高指揮部。

也就是說,以‘色’列總參謀部也得聽從聯軍司令部的調遣。

結果就是,巴拉姆受到冷落。雖然他在一月底提出,聯軍應該在二月份發動進攻,而且把重點放在約旦戰場上,甚至認爲在美軍不肯出力的情況下,以‘色’列國防軍可以單獨承擔起攻打沙特的作戰行動,但是在羅林森的干預下,巴拉姆的提議被以‘色’列總理否決,以軍必須配合美軍作戰。

這讓巴拉姆非常不滿,甚至威脅要辭職。

伊朗戰場上,俄軍仍然在圍攻由數十萬伊朗軍隊守衛的德黑蘭,雖然一度突破了伊軍的外圍防線,但是始終沒能攻佔德黑蘭,反而損失了上萬名官兵,布魯希洛夫則再次提出放棄伊朗戰場,結果再次遭到否決。

大陸戰場上,中國軍隊的進攻非常穩健。

到二月一日,中國陸軍已經控制了俄羅斯的大半個遠東地區。向北推進的先頭部隊到達了馬加丹附近。只是受惡劣氣候影響,這支進攻部隊在烏斯季奧姆丘格停了下來,預計要到五月份才能繼續前進。向西推進的第三十九集團軍已經到達貝加爾湖北岸,另外一路部隊則到達了赤塔東面。雖然受後勤補給影響,第三十九集團軍的進攻速度有所放慢,但是戚凱威增在策劃圍殲赤塔州的七十萬俄軍。

西伯利亞戰場上,第三十八集團軍第三次攻佔了新西伯利亞,並且第三次放棄了這座在戰火的摧殘下已經變成廢墟的城市,退回到了尤爾加西面的防線上,在此爲俄軍增添了近五萬人的傷亡名單。在第三十八集團軍的協助下,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充分利用強大的戰術機動能力,突襲了方圓三百公里範圍內的俄軍重要據點,使俄軍在該方向的大規模反擊行動不得不一再推遲。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黃瀚林基本上兌現了承諾,即穩住了幾個主要地面戰場。

當然,這對改變戰略態勢沒有太大的幫助,畢竟‘交’戰雙方動員的力量都很有限,地面戰場還不具備決定勝敗的重要‘性’。

二月一日,牧浩洋簽署了一道重要的命令,開始了海軍的戰略反擊行動。

第73章 捆綁政策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74章 反擊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38章 狼羣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76章 作戰策劃第39章 積極備戰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37章 再接再厲第2章 唯一選擇第62章 軍方接觸第27章 瘋狂計劃第66章 起航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224章 內耗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72章 對峙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25章 先做準備第21章 決戰開始第52章 大獲全勝第92章 長遠目光第69章 外援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100章 恐懼第21章 決戰開始第20章 進攻意識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26章 戰略空運第39章 去臺灣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25章 走投無路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61章 垂死掙扎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20章 保持沉默第49章 最佳選擇第38章 猛攻第37章 回國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31章 不可避免第50章 匿蹤突擊第62章 戰略意第2章 鬥爭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38章 打工皇帝第82章 擔憂第43章 薄弱環節第27章 山窮水盡第154章 總撤退第9章 以退爲進第19章 伏擊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110章 退卻第51章 整軍備戰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4章 無聲對抗第4章 各算各的第84章 連環拳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51章 精密計劃第68章 南海戰略第76章 熱點地區第15章 全面展開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2章 封鎖第314章 大重建第59章 擊鼓傳花第99章 故技重演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58章 邁向戰爭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80章 情況有變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174章 反擊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88章 十字路口第43章 傳奇人物第27章 動盪的根源
第73章 捆綁政策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74章 反擊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38章 狼羣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76章 作戰策劃第39章 積極備戰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37章 再接再厲第2章 唯一選擇第62章 軍方接觸第27章 瘋狂計劃第66章 起航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224章 內耗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72章 對峙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25章 先做準備第21章 決戰開始第52章 大獲全勝第92章 長遠目光第69章 外援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100章 恐懼第21章 決戰開始第20章 進攻意識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26章 戰略空運第39章 去臺灣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25章 走投無路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61章 垂死掙扎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20章 保持沉默第49章 最佳選擇第38章 猛攻第37章 回國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31章 不可避免第50章 匿蹤突擊第62章 戰略意第2章 鬥爭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38章 打工皇帝第82章 擔憂第43章 薄弱環節第27章 山窮水盡第154章 總撤退第9章 以退爲進第19章 伏擊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110章 退卻第51章 整軍備戰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4章 無聲對抗第4章 各算各的第84章 連環拳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51章 精密計劃第68章 南海戰略第76章 熱點地區第15章 全面展開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2章 封鎖第314章 大重建第59章 擊鼓傳花第99章 故技重演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58章 邁向戰爭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80章 情況有變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174章 反擊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88章 十字路口第43章 傳奇人物第27章 動盪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