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

皇帝繞了半天圈子,終於說出了前來的目的:“李嗣業,你剛到太子府,就嶄露頭角,獲得了太子的青睞。張九齡說你的計策可以與孫臏相提並論,李林甫則說你有孫臏,孔明之才。那麼在興化坊的乘雲樓裡,你是不是對我藏了拙?”

李嗣業嚇了一跳,聽起來這事情很嚴重,跟天子藏拙,那不就等於欺君之罪嗎?這要真上綱上線,那他可就完蛋了。

他主動辯解道:“我並未藏拙,我可以復原秦宮涼皮,那就是我的才,空手搏擊,我能夠打敗千牛衛中郎將,那就是我的藝。至於張九齡和李林甫兩位相公對我的評價,在我看來十分偏駁。”

“哦?”李隆基十分意外,沒想到李嗣業會有這樣一番對答。

“那你倒說說看,什麼樣的評價對你來說纔算是中肯。”

李嗣業可不像儒家的那些酸書生們故作謙虛,在天子面前謙虛,那就是自卑!

“我有張衡,祖沖之之才,衛青,霍去病之志!”

高力士不由得咳嗽了一聲,這年輕人也太狂妄了,竟然要做霍去病,就連聖人的義子王忠嗣,也沒有這樣的狂言。

李隆基迷瞪了半天,實在不想承認自己學識貧瘠。張衡他是知道的,漢賦四大家之一,可這個祖沖之是個什麼玩意兒?

他側頭低聲去問高力士:“祖沖之是誰?”

高力士的學識還不如皇帝,他哪裡知道啊,只好迷糊地搖搖頭。

靜坐在一邊的高適一看這兩人,就知道他們是半桶水,淡然地插嘴說道:“祖沖之是術算大家,推演出了圓周和《大明曆》,張衡不止是漢賦四大家,還發明瞭地動儀。”

文人就喜歡在這方面顯現出自己的優越性,讓旁人肅然起敬。

李隆基恍然大悟,怪不得他不知道,他作爲天子,除了春秋左傳外,就是那幾本史書,偶爾也學幾篇詩文陶冶情操,至於什麼天文曆法術算,那都是旁門左道。

高適在一旁有些鬱悶了,我這麼學識淵博,您二位就不能回頭看我一眼?

李枚兒用鐵筷在茶鍑內攪動了一下,這叫環擊湯心,隨後用水罐中的水救沸,整個茶就煮好了,她用茶碗先給李隆基盛了一碗,然後是高力士,高適,接下來纔是兄長,最後是自己。

李隆基在心中對這女童大加讚賞,僅僅八九歲的年紀,不需要大人的眼色,僅僅看舉止做派,就能夠把尊卑先後次序給區分出來,確實是早慧啊。

皇帝和藹地問她:“你多大了?”

李枚兒雙手並叉微微彎腰朝李隆基行了個禮,才說:“回郎君的話,枚兒九歲了。”

果然早慧,自己有個女兒也叫眉兒,心上對這女童愈發喜歡。

“可有讀書?”

李嗣業接過話頭說:“還未曾讀書,不過今天剛剛給她請來個先生,就是這位高先生,請他爲小妹解惑授業。”

李嗣業給李隆基指了一下高適,也有點幫高適的意思,希望他能聖人眼裡留下身影,或許是機遇。

不過李隆基只是回頭看了一眼高適,微微拱手而已,高適連忙還禮,心想這兩位不速之客,一定是朝廷裡的官員,官位還不低。

喝完茶之後,李隆基揹負雙手來到院子,站在井臺子邊緣朝水裡望了望,高力士連忙上前護住,生怕他一不小心閃進去。

他又來到桑樹下面,雙腿八字叉開,揹負雙手很有氣勢地說道:

“你說你有衛青,霍去病之志,留在長安只會磨損銳氣,有沒有興趣到邊關去。”

李嗣業的心中咯噔,皇帝的心眼果然小,而且他剛纔用張衡和祖沖之自比,也沒有糊弄過他。

他留在太子身邊,這位老人家忌憚,當然不能說不去。你說不去是想幹什麼?想留在太子身邊輔佐他,讓他產生奪位之志嗎?除非老子在彌留之際,不然絕不會讓太子有勢力。

如果要去邊關的話,他希望是安西,那個他神往已久的地方,趁着這個時候提起,還有許多轉圜的餘地。

“當然,身爲大唐男兒,自然是心向邊關。如果有可能的話,我願意去安西戎馬沙場。”他朝大明宮的方向莊重地叉手說:“爲大唐皇帝開疆擴土,去彰顯天可汗的榮光!”

他這話說的鏗鏘有力,就像他心中無數次排練的那樣,就連高力士在旁邊聽了,都不由得嘴角上揚。

還真沒看出來,你小子竟然還有這一手,表忠心比我表得都好。

李隆基感覺自己的身軀拔高了半截,心中慷慨之意也被李嗣業激發了出來,曾幾何時,也有人對他說過這話,是坐鎮幽州的張守珪?還是宮中演武場上的王忠嗣?

“好,年輕人有這樣的志向就好,你會有機會的。”

李隆基說完後,又對李嗣業吩咐道:“不要告訴他我來過你這裡。”

“喏。”皇帝口中的這個他是誰,李嗣業心知肚明。

李隆基領着高力士往門外走去,李嗣業跟着送到坊門外,看着皇帝上了馬車,才拍了拍胸脯走回來。

“今天實在是懸,看來鎮守安西纔是我的使命。”

“汝之所言,大謬。”皇帝心情奇佳,侃侃而談說道:“你只看到了他的表,沒有看到他的裡。從李嗣業今天的表現來看,怕是已經猜出我對太子有忌心,自知留在太子身邊不會有出頭之日,纔會順水推舟,跟朕提了要求去安西。這是其一。”

“還有其二,李嗣業家境並不富裕,或許最近有所好轉。普通人家境好轉之後,第一件事是做什麼?無非是買宅子置地。他家境好轉之後第一件事,竟然是給自己的妹妹請先生。如果是給男童請先生,倒也無可厚非,但他卻給一個女童請。你敢說這樣的一個人,沒有學問,沒有見識嗎?”

高力士仔細一品,才恍然大悟,連連拍馬說道:“三郎的辨人之術,又往上提高了一個境界啊。”

這個馬屁讓李隆基很是受用,不由得捋須爽朗地笑了起來。

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六百五十章 捏造罪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
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第六百六十一章 在神廟前審問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六百五十章 捏造罪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八十二章 西市遇土豪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五百九十八章 渴塞城之戰開幕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九百一十九章 賀蘭勝仗之後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六百五十二章 調兵出征之爭論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個大膽的想法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五百零五章 繼承爭奪者躺贏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六百四十八章 吉溫的選擇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五百一十五章 血戰連雲堡(上)第八百八十二章 嚴武怒向益州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十八章 聞氏父女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六百八十五章 爲查案也爲權欲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七百二十章 陛下愛聽真假話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