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史思明退,郭子儀進

燕軍最近的處境愈發艱難,糧食和草料幾次遭到焚燒,城中完整的房屋也沒有幾座了,幽州百姓的日子更加悽慘。史思明倒是不關心這些百姓的生死,他是擔心軍心不穩將士在城牆上不再用命。從前日開始士氣已經低落到了極點。

有幾名幕僚看穿了史思明的心思,主動在軍中會議中向他提出將大軍撤退到榆關以西,被史思明揮手否決。他們當然不會就此中斷,只是更加殷勤地勸他動身退往遼東。

只是史思明心中明白,當初安慶緒守鄴城的時候還有援軍可盼,現在輪到他自己守幽州,恐怕就只能靠他自己了,至於南面的李亨朝廷……

他捋着鬍鬚點了點頭,遼東和河北完全是兩個地理概念,他史思明一退入遼東,朝廷怎麼會甘心讓李嗣業盡佔河北。郭子儀定會帶兵進入鄴城,到時候就輪到他史思明在旁邊坐山觀虎鬥,他倒要看看李嗣業大軍的戰鬥力到底有多持久,幹跑了他還能把朝廷的軍隊幹倒,到時候他還要再次入關內,再次挑戰一下已經疲憊的李嗣業大軍。

他把諸將召集到跟前來,無奈地擺擺手說道:“如今李嗣業攜利器攻城,城中軍士百姓都損失慘重,怕是已經難以堅守下去。多日來你們都勸我棄城遁入榆關。今日我思慮再三,決定撤入榆關背後堅守。”

衆將心中都鬆了一口氣,連着兩個月的守城早已使他們疲憊不堪,能躲到榆關後面休整一下也是好的。

元朔五年秋,正是李豫的大曆元年。凌晨時分,史思明率領僅存的五萬餘人從北門撤出,一路奔至榆關,中途面對唐軍在後方的追擊,氣喘吁吁疲憊不堪,等撤到榆關時又損失了近萬人,只剩下四萬餘人。

他進入關中立刻手持皮鞭跑去找史朝義,父子見面時,史思明一個照面鞭子就朝着頭上砸了過去,史朝義痛得抱頭鼠竄,大聲呼喚父親饒命。史思明纔不管他,提着鞭子一頓猛抽,直把史朝義打了個遍體鱗傷才罷休。

“別以爲老子不知道你動什麼小心思,聽信謠言把冀州城弄丟了,還欲蓋彌彰跑到幽州城前鬧這麼一出!”

史朝義跪在地上滿面羞愧,原來他做的這些事情根本逃不脫父親的目光。

田承嗣連忙上前給史朝義求情:“請陛下饒恕大公子罷,這一切都是臣下的獻策,還請陛下責罰臣下。”

“你不必替他求情,讓我先把這畜生給打死再說!”

從此之後,史朝義每每行事不周,都要受到史思明的皮鞭對待,或者揚言要取消他的繼承人資格。史朝義每日惶恐不安,心中倍加憂慮。

……

郭子儀的斥候隊渡過了黃河跑到了河陽,在河陽城中見到了郭子儀父子,喜悅地上前叉手說道:“令公,史朝義和田承嗣已經撤出了冀州,李嗣業的軍隊後腳就從河東方向襲取了冀州。”

郭令公聽罷之後,捋着鬍鬚來回在地上踱步,隨後他轉身對郭晞和僕固懷恩說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史思明快要守不住幽州了,他定然會撤退到榆關之後遁往遼東,偌大的河北即將落到李嗣業之手。”

郭晞連忙說道:“父親,我們絕不能讓河北落入李嗣業之手,應當立即進攻鄴城。”

“我兒所言不錯,十三萬大軍立刻出發,趁着李嗣業還來不及進佔鄴城,先渡過黃河拔得頭籌,入鄴城!”

於是唐軍立刻徵調民夫修復了黃河浮橋,快速渡過了黃河進入了相州鄴城。這是自相州之戰以來,唐軍首次踏上河北的土地,也是值得慶賀的大事件。僕固懷恩立刻向郭子儀進言,應當先向朝廷報功。

郭子儀身爲三朝老臣還是要點臉的,只擺擺手說道:“進佔鄴城沒有遇到半點阻力,不過是投機取巧而已,老夫怎麼能向皇上邀功獻媚?”

