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

徐賓再次朝李嗣業叉手問道:“記得當初皇帝的白衣謀士李泌向皇帝獻策,想要平滅叛亂不應當先收復洛陽,而是以河東朔方二軍出代州燕門,進攻叛軍的老巢范陽平盧。一旦平定幽燕,進軍河南河北等地的叛軍就會成爲無根之水,無本之木,此計確實是平定叛亂的良策,可惜皇帝不肯聽從,才致使安祿山死後,使得史思明在從范陽平盧發展壯大。”

“這個策略對我們來說乃是反例,叛軍爲何有恃無恐,不就是他們失利之後還可以退回老巢,進可攻,退可守纔是霸業之道。主公興起之地河西安西北庭豈不遠勝幽燕,戰略縱深達萬里,天山南北養馬場遼闊,地勢之險阻斷黃河,橫絕烏鞘嶺便可退守河西,而主公進據關中,可東出潼關以圖中原,西進大散關佔據漢中從而攻取蜀中,這便是秦漢奪取天下的方略。”

李嗣業捻着鬍鬚猶疑道:“隴右三鎮控疆雖萬里,但地理貧瘠,產出甚少,自保當然沒有問題,卻不足以支撐謀奪天下。關中昔日爲天府之國,但經歷秦漢隋唐千年開墾砍伐,水土流失使得土地貧瘠,豐年尚且能夠自保,但若遇到災年連長安都無法供養,已不足以成就霸業。”

“主公啊,”徐賓叉手再次勸諫道:“如今天下還有最佳的助益立業之地嗎?中原富足但已被戰火塗炭,蜀中天府之國卻因地形所限,江東富庶但只可偏安不能進取,三晉山巒疊嶂盆地稀少可固守不可霸業。主公若能將這些地方奪取三兩處,何愁奪取天下?”

李嗣業又疑心地問道:“若要回到河西,必須奪下關中,可如今再奪關中難度不小,我能夠趁朝廷慘敗之際取得洛陽,介時李光弼郭子儀等人都聚兵潼關防守,想破關而入何其艱難。”

徐賓循循善誘娓娓道來:“朝廷戰力受損,郭子儀被貶入朝,李光弼已經由河東節度使轉任朔方節度使,主要鎮守洛陽一帶。河東節度使已經由王思禮擔任,主公何不趁着朝廷節度使官職變更之際,先奪下洛陽將李光弼驅趕至潼關一線,再派一支精銳幹練之師從井徑入河東,破太原南下潞州上黨,再攻絳州蒲州,從蒲津渡直入關中,繞道潼關之後兩面夾擊,則潼關必破。”

“介時皇帝必然再次撤逃,郭子儀也必將再次撤退到朔方老巢,主公只需率先打通河西走廊與隴右、關中,介時半壁江山已入手中,何愁天下不定?”

李嗣業對徐賓的蠱惑表示認同,但他知道古人有一種名不正言不順的說法,造反必須找個理由,就連水泊梁山都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但這個口號還不能公開針對皇帝,因爲古人扭曲的三觀認爲天下無不是的君父,除非皇帝真的到達了這種天怒人怨的地步,比如以智拒諫的紂王,急功近利的楊廣。所以七國之亂打的是清君側的旗號,安祿山造反也打的是誅殺楊國忠清君側的旗號,李嗣業也開始向這個方面靠攏,將炮口對準了閹人李輔國和魚朝恩。

他命人在鄴城前修築了一座土臺祭旗誓師,藉口稱宦官李輔國、魚朝恩等人蠱惑君上,幽禁太上皇,陷害大臣等十幾條罪狀。然後殺三牲歃血爲盟,準備出動軍隊南下。

當天下午他果斷命進攻冀州信都的田珍和燕小四撤回魏州,親自率飛虎騎南下衛州懷州,進攻河陽城。朔方節度副使僕固懷恩親自登城督戰,但由於唐軍隊伍良莠不齊,又寡不敵衆,李嗣業成功拿下河陽,修復了黃河上的河陽橋,長驅直入進攻洛陽。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此時朔方節度使李光弼還在長安接受聖訓,唯一駐紮在洛陽的便是朔方軍與河南節度使張鎬。張鎬由於同時擔任中書門下平章事,現在整個中原最數他的官大,立刻發下公文召集各路節度使共救洛陽,但距離洛陽最近的就是鄭蔡節度使季廣琛和滑濮節度使許叔冀。

