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

長安城雖然人心惶惶,但百姓們還是堅信叛軍很快會被剿滅,哥舒翰將軍即將大獲全勝。

潼關失守的消息得到了很好的掩蓋,李隆基登上勤政樓頂宣佈要御駕親征,但聽到的人都不相信。他當夜便搬進了大明宮內,和心腹大臣們謀劃出逃事項。

爲了使得計劃周密一些,李隆基任命京兆尹魏方進爲御史大夫兼置頓使,京兆少尹崔光遠爲京兆尹,兼西京留守,讓將軍邊令誠掌管宮殿的鑰匙。玄宗假稱劍南節度大使穎王李將要赴鎮,命令劍南道準備逃難所用物資。

皇帝與其心腹謀劃周密,夜幕降臨後,陳玄禮在重玄門和玄武門之間夾城的廣場上集合龍武軍,賞賜士卒們財物,又在飛龍廄中挑選了良馬近千匹。等到凌晨時分,太子左右清道率打頭,龍武禁軍護送着玄宗隊伍從延秋門出逃,爲了防止消息外泄,出逃隊伍控制在很小的圈子內,很多嬪妃、公主,皇孫都被遺留在了長安城。

逃難隊伍來到天子左藏庫,楊國忠請求放一把火燒掉裡面的綢緞財物:“不要把這些東西交給叛賊。”

李隆基心情悽慘地說道:“叛軍來了沒有錢財,一定會向百姓徵收,還不如留給他們,以減輕百姓們的苦難。”

楊國忠這個時候也不忘拍馬屁,說陛下愛惜百姓,真乃一代聖君,李隆基只是苦着臉不說話。

太子的隊伍中還有一名剛滿十四歲的少年,穿着檢校少府卿的深緋色官袍,正是李嗣業的長子李崇雲。本來按照朝廷的尿性,他這個級別的檢校官根本沒資格參與逃難,但李亨特意讓李靜忠找到了他,通知他混入太子內率的隊伍中一起出行。

其實不需要太子通知,李崇雲到達長安時,李嗣業就給參軍曹安定寫了一封長信,讓他派人在潼關埋下釘子,一旦潼關失守,就立刻騎快馬回來通知他帶着長公子逃離。

但太子硬要討這個人情ꓹ 李崇雲自然不能不知好歹,等隊伍出了龍首原穿過了渭河橋。李亨特意叫住了李崇雲說道:“陛下已經派使節去向你父親宣旨ꓹ 讓他率軍入關中平叛。我準備想讓你跟在使節後面去河西見你父親,你只需要把你與永和郡主的事情告訴他即可,然後你就去朔方的靈武等我們ꓹ 介時我一定會請求陛下給你們賜婚。”

李崇雲的臉色有些微紅,但還是躬身叉手說道:“多謝太子殿下。”

李亨拍着的他的肩膀笑道:“傻孩子ꓹ 還叫得這麼生分。”

他是想要改口叫岳父、父王什麼的,但卻難以開口。

皇帝的隊伍朝西南而去ꓹ 楊國忠命令士兵燒掉渭河橋ꓹ 也被李隆基給阻止說道:“百姓中有許多不願意從賊的,可以從此逃離長安避難求生,爲何非要斷絕他們的生路呢?”

李崇雲經過這些日子長安城的變故離亂,似乎更長大了一些。他與曹安定和米查幹兩人策馬來到一處土丘上,遙望皇帝逃走的隊伍,士兵們兩邊夾道而走,宮娥嬪妃們揹着包裹手中拄着竹杖低聲啼哭ꓹ 原來天子家逃難也是這般狼狽。

曹安定在他身旁說道:“太子如此親厚與你,一定是別有用心。”

李崇雲點點頭道:“我知道ꓹ 他應該只是想讓阿爺輔助他而已。但阿爺是阿爺ꓹ 我是我。”

他撥轉馬頭ꓹ 遙望遠處隱約冒起濃煙的長安城ꓹ 想必那邊已經是一片人間煉獄了吧。

……

皇帝派出宣旨的太監快馬加鞭,僅用了七八天功夫便到了涼州ꓹ 將旨意宣給李嗣業。

李嗣業在三月之前ꓹ 就早有準備ꓹ 開始陸續從安西和北庭往河西調撥馬匹和兵員。如今得了朝廷的旨意,他立刻命岑參和杜甫撰寫軍令ꓹ 將北印度地區和大小勃律劃定爲天竺邊鎮,趙叢芳任天竺節度使,駐守大小勃律的歸仁軍軍使王滔率三千兵入河西參與平叛。他又將龍朔軍和永徽軍合併爲一個軍鎮,畢思深任昭武留後節度使,原龍朔軍軍使白孝德率五千兵入河西。

