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九月初九

李典雖然是豪族宗帥,但爲人謙沖儒雅,倒也不似個赳赳武夫,反倒像個儒雅青年,被濟陰郡丞急切相詢後倒也不慌不忙,端起杯子抿了一口水細細思量。

在濟陰郡丞急切的目光中,李典答道:“先時夏侯淵、張繡等將在陳留爲顏良所敗,而濟陰兵少,恐不能獨力阻攔,唯有與夏侯淵、張繡等人先合力固守濟水沿線,候河北軍兵勢分散再伺機圖之。”

李典說固守濟水沿線雖說是當下最佳的選擇之一,但也不無私心在內,畢竟乘氏、鉅野都在濟水南岸,守住濟水,則他李氏宗族的根據地可以無虞。

且駐守鄄城的程昱爲人素來剛戾狂傲,不把李典等後進小輩放在眼裡,要李典冒着風險去救程昱,他是萬萬不願去的。

濟陰郡丞憂慮地道:“若如此,鄄城、成陽、廩丘、離狐等地豈不是都要捨棄?且程將軍尚且在鄄城固守,形勢危殆,如之奈何?”

李典道:“夏侯太守追賊而反中伏擊,張揚武援冤句不及而受夜襲,盡皆在不久之前,丞君豈無睹乎?若輕易發兵北上去援鄄城,則河北軍素善半道阻截,一旦遭遇不測,損兵折將後恐定陶亦不能久守,屆時濟陰乃去之大半矣。且程振威素有勇膽,麾下士卒又盡皆精銳,或能保住鄄城不失。丞君且細思之。”

濟陰郡丞一聽連定陶都可能有危險,便也顧不得什麼鄄城不鄄城了,連忙附和道:“既如此,則有勞李將軍助我同守定陶。”

“合當如此。”

