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力所不及

面對琢磨不透的戰場形勢,今井利村只能格外小心謹慎,一切以安全爲主。

聯合艦隊在二十六日凌晨進入布萊爾港之後,今井利村親自給港口司令打了電話,要求在四個小時之內完成補給,而不是之前計劃的五個小時,更不是六個小時。雖然這隻能保證爲每艘戰艦加註三分之一的燃油,但是能讓聯合艦隊以最快的速度前往維沙卡帕特南,或者與“維拉特”號航母戰鬥羣會合,等待遠道而來的支援艦隊,在安達曼-尼科巴羣島南部海域進行海上補給。

按照這個速度,聯合艦隊將在五點整起錨,最快能在五點三十分出港。

對此,今井利村仍然不夠放心。

即便以最高打擊強度計算,從戰鬥機從航母上起飛算起到發射反艦導彈,整個打擊行動最多耗時兩個小時。算上情報蒐集、戰術部署等需要在發起攻擊前完成的步驟,也就三個小時左右。

如果中國艦隊正確掌握了聯合艦隊進入布萊爾港的時間,那麼在聯合艦隊離開前,中國海軍的戰鬥機就將到來。

必須進行防空部署。

今井利村無法指望印度空軍,因爲印度空軍正在準備迎接F-35C機羣,五架大型加油機正在趕來,隨行的還有一架預警機與十二架Su-30MKI。因爲在安達曼海進行第二次空中加油,所以這些加油機必須在安達曼-尼科巴羣島上降落,完成護航任務的Su-30MKI也將在羣島上的機場降落,不會返回印度本土。如此一來,無法在羣島上的空軍基地部署更多的戰鬥機。

在今井利村提出加強防空要求之後,印度空軍只出動了十二架Mig-29。

雖然這批Mig-29都進行了改進,性能有所提升,但是依然落後,別說跟J-25相提並論,比J-15B都差了很大一截。最嚴重的是,Mig-29的續航力非常有限,在離基地一百五十公里處的最大巡邏時間只有一個半小時。因爲印度空軍沒有安排額外的加油機,所以這些戰鬥機在凌晨四點前就得返航。再次升空執行巡邏任務,至少也要到六點左右,也就是天亮前。

在凌晨四點到六點間,存在兩個小時的防空空白。

今井利村非常清楚,這段時間最容易遭到打擊,因爲中國艦隊在收到消息後,要花一些時間進行部署,還要花時間讓戰鬥機做好攻擊準備,所以機羣將在兩點到…之間升空,在四點之後到達。

爲此,今井利村不得不安排聯合艦隊的戰鬥機升空巡邏。

進入布萊爾港之前,今井利村就讓兩艘航母各出動八架F-35B,攜帶對空彈藥飛往布萊爾港附近的印度空軍基地。w 首發

按照他的安排,印度空軍的Mig-29返航之後,這些F-35B升空巡邏。

一定要說什麼的話,今井利村肯定後悔派的戰鬥機太少了。

雖然聯合艦隊的兩艘小型航母上總共只有三十架F-35B,而且只有二十八架處於隨時都能升空的戰備狀態,另外兩架是備用戰鬥機,但是今井利村只派遣了十六架戰鬥機,把另外十二架留在航母上。

二十六日凌晨,聯合艦隊進入布萊爾港之前,今井利村覺得十六架戰鬥機已經夠了。

按照他的判斷,中國海軍的兩艘中型航母在一個攻擊波次中,最多各出動二十四架戰鬥機,以一比三的比例計算,只有十二架護航戰鬥機。因爲還會出動預警機,所以爲攻擊機羣護航的戰鬥機只有八架。雖然J-25的性能很不錯,但是與F-35B沒有代差。依靠二比一的兵力優勢,十六架戰鬥機就能保住制空權。

顯然,今井利村太低估對手了。

此外,在讓F-35B起飛的時候,聯合艦隊已經到達布萊爾港外面,兩艘航母均按照標準戰術給航空兵安排任務,即每艘航母上只有八架F-35B做好了起飛準備,其他的戰鬥機全在機庫裡面。如果要出動更多的戰鬥機,聯合艦隊就得在布萊爾港外面多呆一陣,從而推遲補給作業。兩天前,今井利村就收到消息,中國海軍的攻擊核潛艇已經進入印度洋,讓艦隊在港外停留,風險非常大。

