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

李亨鋪了波斯毯子坐在涼亭中,命李嗣業坐在對面,身邊有宮女低頭默默煮茶。

“上次一別,已經快五年了罷,今日在大朝會上,陛下對你的遷賞我都聽見了。不足五年時間,你能夠擺脫庶人李瑛舊部這個身份對你的影響,走到今天這一步,確實不易,孤也替你感到欣慰。”

一提到死去的兄長,李亨的嘴脣就止不住地顫抖,李嗣業能從臉上看到他對此事陰影的恐懼,在所有的皇子中,能夠最深地感受到這種恐懼的,也只有他一人。

李嗣業連忙叉手:“殿下……”

“不,不妨事。這是我主動提起的,跟你沒有關係。”李亨憔悴地笑了笑,從宮女手中接過茶盞,李嗣業也連忙轉身,雙手將茶盞捧在手中。

他猶豫了一下,覺得還是開口比較好,便籌措着語氣說道:“殿下,其實我想說的是,您現在蟄伏應對的方法,並不符合你如今的身份。”

“不如此我還能怎樣?”李亨苦笑了一聲:“儲君之位就像是懸浮在我頭頂上的一把利劍,隨時都有可能落下來,孤唯一能做的,就是讓陛下感受不到我的存在。”

“不會不存在,你就在這兒,太子之位加諸在殿下的身上,所有人都會注視到你的光耀灼目,如何能躲得了?”

“道理或許是這麼個道理,但是……”

李亨遙想起李嗣業昔日在兄長李瑛東宮做內率千牛時,昔日太子遇到無解難題,連他都認爲對方逃不過一劫的時候。一介小小的內率千牛卻跳了出來,化無未有,化腐朽爲神奇,成功化解了李瑛頭頂的鉅額債務,從此後他便對這李嗣業刮目相看。

“孤……確實不知該如何自處,還請將軍教我。”李亨跪坐在地,朝李嗣業行以揖禮。

李嗣業連忙回禮:“殿下萬萬不可,折殺末將了。”

他淺飲了一口茶,壓低聲音說道:“殿下熟讀《中庸》該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中道纔是人道,人道便是仁道。殿下身居太子之位,高調則顯揚,蟄伏則顯抑,此二者絕不可取,唯有取中才是取勝之道。殿下想想看,你若是太過張揚,是會惹人忌憚,可你若是蟄伏太過,必會讓人認爲陰鷙,城府頗深,反而使人愈發忌憚你。你應該表現出的是你這個太子應當有的實力,而不是刻意隱藏,讓人以爲你在蟄伏等待,難道不是一個通透自然的太子,更讓陛下放心嗎?”

李亨擡頭凝思,平巾幘向後翹起,似在琢磨剛纔李嗣業話中的餘味,隨後他淡然一笑,輕撫掌心道:“善哉。”

“其實這個度全由殿下自己把握,我覺得大概是,你所有身邊的勢力,都是聖人看到了並允許你所擁有的。以此爲基準來打造班底,以能應對發生的任何變化。”

李亨拱手稱讚道:“嗣業一言,解孤心中多日疑惑,孤要感謝你指點迷津,今日在離宮備宴飲酒,爲此做賀。”

李嗣業連忙叉手推拒道:“昨日纔在大朝會後麟德殿飲了不少,況且我在殿下宮中待的時間太長,也不太穩妥,更遑論飲酒了,倒不若吃幾杯茶湯,清心寡慾得好。”

李亨笑道:“嗣業所言,甚合我心,就以清茶代酒。”

鞋耙子臉的李輔國站在不遠處,將兩人之間的談話聽了個差不離,不由得心中腹誹道:“這人倒真是會謙虛,說什麼武夫嘴笨,你若是嘴笨,我們這些人豈不是全是口吃了?”

兩人在涼亭中饒舌了半日,李嗣業估摸着時間差不多了,起身向李亨告辭:“殿下,嗣業叨擾太久,該是告別離去了。”

李亨神情寡落,頗爲不捨:“可惜啊,不能長留將軍在身邊,爲孤答疑解惑,今後再見面還不知是何日。”

“這個簡單,等某明年再來長安敘功時,可再次前來拜訪殿下。”

李亨連忙擺手說道:“明年你或許會再次右遷,爲了你我二人的安危着想,絕不能如今日這般直出直入。等明年你來長安時,我會叫靜忠派人聯絡你,到時候我會在薦福寺找個偏僻角落,你我到時可在薦福寺相會。”

