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

李嗣業得到李豫的許可後,立即向衆人宣令:“我將率河西、北庭、安西三軍追擊叛軍殘部至潼關,將其堵截消滅在關城之外。但爲了萬無一失,防止敵軍突圍逃竄,須派兩軍前往黃河上游的蒲津渡和南面的武關進行攔截,建寧王、郭中丞還有王尚書,你們可自行挑選一處攔截敵軍。”

郭子儀將目光投向建寧王李倓,建寧王卻微微擡頭瞟起眼角,意思是我和兄長一樣不做決定。

他又和王思禮相互對視了一眼,才叉手說道:“武關地形狹窄,大軍施展不開,我們朔方軍願往蒲津渡攔截。”

王思禮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我當率所部一萬人前往武關設伏攔截,定然不讓一個叛軍走脫。”

李嗣業又對李豫叉手道:“還請殿下領馬磷率一萬人入長安城,安撫百姓、鞏固城防、向陛下報捷就勞煩殿下了。”

李豫心裡面有點不對味,李大夫這樣的安排等於是讓他李豫將所有的榮耀和光環一人接納了,雖然這對他將來登基爲帝有莫大的好處,但對於這種被強安到頭上的榮譽,他總是感覺受之有愧。

他下意識地將目光望向了與郭子儀並肩立馬的弟弟建寧王,誰知建寧王也擡起頭來與他對視,臉上帶着鼓勵的笑容。

李豫心中稍感坦然,他的出身註定了他就要接受萬人的景仰和朝拜,這和他這個人沒有關係,只因爲他的身份是皇帝的長子。

他又朝李嗣業感激地投去一瞥,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就領兵入城,你們各自去追擊敵軍。”

衆將皆叉手應喏。

大軍在長安城下分爲了四軍,各自化作一道道旗幟的洪流朝着不同的方向而去。

……

時間回到兩日之前。

自從牛庭階去追奪財物後,潼關城內的叛軍只剩下一千人留守,副將張希達心神不寧,但他並未有嘗試報知長安或派人向洛陽彙報,關鍵是這樣做會得罪牛庭階,前提是如果他能活着回來的話。

時至黃昏,他派出去的探子回來報知,牛將軍已經奪回了財物,已經押送着車輛行在回往潼關的路途上。

張副將心中稍稍安定,卻又暗自猜疑,他本能地認爲這是唐軍的計策,如今牛庭階真的帶回了車輛,讓他心中的疑竇減輕了許多。也許自己的懷疑是錯的,潼關附近的深山中確實活動着兩千人以上的潰兵。

紅日從遠方華山山脈間落下,在這一刻金黃色的餘暉中,黃河金燦燦水面也不辜負其名了。

青色的旗幟在潼關道上出現,數千兵馬押送着一輛輛大車逐漸接近了城關。這當間能見度已經很低,張希達俯身在城牆上,看不清城下將領們兜鍪下的臉,但拉貨的棧車車轍壓得很深,這一點還是能看出來的。

按理來說潰兵就算有組織地搶劫,所獲得財物也是要分贓的,牛庭階的財物能夠奪回七成就算不錯了,竟然全部奪了回來,是有些蹊蹺呵。

他俯身在城樓上喊問道:“可是牛將軍回來了?”

牛庭階策馬上前,大聲迴應:“是我,快開城門。”

這確實是牛將軍的聲音,他心中疑竇頓消,立刻帶領心腹走下城樓,命人打開城門,率領幾十騎迎了出來,在牛庭階面前叉手道:“牛將軍辛苦了。”

“爲自己奪財,何談辛苦?走吧。”牛庭階面容生硬死板。

他突然把目光轉向了牛將軍的身後,無端問道:“好多生面孔啊。”

牛庭階眼神一慌,張希達也陡然明悟,連忙掉轉馬頭。唐軍中一名小將眼疾手快,拉滿箭矢撒手,一箭正中他的肩膀。

封常清揮手喊道:“衝進城去!”

數百騎打馬向前,裹挾着幾十騎叛軍往城門內衝鋒,城門上的小卒來不及拉起吊橋,門口的士兵更來不及關閉城門。

副將張希達肩部受傷,身體迅速調轉至馬匹一側,拉着馬頸又一個轉身,竟然朝黃河的河灘上狂奔,岸邊只有孤單一葉偏舟。

李崇雲自射出這一箭便盯死了這名副將,揮動馬鞭抽打着馬臀朝河灘追去,封常清回頭喊了一聲:“崇豹!”