李典這邊廂打着小算盤,那邊廂夏侯淵和張繡則是氣炸了肺。

他們倆在濟水北岸被夜襲後,被迫退回濟陽駐守,又得了消息朱靈去攻長垣也是無功而返。

連戰連敗的夏侯淵無顏再繼續領兵,遂向曹操上書請辭。

張繡雖然也被襲營,但死的大都是陳國郡兵,他並不太在意,唯有胡車兒和他手下一部分羌兵陣亡,讓張繡稍稍心疼。

與夏侯淵的沮喪落寞不同,張繡想着要報仇雪恨,遣人過河秘偵冤句的動靜。

顏良早就防着張繡去而復返,在冤句留了兩百遊騎遮蔽道路,防止曹軍抵近偵伺。

故而冤句城中的一半步卒先期北上與顏良會合攻打句陽,部隊的調動都沒有被曹軍查知。

直到昌琦將冤句搜刮一空,全軍北進後,對消息的阻隔才稍稍減弱。

張繡尋機帶領騎兵渡過濟水,來覘看冤句形勢,留下的遊騎見敵人衆多,也不抵抗,直接乾脆地跑了。

張繡進入冤句城中後才發現,城中人民仍在,可庫房內已是空空如也,就連城中大族都被河北軍抄沒掉了倆。

張繡不知顏良主力在哪,也不敢孤軍北追,遂將消息報給夏侯淵。

恰巧這時候濟陰郡丞求援的書信也送到了夏侯淵處,夏侯淵帶着書信前來冤句告知張繡後,張繡氣得把冤句大堂內的案几當場給掀了。

若是知道顏良膽敢如此託大,只留少量兵馬在冤句,自將主力北進,那張繡與夏侯淵少不得也要合兵把冤句多回來。

現在可好,被顏良擺了一道,在眼皮子底下把冤句給搬空了。

張繡看了濟陰郡丞的求援信,立刻便主張提兵北上,去援鄄城等地。

但夏侯淵顯然是連戰連敗被顏良打得心頭髮虛,說什麼都不願意答應繼續北上,只肯協助濟陰郡丞守禦定陶城。

正當二人意見相持不下時,李曼成從定陶來了。

李典雖然年輕,但手上擁有宗族兵數千,夏侯淵與張繡也不敢輕看了他,將他引入冤句縣寺商談。

坐定之後,張繡便說起了自己的打算,希望獲得李典的支持。

但李典顯然更偏向於保守的夏侯淵,認爲應當穩守濟水一線,保障魯國、山陽、任城等地的糧秣可以往西供輸曹操大軍,而對於北邊的郡縣暫時無力顧及。

見有李典幫着說話,夏侯淵便再度拿出曹操的命令說事。

曹操之前的命令便是嚴守濟水一線,對於北邊的失地暫時莫要理會,雖然如今顏良已經不再侷限於陳留一地,深入濟陰攪風攪雨,但這道命令倒還不過時。

張繡孤掌難鳴,便也只得十分不甘地隨了大流。

最後商定由李典協助濟陰郡丞守衛最東邊的定陶和乘氏二縣,張繡駐守濟陰陳留交界處的冤句縣,夏侯淵駐守濟陽縣,朱靈駐守平丘縣,約定一處遇警則分頭支援。

就在曹軍衆將在濟水沿岸上擺開一字長蛇陣嚴陣以待時,他們欲要嚴防死守的目標顏良卻有些悵然若失。

在打下鄄城之後,顏良因爲要相迎昌琦、王脩,故而沒有在鄄城久待,而是來到南邊的句陽。

句陽毗鄰濮水岸邊,下游是成陽、上游是離狐、長垣,可以居中照應各方,所以顏良在送走王脩後直接返回句陽坐鎮。

至於北邊的廩丘、範縣等地防衛俱都稀鬆平常,與鄄城、冤句都不在一個等級上,索性交由閒不住的昌琦去攻取。

這一日,顏良正在句陽縣寺中翻閱近來抄掠兗州各地的收穫賬冊。

看着賬冊上一條條類目一個個數字,想象着它們所代表的粟米豆谷銅錢布匹,顏良時不時發出守財奴一般的笑聲。

不得不說,奉旨打劫這種活,幹起來會成癮。

曹操治下的兗州雖然連年興兵並不富裕,但膏腴之地的底子還在,不然也支撐不了曹操如此窮兵黷武。

顏良出兵的時機又十分微妙,正好趕在七月底八月初,正是夏糧剛剛收穫的時間點上,所以在平丘、長垣等地幾乎是把今年的糧稅全部截下,收穫不可謂不豐。

而在冤句、句陽、鄄城等地,地方官吏有所防備,提前將糧食運走了不少,但顏良不僅僅要糧食,連錢財布匹之類全數搜掠一空,反正也沒打算常駐,搶了就走,不給曹操留下一丁點兒物資。

更妙的是,顏良通過爲黔首百姓主持正義,又抄沒了一批地方惡霸豪紳,既賺了名聲,又得了實惠。

可以說顏良在陳留、濟陰各地的所作所爲那是相當肆無忌憚,無法無天,有些不計較長遠,只看眼下得失的味道。

爲此,司馬張斐、從弟顏貯等人也曾勸過顏良,但顏良卻並不怎麼解釋,只讓他們依令行事。

待到看完了賬冊,顏良神清氣爽地走出了室外,欲要去城中巡視一番。

當顏良經過縣寺中一處庭院時,卻發現侄兒顏枚背對自己坐在一處石凳上,低着頭,好似在看着手中的什麼東西。

顏良不免好奇心起,用眼色示意身後的牛大噤聲,然後放輕步子從側面繞了過去。

顏枚好像十分專注,並未發現身後的異狀,讓顏良順利靠近到他身後伸長脖子窺去。

顏良看到自家侄兒正捧着一個桃紅色的香囊,那香囊上面好似還繡着一對交頸的鴛鴦,而顏枚翻來覆去仔細端詳,時不時還露出豬哥一般的笑容。

顏良心道:“嘿!這小子在發花癡呢?難不成是畢家那小丫頭片子送來的?之前可沒見過,稀罕,稀罕!”

顏良對這香囊可不感興趣,可他眼睛一飄又看到顏枚身前還放着一個特大號的食盒,不由咂舌感嘆。

“難不成,那小丫頭片子除了送來香囊之外,還送了吃的?就算是從濮陽送來,那也可得有百餘里路吶!談個戀愛而已,需要那麼奢侈的麼?”

顏良非常厚顏無恥地從背後伸手提起食盒,把正在發花癡的顏枚給嚇了一大跳。

顏枚制止不及,忙喊道:“小心!莫要打翻了!”

