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

幽州,廣陽郡,薊城。

薊城乃廣陽郡治,也是幽州州治,在接下來的一千八百多年裡更會有不少朝代定都於此,當然也包括我大天朝在內,足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袁熙自從主動出擊攻打寇邊的胡人失利後,只得退歸薊城請求增援。

不過在等待援軍的同時他也沒有空下,或許是被打痛了,對此事認真了起來,一邊派出斥候打探消息,一邊派遣使者赴一些大的胡族頭領處交涉,尋找解決事情的辦法。

一番調查下來,發現胡族滋擾邊境之事果然有人在背後推動,而嫌疑人果真指向了曹操任命的護烏桓校尉閻柔。

而袁熙試圖與胡族大人交涉解決的企圖卻並沒有收到多大成效。

幽州一帶的胡族情況十分複雜,在西漢時期,此處統一歸屬於東胡王管轄。

不過當時匈奴出了一代雄傑冒頓單于,冒頓連用示弱、麻痹、突擊等戰術一戰克定東胡,將匈奴的疆域向東極度擴張。

雖然此地的胡族先前被統稱東胡,但實際上是與匈奴一樣,由大大小小的聚落組成,其習俗、語言也不完全相同。

東胡滅亡後,最大的兩支胡族分別遁逸遠走,一支去到了鮮卑山下,從此以鮮卑爲名,另一支去到了烏桓山下,從此以烏桓爲名,是爲如今的鮮卑與烏桓二族。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的部族聚落則遊離其間如風中浮萍,誰強便倒向誰。

提到烏桓與鮮卑,便不能不提二十年前的鮮卑雄主檀石槐。

當時匈奴被大漢擊敗,北邊的大片地區出現權利真空,而大漢尚且沒有能耐把這些地方納入治下,便便宜了鮮卑人。

經過數代人的發展,鮮卑已經完全囊括了以前匈奴人的地盤,成爲大漢又一個惡鄰。

檀石槐尤其是其中佼佼者,他也複製了冒頓單于的老路,強勢地把一盤散沙一般的鮮卑各部揉捏到了一起,建立了公認的鮮卑王庭。

爲了便於管理幅員遼闊的領土,檀石槐把鮮卑分爲三部,各設大人管理。

從右北平郡以東,直至遼東郡,連接扶余、濊貊等地稱爲東部鮮卑;

從右北平郡以西,直至上谷、代郡等地爲中部鮮卑;

從上谷郡以西,直至漢地敦煌郡、烏孫等國,爲西部鮮卑。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一個帝國的強盛若是寄託於一個明主身上,也總是會因爲明主的亡故而迅速消弱。

二十年前檀石槐老病身故,之後的繼承人一代不如一代,偌大個鮮卑帝國便迅速衰敗下來。

反而是他們的對手烏桓部族倒是出了一名年輕有爲的豪傑,蹋頓。

烏桓部族因爲生活的地區較爲接近漢人,與漢人之間的關係要比鮮卑和睦得多。

這一點,從漢人官員設置便看得出來。

護烏桓校尉比二千石,屬於常設的職務,而漢人官職裡唯一與鮮卑有關的,便是曾經臨時設置過的破鮮卑中郎將。

一曰護,一曰破,足見對二者的關係親疏遠近。

中平四年(187年),西涼羌亂久久不能平息,時任車騎將軍張溫下令調派烏桓騎前往平叛。

當時故中山相張純自薦而不得用,惱羞成怒之下,誘騙交好的烏桓部族反叛。

然而張純是個戰五渣,朝廷只是派了些人領幽州本地兵馬便把張純打得慌忙逃竄,純靠烏桓首領丘力居挽回面子。

其後朝廷派遣曾擔任過幽州刺史,在胡人間素有名望的劉虞出掌幽州。

劉虞到幽州後對胡人好生安撫,並懸賞張純、張舉等反賊。

烏桓人立刻就跑去向劉虞示好,張純也被其門客刺殺獻首。

再其後,公孫瓚與劉虞生了齟齬,不遵收劉虞安撫胡人的政策,屢屢與胡人發生衝突。

劉虞本想帶兵去教訓一下公孫瓚,故採取圍而不攻的策略,試圖逼迫公孫瓚低頭。

然而公孫瓚稍得喘息之機後竟然召集援兵一下子擊敗了劉虞,更殺害了時任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的劉虞。

