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

李崇豹一把火將整個美良溝燒了個乾乾淨淨,獲得了進攻絳州以來的最大一場勝利。

他興沖沖地去大營中去見自己的父親,軍中的將領們看他的目光也都變得不一樣,這才真正叫做虎父無犬子,總算沒有墮了父親的名聲。

李嗣業滿意地坐在交椅上看着自己的兒子,點點頭稱讚道:“此戰你用最小的損失獲得了最大的勝利,確實超出了我的預期,但是也不必太過自滿,今後仍然要向各位將軍虛心請教,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

李崇豹抿起笑容插手道:“父親教訓的是,我一定戒驕戒躁,多向各位將軍學習。”

“嗯,火攻雖然事半功倍,但是所造殺業也太大,且對山林破壞太嚴重了,如今美良溝中的火勢依然在蔓延,我們恐怕要在絳縣等上一陣子了。”

絳縣和聞喜縣的西南方還有一個垣縣,處在中條山山脈和黃河河灣中間,路途山高林密,險峻難走,要想攻下來估計要浪費太多精力和時間。但這個縣對他控制絳州沒有多大影響,所以李嗣業直接略過,只要佔據了聞喜,就等於控制住了絳州和蒲州之間的交通要道。

他們在絳縣等了足足九日,等美良溝的火勢蔓延到鳴條崗以西,才率軍通過了美良溝,進佔了聞喜。

如果王思禮在朝廷那邊求不來援軍,那他在整個蒲州就只剩下幾千殘兵,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李嗣業從他的面前碾壓過來。

王司空現在不能期望河東節度使鄧景山,就算他願意派兵南下,如今也已經遠水救不了近渴。

朝廷派出的中使已經沿着晉州盆地前往太原,但這一趟簡直是無用功。

他心急如焚之際,決定再給朝廷上表陳述情況的危機,如果讓河西軍佔領整個蒲州,那麼黃河上游處的龍門渡和下游的津浦渡都將被他直接佔據在手中,要過黃河進關中簡直輕而易舉。

……

李亨躺坐在榻上,面前的地下跪着兩個太監,一個手中託着湯藥的盤子,另一個託着盛着丹藥的盤子。他先把丹藥取來送入口中,又伸手接過端起湯藥送服。

李輔國站在他面前,手中捧着王思禮送來的奏疏,聲音逐漸放低:“河西軍來勢洶洶,我軍不敵只能暫時退卻蒲州,但蒲州地勢平緩,憑少量兵力無法據守。求請陛下發兵來援。情勢已至危急關頭,若蒲州失守則關中危矣。”

“噗!“李亨剛服下的半口熱茶瞬間噴了出來,將手中的茶碗投於地下,惱火地說道:”王思禮終究無用,我應該委派李光弼去充澤潞節度使。”

李輔國心中腹誹,如果只派人不派兵,這個時候恐怕派誰去都不管用,王思禮此人一貫報喜不報憂,他能在奏疏上這樣寫,說明他已經徹底摟不住火。

“陛下,不如從潼關抽調兩萬兵,命李光弼率領緊急渡河前往蒲州,尚能解蒲津之憂。”

“好吧,眼下只能這麼辦了。”

李輔國轉身剛要走,皇帝突然叫住了他說道:“去把李泌請過來。”

他小步慢趨走到殿外,一張豬腰子臉才慢慢陰沉下來,吩咐跟在自己身後的一名小太監道:“去叫李泌吧。”

片刻之後,白衣道人李泌進入紫宸殿,徑直來到了皇帝的榻前。

李亨在宮女的扶持下從榻上坐起來,伸手招呼李泌,嘆了一口氣道:“當初你要求歸隱衡山,我就不該聽從李靜忠和崔圓勸告放你離去,結果導致現在形式急轉而下,朕的社稷危在旦夕。”

李泌把拂塵搭在肩頭上低頭垂目道:“這也是山人的過失,陛下還記得臣臨走前所說的話嗎?這世上絕無人從生下來就立志造反,他們所做的選擇不過是隨着境遇不同慾望和心境轉變罷了。前者如安祿山,若是太上皇從頭到尾只給他一鎮節度使,六七萬人馬,他還能生出造反的志向嗎?後者如李嗣業,若不是陛下疑他,使其幽禁京城,他還會偷偷溜出長安舉旗造反嗎?”

