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和解

黃峙博與陸風烈來到方首府的時候.傅秀波在書房甲會見的就是劉俊實。

在任的時候,劉俊實積極主張兩岸和解。雖然他沒有提出實現統一的方法,但是在位時推行的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在爲了統一。與傅秀波一樣,劉俊實早就認識到,兩岸實現統一的前提是民衆和解,而要和解就得增進交流,讓兩岸民衆更加了解對方,只要高度瞭解與相互認同,民間力量自然會推動統一進程,而任何政治家、任何黨派也不可能阻擋民衆的步伐。

離任後,劉俊實沒有閒下來.在兩岸間積極奔走。

劉俊實不辭辛勞,除了個人理想,還有一個原因,即第二次朝鮮戰爭讓他認識到,留給臺灣的時間不多了。

志願軍能在朝鮮擊敗美韓聯軍,大陸軍隊就能在臺海戰場上取勝。

事實上,在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前,兩岸軍事力量就嚴重失衡。雖然在二零一三年.時任美國總統林德伯格答應售臺f35a.而且是專門針對臺灣的防衛需要,加強了制空作戰能力的f35a,但是第二次朝鮮戰爭中,連f22a都不能確保絕對制空權,f35a更加無法與大陸的先進戰鬥機抗衡。更重要的是,林德伯格卸任後,對臺軍售案遭到擱置,直到東海衝突爆發.臺灣都沒有獲得f35a。

即便得到了,又能怎麼樣

在j20已經成軍的情況下,臺灣的軍事力量根本不足以自保。

對臺灣來說,要想維持現狀.唯一的辦法就是全面依賴美國。

東海衝突爆發之前,李明本確實是這麼做的。當選之後,李明奄爲了提高黨內地位,不顧劉俊實的堅決反對,以私人身份訪美,想借此與美國簽署購買f35a的合同,結果不但沒有買到戰鬥機,還導致臺海局勢持續緊張數月,直到劉俊實借亞太經濟論壇,與大陸領導人非正式會晤.才化解了危機。

所幸的是,從此之後李明本本分多了。

這場戰爭,更讓劉俊實等島內領導人認識到,美國靠不住.臺灣必須與大陸和解,而且越快越好。

十一天的戰鬥.充分說明了問題。

只要大陸願意,隨時可以用武力解決臺海問題.而臺灣根本沒有取勝的機會。

大陸沒有訴諸武力,根本原因是不想兄弟閱牆.更不想讓戰爭波及到兩岸同胞,在兩岸間留下難以癒合的創傷。

劉俊實在這個時候秘密訪問北京,就是希望與大陸領導人面對面的交流。

任何問題,只有在充分溝通與交流之後,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解決。

可以說,劉俊實來得非常及時。

傅秀波沒有徹底否決黃峙博提出的戰爭計劃,而且早在東海危機爆發前,就決定藉此機會解決臺海問題。

中國當局在戰爭問題上表現得公開透明,也是想讓臺灣領導人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口

如果劉俊實沒有來訪,傅秀波很有可能在與日本停戰之後,授權黃峙博在臺海採取軍事行動。

不管軍事行動的結果如何,肯定會造成難以彌合的裂痕。

既然劉俊實來了,而且對兩岸和解表達出了非常高的期望,也願意在促進兩岸和解上發揮重要作用.傅秀波就沒有理由選擇其他手段。

六月八日下午.傅秀波正式下令終止針對臺海的軍事行動。

只是.在這道命令中,傅秀波沒有明確提到要不要停止軍事部署,把正在集結的作戰部隊撤回駐地。

黃峙博有自己的理解,認爲軍事集結無關大礙。

爲了給出一個合理的說法,黃峙博讓負責作戰行動的戚凱威制訂一份演習計劃,以便進行軍事調動。

只是.戚凱威不可能在幾個小時內就拿冉一份針對臺海的演習計劃。

六月八日夜間,美國國防部長錢德勒宣佈,將派遣駐紮在關島的“林肯”號航母戰鬥羣與在阿拉伯海活動的“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羣分別前往菲律賓海與南海,以維持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雖然在外界看來,這是美國敦促中日進行停戰談判的舉措。