原疏勒于闐鎮使趙崇玼率四千兵入河西,命於構擔任此兩鎮鎮使。

他又命安西節度副使封常清率領八千人入涼州,任命衛伯玉爲留後節度使,北庭節度副使段秀實率瀚海軍一萬三千人前往涼州,任命節度判官周逸爲北庭留後使。這樣四個軍鎮抽調出來的兵力便有三萬三千人。

他又將程千里任命爲河西留後節度使,給他在河西留下了四個軍和四個守捉共兩萬兩千人,自己則抽調大斗、健康、寧寇三軍共兩萬一千人,還有兩萬六千人的飛虎騎和七千人的玄武炮營。

李嗣業從三鎮總共調集的兵力爲八萬七千人,相當於整個隴右道一半的人馬,這還不包括李光弼帶走兩萬五千人的大斗軍,要不然他能夠調集的兵力足足有十萬人之多。既要滿足平叛的要求,也要保證能夠堅守住隴右不被吐蕃大食等國趁機入侵,這個數量是他經過周密盤算過的。

他又派出節度參軍幾人在蘭州,鄯州,河州境內招募壯勇以充輔兵,前後共召集六萬人,並命令他們從涼州往蘭州城運輸糧草,飛虎騎也已先一步到達蘭州黃河邊,爲後續部隊的開進保駕護航。

朝廷的使節走後不久,李嗣業的長子李崇雲也從長安歸來,看到兒子安然無恙他十分高興,讓他先去跟自己的孃親十二孃道個平安。

等到李崇雲從內宅中來到正堂,李嗣業頗爲自得地說道:“看來我的安排沒有疏漏,曹安定辦事周到,只是長安城此刻怕是已經淪陷了。”

李崇雲想到太子對自己的託付,有些羞於啓齒,只說:“其實我是跟隨太子殿下的隊伍出逃,也是他讓我回來涼州的。”

“太子?”李嗣業訝異地說道:“皇帝說要給你與盛王李琦之女和儀郡主成婚,後來又說你年紀小推遲賜婚,怎麼又和太子扯上關係了。”

李崇雲的聲音逐漸變小:“兒子與太子殿下的八女永和郡主偶然相識,相互傾慕後已經私定終身。太子殿下知道後,並沒有責怪我們,還說將來要說服聖人爲我們賜婚。”

李嗣業的臉色微變,回頭看了看站在門側的夫人十二孃,對李崇雲說道:“跟我出門踏青去,也好考驗一下你的馬術有沒有進展。”

李崇雲欣然叉手說道:“兒子遵命。”

父子二人快馬奔出涼州城,又奔行了十多裡,來到城西的綠草蔓延的田壟上。李嗣業拽住馬繮在坡頭上問:“長安的日子過得怎麼樣,有什麼感悟?”

“感悟倒沒有什麼,只是也常常像今天這樣與永和郡主外出踏青,那個時候發現光陰真的短暫。”

李嗣業猛然擡起馬鞭,啪地一鞭子將李崇雲抽倒到馬下,他疼得捂着手臂爬起來哭喪道:“阿爺爲什麼打我?”

“兔崽子!我叫你早戀,我叫你早戀!”他高擡起馬鞭在李崇雲的脊背上狠狠地抽了三鞭子。

李崇雲撅着嘴巴流淚爭辯道:“我十三歲聖人派人來賜婚你就同意,現在十四歲和郡主相愛,你憑什麼反對?”

李嗣業怒聲說道:“結婚能和談戀愛一樣嗎!你跟誰戀不好,非要跟太子的郡主!你豈不知道皇家內部的鬥爭血腥殘酷,就算駙馬公主也只是陪葬品!”

李崇雲抱着膝蓋坐在地上,雖然表情不再鬱悶,但李嗣業看得出來,自己的話他是半點兒都沒聽進去。

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
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變糉子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二百四十一章 收公主可敦而還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六百七十六章 楊國忠不自知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七百三十一章 貴妃銜土陳情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五百七十章 加餉與主持考課第一百九十一章 嗣業言好事(感謝月息是我飄紅打賞)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九百二十四章 爭分奪秒爲江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緊備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休整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二百三十二章 喬裝改換入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四百四十四章 前往溫泉宮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爲英雄,誅汝之心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八百七十五章 衆口鑠金毀骨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八百七十二章 後方被人偷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