除了無法立即出動更多的戰鬥機,印度空軍基地也無法支持F-35B作戰。

雖然印度採購了一批由F-35A發展而來的F-35I,但是沒有采購F-35B,也就沒有支持F-35B作戰的後勤保障系統。按照今井利村的安排,F-35B只是臨時進駐印度空軍基地,完成任務後將直接返回聯合艦隊。爲此,十六架F-35B不但各攜帶了四枚AIM-120D與兩枚AIM-9Y,還裝滿了燃油。到達印度空軍基地後,這些戰鬥機將處於待命狀態,接到命令後就能升空作戰。

做這個安排,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補給時,航母不能進行航空作業。

也就是說,在凌晨五點之前,兩艘“翔鶴”級航母沒有出動能力,即便中國戰鬥機在此期間發動攻擊,航母上的戰鬥機也無法升空。

十六架F-35B足夠了嗎?

如果到來的是八架J-25,也許問題還不大。只要戰術安排合理,還能分出一部分戰鬥機去攔截J-15B機羣。

顯然,這點戰鬥機肯定不夠。

關鍵不是戰鬥機數量,而是沒有有效的指揮與情報系統提供支持。

雖然印度空軍按照今井利村的要求,出動了一架“費爾康”預警機,但是這架預警機的任務是去迎接F-35C機羣,讓F-35C機羣飛往“維拉特”號航母。意識到危險後,今井利村調整了預警機的作戰部署,讓“費爾康”留在布萊爾港附近。問題是,“費爾康”無法直接指揮F-35B作戰。

爲了照顧作爲主力的Su-30MKI,“費爾康”預警機配備的是俄製體系的數據鏈,暫時還沒安裝西方的數據鏈,因此在指揮F-35B機羣的時候,得通過地面指揮中心中轉,再轉發給聯合艦隊,由聯合艦隊指揮防空作戰。

經過兩次中轉,指揮效率可想而知。

此外,“費爾康”對J-25的最大探測距離不會超過兩百公里,而J-25上的被動探測裝置能在數百公里外發現“費爾康”。如果得到ZY-1支持,J-25能夠輕鬆避開“費爾康”,甚至偷襲預警機。

印度空軍的預警機靠不住,聯合艦隊的預警直升機更加靠不住。

更重要的是,只有在與“維拉特”號航母戰鬥羣會合後,聯合艦隊的兩艘小型航母才能獲得印度海軍的預警直升機。

這下,今井利村只有指望布萊爾港的防空系統了。

顯然,在預警機都派不上用場的情況下,地面防空雷達更不可能發揮作用。只要攜帶射程在一百公里以上的彈藥,J-25能在被防空雷達鎖定之前發起攻擊,而防空系統連進行防禦準備的時間都沒有。

沒有指揮與情報系統支持,今井利村派出所有F-35B都沒用。

進港口,今井利村在忐忑不安中過了三個小時。

四點整,印度空軍的Mig-29機羣從布萊爾港東面一百五十公里的巡邏區域返航。

五分鐘後,第一架F-35B從印度空軍基地升空。

一切順利的話,F-35B機羣在四點二十分到達巡邏區域。這個時候,印度空軍的加油機已經到達。

如此一來,除了“費爾康”預警機之外,今井利村還能獲得十二架Su-30MKI。

只是,這十二架印度空軍的遠程戰鬥機只會在布萊爾港上空徘徊半個小時,然後將伴隨加油機飛往東南,迎接F-35C機羣。

顯然,十二架Su-30MKI的作戰任務肯定會發生變化。

四點二十分,前出的J-25機羣離布萊爾港不到一百公里了。

半個小時前,即…五十分左右,ZY-1發現了“費爾康”,立即調整了戰術安排,沒有繼續飛往安達曼羣島,而是讓四架J-25留下來掩護預警機,十六架前出,其中四架負責攻擊“費爾康”。