烏桓人本就與公孫瓚交惡,此後更是沒有餘地。

在袁紹與公孫瓚交戰後,接替丘力居成爲烏桓大人的蹋頓便向袁紹示好,請求和親,並稱願意合擊公孫瓚。

這對於當時兵力弱於公孫瓚的袁紹來說簡直是瞌睡遇到人送枕頭,便送了個宗族之女給蹋頓,認了這個便宜親戚,締結盟約。

這一次,袁熙通過調查得知,受到閻柔挑撥生亂的胡族大都是中部鮮卑與東部鮮卑,其中更夾雜了許多見風使舵跟着撈一票的雜胡,至少明面上烏桓人並未涉及其中。

當袁熙派人前往蹋頓處,想要與蹋頓聯攻鮮卑時,卻被蹋頓婉言拒絕。

蹋頓的理由是,這場亂局乃是漢人與鮮卑人的關係,若是漢人之間內鬥,他可以相幫,但若讓他們與鮮卑開戰,則不符合烏桓的利益。

袁熙聽聞後雖然十分惱怒,但也拿烏桓人沒什麼辦法,只能繼續把希望寄託在鄴城派來的援兵身上。

然而,從鄴城傳來的消息卻讓袁熙有喜有愁。

喜的是,此番徵發的援兵將近兩萬,堪稱兵強馬壯。

愁的是,前來增援的人手裡居然有顏良,且顏良還被新任爲度遼將軍。

自從顏良“截胡”了甄姬後,袁熙便把此人視作眼中釘肉中刺,更不惜派人無邀而至攪和顏良的婚禮。

如今顏良剿滅黑山,聲勢正隆,且官位也升至度遼將軍,讓袁熙好比吃個了超大號的檸檬,酸得不行。

然而,袁熙仍認爲顏良不過是他老袁家的一員部將,好比是一條守戶之犬,仍得聽袁氏號令。

他從袁紹下達的命令中嗅出了一些老爹支持自己的意思,便接連行文請求袁紹讓他來全權主導此次平亂。

不過事與願違,好不容易等到鄴城的答覆,袁熙打開一看卻並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鄴城來的最新指示是,勃海、安平、博陵、河間四郡國兵馬,以及牽招手下的一部烏桓突騎全由他來統轄,負責攻打曹操所署的左度遼將軍鮮于輔。

而常山、中山二郡國兵馬則並不來薊城會合,而是由中山直接入幽州上谷、代郡,去迎戰曹操所署的護烏桓校尉閻柔,以及閻柔慫恿的鮮卑胡兒。

這封最新的指示裡仍舊沒有提誰是此次平亂的主導者,而是用分兵兩路各打各的來和稀泥。

這對於一心想要挽回面子的袁熙自然是大爲不滿,便公然在臣僚面前發作了起來。

“父親竟是如何想的,令出二門乃兵家大忌,怎能各打各的自行其是,鄴城諸公也不曉得勸一勸。”

“那顏良雖有微末之功,然幽州情況複雜,非黑山賊可比,若無我居中調度,又怎能平息亂局。”

“簡直是瞎胡鬧!”

正所謂有什麼主上,便有什麼樣的臣下,袁熙手下的焦觸、張南此前在平亂的時候毫無建樹,但此刻卻是極力附和。

尤其是曾被派去顏良婚禮上搗亂的焦觸更是大放厥詞道:“那顏良不過是僥倖殺死了個賊頭,這也能擔任度遼將軍,鄴城諸公莫不是失心瘋了吧!我看這回讓他單獨去打閻柔與鮮卑人,定會出師不利,指不定還要使君前去救援呢!”