要知道,兩個小時前,麥克米倫在白宮宣佈,將充當中日調解人,邀請雙方高層領導到華盛頓進行停戰談判。

不管中日是先停戰、還是先談判,東海的軍事行動都得暫時終止。

在這個時候,美國派兩支航母戰鬥羣過去.肯定能夠起到穩定局勢的作用。

問題是,在傅秀波眼裡,美國此舉絕對不是爲了穩定東海局勢,而是在用軍事行動影響兩岸關係。

對於強硬的領導人來說,如果不在此時採取行動,中國在東海衝突中獲得的軍事威信將蕩然無存,島內的極端份子會把美國的舉措看成是暗中支持,從而藉機反撲,使大陸不得不有所防範。

在錢德勒公佈消息後,傅秀波立即採取對應

措施

半個小時後,黎平寇在國務院召見了美國駐華大使.提出了嚴正抗議,要求美國把航母戰鬥羣撤回去。

隨後,黃峙博向騰耀輝下達命令,東海艦隊轉移到釣魚島以南海域。

幾乎同時,在南海北部海域巡邏的南海艦隊轉向東北,開赴臺灣海峽南端。

所幸的是,傅秀波沒有失去理智。

黃峙博進行軍事部署的時候,黎平寇告知了美國大使,並且表示中國的軍事部署並不針對臺海,但是絕不允許美國插手臺海事務。隨後傅秀波跟麥克米倫通了熱線電話,主動提到中國在東海與南海的軍事部署,宣稱是在爲六月底的聯合軍事演習做準備,但是希望美國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撤回航母戰鬥羣。

中國會在六月底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嗎

鬼才相信。

對於剛剛打了勝仗的中隊來說,最要緊的事情就是讓部隊休整,讓參戰官兵放鬆下來,同時總結戰爭經驗。至於搞軍事演習,至少是幾個月之後的事情了。從大局出發,只要中國誠心與日本進行談判,就沒有理由在此期間舉行軍事演習,更沒有必要在臺灣兩端集結數十艘戰艦。

顯然,這是針對美國的軍事部署。

只是,傅秀波這次沒有把話說死.也沒有提到爲了臺海與美國交戰,所以中美還有協商的餘地。

要進行協商,美國就得做出讓步,中國也得表現得客氣一些。

美國東部時間,六月八日上午.麥克米倫讓錢德勒把“斯坦尼斯”號派往新加坡,而不是前往南海北部海域。至於“林肯”號,則把巡邏區域限定在了菲律賓海南部,離臺灣足足有一千五百公里。

做爲迴應,傅秀波也讓黃峙博調整了軍事部署,東海艦隊繼續在釣魚島附近待命,南海艦隊則前往汕頭港休整。

在雙方都不想打仗的情況下,臺海局勢終於緩和了下來。

六月十一日,黎平寇以全權代表身份飛往華盛頓,準備參加由麥克米倫主持的,跟喜田多一郎進行的非正式會晤。

按理說,應該由文廷貴出面。

只是.喜田多一郎並非首相。在六月十日.自民黨已經提出了新的首相候選人名單,因此喜田多一郎只是看守政府首相。

這個級別,最多需要派常務副總理過去。

當天晚上,在黎平寇與喜田多一郎先後到達華盛頓後,中日雙方先後宣佈,將在六月二日凌晨暫時停止軍事行動。

作爲調解方,美國將出動預警機,在東海中線上空巡邏。

按照麥克米倫的提議,中日雙方可各派遣一架預警機在釣魚島與沖繩島上空巡邏,但是不得派遣其他作戰飛機與艦艇進入釣魚島與沖繩島之間海域,而且要相互通報預警機的飛行線路與巡邏時間。

美國東部時間六月十一日上午,雙方在華盛頓進行了第一輪非正式會晤。

因爲只是爲停戰談判做準備,所以黎平寇與喜田多一郎沒有討論停戰問題,而是重點討論了停戰談判的先決條件。

喜田多一郎的要求很簡單:中國戰機與戰艦全部撤出東海,不得進入公海海域。

爲此,日本也將撤走全部戰艦與戰機。

顯然,這個要求非常過分。

東海海面上根本沒有日本戰艦,而且雙方在空中戰場上的分界線也在釣魚島與沖繩島之間,如果以同樣的條件約束軍事力量,日本明顯佔了便宜,中國則等於在談判開始前就把戰場上獲得的戰果交了出來。

