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看錯了?那兩個怕不是下凡的仙女吧?爲何生得如此之美!”
“嘿,還仙女呢!你這短豎曉得什麼?這便是功曹夫人家的麼妹。”
“你這憨貨又來惹乃公,呔!吃我一拳。”
“哎呀!你居然敢動手,鄉民們,給我打他!”
“揍他!揍這短豎!”
“盯着那憨貨打,對,打的好!”
先前二人便發生過口角爭端,若非值日士卒訓斥差點打了起來,如今有一方再度挑釁,頓時便交上了手,連帶着雙方的同伴也紛紛加入戰團幫忙。
這邊廂剛剛交上手,觀賽區的閒雜人等紛紛退避以免誤傷,然後就聽到觀賽區入口處傳來幾聲尖銳的響聲。
這響聲正是一個爲首的值日士卒吹動竹子做的哨子所發。
這個哨子的形制十分簡易,原本是顏良提出構想,讓工匠製出來後用以比賽時發令。
但因爲製作簡便,聲音尖銳,極有辨識度,便配發給了值日士卒,用來互相召喚聯絡。
隨着哨聲響起,把守入口的值日士卒和在巡梭的士卒紛紛聚攏了過來,用手中棍棒把那些個在廝打的傢伙全數打倒在地。
“你們作什麼?說了不準打鬧,全都給我綁起來!”
這一回參與鬥毆的人們俱都十分悔恨,他們當然不敢反抗值日士卒,只是互相推諉責任,都說是對方先動的手。
那些值日士卒卻不聽他們的分辨,一個一個綁起來押出了觀賽區,等待他們的至少是五十錢的罰金。
若是有人說我沒錢咋辦,那也簡單,罰個三五天的勞役,絕對會讓人後悔說自己沒錢。
看臺上二位出塵的仙子自然不知道她們的神仙相貌引得一旁觀賽區裡生出了這般糾葛,緩步走到乙字看臺第二排第一號席位坐定。
甄宓來到真定雖然也已經將近兩個月,但大多數人都只聞其名不見其人,這還是第一次在大庭廣衆之下出現,讓大家得以一窺真顏,只覺傳言不假。
而劉綾雖是真定本地人,平日裡也並不多拋頭露面,大多數人只是聽說廢常山王有個容色殊麗的女兒,此番與甄宓一併出現,也讓大家驚豔不已。
這乙字看臺第二排第一號席位是顏良專程贈予甄宓的,姐姐甄道的產期就在這幾天裡,自不可能再拋頭露面,而兄長甄堯另有要務離開了真定,也不能陪她。
甄宓想來想去還是邀請閨中密友劉綾一同前往,卻沒想到今天校場內外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這是二女第二次坐在看臺上,與上一次想比,這次前後左右都坐滿了人,但她倆遊目四顧卻並沒有看到上次陪同他們前來的那個人,不覺有些小小失望。
不過這失望並未持續多久,入口處那持着竹皮喇叭的士卒突然拉着長長的聲音喊道:“常山國相、討逆將軍顏府君到~~~!”
然後看臺上所有人全都非常自覺地肅立了起來恭迎常山國頭號人物。
或許是因爲要彰顯比武大會的尚武精神,顏良並沒有穿着二千石文職大員的黑袍,而是穿着一身光亮耀眼的甲冑登上了看臺。
看臺上無論尊卑老幼俱都微微躬身,以注目禮看着顏良走到甲字看臺的最中央。
顏良卻並未走入第二排的主席臺上,而是與第一排的工作人員點頭致意,然後反向走到甲字看臺前方凸出的一個半圓形平臺上。
爲了讓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顏良特意走到平臺邊緣,然後高高舉起右臂,向工作人員示意。
場下的工作人員見狀朝校場中央射出了一支鳴鏑,隨着這一聲尖銳的鳴鏑聲響,各個觀賽區的值日士卒立刻舉起喇叭喊道:“肅靜!肅靜!大會開始了!”
