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蓋勳之意

長安城外,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皆往一座大型軍營而去。這座軍營不是別的,就是西征官軍的大營。此時,官軍四十萬人馬已經具備,除開在陳倉城上堅守的三萬步兵外,大型裡已經匯聚了三十七萬大軍,其中七萬騎兵,三十萬步兵。

將近四十萬的大軍,總數都超過了長安城居民之總數。往軍營裡側耳傾聽,皆是士兵們訓練時發出的吶喊聲和戰馬時不時發出的長嘶。聲聲吶喊,如同一道又一道雷霆,聲若洪鐘,甚至長安城內的居民,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再自天空中俯瞰大營,刀槍劍戟,如山林一般密集。巡營的士兵,整齊有序地圍繞大營來回巡視,無一點漏洞。而大營之中,將領與士兵之營帳的安置,埋下的鍋竈,糧草的安排,均是井井有條,中規中矩。這是官軍主帥皇甫嵩的作品。皇甫嵩是大漢名將,多次在打擊羌人造反的戰爭立下戰功,威名遠揚,一如馬援、虞翎。如今皇甫嵩已經年過不惑,白髮蒼蒼,但仍然不失大帥風采。

這時,不僅官軍已經集結在長安,曹操、袁紹、蓋勳、公孫瓚、孫堅、淳于瓊等大將也已經到達了長安,正在舉行宴會。曹操舉起酒觴,說道:“皇甫老將軍,晚輩敬您一杯!”

皇甫嵩大笑,說道:“哈哈!孟德敬的酒,老夫定當滿飲!”說罷,皇甫嵩揚起脖子,酒觴中已空無一滴酒。

皇甫嵩和曹操都放下酒杯,營帳外,傳來了一陣高過一陣的軍士們訓練時的吶喊聲,聽起來令人振奮。曹操側耳聽了外面傳來的吶喊聲,就知道官軍在皇甫嵩這等名將的手下,訓練有素,軍紀嚴明。曹操於是拱手說道:“晚輩真是敬佩老將軍,治軍有方。官軍有半數之人皆是郡國兵,訓練不明,戰力不足。而老將軍操練大軍,練就雄師,不過易如反掌。有老將軍如此名將在,大漢治下,豈容他劉子楷放肆?”

受到曹操巴結的皇甫嵩,又一次爆發出爽朗的大笑,說道:“孟德過獎了!孟德爲朝廷獻上十軍會攻如此精妙之計,劉範雖有文韜武略,想必也不是孟德之對手。只要此次徵西涼大功告成,能使劉範此賊授首,孟德必當居首功!”

曹操說道:“老將軍折煞晚輩了。老將軍身經百戰,戎馬半生,臨戰經驗豐富,又豈是劉範一黃口小兒能夠戰勝的?”

皇甫嵩聞言,又是爽朗的大笑。京兆令蓋勳也曾在破羌之中建功立業,所以雖爲京兆令,但仍然可率軍出戰。朝廷在選擇將領時,頗爲困難。一方面,如朱儁、楊彪等人確實是名將,但年事已高,戰心沒有年輕人那般濃烈。而新一代的將領又是青黃不接,除了曹操、袁紹、淳于瓊、公孫瓚等在京師的將領外,朝廷能夠想到的,就只有在地方上的蓋勳和孫堅兩人。蓋勳看着曹操和皇甫嵩兩人之間互相吹捧,互相擡高,十分不滿,說道:“此次西征,首要並非是使劉範授首,而是光復涼地,將涼州、天州和昆州再次納入朝廷掌控。劉範雖爲叛賊,但仍是漢室子孫。與陛下之爭,不過是漢室內中爭鬥爾。我等且收復失地便可,劉範又何干乎?”

聽到蓋勳如此言,在場的人都是眉頭一皺。皇甫嵩說道:“蓋大人此言差矣!劉範雖是漢室子孫,但犯上作亂,禍加至尊,如今早已被宗正除名,不復漢室宗親之身矣。”

蓋勳說道:“即使是除名,但劉範身體中仍然流着高祖之血脈,此非除名而可更改,天下人皆知,獨衆位不知乎?”

曹操說道:“範乃高祖血脈無疑,而非光武血脈,君知乎?”

蓋勳說道:“無論是高祖血脈,還是光武血脈,皆是漢室子孫,理應親如一家,孟德可知乎?”曹操便無言以對。

袁紹說道:“劉子楷更擅自稱王,更是謀逆之舉。天下若不共征討之,不知朝綱何在,朝廷威嚴何在?”

蓋勳說道:“高祖曾殺白馬與天下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討之。而劉範本姓劉,傳自魯恭王。他稱涼王,正和高祖之遺命,衆等又何必多問?今雖討之,而其稱涼王是矣。”

蓋勳一一將衆人駁倒後,宴會陷入尷尬的氣氛之中。皇甫嵩不滿地說道:“蓋大人此話,意欲何爲?難道要偏袒此賊?”