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與袁熙一起把顏良貶低得一錢不值,好似顏良奉命過來幫忙倒是像來添亂一般。

當然,幽州還是有明白人的,別駕韓珩就看不下去了,勸道:“在下以爲,使君此時實不必計較以誰爲主,眼下首要之任還在於平息亂局,只消亂局一平,鮮于輔、閻柔等不安因素一一除去,那最終得益的還是使君你啊!”

“度遼將軍若是願意分去一半重任,倒也不失爲一樁美事,使君不妨抽出手來,搶先解決了素有反志的鮮于輔,將漁陽徹底納入治下,豈不是好?”

“再說了,大將軍既然派親信牽子經率烏桓突騎來使君帳下聽用,其實也是傾向於使君。若使君拿下漁陽先下一城,那也就順理成章地與度遼將軍合兵,掌握了主導權。”

在更現實的利益面前,袁熙也不得不忍耐下心中的膈應,採納了韓珩的建議,率先對鮮于輔發難。

此番勃海、安平、博陵、河間四郡國派來的援軍少則一二千,多則兩三千,加起來也有近萬兵馬。

加上袁熙這段時間在幽州諸郡大肆徵發,以及牽招帶來的烏桓突騎,袁熙手邊可調用的兵馬總數也達到了一萬五千之數。

如此雄厚的兵力,讓袁熙認爲解決鮮于輔猶如反掌觀紋,輕而易舉。

然而,事實卻沒想象中那麼簡單。

漁陽與廣陽緊緊相鄰,鮮于輔早就在廣陽佈下了諸多密探偵伺袁熙的動靜。

而袁熙又不知保密,冀州諸郡國的援兵還沒來到,消息便已經傳遞到了鮮于輔的案前,甚至連每個郡出多少援兵,要分兵兩路,袁熙的一路欲要入寇漁陽都查探得一清二楚。

鮮于輔亦知此乃生死存亡之際,發動了家族的全部力量,更主動聯繫漁陽大族,以求得漁陽大族的支持。

幽州曾經作爲袁紹與公孫瓚的戰場,飽經戰亂,百姓困苦。

袁熙到州之後也並未使用寬和之政,而是爲了響應袁紹的南征討逆,在州中剝刻斂聚,故而幽州本地大族對袁熙素無好感。

泉州鮮于氏世爲漁陽冠族,與本地大族多有姻戚關係,先前也是受郡人一致擁戴在就任太守。

作爲回報,鮮于輔也十分偏袒本地大族。

當鮮于輔放言要與袁熙對着幹的時候,長史田豫依然率先帶頭支持。

田豫乃是雍奴大族,素有名望,有了他的帶頭支持,其餘大族便也與鮮于輔結成了攻守同盟。

建安六年七月十八,河間兵馬到;十九,博陵、勃海兵馬到;二十一,安平兵馬到。

四郡國兵馬剛剛齊集薊城的第二天,尚未重新整訓合練,袁熙便亟不可待地大張旗鼓東向漁陽。

在袁熙看來,他浩浩湯湯的大軍前去,漁陽百姓理應大開城門簞食壺漿相迎。

沒想到,在進入漁陽地界後的第一個縣城潞縣,便遭到了頑強的抵抗。

守衛潞縣的正是漁陽長史田豫,當袁熙還在城下派人勸守卒開門乞降時,田豫便在城門樓上破口大罵道:“如袁氏世受朝廷大恩,先是無故興兵威逼天子,後又無故凌侵郡國,意欲何爲,眼中可還有天日?”

