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太常趙岐

王粲被崔鈞這麼一說,也有些莫名其妙,他心想自己雖然與劉表是同鄉,但明顯在劉表面上說不上什麼話,自己又能做些什麼呢?

王粲問道:“還望州平先生明示,若晚輩力所能及,必不惜力。”

崔鈞道:“我聞劉牧與妻蔡夫人琴瑟和鳴,極爲相得,多與其言及公事。如今城中傳揚得沸沸揚揚,多有鍼砭劉牧聽信身邊奸佞讒言。”

“如若劉望之果真因言獲罪,荊州士庶怕是不會指責劉牧,然而多半便會指責劉牧身邊之人,則蔡夫人首當其衝。”

“爲今之計,只有通過蔡氏女以及汝兄王凱去勸一勸蔡夫人,讓他在劉牧面前勸告一番,或能稍解劉望之之危局。”

王粲聞言才知道崔鈞說的是這麼一回事,其實方纔司馬芝也提過相類的事情,便是通過他族兄王凱夫婦去勸說劉表,如今崔鈞只是把勸說的目標改成蔡夫人。

王粲有些不太確定道:“這……能有效果?”

崔鈞畢竟年長,知道蔡氏最擔心的地方是什麼,說道:“那就要看汝族兄如何去勸蔡夫人了。”

王粲道:“還請先生指點。”

崔鈞道:“劉牧來荊州已有十年之久,這十年來劉牧能穩定荊州局勢,蔡家出力甚巨。不過,因着劉表續娶蔡氏,遂讓蔡氏顯赫一時,其族中子弟不知收斂,在各地兼併田土,欺男霸女的惡事可沒少做。”

“眼下荊州境內惡諸蔡之人可不在少數,若我等把劉望之下獄之事,說成是諸蔡惡意構陷,好爲了盡收安衆劉姓宗族,瓜分劉家名下田地。”

“再把這消息通過王凱夫婦傳入蔡氏耳中,你猜蔡夫人會如何想?會如何做?”

姜不愧是老的辣,龐統、徐庶等人雖然也造謠傳謠,然而只起到了攪渾局勢的作用。

崔鈞在這個基礎上略作改進的版本卻會令蔡夫人姐弟大受震動,若真個劉望之被構陷勾結曹賊,牽連劉氏宗族,那荊州其餘高門大族豈不是人人自危,畢竟只要扣上一頂通敵的帽子,就可能身首分離,家財籍沒。

若這個謠言真個傳開了去,怕是蔡夫人才會力保住劉望之沒事,以免成爲衆矢之的。

崔鈞此言一出,衆人仔細一想後盡皆大爲拜服,且都摩拳擦掌,認領了去散播這個謠言的任務。

在他們看來,左近館舍裡多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年輕學子,要把這等謠言傳播出去簡直輕而易舉。

王粲也點點頭道:“既如此,我當嘗試說服族兄。”

崔鈞見此間事情辦完了,順便也在王粲這邊隨便吃喝了一些對付了了下肚皮,便告辭出來準備去拜見太常趙岐。

原本王粲等人還要跟着一同前去,不過崔鈞卻勸他們不必跟隨,原因正是趙岐身體欠佳很久不見等閒外客了。

衆人也心知即便他們同去,也多半不會被召入屋內,便也悉數聽從了崔鈞的勸告,轉而去到同學士子之間傳播他們剛剛改編過的謠言。

從王粲的屋內出來,方纔並沒有怎麼參與話題的顏益看着崔鈞的背影,心想此人雖然在族兄的名錄上只列爲三星,且屬於可招攬可不招攬的人物,然而從今天的表現來看實在不容小覷,值得大力拉攏。

且不提此君曾任過兩千石,廣憑他的家世,以及在荊州士人之間的名望與交遊便舉足輕重,更何況其人心思敏銳,又會揣測人心變化,因而制訂通過劉表妻室來營救劉望之的計劃,這波操作實在令顏益歎爲觀止。

走在前方的崔鈞卻還不知道已經被顏益悄悄膜拜,一邊走一邊說道:“太常公今年以來的身體一直抱恙,平日裡其從子趙叔茂一直在身側照顧,一會我先引汝等見趙叔茂,若我進去拜謁太常公,汝等也可與叔茂兄聊聊北邊之事。”

顏益與陳靖應諾道:“晚輩明白。”