“嘿!藏了什麼好東西啊?”

顏枚轉過身一看是自家叔父,連忙彎腰施禮,卻把捏着香囊的手往身後藏了起來。

顏良也不說破,徑自把食盒提起來,掂了掂分量道:“還挺沉的,是特地拿來孝敬我的麼?那我可就收下了啊!”

顏枚急得臉通通紅,最終還是不捨得那食盒,只得老老實實說道:“這是畢家女郎差人送予我的,說是重陽之食。”

顏良這才反應過來,一拍腦袋道:“啊?!都重陽了啊!”

趁着顏良在那兒感嘆之時,顏枚把香囊往懷裡一塞,然後上前接過食盒,放在石桌上打開。

食盒分兩層,上面一層較淺,下面一層較深,分別裝着一碟蓬餌和一小甕菊花酒。

按照此時的民俗,“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此刻蓬餌有了,菊花酒有了,那茱萸想必便塞在那香囊裡,可見畢家女郎還是挺有心的。

菊花酒好理解,釀酒時放入菊花取其香味。

這茱萸則是青葉,碎黃花,小顆紅色果實的植物,在九月九這一天通常會折一枝茱萸佩在身上,也有女子斜插入鬢髮之中。

蓬餌則是一種米糕。

時人有將稻、麥等物磨成粉然後做成餅,通常將其中帶有粘性的稱爲餌,這個稱呼沿襲了兩千多年,直到後世還有一道美食叫做“雲南餌塊”。

但蓬餌卻與尋常的米糕不同,因爲裡面除了尋常的稻米外,還添加了一種獨特的成分,名叫雕胡。

說起雕胡,大多數人可能不明白是啥玩意兒,但若是說起茭白,可能很多人就會“噢”一聲表示自己曾經吃過。

雕胡正是茭白的果實,也稱之爲菰米。

茭白是河邊湖畔的野生植物,但因着其所生雕胡的口感疏鬆爽口,故而受到人們的歡迎,在戰國時楚國大帥逼宋玉就曾作賦說過“爲臣炊雕胡之飯,烹露葵之羹,來勸臣食。”可見雕胡之美味。

蓬餌正是添加入雕胡製成的粘性餌餅,乃是九月九日的特殊食物之一。

這包着茱萸的香囊、蓬餌和菊花酒都是畢家女郎親自做的,然後提前三天遣家人從濮陽出發,送到句陽交給顏枚,怪不得讓這個毛頭小子大犯花癡。

顏良看了看一臉顯擺的侄兒,心中暗笑他被人稍許一鬨就五迷三道的。

顏枚拿出兩個杯子,爲顏良和自己斟上菊花酒,然後從食盒中切下一塊蓬餌遞給顏良,說道:“今日九月九,謹以此酒爲叔父壽。”

顏良端起杯子飲了一口,菊花的微微苦澀被淹沒在微酸的酒漿之中,只聞到陣陣香氣。

飲完酒,吃過同樣清香爽口的蓬餌,顏良調侃道:“這酒算是你敬的,還是侄媳敬的?”

還是初哥一枚的顏枚對此等問題完全不知如何作答,只是一陣臉紅地往嘴裡塞蓬餌。

顏良餌餅也吃了,酒也喝了,也不想影響侄兒觀摩定情香囊,便站起身道:“記得給人家女娃兒回個信,若是想不出回什麼,抄一抄《鳳求凰》也是可以的。”

丟下一臉呆滯的侄兒,顏良也沒了再繼續去城中巡視的心情,直接返回了自己的屋內把門一閉,躺在牀榻之上裝死。

從二月廿二到九月初九,不知不覺,自己陰差陽錯地回到這個年代已經有半年多時間。

平日裡軍務繁忙,自己也沒空胡思亂想,直到侄兒收到重陽節禮物,自己才意識到時間都過去那麼久了。

而自己也從當初的膽戰心驚謹小慎微一步一步走了過來,不但沒有在白馬城下送命,反而越戰越勇打出了自信打出了風采。

戰關羽,鬥張遼,拼許褚,坑曹操,伏夏侯,襲張繡,這一仗一仗可是真刀真槍地殺了過來。

而且在戰陣之外還有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揣摩上意,打擊奸佞,結好同儕,無不是爲了讓自己擺脫開那條看似豪奢實際上千瘡百孔的破船。