李嗣業聽得這話有些怪怪的,怎麼搞得跟特務接頭一般。李亨以爲他對此反感,連忙解釋道:“這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你我相見還是小心些爲好。”

“好,明年再見。”

“明年再會。”

李亨將他送到內院門外,吩咐李靜忠道:“靜忠,你替我送一送李將軍。”

“喏。”

李靜忠跟在李嗣業身後,對他倒多了幾分感激,今日把李嗣業請來,本就是抱着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想法,但沒想到李嗣業的勸諫竟還真的起了作用。

走出王府側門,李靜忠躬身九十度長揖及地表示歉疚:“對不住,李將軍,我對殿下不加相告,便邀請將軍前來離宮,靜忠在這裡向將軍賠罪。”

李靜忠的這種做法,確實令李嗣業反感,這種事情本可以大大方方地說出來,偏要用這種小聰明一步一步誘人入甕,就算他在此事中算是你情我願的操作,但感覺卻像是被人給耍了一般。

“無礙,靜忠公公還是信不過嗣業,出此下策情有可原,只是我這人向來坦誠待人,希望公公日後也能坦率相待。”

李靜忠越發羞愧,再次作揖說道:“將軍教誨,敢不相忘,今後靜忠絕不會似今日這般。”

他從牆上的拴馬窩中牽了馬,對跟在身後相送的李靜忠說道:“靜忠公公回去罷,送得太遠讓別人看見了不好。”

李靜忠連忙折返回去,他跟着太子時間長了,近墨者黑,也產生了無時不刻的警惕心。

實際上是太子這中年孩子可憐吶,有三位兄長的前車之鑑,在喪失親情的冷冰冰的皇權籠罩下,怎麼可能有健全的正常人的心理。

他牽着黑胖走出十六王宅,突然想到此地距離長樂坊的青蓮酒肆並不遠,正好可以藉着這個機會去探看一下李白,如果能要到墨寶就更好了。

他憑着昨日暈暈乎乎的記憶,又找人問了路,拐進巷子盡頭,就聞到酒香飄來,滋味簡直讓人難以離舍。怪不得李白一入長安就往這個地方鑽,就衝這個香勁兒,怎麼會激發不出詩興和靈感。

店家站在壚前,眼前放着一堆珠算籌,端放在架子上,看上去已經有了算盤的雛形。但店家在計算的時候,是從玉盤中撿起鑽了孔的珠子往細杆上套。

“客,這是要沽酒麼?”

“不沽酒,李太白呢?”

店家忙擡頭問:“太白是不是欠了你們的酒錢,我們青蓮酒肆可代他還賬。”

“不,不,我就是他一普通朋友。”

“哦,李太白不在,他進宮去了,如今是陛下臣子,哪能再像以前那般逍遙散漫。”

“說的也是。”既然無緣求墨寶,他也沒這個閒時間在此逗留,轉身準備離去。但看到店家一個個地往杆子上串珠子,串夠十個摘取,往前位加一個珠子。有輕微強迫症的他見到這種情況,實在是受不了。

他一個大步跨到酒壚前,用力地拍了一下木臺子,險些把那珠算架子震落到地上,變作大珠小珠落地板。

“客!太白不在,你犯不着與我等發飆啊。”店家激惱地吹起了鬍子。

“像你這樣算,能算到猴年馬月去?”

“猴年馬月?哪能,昨日的帳我到下午便能算完。”

“算了,”李嗣業挽起了袖子:“取筆墨紙硯來。”

“取紙硯做什麼,難不成你也要作詩?”

“呵呵,作詩,作詩能幫得了你忙麼?”

店家捋須答道:“若是像王昌齡、高適那般的大詩人在我們店中題詩,倒是能增加我青蓮酒肆的名聲,你嘛,嘿……”

儘管如此,店家還是取出黃麻紙,將寫帳用的筆墨取來,遞到李嗣業手裡的,倒要看到他能寫畫出什麼玩意兒來。

李嗣業接過筆和硯臺,將麻紙鋪在案几上,左右各放鎮紙鎮住,把筆墨沾滿汁液,深吸了一口氣。

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五百一十二章 伽延從父子同出徵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
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誰在陷害誰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二百一十章 恩義不可負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四百四十九章 皇帝流落街道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三百九十一章 平地有驚雷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三百九十三章 隴右採訪使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三百五十七章 都護府定策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勳獎賞第五百五十二章 教導和樂器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七百二十九章 安祿山渡河破陳留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一百八十四章 故友遠至蔥嶺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食使者神助攻第五百一十二章 伽延從父子同出徵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