李亨頓時皺起眉頭:“說來說去這竟是朕的錯了。”

李泌嘆了一口氣說道:“這不單是陛下的錯,更多是太上皇留下的積弊,給了叛臣賊子造反的苗頭。其實臣只是想給陛下獻策而已。”

皇帝轉憂爲喜:“你有退河西軍的辦法?”

“有。”

“快快道來。”

“臣只有兩策,可供陛下選擇,其策一,重新派使節迅速北上,聯絡史思明,同意將河東,河北,河南全部給他,命他與鄧景山聯合南下進攻上黨,派李光弼分出一半潼關的兵力守住蒲州,或許能夠堅持到史思明和鄧景山的援兵到來。“

“第二策,李嗣業借河西軍譁變起兵,既不北上攻史思明佔幽燕,也不南下破魯炅、韋陟佔據襄陽江東,而是前方百計入關中。無非是想回據老巢河西。陛下何不將他封爲隴右河西北庭安西四鎮節度使,讓他繞道走從朔方河套地區進入隴右河西,朝廷可以撤出留在朔方的少量兵馬,並提供大軍繞行所需要的糧草。”

李亨緩緩擡頭望向頭頂的紗帳一言不發,半響才說道:“看來你是完全不相信李光弼渡黃河能守住蒲州。”

“但朕有這個希望!李嗣業手中雖然有十幾萬雄兵,但他所依仗不過是含嘉倉中的四十萬石存糧,要不了三個月,他的河西軍就會在中原難以爲繼,最終不攻自敗。他麾下的河西軍想回到故地,朕偏偏不如他這個願,讓他們最終絕望譁變,致其進入死無葬身之地。”

李泌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朝李亨叉手說道:“陛下先前不肯接受我的建議先從河東進攻叛軍幽州老巢,而是着急收復兩京,致使史思明在幽州坐大。如今陛下又不肯聽從我招降李嗣業的建議,恐怕就要再度放棄關中而南逃蜀中了。臣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還望陛下三思。”

李亨又高傲地仰起頭:“你昔日與李嗣業乃是舊友,莫非是想替他謀個出路?”

這句話對於一心爲他謀劃的李泌來說實在是太傷人。他們兩人的友誼遠比與李嗣業還要深厚。當年李亨爲太子時,李泌便是他的心腹謀臣,給他擋去了許多李林甫耍下的明槍暗箭。只是李泌深諳道家的避世策略,絕不強求廟堂之上,每當受到排擠之時,便歸隱深山修道。這並不是他沒有能力和頭腦搞權力鬥爭。而是他的性子本就淡泊,更對統治階級之間的明爭暗鬥深惡痛絕。

昔日的李亨還是太子時,也曾經禮賢下士虛心納諫,但如今他成爲大唐帝國的皇帝后,卻被到手的權力衝昏了頭腦。不只是他,歷史上有許多人都逆境是王者,順風變成了青銅。

他躬身彎腰地朝李亨作了一個揖,口中淡然說道:“既然如此,山人告退。”

閒雲野鶴李道長飄然而去,李亨推開了宮女遞過來的藥茶,坐在榻上生悶氣。他低頭沉默了半晌,纔對站在宮柱後面的宦官喊道:“去給靜忠傳話,讓他立刻去頒下聖旨,命令李光弼立刻前往津浦渡,再派人騎快馬趕往潼關,讓郭子儀調撥出兩萬人,不,三萬人前往蒲津渡渡過黃河守禦蒲州!”

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龜茲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將至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六十五章 太極宮馬球賽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六百五十章 捏造罪行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
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二百七十一章 居家在龜茲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五百二十九章 與人才競爭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草場分佈圖第六百零七章 撒馬爾罕之戰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五百六十二章 重新回味評品第三百八十二章 三個培訓班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今年冬天特別冷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七百九十五章 三軍何所謀?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將至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六十五章 太極宮馬球賽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關陷落 玄宗出逃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十章 擊敗扎齊列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五百四十四章 雙吏遷至庭州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十三章 不良人日常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六百五十章 捏造罪行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八百零八章 見招拆招組合拳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七百二十三章 楊國忠殺瘋了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