崔鈞又道:“趙叔茂爲人質正多謀,當年便是面對董卓亦不假辭色,其人乃王司徒故吏,當年王司徒爲李、郭二賊所害,百官懾於賊人淫威,莫敢爲司徒收斂,唯有時任平陵令的趙叔茂棄官營喪,方纔不至於讓司徒忠骨曝於荒野。”

“趙叔茂爲人儒雅,言稱詩書,愛恤於人,不論疏密,若能得其教誨,亦可受用終生。”

顏益道:“謝過先生指點,晚輩另有一不情之請,還請先生玉成。”

崔鈞道:“但言無妨。”

顏益道:“小子聞太常公博覽古今,述著累身,如今常山六山學院方興未艾,正需要收集天下書籍供學子參讀,先生可否懇請太常公賜下書作,容小子帶回常山,置於六山學院之中。”

崔鈞聞言停下腳步,回頭看了顏益一眼,笑道:“公利倒是有心,還打聽了這些。”

顏益汗顏道:“非止小子有意打聽,而是臨行前族兄也有過吩咐,更對小子言太常公通人達才,有機會當代他拜謁請安,請教學問。”

按說顏益這個請求實在冒昧,他與趙岐舊日無交,卻請求別人視作珍寶的書作,若是等閒人定會斷然拒絕。

不過崔鈞卻知道趙岐年輕的時候生過一場大病,早就參悟了生死,又經歷黨錮之禍載浮載沉,顛沛流離了這麼多年,年齡近百,對那些門戶之見早就淡了,反而更願意將胸中所學傳給後人。

所以崔鈞道:“太常公與叔茂兄最喜提攜後進,傳揚所學,此事多半能成。”

顏益拜謝道:“小子謝過先生。”

崔鈞道:“謝我作甚,要謝你一會直接謝太常公便是。”

漢代以西爲尊位,崔鈞等人前往的趙岐宅邸正是在襄陽的西側,乃是荊州牧劉表親自爲趙岐擇址修建的居所。

城西的這一片算是襄陽城的高檔住宅區,路上來往之人盡皆寬袍博帶,乘車騎馬,互相見着也並不會高聲吆喝招呼,而是十分有禮節地微微欠身拱手。

崔鈞顯然是此處的常客,路上不停有人與他見禮,崔鈞也神情自若地一一回禮,遇上相熟之人還會略微聊上幾句,其中內容不乏龐統等人編造的謠言。

在趙岐府門前,崔鈞卻收起了拜謁邯鄲淳時的率意,老老實實投上門刺,讓僕隸進去稟報。

過不多久,一名比崔鈞還年長一些,年約五十的文士迎了出來,拱手道:“原來是州平來了,今日也是來拜謁從父麼?”

崔鈞還禮道:“愚弟怎勞叔茂兄親迎,此來正是拜謁太常公,此處還有一封子叔公交予太常公的信函轉呈。”

眼前的文士正是趙岐的從子趙戩,趙戩道:“噢?我倒是有些時日未去拜訪子叔公,不知子叔公近來可好?”

崔鈞道:“子叔公每日笑口常開,其樂無窮,怕是比之你我都好得多呢!”

趙戩哈哈笑道:“確乎,只不知子叔公《笑林》有無新篇。”

崔鈞調侃道:“若是叔茂兄有意,我倒可向子叔公陳言,使兄名列《笑林》之中傳之於世。”

趙戩忙作討饒狀道:“切莫切莫,此等美事州平自爲之可也,愚兄就不必了。”

二人說說笑笑間相攜進入院中,趙戩道:“州平且稍待,我進去看一下叔父是否醒着。”

趙戩進入趙岐的內室後不久返身出來,說道:“叔父醒着,州平自行入內吧,不過叔父近來精神欠佳,莫要與其說太久話。”

崔鈞道:“愚弟省得,此二少年一者爲文範先生裔孫,一者爲討逆將軍族弟,俱都仰慕叔茂兄高名,兄自可提點他二人一番。”

趙戩也與他叔父趙岐一樣經歷了人世顛簸,哪怕聽聞二人的身份來歷後也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好似絲毫不以爲意,說道:“也好,我帶他二人在堂內等你。”