袁熙聞言自是暴怒,也不顧衝車投石機什麼並沒有準備妥當,強令將士蟻附攻城。

潞縣城池雖然不高大,但城內的準備措施得當,滾木擂石充裕,熱油沸水不絕。

袁熙令人連續攻了兩個時辰,最後實在是傷亡太大這才撤了下來。

在潞縣城下,袁熙就這樣僵持了三天時間,期間雖然用上了衝車與投石機,但也並沒有多大的改觀,一直未能取得進展。

這時候,焦觸便建議說,潞縣只不過一卑下縣城,並無多大的價值,不若暫且放下,先行北上,只消攻下了漁陽城,潞縣也傳檄可下也。

袁熙一聽有理,便在潞縣外留下千餘兵馬以爲監視,自將大軍北上。

從潞縣到漁陽郡治所漁陽城,中間還隔了安樂縣與狐奴縣。

袁熙原以爲二縣也如潞縣一樣又臭又硬,需要好生費一番工夫。

但當袁熙帶兵來到安樂縣時,安樂縣令已經不願承擔責任掛印而去,自發負擔起安樂事務的城中大族卻派人向袁熙說他們並不願意與袁熙作對,只是身處漁陽周邊,不得不聽鮮于輔之令行事。

眼下袁熙大軍前來,他們願意送來牛酒犒勞,只不過暫時不能打開城門放袁熙進去。

並言稱只消袁熙能解決了漁陽城與鮮于輔,他們自然會附從袁熙的統治。

袁熙一聽有理,便接下了安樂大族送來的犒勞,美美地吃了一頓便繼續向北,兵逼漁陽。

這時候的鮮于輔早就把優勢兵力集中到漁陽城裡,絲毫不接受袁熙虛情假意的招降,表示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好一場廝殺便在眼前。

第500章 寧城亂第378章 踢毽子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314章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66章 曹賊已死!降者免死!第16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470章 度遼將軍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117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362章 笑林始祖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56章 速追曹賊第426章 北路軍第9章 山崗軍議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28章 城外來客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475章 人主氣象第538章 烏桓突騎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20章 帳中考量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35章 沉痾難起第389章 老槐谷第284章 三字歌第557章 從幷州下手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44章 殘月彎刀第77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332章 攻心爲上第588章 會觀星的顏良第352章 渾水摸魚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93章 慶功宴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431章 合兵第140章 熱情好客的匡人第529章 勸說第538章 烏桓突騎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471章 打翻了醋罈子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223章 堂外琴聲起第296章 職方掾第329章 義從第260章 難產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567章 ****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467章 露布告捷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483章 鮮卑俘虜第39章 血肉泥沼第434章 滅此朝食第66章 曹賊已死!降者免死!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108章 吐槽大會第116章 捋順毛第36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12章 趙相陰夔第112章 且行且珍惜第73章 中了個錘子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564章 賀喜第565章 誇誇羣第567章 ****第90章 獻俘賣乖第466章 相爲情顛倒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2章 死了又死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358章 變故第458章 我想回家第312章 中山大商蘇雙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
第500章 寧城亂第378章 踢毽子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314章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66章 曹賊已死!降者免死!第16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470章 度遼將軍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117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362章 笑林始祖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56章 速追曹賊第426章 北路軍第9章 山崗軍議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28章 城外來客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475章 人主氣象第538章 烏桓突騎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548章 來自鄴城的小動作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20章 帳中考量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35章 沉痾難起第389章 老槐谷第284章 三字歌第557章 從幷州下手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44章 殘月彎刀第77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332章 攻心爲上第588章 會觀星的顏良第352章 渾水摸魚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93章 慶功宴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431章 合兵第140章 熱情好客的匡人第529章 勸說第538章 烏桓突騎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471章 打翻了醋罈子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223章 堂外琴聲起第296章 職方掾第329章 義從第260章 難產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567章 ****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467章 露布告捷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483章 鮮卑俘虜第39章 血肉泥沼第434章 滅此朝食第66章 曹賊已死!降者免死!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108章 吐槽大會第116章 捋順毛第36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212章 趙相陰夔第112章 且行且珍惜第73章 中了個錘子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564章 賀喜第565章 誇誇羣第567章 ****第90章 獻俘賣乖第466章 相爲情顛倒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2章 死了又死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358章 變故第458章 我想回家第312章 中山大商蘇雙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