“老令公早已是德高望重,名滿天下,封無可封,天下人都知道你不在乎這點功勞,但是我們麾下的這些將士,他們卻需要功勳來激勵,令公就當是爲他們請功。”

郭子儀連忙歉意地說道:“你看你,你要是不說我怎麼能想起來,老夫這就向陛下去信,爲三軍將士求賞。

他們進入鄴城不足一月後,皇帝的封賞旨意便送達,還送來了許多的金銀獎賞士卒。將士們當然倍感興奮,因爲佔領鄴城他們沒有流血,這也多虧了老令公能替將士們着想。

監軍董秀偷悄悄地找到傳旨意的中使劉清潭,把這場功勞的始末直言相告。劉清潭將信將疑,反問董秀道:“以郭令公如今的威望和功勳,還用得着貪這點微末功勞,你未免言過其實了吧。”

“老令公自己可能無慾無求,但他的兒子還有他的老部下都在軍中。鄴城本來無人駐守,他渡過黃河唾手而得,卻被他吹噓成功勞,這不是欺君罔上是什麼。”

劉清潭笑道:“欺君罔上倒不至於,郭令公寫給陛下的報功奏疏我也看了,雖說是報功,但他上面寫的是入鄴城未遇抵抗,所幸將士們行軍迅速,不敢怠慢,才得全功,按照他這樣說沒什麼問題。”

董秀惱火地說道:”他這是玩文字遊戲!身爲當朝令公竟然如此欺瞞陛下,陛下寬宏大量可以不跟他計較,但我們身爲臣下知而不報便是不忠了,就算劉中使不願意多事,您也應該先報知給魚公。”

劉清潭點了點頭,好像董秀所說也不無道理,但他與一般的太監相比,多了許多人情味,決定先去給郭子儀通個氣,然後再向上面稟報,這樣也算是兩不得罪。

劉公公私下約見了郭子儀,也沒有直接了當開門見山,稍稍寒暄之後才步入正題,說有些對令公不利的傳言,怕被人傳到陛下的耳朵裡去,令公預先要有個心理準備。

郭子儀瞬間明白了這話中的含義,連忙星夜給皇帝寫了一封告罪的奏疏,說這是爲了激勵將士們的士氣,並且願意自降爵位以謝罪陛下。

等郭子儀的奏疏傳到揚州,魚朝恩已經做好了打擊同僚的打算,要黑郭子儀這樣秉公守法的道德楷模,想挖到黑料是不容易的。

魚朝恩在朝堂上公開攻擊郭子儀虛報功勞,也幸虧郭子儀的奏疏到的及時,皇帝李豫也算開明,說大軍進入鄴城即將面對李嗣業,爲將士們討要功勞獎賞也是爲了激勵士氣,郭令公對朕忠心耿耿各位不必猜疑。

魚朝恩當然不肯這樣輕易罷休,上前面呈皇帝說道:“郭子儀固然忠心,但此風不可長,爲不使他人爭相仿效,陛下應當略施懲戒,將郭子儀降爵罰俸,郭晞和僕固懷恩等將領的賞賜收回。”

依附魚朝恩的朝中一干黨羽紛紛上前表示贊同,李豫也不好說什麼,但是他認爲賞賜出去的東西豈能收回來的道理,便決定只責罰郭子儀一人。

皇帝的旨意傳到鄴城,郭子儀甘心領受了責罰,但對於將士們來說,心中卻頗不是滋味。再怎麼說他們在前方也是要面臨生死的,區區這點微末功勞朝廷也要斤斤計較,好不容易鼓舞起來的士氣瞬間低落下去一半。

與唐軍這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嗣業接連提拔了進佔冀州城的河東軍中將士,他們也同樣與唐軍一般,沒有費一兵一卒,也沒有費一槍一箭,只是趁着史朝義撤出冀州後襲取了城池。李嗣業卻絲毫不吝惜他的賞賜,有三十名校尉升任中郎將,其餘將領各有賞賜升遷,率軍入城的主帥張光滔被李嗣業提拔爲河東節度使。

這讓將士們心生愧意,好像沒有真正經歷過拼殺,對不起這份安到頭頂來的賞賜。

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八百五十五章 說服失敗卻生他計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四百零八章 碎葉川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三十九章 押上性命搞宣傳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三百一十七章 家有閨中損友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
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八百五十五章 說服失敗卻生他計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二百三十九章 夜亂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二百二十一章 賀莫達幹竊以爲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四百零八章 碎葉川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御下之道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面楊國忠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七百四十九章 血腥洛陽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二百六十九章 娘子主動上門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三百九十五章 眼見耳聽俱爲實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訪(求推薦票收藏)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八十四章 述生平大志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五十章 二進宮第三十九章 押上性命搞宣傳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一百三十五章 伏擊、追殺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蘇赫拉布的腦回路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三百二十二章 將軍中丞請笑納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六十八章 東宮的難處第四百二十一章 與老兵同行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三百一十七章 家有閨中損友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沒的功勳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三百八十一章 輿論引導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八百六十二章 史思明舉兵報復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七百一十章 圖讖激反志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六百七十八章 高尚相府離間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