且說崔鈞小心翼翼推門進屋,並未在外間起居室稍稍整理了下袍服,然後進入了內室之中。

雖說劉表所贈的這所宅邸十分寬敞,然而趙岐所居的內室卻相當簡樸。

整個屋內,除開西側一張牀榻,牀前兩個案几之外,並沒有太多的裝飾,唯有兩個例外。

其一是屋內各個角落放着幾個大書架,書架上分門別類碼放着一卷卷的書冊,看上去蔚爲壯觀。

其二是內室的四面牆壁上,各懸掛着一面帛畫。

南面牆壁上掛着吳國公子季扎畫像,西面牆壁上掛着鄭國大夫子產畫像、東面牆壁上掛着齊國大夫晏嬰畫像、北面牆壁上掛着晉國大夫叔向畫像。

這四幅畫像都是趙岐親筆所畫,所畫的四個人物季扎、子產、晏嬰、叔向皆是春秋之時各諸侯國的賢公子與賢大夫,乃是趙岐藉以明志的表達。

趙岐曾與家人言,當他身故之後,便把這四位古之賢達的畫像置入墓穴與他爲伴,其餘之事盡皆從簡,也不需要什麼豪華的棺槨,只需要以黃沙爲牀,身上更無須什麼奢靡的喪服,只需要簡單的竹蓆白衣,披散頭髮,蓋上單被,當天立刻入藏,直接掩埋便是。

崔鈞入內之時,趙岐正身着一身素袍,斜倚在枕墊上閉目養神。

崔鈞輕輕脫去鞋襪,躡手躡腳地來到趙岐牀前,低聲喚了一聲:“太常公!”

趙岐早已經鬚眉皆白,因爲這些年各種病痛折磨,人也消瘦得不成樣子,聽聞叫喚,睜開眼睛,擡起瘦骨嶙峋的手道:“呵呵,州平來了啊!”

崔鈞忙湊上前握住趙岐的手,說道:“太常公今日氣色正佳,想必再過幾日便可下牀行走了。”

趙岐卻搖搖頭,笑眯眯地道:“不指望咯?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這一次怕是要去見諸位先賢了。”

趙岐說罷,目光掃向了他素來仰慕的四位賢達畫像。

見趙岐如此悲觀,崔鈞情不自禁語帶哽咽地道:“如今朝堂傾頹,正需太常公坐鎮抵定,太常公萬勿悲觀。”

趙岐抖了抖手阻止了崔鈞繼續說下去,問道:“邯鄲子叔有信給我?”

崔鈞道:“正是,晚輩方纔去過城南館舍拜謁子叔公,子叔公知曉我要前來拜謁您,特讓我帶信過來。”

趙岐道:“州平給我讀一讀吧!”

崔鈞打開信箋,緩緩讀了一遍,書信並不長,其中除開關心祝福趙岐身體健康之外,便誇了一誇龐統、徐庶、顏益等人爲了營救劉望之而忙碌奔波大費周章,頗與趙岐、孫嵩當年之事相類。

趙岐閉着眼睛靜靜傾聽完畢後,輕輕笑道:“這邯鄲子叔,既然在我面前提及當年孫賓碩援手之事,必是料到我定不會視若無睹。”

“而且,州平此來,怕是也爲了劉氏兄弟之事吧?”

崔鈞尷尬道:“晚輩些許心思,自然瞞不過太常公慧眼。”

趙岐眯着眼睛看着崔鈞道:“早些年我身體還行的時候,劉望之也曾前來請教過學問,我觀其人剛直清雋,頗有古君子之風,料其不會行溝通敵賊之事。”

“既然汝等皆爲其傾力奔走,老夫自然也不會袖手旁觀,稍後我讓叔茂代我去劉景升面前代爲分說一二,但願老夫這張老臉還能起到些作用。”

趙岐彷彿是一次性說了太多話,顯得有些喘息,趙岐連忙取過案上的水壺,倒了一杯溫水伺候趙岐呡了一口調息一下。

得了趙岐的答覆,崔鈞心中篤定,又想起顏益的委託,說道:“太常公,晚輩還有一事容稟,去歲在官渡表現搶眼的顏立善如今任常山國相,其人在常山大力興學,廣修學舍名爲六山學院,更延請鉅鹿張子明等飽學儒士開課授講。”

“顏立善素來仰慕太常公博學多識,述著累身,只因事務繁忙不得脫身往謁,遂遣其族弟顏益來荊州代爲拜謁。”