這二人也不知是對麾下兵馬管理不善,還是故意拖延時日不肯前去救援,致使洛陽地區兵力空虛,張鎬和僕固懷只好集中起僅剩的三萬四千人,主動把兵力集中在虎牢關舊關進行堅守。

段秀實進兵武牢關前,以百門玄武炮轟擊朔方軍臨時修建起來的工事寨牆,又以盾甲兵上前衝鋒,李嗣業親自策馬在後方督戰,他的大纛在翻卷的西風中飄蕩,麾下將士衝鋒攻關,鮮血浸染在牆頭上,然而他手中緊緊地手執馬鞭神情始終沒有變化。

他知道這些人爲何跟着他反攻洛陽,多數士卒是想回到故土河西去,驅逐蠶食他們家園的吐蕃人,所以眼下的士氣非常旺盛。有時候兵卒們對將領的能力有一種迷信,他百戰百勝的時候,所有人都相信他能夠取勝,才能夠上下同心的取勝之道。

唐軍在河西軍的進攻下漸漸敗退,退到洛陽西苑,又往陝郡方向撤退。洛陽城的百姓聽說叛軍又打了過來,連忙收拾細軟往城外逃,生怕被叛軍給屠了城。等李嗣業帶着大軍進城,洛陽幾乎變成了一座空城,道路上空曠無一人,只有狗吠聲四下裡響起,昔日洛陽帝都變得蕭條破敗,千年古都落魄至此。

李嗣業率先進入皇宮,率先命人去佔據含嘉倉,又佔據了左右藏庫,把含嘉倉中的糧食全部搜刮出來,大概還剩四十六萬石。這座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糧倉所儲存的糧食算是徹底被敗光了。

這四十多萬石的糧食只夠河西大軍用不到半年,他必須用這半年時間奪下關中平原,貫通隴右與河西走廊。

李嗣業把所有的財物堆積在應天門前的廣場上,他把麾下的軍官和將領都着召集在一起,指着滿地的金器和絹布說道:“這些是洛陽城最後的財富,我把它們全部放在你們的腳下,全部分享給與我們一同拼死奮戰的兄弟們。我要帶你們入關中,我要帶你們回河西!”

“今日我們佔據洛陽周遭,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北邊有史思明盤踞幽燕,西邊有朝廷穩居關中,南邊各道節度使正在積蓄力量。與其被動經營等着他們將來恢復元氣,倒不如進佔關中連通河西走廊,才能夠保障河西走廊不被吐蕃佔領,同時也能夠將來有機會破漢中,進攻巴蜀。”

站在下方的將領們靜謐地瞪大眼睛看着他,卻沒有人去動手,燕小四率先走上前來,蹲下來將其中一堆財物揣進了自己的懷中,才又站起來對衆人說道:“這是主公給我們的賞賜,拿着它們一同進軍關中,這樣我們纔有出路!”

既然有人帶頭,剩下的人也都上前,依次挑選金銀裝進了身上的袋子裡,直至將整個地面都清空。

李嗣業滿意地點點頭,從腰間抽出橫刀高舉在手中說道:“出發,進擊陝郡。”

歷史似乎開始了重演,他幾乎是按照昔日安祿山的進軍路線行動,有所不同的是,安祿山被洛陽的繁華所羈絆,而李嗣業卻乾脆地拋棄了這座城市。

河西軍以飛虎騎爲先導,進攻退守陝郡的朔方軍,不打算給對方以喘息之機。

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裝搶生意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
第五百六十六章 勤政樓告刁狀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到安西龜茲城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五百七十九章 武裝搶生意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八百四十一章 收復白亭、交城守捉第七百五十一章 三郎自蘭州來第三百三十章 上巳節大朝會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二百八十九章 突騎施餘波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八百七十七章 遙望劍閣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八十九章 王妃身邊的親人們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七百八十五章 晚景淒涼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一百五十五章 來曜許諾第六百九十章 美人在側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話不投機第五百三十一章 右相登樓辨欲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六百三十四章 信任纔是基礎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二百六十八章 雜事尤其瑣碎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