他立刻吩咐身邊的幾個親兵,趕緊去保護公子。

安西軍一窩蜂地涌入了城中,對着叛軍殘部大開殺戒,由於主將被擒,副將也逃遁不知何方,城內的多數叛軍跪地投降。

片刻之後,李崇豹已經從河灘上騎着快馬返回,他沿着臺階走上城牆,來到封常清面前,將手中的頭顱扔在了腳下。

封常清在他的肩頭上重重地拍了一下,顰起眉頭說道:“日後切不可擅自行動。李崇豹聽令!”

他單膝跪地叉手:“喏。”

“命你爲親兵團校尉,改日我會向大夫討要告身。”

李崇豹滿臉喜色應道:“卑職謝過將軍。”

封常清將他攙扶起來,半是羨慕半是調侃地說道:“像你這樣作爲大將的子弟,根本無需搏身上陣,朝廷很快就會因爲你父親的功績而加封你的官位,至少應該是四品的中郎將,正四品的壯武將軍也說不定,就連你遠在蘭州年幼的弟弟,也能得到一個五品的散官封號。你們出身的起點,便是無數將士奮鬥半身都無法達到的高峰。”

李崇豹對封常清這句感嘆沒有太多感覺,他沒有經歷過父輩們腥風血雨拼殺一步步往上爬的日子,只是由衷地說道:“朝廷封我再大的官,也比不過這個校尉,因爲它是我自己奪了人頭賺來的。”

封常清哈哈笑道:“沒錯,小兵擊殺鎮守關隘的副將,確實能換一個從七品的校尉。我相信你今後的成就能遠勝我。”

他們從城牆上往遠處望去,崇山峻嶺化作了模糊的巨獸身軀,依然也能從粼粼反射星輝的波光上分辨出黃河的痕跡。

第二日,封常清便命麾下將領驅使着叛軍修繕城牆,緊靠着黃河的這一面本來就有條石築起的大壩狀城牆,更有三十尺壩體延伸到水中,高達四丈堪稱鐵壁銅牆。靠近秦嶺的一面不但有兩條難以逾越的深溝,還有修築在原上的十二連城與潼關相連。

但總體來說潼關最險要的一面是朝向靈寶方向的,那邊纔是只有一條道路,泥丸塞關,天下奇險。而面朝關中的這個方向,需要防守的城牆足有三里長,八千人似乎很勉強。

封常清命人修整了瞭望塔上的牀弩,牆下還有十幾架小型的重力拋石機,牆上用轆轤懸掛可反覆使用的礌木,應付數萬大軍幾十日的強攻還是沒問題的。

四日之後,從關中通往潼關的大道上奔流滾滾,征塵從黃河邊上揚出十里地,李歸仁等人率領的叛軍逐漸接近關城。叛軍依然有三萬多人的規模,其中以騎卒居多,步兵也多是精幹的百戰老兵,他們已經疲憊不堪難掩敗相。

戰爭對個體來說也是一項強者生存的淘汰賽,看似大敗虧輸,不堪再戰,實則留下來的全是精銳力量,只要得到充分休整,能夠補充到兵員,依然能支棱起一支龐大且強悍的軍隊。

這就是李嗣業以求全殲原因所在,只要叛軍的核心主體在,只要有喘息之機,就如同百足蟲一般,能夠重新復活過來。

封常清命所有人蹲在牆垛後面,城牆上招搖着幾面叛軍的旗幟,等待着李歸仁等人接近。正所謂兵不厭詐,但凡有給對方突然驚嚇的機會,他自然是不會放過的。

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八百五十五章 說服失敗卻生他計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三百五十一章 強援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崇雲入京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三百五十章 陷陣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
第五百一十九章 伽延從託孤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一章 從擂臺打到長安城第三百七十九章 救濟賑災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中庸之道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三百五十四章 該生不生,該亡不亡第八百五十五章 說服失敗卻生他計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八百四十七章 撤退是技術活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三十五章 李記蔥花餅鋪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五百五十九章 各放異彩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轟漢口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六百四十三章 楊國忠無能之怒第一百三十四章 安西行旅奇遇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五百四十七章 農牧起糾紛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五百一十八章 頗含心機的禮物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八十一章 忠言勸太子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三百五十一章 強援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物各顯神通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二百三十七章 煽動牧民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八百四十九章 河西歸順歸心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七百六十一章 取潼關不費吹灰之力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七十六章 行爲決定命運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崇雲入京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機而動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五十一章 牢中冤家路寬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三百五十章 陷陣第六百八十三章 米查幹開誠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