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力挽狂瀾

中國政府的強硬表態.給日本當局敲響了警鐘。

最難處的,正是日本首相小林光一。

見過錢德勒之後小林光一在首相府召開了內閣緊急會議幾名正在進行外事活動的內閣大臣也通過視頻電話參加了會議。

討論的話題只有一個:日本要不要按照美國的意思主動挑起東海衝突。

與小林光一一樣,大部分內閣大臣都認爲,日本不具備挑戰中國的實力而且很難從東海衝突獲得實際好處。

問題是,這些大臣也知道不聽美國的話會有什麼後果。

現在的日本就像夾心餅乾中間的奶油。

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中國鼎起勢不可擋。如果僅僅是一場戰爭,日本受到的不是負面影響。

要知道在此之前,朝鮮一直是日本的心腹大患金氏家族還多次揚言要用核武器徹底毀滅日本。半島局勢最緊張的時候比如二零一零年韓國“天安”艦沉沒、以及朝韓延平島炮擊事件之後,朝鮮甚至拿日本做要挾宣稱只要美韓聯軍打過三八線就會全面報復日本。

雖然第二次朝鮮戰爭證明,朝鮮的威脅僅限於口頭因爲到二零一四年朝鮮都沒有完成核裝置的小型化工作,其擁有的三具核裝置不具備實戰能力,還被美軍的戰略轟炸機一舉摧毀但是在此之前朝鮮絕對是日本最大的威脅而且一直被日本當成最有可能變成現實的潛在威脅。

第二次朝鮮戰爭等於幫助日本解決了這個潛在威脅。

這也能夠說明日本在第二次朝鮮戰爭期間的基本政策即僅開放由美軍實際控制的軍事基地沒有爲聯軍提供更多的援助。第三次戰役後,春川要到威脅聯軍被迫撤消半數以上的前沿空軍基地美國要求日本開放更多的軍事基地以便部署更多的作戰飛機日本卻沒有答應。

只是在其他方面日本受到的就是負面影響了。

第二次朝鮮戰爭結束後利用戰爭期間的大規模消耗、以及幫助朝鮮重建中國不但解決了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還爲氾濫的民間資本挖掘了一條疏俊渠道隨後中國率先走出金融危機。

幾乎同時美國經濟也開始復甦。

隨着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先後復甦金融危機在二零一六年宣告結束。

從經濟層面上看這對日本是好事因爲最大的兩個消費體開始復甦後日本企業獲得了更爲廣闊的發展前進。

只是事情有正反兩面。

中國的經濟復甦,以民營經濟全面擴張爲基礎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之後,必然對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衆多寡頭構成威脅。

這種情況,在二零一七年就變成了現實。

標誌性事件,正是中國當局逐步開放國有壟斷行業,爲民營企業騰出生存空間。率先開放的就是最近幾年發展得最爲紅火的汽車製造業與成品油煉化與銷售市場衆多與中國國營企業合作的外資企業也深受影響。

雖然中國的經濟改革不可能立竿見影民營企業要想發展壯大,需要更加開放的經濟政策更需要充足的時間但是遲早有一天中國的民營企業會會收復失地,獨霸中國的國內市場。

早在二零一五年就有日本經濟學家做出預測認爲日本企業應該走出中國。

說話容易可是做起來卻不容易。

誰都知道要不了多久中國就將取代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消費國而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大生產國了。

拋棄中國市場,日本企業等於自斷生路。

當然,日本企業也不是沒有生路比如可以擴大在美國的佔有率來彌補在中國損失的利益。

問題是美國的復甦與中國有很大區別。

雖然在形式上美國的復甦也是建立在戰爭、以及戰後重建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幫助韓國進行戰後重建爲美國企業提供了很多機會.但是在第二次朝鮮戰爭期間韓國本土遭到的破壞並不嚴重重建規模非常有限。

從本質上講美國的經濟復甦建立在軍備競賽上。

根據民間機構調查,二零一六年美國的軍火集團創造了一百五十萬個就業崗位帶動其他產業創造了一千萬個就業崗位。第二次朝鮮戰爭前美國的失業率爲百分之十三此後失業率降到百分之三扣除軍火集團與相關行業創造的就業崗位美國其他產業創造的就業崗位還不到三百萬個。

可以說如果不是戰爭消耗掉了大量剩餘物資,燒掉了過剩的流動性,再通過全球性的貨幣貶值對充掉了增發的貨幣美國的經濟復甦嚴重缺乏可持續性根本

無法與中國輯經濟復甦相提並論。

對具本企業來說更大的問題是沒有機會進入軍火行業。

沒法進入最關鍵的領域,日本企業很難在美國擴大市場佔有率,也無法藉此帶動國內經濟復甦。

事實上,這正是日本遇到的問題。

到二零一八年日本經濟才稍微好轉,遠遠談不上覆蘇。按照經濟學家預測如果日本企業無法拓展海外市場,在主要的消費國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日本經濟將在未來十年之內處於緩慢發展狀態。

這還不是最危言聳聽的預言。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中美兩國在經濟結構調整的時候都十分重視本國企業而且以各種方式椎行保護政策。比如在採購加油機的時候,美國空軍把性價比最優的空客方案排除在外選擇了並不十分理想的波音方案。在BX項目中美國空軍也把與歐洲多家軍火企業合作的諾思羅普公司排除在外重點支持由波音、羅馬與雷錫恩公司組成的團隊。中國也不例外,在國內民航市場重點推廣國產支線客機,明確規定政府只能採購國產車輛把民營車企的稅率降到百分之十三,爲進軍成品油煉化與銷售市場的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擔保這些政策無一例外的都是在保護本國企業。