“其人感念如今天下紛擾,文教廢弛,經籍流散,特向太常公提了個不情之請,請求傳抄太常公所注各類聖賢典籍、獨家述著,以供天下學子參讀進益。”

“晚輩見其心甚誠,故而答應在公前代爲陳說,還望太常公莫要責怪晚輩擅作主張。”

趙岐聽聞崔鈞此話,原本只是眯着的眼睛張開得更大了些,吃力地轉頭顧視自己多年來收集珍藏註疏編纂的書冊,滿含深情地說道:“古之聖賢們所授的學問,正該當從我輩手中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既然顏立善有此心願,便一如其請,我處所有書冊,任其抄錄可也。”

“但願這漢家天下能後繼有人,傳揚聖賢之學,以之治國理政,遂使天下太平,百姓安樂,若如此,老夫可欣然瞑目矣!”

PS:《後漢書·趙岐傳》:曹操時爲司空,舉以自代。光祿勳桓典、少府孔融上書薦之,於是就拜岐爲太常。年九十餘,建安六年卒。先自爲壽藏,圖季札、子產、晏嬰、叔向四像居賓位,又自畫其像居主位,皆爲讚頌。敕其子曰:“我死之日,墓中聚沙爲牀,布簟白衣,散發其上,覆以單被,即日便下,下訖便掩。”岐多所述作,著《孟子章句》、《三輔決錄》傳於時。

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52章 罪在先鋒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249章 勾心鬥角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270章 濟北戰事第435章 互狙第585章 藥莊第144章 臨陣應變第534章 奪占城頭第594章 吐槽大會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384章 進山第345章 爲天地立心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199章 敗軍之議第555章 學術理念之爭第187章 張郃的擔憂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1章 造化弄人第583章 願往一遊第82章 劉延獻策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119章 辭行第347章 各有任用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2章 死了又死第109章 當廷問對楔子 這誰頂得住啊第455章 當世魯班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16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377章 踏春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431章 合兵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322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243章 執子之手第437章 衝車第552章 宅鬥第565章 誇誇羣第202章 目標黑山第429章 山下鏖戰第591章 慫到飛起第86章 馳援文丑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132章 印與鑑第392章 箭似飛蝗第546章 勝利慶典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220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268章 教導營第102章 紙上論兵足擬千軍萬馬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463章 帥醒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229章 廢棄鐵官第347章 各有任用第22章 樂極生悲第416章 分而化之第418章 楊恪與張白騎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211章 清河崔琰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593章 醫學分科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92章 君子沮授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267章 真香第583章 願往一遊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573章 商隊第70章 身後煙塵起第587章 勾搭與矜持第409章 曲轅犁第456章 智斷冤屈龐士元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222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377章 踏春第40章 某乃河東關雲長是也第77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286章 井陘煤礦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37章 孰爲黃雀第429章 山下鏖戰第365章?謠言發酵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
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52章 罪在先鋒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249章 勾心鬥角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270章 濟北戰事第435章 互狙第585章 藥莊第144章 臨陣應變第534章 奪占城頭第594章 吐槽大會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384章 進山第345章 爲天地立心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199章 敗軍之議第555章 學術理念之爭第187章 張郃的擔憂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1章 造化弄人第583章 願往一遊第82章 劉延獻策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119章 辭行第347章 各有任用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2章 死了又死第109章 當廷問對楔子 這誰頂得住啊第455章 當世魯班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16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377章 踏春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431章 合兵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322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243章 執子之手第437章 衝車第552章 宅鬥第565章 誇誇羣第202章 目標黑山第429章 山下鏖戰第591章 慫到飛起第86章 馳援文丑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132章 印與鑑第392章 箭似飛蝗第546章 勝利慶典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220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268章 教導營第102章 紙上論兵足擬千軍萬馬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463章 帥醒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229章 廢棄鐵官第347章 各有任用第22章 樂極生悲第416章 分而化之第418章 楊恪與張白騎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211章 清河崔琰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593章 醫學分科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92章 君子沮授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267章 真香第583章 願往一遊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573章 商隊第70章 身後煙塵起第587章 勾搭與矜持第409章 曲轅犁第456章 智斷冤屈龐士元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222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297章 親迎昏禮第377章 踏春第40章 某乃河東關雲長是也第77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286章 井陘煤礦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37章 孰爲黃雀第429章 山下鏖戰第365章?謠言發酵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