蓋勳說道:“老將軍,下官非是偏袒劉範,而是實話實說。劉範既是漢室宗親,又已合法稱王,已經收得關西百姓之人心,關東百姓,亦多有心嚮往之意。別的不說,老將軍也知道,不論是郡國兵還是京師之兵,皆多有偏心之意。”

皇甫嵩當然知道,官軍中,中上級的將領軍佐大多是世家子弟出身,自然恨透了劉範。但下級士兵卻是貧民百姓,多有嚮往關西之意。軍中一直流傳着關於劉範建立軍功的傳說,而且還有劉範暗布的細作,替劉範在士兵之中爭取人心。雖然他盡力彈壓,用嚴苛的訓練的打壓這股歪風邪氣,雖表面上看,官軍士卒已無議論,但暗地裡仍然是暗流涌動。皇甫嵩很清楚,這一仗他必須要打贏,如果官軍敗績,很有可能就倒戈相向,成爲劉範麾下的軍隊了。

蓋勳見皇甫嵩不說話,又說道:“下官之意是,如今雖有十軍會攻,但劉範之實力仍然是不可小覷。若強逼之,劉範定會破釜沉舟,與老將軍拼死作戰。而老將軍不如使人勸降,約之投降後,宗正將江夏劉氏重新歸入宗譜,劉範可降爵一等,可稱公,其父劉焉可稱侯。如此,漢室內鬥便可止息。”

皇甫嵩聽完蓋勳之建議,思慮一番後,說道:“此言不虛。”

曹操見蓋勳這是要破壞他的十軍會攻大計,立即出言反對:“蓋大人此言差矣!今有十軍會攻,十路大軍早已是枕戈待旦,若是費時費力勸降劉範,非但不能將之勸降,更會拖延時日,使大軍喪失戰心,而劉範又得時日備戰,誠爲下策。且有十軍會攻在,劉範授首必然,君何動搖乎?”

蓋勳不語。皇甫嵩也說道:“孟德之意,方爲高見。劉範此獠,怎會投降?若不克之,失地何收?蓋大人無須再言。”

蓋勳只得低頭飲酒,不再說話。

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六百二十章 驚夢之助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七百七十六章 脫身遁逃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見梟雄第一百七十七章 幷州謀士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二十九章 現出原形第三百六十章 授人以柄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十七章 幾言定廣宗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十九章 世家反叛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五百二十八章 軍糧再斷第七百一十四章 送別猛虎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七十八章 大戰將起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四百一十七章 稱以涼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翁之利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殺羌氐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食其果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殺羌氐第三百八十二章 阿瞞之見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三百三十六章 欒提羌渠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八百二十章 建立互信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二百七十六章 沆瀣一氣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一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相交兵第四百二十八章 作說客乎第一百一十五章 陷入絕境第二百五十八章 敵人相見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關之重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六百零九章 一盤大棋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六百零九章 一盤大棋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五百九十一章 爲長遠計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八十八章 勝利果實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語交鋒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六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九十三章 平虜將軍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忠救星
第五百六十九章 亂成一團第六百二十章 驚夢之助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六百九十九章 萬衆迎接第一百三十五章 涼州改革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五十三章 田豐效力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七百七十六章 脫身遁逃第五百九十二章 再見梟雄第一百七十七章 幷州謀士第十四章 火燒黃巾軍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裝伏擊第二十九章 現出原形第三百六十章 授人以柄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七十九章 各自備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第一百七十章 黃氏教媳第十七章 幾言定廣宗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八百零三章 亮出底牌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十九章 世家反叛第三百九十九章 這是真的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四百二十一章 稱王大典第七百六十章 引蛇出洞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五百二十八章 軍糧再斷第七百一十四章 送別猛虎第六十五章 馬鐙和馬掌第七十八章 大戰將起第七百章 入城儀式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第五百九十五章 訪見荀攸第四百一十七章 稱以涼王第一百二十四章 漁翁之利第二百六十章 戰法奏效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業改革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殺羌氐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食其果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四百四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七百九十章 羅馬帝國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第六百八十九章 嶺西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殺羌氐第三百八十二章 阿瞞之見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三百三十六章 欒提羌渠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夏陷落第一百九十三章 比賽結束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條不紊第九十四章 涼州之牧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八百二十章 建立互信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式戰法第二百七十六章 沆瀣一氣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一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六百四十二章 兩相交兵第四百二十八章 作說客乎第一百一十五章 陷入絕境第二百五十八章 敵人相見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關之重第七百九十六章 史阿成擒第三百零二章 首輪舌戰第六百零九章 一盤大棋第六百六十章 以何相見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六百零九章 一盤大棋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五百九十一章 爲長遠計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照不宣第八十八章 勝利果實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語交鋒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六十三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九十三章 平虜將軍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二百一十四章 趙忠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