這是楊禹方安排的“B計劃”。

在這套作戰計劃中,如果遭到印度空軍的防空戰鬥機,護航戰鬥機的主要任務將是奪取制空權。

雖然ZY-1沒有發現印度戰鬥機,但是“費爾康”出現,意味着肯定有印度戰鬥機。

J-25的突擊速度並不快,主要是“費爾康”還在布萊爾港西面一百多公里外,如果戰鬥機前出,將被地面防空雷達發現。

此時,ZY-1也沒有發現日本海軍的F-35B。

雖然F-35B的空戰性能遠不如J-25,但是作爲第四代多用途戰鬥機,F-35B的隱身能力同樣突出。

在理想情況下,ZY-1最多能夠探測到兩百公里處的F-35B。

發現“費爾康”之後,ZY-1的巡邏空運離布萊爾港大概爲四百五十公里,離F-35B機羣的巡邏空域差不多三百公里。

只要F-35B不啓動火控雷達,就不會被ZY-1發現。

因爲剛剛到達布萊爾港上空,離ZY-1在四百五十公里以上,所以Su-30MKI機羣也沒有被ZY-1探測到。

這個時候,預警機被動探測能力的重要性顯現了出來。

如果“費爾康”也裝備了主/被動雙模式相控陣雷達,讓雷達以被動模式工作,就不會被ZY-1發現。

在雙方都不清楚戰場局勢的情況下,印度空軍不見得會吃虧。

現在,戰場已經對中國海軍透明,至少ZY-1知道“費爾康”在哪,也知道該以何種方式進行偷襲。

開戰進入倒計時,“費爾康”還在按照計劃向東飛行,也就是向着J-25飛去。。.。

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6章 中東戰爭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43章 各有所謀第76章 水下力量第37章 回國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5章 宣戰第73章 關鍵裝備第65章 明智之舉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83章 科學寶藏第42章 四個小時第43章 南亞明珠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82章 秘密第70章 忙裡偷閒第67章 錯失良機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204章 小人物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20章 保持沉默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26章 轉折點第80章 另尋出路第57章 提前行動第234章 決勝點第86章 全面競賽第22章 大決戰第34章 炮戰第56章 抽身第11章 矛盾心態第15章 虧本買賣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7章 決戰之前第60章 精銳之師第37章 再接再厲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24章 重大發現第30章 虎口逃生第5章 是戰是和第47章 搶先攻擊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章 極限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37章 抽絲剝繭第39章 救援行動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32章 關鍵時刻第8章 泰然處之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38章 警鐘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1章 不可否缺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298章 決裂第100章 恐懼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34章 矯枉過正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2章 封鎖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37章 遠洋護衛第45章 補欠賬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93章 兩頭作戰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54章 自亂陣腳第24章 重大發現第81章 同盟集團第162章 彈雨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120章 餘波第194章 誘餌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4章 變數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8章 千鈞一髮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60章 精銳之師第67章 全面動員第41章 標杆第43章 門檻
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6章 中東戰爭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43章 各有所謀第76章 水下力量第37章 回國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5章 宣戰第73章 關鍵裝備第65章 明智之舉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83章 科學寶藏第42章 四個小時第43章 南亞明珠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82章 秘密第70章 忙裡偷閒第67章 錯失良機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204章 小人物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20章 保持沉默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26章 轉折點第80章 另尋出路第57章 提前行動第234章 決勝點第86章 全面競賽第22章 大決戰第34章 炮戰第56章 抽身第11章 矛盾心態第15章 虧本買賣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7章 決戰之前第60章 精銳之師第37章 再接再厲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24章 重大發現第30章 虎口逃生第5章 是戰是和第47章 搶先攻擊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章 極限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61章 防空作戰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37章 抽絲剝繭第39章 救援行動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32章 關鍵時刻第8章 泰然處之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86章 精心部署第138章 警鐘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1章 不可否缺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298章 決裂第100章 恐懼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34章 矯枉過正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2章 封鎖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37章 遠洋護衛第45章 補欠賬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93章 兩頭作戰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54章 自亂陣腳第24章 重大發現第81章 同盟集團第162章 彈雨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120章 餘波第194章 誘餌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4章 變數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8章 千鈞一髮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60章 精銳之師第67章 全面動員第41章 標杆第43章 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