黎平寇不但沒有答應,還明確提出,軍事停火線以東海大陸架自然延伸爲基礎,雙方軍事力量均不得越過沖繩海巢的脊線。

顯然,喜田多一郎也不會答應,因爲這關係到了停戰談判的初始條件。

雖然分歧很大,但是不管怎麼說,談判終於開始了。因爲日本已無打下無的資本,中國也不想擴大沖突,所以這次的停戰談判不存在邊打邊談的問題,即便雙方有分歧.也能在談判中得到解決。

最多是懸而未決。

也就在這一天.牧浩洋搭上了返回北京的運輸機。

名義上是回總參謀部述職,實際上是調離東海艦隊,爲新的工作做準備。

因爲在五月份才華升爲海軍上校,所以黃峙博沒給牧浩洋更高的軍銜,只是給了他一個需要大校才能獲得的職務,從而讓他能夠領到上校的最高津貼。按照新的津貼制度.上校的最高待遇標準超過了大校的最低標準。

不管怎麼說,黃峙博沒有虧待牧浩洋。

對此,牧浩洋也比較滿意。只要職務上去了,獲得大校軍銜只是遲早的事。如果在新的崗位上幹出成績來,說不定半年之後就能晉升。

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5章 虧本買賣第53章 軍事部署第9章 十萬火急第154章 總撤退第28章 出人意料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86章 戰術偵察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238章 不歸路第34章 中流砥柱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7章 直覺第42章 找準目標第12章 開戰第78章 廣泛動員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70章 分道揚鑣第314章 大重建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99章 故技重演第32章 大夢初醒第56章 放長線第91章 再接再厲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53章 巧合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8章 圍捕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89章 虛與委蛇第22章 備用計劃第4章 艦隊出港第21章 次優選擇第98章 嚴陣以待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11章 玩火自焚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72章 傾其所有第83章 試探第188章 向上帝祈禱第163章 第一站第20章 逼婚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53章 軍事部署第51章 時間點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39章 糧食危機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196章 突襲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26章 排兵佈陣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81章 前沿科技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56章 快馬加鞭第43章 各有所謀第88章 最後關頭第69章 外援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1章 海軍強國第93章 兩頭作戰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46章 登島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94章 戰略價值第36章 艦隊司令第39章 機會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1章 禁運效果第3章 大國實力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47章 搶先攻擊第17章 遠景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22章 誰輸誰贏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198章 追趕第55章 墳墓第233章 蠶食第33章 科技戰略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39章 餘輝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66章 起航第40章 援助戰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302章 覺醒第3章 大難不死
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15章 虧本買賣第53章 軍事部署第9章 十萬火急第154章 總撤退第28章 出人意料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86章 戰術偵察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238章 不歸路第34章 中流砥柱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7章 直覺第42章 找準目標第12章 開戰第78章 廣泛動員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70章 分道揚鑣第314章 大重建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99章 故技重演第32章 大夢初醒第56章 放長線第91章 再接再厲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53章 巧合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8章 圍捕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89章 虛與委蛇第22章 備用計劃第4章 艦隊出港第21章 次優選擇第98章 嚴陣以待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11章 玩火自焚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72章 傾其所有第83章 試探第188章 向上帝祈禱第163章 第一站第20章 逼婚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53章 軍事部署第51章 時間點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39章 糧食危機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0章 重在過程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196章 突襲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26章 排兵佈陣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81章 前沿科技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56章 快馬加鞭第43章 各有所謀第88章 最後關頭第69章 外援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1章 海軍強國第93章 兩頭作戰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46章 登島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94章 戰略價值第36章 艦隊司令第39章 機會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1章 禁運效果第3章 大國實力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47章 搶先攻擊第17章 遠景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22章 誰輸誰贏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198章 追趕第55章 墳墓第233章 蠶食第33章 科技戰略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39章 餘輝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66章 起航第40章 援助戰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302章 覺醒第3章 大難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