校場內外鬧哄哄的環境在值日士卒的驅策下稍稍平息了下來,然後場內的鳴鏑聲再起。
就在主席臺前,一字排開的八面大鼓立刻被鼓手捶響,而東北角的木門大開,參加比武較技的選手們列隊進場。
首先進場的是騎術選手,他們個個都騎着軍中精心挑選的高頭大馬,以五人爲一排緩步自東向西行來。
騎術選手隊伍經過主席臺時,在爲首的軍將呼號帶領之下,紛紛拔出佩刀高高舉起,向側前方的顏良行注目禮,而顏良也回以十分有逼格的招手禮。
顏良甚至想着若是自己喊上“同志們好!”,選手們回以“首長好!”那逼格可就更高了。
當選手隊伍行過主席臺前後,選手們的步伐仍舊不停,圍着校場內的跑道緩緩繞行,直到重新回到東北角的入口,然後走入校場中央列隊下馬待命。
每當選手隊伍經過一處觀賽區時,觀賽區面前的宣講員們依次講解道:“此爲騎術比武選手隊,共一千二百四十人,來自常山國內以及其他郡國共十九個縣。”
跟在騎術選手隊伍後的依次是射術、角抵、舉重、跑步等選手。
選手們在經過主席臺時,也都紛紛高舉自己的武器向主席臺上的顏良示意。
射術選手手持弓弩,角抵選手則手持刀盾,舉重選手持着大戟,跑步選手持着長矛。
當攏共七千多名選手全數繞行完畢,走入校場後,把校場中央排布得滿滿當當,蔚爲壯觀。
雖然這些選手們來自五湖四海,之前也並未接受過太多的軍事訓練,但這一個月裡,除了訓練各自的技藝外,顏良特別吩咐要讓他們額外訓練隊列操演。
這一次繞場遊行的隊列在顏良看來前前後後都不甚整齊,實在談不上有什麼精彩,但對於從沒見識過種花家閱兵儀式的常山國內士庶們,卻帶來了無比的震撼,原來比武還能這麼辦。
一開始觀禮的人們還三三兩兩交頭接耳議論着些什麼,隨着隊伍的漸次通過,他們都漸漸沉默,再也生不出議論之心,紛紛爲壯觀的入場儀式而折服。
當參賽選手們在軍將們的指揮下盡數列隊完畢後,場內的鼓聲一歇,鳴鏑聲再次響起。
牛大端來了一個木架子架起的大號竹皮喇叭,顏良來到喇叭前,說道:“如今世道不靖,朝中有奸邪作祟,四方盜賊不絕於野,百姓備受滋擾,民生凋敝。”
“值此危難之際,正需大體提倡尚武精神,使得我常山國中青壯,人人皆可持刀發弩保家衛國,衛護住這難得的安康日子。”
“本府特設此比武大會,便是爲了鼓勵士民勤習武藝,但凡在比武之中表現優異者,若願從軍,比之於我麾下積年之卒,若願效力縣鄉,亦可爲縣鄉之骨鯁。”
“望諸君多多努力,好好表現!”
顏良發表完簡短的講話後,臺下參賽選手們的領隊教官們齊聲喊道:“習武殺賊!保家衛國!”
然後校場內列隊的七千餘名參賽選手也跟着一遍一遍地喊道:“習武殺賊!保家衛國!”
而大量散步在校場周圍維持秩序的討逆營士卒們也下意識地跟着吶喊起來。
這突如其來的齊聲吶喊猛地灌入校場內內外外所有人的耳中,那些圍觀的士庶百姓們中有些個敏感的聽得熱淚盈眶,有些個熱血的也紛紛跟着呼號。
所有聲浪、所有目光的焦點全部維繫在主席臺上的顏良身上。
身着明盔明甲的顏良在午時的陽光照射下,身後的披風隨着聲浪與寒風緩緩飄動,有如天神下凡一般。
顏良把雙手張開,然後朝下方虛壓幾下,止住了選手們、將士們、百姓們的繼續呼號,然後說道:“我宣佈,常山國第一屆比武大會,自此而始!”