這些政策必然導致兩個最大的經濟體走向封閉。

雖然從全球化的角度出發,封閉的經濟體很難獲得強大的競爭力,但是從國家競爭的角度出發經濟上的自我保護政策能夠最大限度的確保核心競爭力,並且給競爭對手最少的發展機會。

只是受害的不僅僅有競爭對手口

在這輪經濟大潮中最大的受害者正是像日本這類依靠進出口貿易的國家。

當然,遇到麻煩的不僅僅有日本還有歐洲的德國。

與日本一樣德國也是一個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的國家。在金融危機期間德國能夠成爲歐州地區唯一的資產淨負債爲正的國家靠的就是其強大的高端競爭力。在此期間德國甚至一度奪回全球最大出口國的桂冠。

只是與日本相比德國的處境好得多。

在不濟,德國也能依靠歐盟一體化、並且與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強國共同推進一體化來佔領歐洲市場並且從歐洲市場獲得足夠的利潤,支持其本國企業發展壯大再拓展其他地區的市場。

日本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因爲日本沒有一個可以依託的大型市場。

從戰略格局上看日本處在中國與美國之間成爲了中美對抗的夾心層。

日本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依附於美國二是倒向中國。

不管日本的政客、學者、民衆怎麼看待這個局面在中國超越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之前日本都不可能與中國合作。可是反過來看,就算中國超越了美國,日本就能與中國合作嗎?

作爲美國的盟國,而且是一個沒有多少發言權的盟國日本沒有別的選擇。

對日本的政治家來說只能繼續依附美國,只是在依附方式上,日本必須做出正確明智的決策。

充當美國的馬前卒只能使日本的處境繼續惡化。

這不僅僅是小林光一的認識,也是所有還算理智的日本內閣大臣的認識。

這次內閣會議.只得出了一個結論:日本應該儘可能的避免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如果實在無法避免必須爭取從美國獲得儘可能多的援助,並且竭力控制衝突規模,降低日本遭受的損失,以免釀成地區戰爭。

會議結束後,.卜林光一給正在東南亞巡迴訪問的外務省大臣長谷川靜弘打了電話,讓他立即結束在吉隆坡的訪問,趕緊飛往北京與首相特使的身份與中國國家領導人會晤商討解決東海事端。

此時東海局面已經快要失控了。

雙方的軍事對峙愈演愈烈摩擦行爲越來越多隻要有一名戰鬥機飛行員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或者是哪艘戰艦上的武器軍官精神崩潰,都有可能演變成軍事衝突,讓談判磋商化爲泡影。

只是需要小林光一應付的.還有留在東京等待消息的錢德勒。

因爲長谷川靜乒要八個小時後才能到達北京所以小林光一沒有急着找錢德勒而是在會議結束八個小時之後,才讓喜田多一郎出面,把錢德勒請到首相府表明了日本在處置這件事情上的基本立場。

這個時候長谷川靜弘已經到達北京,見到了前來迎接他的黎平寇。

第82章 理論突破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297章 警戒圈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5章 受害者第52章 大獲全勝第153章 關鍵日第81章 防空攔截第3章 本性難移第1章 禁運效果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43章 薄弱環節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59章 盟軍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51章 時間點第68章 措手不及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41章 進退兩難第46章 豐收年第58章 邁向戰爭第20章 權衡利弊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4章 盟友第12章 幕後推手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20章 多面手第37章 再接再厲第13章 周密計劃第38章 勞動力第68章 推波助瀾第62章 戰術反擊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26章 重拳出擊第31章 接觸第88章 十字路口第16章 陰差陽錯第37章 刺刀見紅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46章 豐收年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49章 果斷反擊第4章 怎麼打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47章 證據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94章 誘餌第39章 去臺灣第127章 改進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70章 重擊落空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62章 頭號王牌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95章 迎難而上第35章 支柱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38章 猛攻第83章 歪打正着第84章 戰將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25章 奮起一戰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20章 餘波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74章 反擊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1章 棄武從文第180章 歸宿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84章 青出於藍第127章 改進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168章 上前線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4章 昏了頭第17章 緊急出動第58章 搶先一步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60章 立即反擊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
第82章 理論突破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297章 警戒圈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5章 受害者第52章 大獲全勝第153章 關鍵日第81章 防空攔截第3章 本性難移第1章 禁運效果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43章 薄弱環節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59章 盟軍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51章 時間點第68章 措手不及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56章 快馬加鞭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41章 進退兩難第46章 豐收年第58章 邁向戰爭第20章 權衡利弊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4章 盟友第12章 幕後推手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20章 多面手第37章 再接再厲第13章 周密計劃第38章 勞動力第68章 推波助瀾第62章 戰術反擊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26章 重拳出擊第31章 接觸第88章 十字路口第16章 陰差陽錯第37章 刺刀見紅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46章 豐收年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49章 果斷反擊第4章 怎麼打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47章 證據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94章 誘餌第39章 去臺灣第127章 改進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70章 重擊落空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62章 頭號王牌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95章 迎難而上第35章 支柱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38章 猛攻第83章 歪打正着第84章 戰將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25章 奮起一戰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20章 餘波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74章 反擊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52章 空中力量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1章 棄武從文第180章 歸宿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84章 青出於藍第127章 改進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168章 上前線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4章 昏了頭第17章 緊急出動第58章 搶先一步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60章 立即反擊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