但隨着自己在兗州的局勢一片大好,自己的心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從覺得袁紹之敗不可扭轉,到隱隱間覺得還存在一線轉機。

在屢屢擊敗曹操手下重將後,自己與曹操集團之間的仇隙愈深,尤其是程昱之死,更是與曹操結了大仇。

原本自己是想要把這燙手的山芋丟給袁紹,是殺是剮都由袁大將軍背鍋,但程昱死在路上,自己爲了保住仇升又不得不配合他圓謊。

仇升這憨貨算是保下來了,但殺死程昱之名,自己也得擔了。

要知道這老兒的名字都是曹操給幫忙改的,又屢屢獻策建言,甚至在呂布之亂時更爲曹操立了大功,這情分非比尋常。

曹孟德看似大肚,實則心眼賊小,歷史上荀彧、崔琰、毛玠等文臣或死或貶,朱靈、臧霸等武將都被收了兵馬地盤坐冷板凳,自己若是再要投靠曹操,那下場能好到哪裡去?

更何況曹丕比他老爹心眼還小,在他老爹還在世的時候,就用那句“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逼死了張繡便可見一斑。

這麼看上去,老曹家也不比老袁家好混,那自己又何必頂着罵名改換門庭吶!

更何況,自己這一世還有兄弟、子侄、族人在鉅鹿家中,又怎麼忍心拋棄他們,將他們置於危險的境地。

所以,從進兵濟陰開始,顏良的行事就漸漸奔放,手腳逐漸放開,再不像白馬時那麼小心翼翼,也不像初入陳留時的試試探探。

他顏良想要試一試,能否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將袁大將軍這艘泰坦尼克救出生天。

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17章 聲東擊西第287章 除夕第10章 驕傲的公羊兒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263章 廣募人才第273章 泜陽亭第79章 伶牙俐齒第129章 月黑風高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184章 高覽的心思第133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344章 姐妹第72章 再度對決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554章 甜蜜的煩惱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252章 賊帥孫輕第72章 再度對決第506章 爲了利益成爲舔狗第281章 顏良的怒火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93章 慶功宴第287章 除夕第202章 目標黑山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314章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第232章 張甄氏的小心思第386章 虎尾寨第163章 勇冠其軍胡車兒第431章 合兵第110章 拉偏架第73章 中了個錘子第364章 太常趙岐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581章 “刺”客?第15章 一夕三驚第520章 攻克泉州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522章 舊人第457章 鴻門宴?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131章 瞞天過海第85章 拒不奉亂命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552章 宅鬥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113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108章 吐槽大會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23章 三個人三句話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373章 新儒學第573章 商隊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430章 來戰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392章 箭似飛蝗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216章 賞雪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499章 龐統的條陳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212章 趙相陰夔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7章 孰爲黃雀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264章 寓教於樂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361章 八卦傳統第361章 八卦傳統
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17章 聲東擊西第287章 除夕第10章 驕傲的公羊兒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263章 廣募人才第273章 泜陽亭第79章 伶牙俐齒第129章 月黑風高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184章 高覽的心思第133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344章 姐妹第72章 再度對決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554章 甜蜜的煩惱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252章 賊帥孫輕第72章 再度對決第506章 爲了利益成爲舔狗第281章 顏良的怒火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93章 慶功宴第287章 除夕第202章 目標黑山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314章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第232章 張甄氏的小心思第386章 虎尾寨第163章 勇冠其軍胡車兒第431章 合兵第110章 拉偏架第73章 中了個錘子第364章 太常趙岐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581章 “刺”客?第15章 一夕三驚第520章 攻克泉州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522章 舊人第457章 鴻門宴?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131章 瞞天過海第85章 拒不奉亂命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88章 逢紀的好意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552章 宅鬥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113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108章 吐槽大會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23章 三個人三句話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373章 新儒學第573章 商隊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430章 來戰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392章 箭似飛蝗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216章 賞雪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499章 龐統的條陳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212章 趙相陰夔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7章 孰爲黃雀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264章 寓教於樂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361章 八卦傳統第361章 八卦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