臺下的樂聲又響起,不過這回不再是代表前進的鼓聲,而是代表撤退的銅鉦之聲。
在銅鉦聲中,校場中央的參賽選手們依着先前入場的秩序緩緩步出,把校場又重新空了出來。
顏良站在前方,直到最後一個參賽選手的身影走出了校場,他才返身走回到第二排的主席臺正中坐下。
而所有位居看臺上的世族、官吏、富商俱都再度站了起來,恭迎顏良入座。
乙字看臺便緊鄰在甲字看臺的右側,而第二排一號席又貼着中間的過道。
在席位上的甄宓把自己心儀之人先前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心裡早就充斥着難以抑制的激動情緒。
她曾聽說過他往日的赫赫威名,也曾目睹過他帶兵入城時的颯颯英姿,更耳聞過他對亡妻的癡癡深情,但方纔顏良那舉手投足皆能掌控一切的風範與氣場仍是把甄宓看得癡了。
看見顏良邁步靠近,甄宓又想起了前天在迎風閣上的那個場景,那別出心裁的禮物,那誠摯卻熱烈的眼神,那溫柔卻不容拒絕的表白。
她想起了自己那羞澀難當的回答,覺得自己終將會成爲他的人兒,這一回便不再羞澀,擡起臉來用那癡情的眼眸直視着緩緩走近的顏良。
顏良也彷彿感覺到了那道熱烈的目光,迎着目光看去,與甄宓四目相對,然後咧開嘴笑了笑,原本威嚴的樣子也因爲這一笑而和煦了起來。
在衆目睽睽之下,顏良終究還是沒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而是轉入了主席臺正中坐下。
只是在轉身前,微不可查地朝甄宓點了點頭,算是打過了招呼。
看臺上的人們並沒有察覺到他們的顏府君正與中山國第一美人眉目傳情,他們只覺得就憑着剛纔盛大的開幕式就值回了高昂的看臺票價,並進一步地加深了對顏良威勢的認識。
就在看臺上,觀賽區中的人們紛紛議論着剛纔的入場開幕儀式時,場內的工作人員迅速佈置着今天將要舉行的比賽道具。
由於報名射術的人最多,爲了合理安排比賽時間,所以射術最先開始。
很快場內便豎起了幾十個靶子,然後開始今天的第一場步弓預賽。
剛剛列隊離場的選手們便按照組別分批迴到了賽場內,開始熱身運動。
場邊圍觀的百姓們也意識到比賽要正式開始了,紛紛踮着腳尖睜大了眼睛,想要看清這前所未有的比賽形式。
有些眼尖的圍觀羣衆發現自家鄉里的子弟,便高呼着爲自家子弟鼓氣助威,但更多的百姓則是爲所有參賽選手加油吶喊,場面再度熱絡起來。
爲了照顧看臺上與觀賽區的觀衆們,在校場四個角上會有持着喇叭的宣講員實時解說場內的比賽情形。
只聽宣講員講解道:“步弓預賽,第一組第一批二十人,每人射五支箭,現在比賽開始。”
場內選手隨着號令官的指揮開始射擊,五支箭很快射畢,工作人員記錄下比賽成績,然後換第二批繼續。
由於隔開有一段距離,很多觀衆並看不清場內的情形。
但宣講員們的工作做得很到位,在每一批選手的比賽告一段落時,都會大聲宣達這一批的最好成績,包括有多少人次射中十環,這一批最高環數是多少,獲得最好成績的選手名字,讓觀衆們都能直觀地感受到比賽的精彩激烈。
場邊有些提前參與競猜下注的人則十分緊張地看着聽着,希望聽到對自己有利的消息傳來。
在“西甲”觀賽區的吳仲雖然沒有下注,但也十分緊張,因爲他家老三正是在這一批參賽選手中。
吳仲的弟弟吳丙武藝高強,在射術方面弓弩都十分精通,但因爲家中沒有馬,騎射卻是尋常,所以這次報名了步弓和步弩。
此外,吳丙還報名了角抵,若非是怕報名參加的項目太多體力消耗太甚,連舉重和跑步都想要一起報上。
吳仲對於自家兄弟的射術十分有信心,認爲他定能在這一組裡拿到好名次,甚至是第一名。
他雖然知道自己弟弟在步弓第一組,但卻不知道被分在哪一批裡進行比賽。
從第一批到第四批,吳仲都沒有聽到自己弟弟的名字,讓他心裡也隱隱有些着急。
直到這一組的最後一批選手比賽完成後,場上的宣講員照例要宣讀這一批以及這一組最終的比賽結果,讓吳仲也暗暗捏了一把汗。
“步弓第一組第五批,共十四人次射中紅心,最好成績真定人吳丙四十七環!”
“步弓第一組總成績揭曉,最好成績真定人吳丙四十七環,共計三十九人達到三十五環以上晉級複賽。”
兩條消息緊接着宣讀,吳仲聞聽之下心頭狂喜,自家兄弟果然不負衆望得了第一組頭名,還是四十七環的好成績。
吳仲拉過與他同來的一個鄉親問道:“我有沒有聽錯?是不是我三弟得了第一組頭名?”
鄉人也笑着向他賀喜道:“阿仲,你沒聽錯,阿丙得了第一組頭名。”
吳仲狂笑道:“哈哈哈!我三弟得了第一組頭名!我三弟要出人頭地啦!”
旁邊一同觀賽的人雖然心道第一組頭名離開決賽還遠着呢,更遑論什麼出人頭地,但大家夥兒也不忍心打破他的美夢,便附和地喝起了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